中醫中藥對原發性痛經有相當好的療效。祖國醫學對痛經自有一番認識,認為“不通則痛”。痛經的根本病理機制是“氣血不通”,寒、濕、熱阻滯致氣血運行形成不通;氣血虛弱,不能榮養經脈致氣血運行不通。通則不痛,下面介紹中醫治痛經3方法,一起看看吧。

10款食療方告別痛經折磨

1、玄胡益母草煮雞蛋:

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雞蛋2個。將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雞蛋熟後去殼,再放回鍋中煮20分鐘左右即可飲湯,吃雞蛋。具有通經、止痛經、補血、悅色、潤膚美容功效。

2、烏豆蛋酒湯:

烏豆(黑豆)60克,雞蛋2個,黃酒或米酒100毫升。將烏豆與雞蛋加水同煮即可。具有調中、下氣、止痛功能。適用於婦女氣血虛弱型痛經,並有和血潤膚功效。

3、薑艾薏苡仁粥:

幹薑、艾葉各10克,薏苡仁30克。將前兩味水煎取汁,將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藥汁同煮至熟。具有溫經、化瘀、散寒、除濕及潤膚功效。適用於寒濕凝滯型痛經。

4、益母草香附湯:

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雞肉250克,蔥白5根。將蔥白拍爛,與雞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飲湯,食雞肉。適用於痛經,並能光艷皮膚。具有溫經通脈,化瘀止痛功效。適用於婦女寒性痛經癥及面色無華者。

5、薑棗紅糖水:

幹薑、大棗、紅糖各30克。將前兩味洗凈,幹薑切片,大棗去核,加紅糖煎。喝湯,吃大棗。具有溫經散寒功效。適用於寒性痛經及黃褐斑。

6、薑棗花椒湯:

生薑25克,大棗30克,花椒100克。將生薑去皮洗凈切片,大棗洗凈去核,與花椒一起裝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湯。飲用,每日一劑。具有溫中止痛功效。適用於寒性痛經,並有光潔皮膚作用。

7、韭汁紅糖飲:

鮮韭菜300克,紅糖100克。將鮮韭菜洗凈,瀝幹水分,切碎後搗爛取汁備用。紅糖放鋁鍋內,加清水少許煮沸,至糖溶後兌入韭汁內即可飲用。具有溫經、補氣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型痛經,並可使皮膚紅潤光潔。

8、山楂酒:

山楂幹3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將山楂幹洗凈,去核,切碎,裝入帶塞的大瓶中,加入白酒,塞緊瓶口,浸泡7~10日後飲用。每次15毫升。浸泡期間每日搖蕩1~2次。有健脾、通經功效。適用於婦女痛經癥,並可促進身材和皮膚健美。

9、山楂葵子紅糖湯:

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紅糖100克。以上用料一齊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同煎或燉,去渣取湯。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和血悅色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型痛經癥。此湯宜在月經來潮前3~5日飲用,止痛、美容效果更佳。

10、紅花酒:

紅花200克,低度酒1000毫升,紅糖適量。紅花洗凈,晾幹表面水分,與紅糖同裝入潔凈的紗佈袋內,封好袋口,放入酒壇中,加蓋密封,浸泡7日即可飲用。用法:每日1~2次,每次飲服20~30毫升。具有養血養膚,活血通經功能。適用於婦女血虛、血瘀、痛經等癥。

通則不痛中醫治痛經3方法

寒證痛經:溫法

這種痛多是因為月經前後、經期或產後感受寒邪(淋雨涉水,或貪吃寒涼生冷食物,或居住環境潮濕寒冷)引起。表現為月經前或經期下腹冷痛,遇冷加重,遇熱減輕,按壓局部則疼痛加重,月經血色暗而有血塊。此類痛經生活調理非常重要:平時註意保暖,隨氣候變化加減衣物,避免受涼、淋雨,少吃生冷、冰凍食物,少喝冷水。經期則更應多加註意。

食療對此類痛經往往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可采用紅糖60克,紅棗10枚,生薑6克,加入適量水煎服。經前每天一次,連服3~5天;或使用於薑、艾葉各10克,苡仁30克,先煎煮幹薑、艾葉取汁備用,再將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加入前述的幹薑、艾葉藥汁一起煮熟。此粥具有溫經散寒、化淤、除濕、潤膚的作用。

另可采用熱敷療法:小茴香12克、當歸12克、吳茱萸9克、延胡12克、肉桂6克,加粗鹽50克熱炒後裝入幹凈佈袋中,放在下腹熱敷局部,經前3~5天開始,月經結束後停止。一般熱敷3~5個周期可以緩解或消除癥狀。小茴香、吳茱萸、肉桂具溫經止痛的作用,延胡具行氣止痛作用,當歸能活血,加粗鹽熱炒具溫經散寒、活血通經的效果。

氣滯血淤型痛經:理通法

這種痛經多由平時性情內向、心情抑鬱、遇事易怒及工作壓力大等引起。表現為月經前及經期下腹脹痛,疼痛呈遊走樣,伴乳房脹痛,月經血下行不暢。此類痛經最重要的是調理情志,減輕生活及工作壓力,每天抽半小時左右參加戶外活動,如散步等;疲勞時聽一些舒緩、輕快的音樂,以達到消除精神緊張、焦慮和恐懼,解除心理負擔的目的。

每天用月季花、玫瑰花泡水代茶飲,長期飲用可以達到行氣、活血、潤膚的作用。夏秋季之月季花朵,以紫紅半開放花蕾、氣味清香者為佳。另可采用自我按摩的方法:經前5天開始,每晚用雙手重疊,掌心向下壓於小腹正中,作逆時針旋轉按摩10分鐘,隨後從小腹至臍部反推30~50次,可起到行氣活血之功,緩解痛經。

氣血兩虛型痛經:補通法

這種痛經多見於多次流產、體虛久病、營養不良及青少年女性。表現為月經期及月經後小腹、下腹隱隱作痛,遇熱及按壓後減輕,活動後則加重,嚴重者不能從事日常生活及工作,常伴有頭暈心悸、腰酸腿軟、失眠等表現。此類痛經關鍵在於預防,平時應多參加體育鍛煉,如跑步、騎自行車等,以增強體質,但忌負重及劇烈運動。

可食用當歸羊肉生薑湯:當歸10克,羊肉100克,生薑10克,燉爛,每日一次,經前連服5—7天。此湯具有養血止痛之功。或以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紅糖100克一起煮,去渣後飲湯,經前3—5天食用,可達到補中益氣、健脾益胃兼以活血的作用。

另外可采用中藥敷臍療法:當歸12克、川芎9克、艾葉12克研磨成細末狀,加黃酒少量調成糊狀,填於臍部用膠佈固定。經前3~5天開始,連續使用5個月經周期往往起效。

“通則不痛”,“通”在痛經的預防和治療中至關重要。隻有擅於自我保健,加強身體鍛煉,調節情志,建立合理的膳食結構,氣血才會通暢,痛經才會遠離你。

痛經分寒熱瘀虛4大對癥處方

氣滯血瘀證:

經前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色紫有塊。

方藥:

當歸2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元胡10克,香附15克,坤草15克。痛甚者加三棱10克,莪術10克。

寒濕凝結證:

經前經期小腹冷痛,得溫痛減,經色黯有塊。

方藥:

當歸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香附15克,坤草15克,元胡10克,桂枝10克,小茴香10克,肉桂10克。痛甚者加附子10克。

濕熱蘊結證:經前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有灼熱感或伴有腰骶痛。

方藥:

當歸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生地黃20克,紅藤30克,蒲公英30克,馬齒莧30克,黃柏10克,香附15克,坤草15克。痛甚者加金銀花30克,元胡10克,莪術10克。

氣血兩虛證:

經後小腹隱痛經量少,色淡質稀,乏力便溏。

方藥:

當歸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黃20克,香附10克,坤草10克,黃芪20克,黨參15克,白術15克,茯苓20克,甘草5克。

若伴有腰骶酸痛,頭暈,耳鳴,屬肝腎虛,藥用當歸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黃20克,香附10克,坤草10克,山藥20克,山萸肉15克,川斷20克。

女性痛經預示哪些婦科病

痛經可能有關婦科病

這項針對14-25歲年輕女性所作的調查顯示,該年齡階段的女性中有高達88%的人有痛經、經期不準、腹脹、腰痛等困擾,其中最常見的為痛經。調查中還發現,很多女孩在每次來月經時服用止痛藥。止痛藥更會造成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記憶力降低、失眠等不良後果。

痛經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疾病,也不是一種無可逃避卻毫無用處的身體障礙。痛經時強時弱的發作使女性比男性具備更強的抵禦痛苦的能力,經過痛經的鍛煉,女性比男性的健康狀況更佳,情感體驗也更為細膩豐富。在疼痛難忍時,應該選擇那些用藥量較少、副作用較小的藥物。盡量少用或不用麻醉性止痛藥物,以避免人體產生抗藥性及成癮性。但是繼發性痛經有可能往往與許多婦科疾患有關,比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盆腔感染管腔粘連以及不恰當地使用宮內節育器等均能引起疼痛,如果一有癥狀就吃止疼藥,可能會忽略治療而延誤病情。

下腹疼痛當心盆腔炎

31歲楊女士,近半年來反復出現左下腹隱痛,伴腰部酸痛,經期也有腰腹脹痛或酸痛,以往也是吃止痛藥來緩解疼痛。到鄭州華山醫院醫院檢查,被診斷為盆腔炎。

一些女性在出現持續性下腹疼痛或腰痛時,應警惕是盆腔炎。好發人群為30-50歲的中年女性,但現在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目前有很多20多歲的女性,尤其是一些上班族的女性長時間坐,缺少活動,導致血液循環減慢,盆腔靜脈回流受阻,淤血過多也可引起急性盆腔炎,臨床癥狀常見下腹隱痛及腰骶部酸痛、白帶量增多、不孕;急性發作時發熱、肚子劇烈疼痛等。

癥狀跟生長位置有關

吳小姐今年剛滿而立之年,最近發覺自己下腹有擠壓般的疼痛,同時月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大,有貧血癥狀。到醫院婦科診療中心檢查,原來自己患瞭最常見的婦科病——子宮肌瘤。

據介紹,雖然子宮肌瘤為良性腫瘤,惡變率不大。但大多數癥狀不明顯,如發現不及時,會危及身體多個器官,亦可造成不孕,因此早防早治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患子宮肌瘤的大多數婦女平時並無任何不適,b超檢查才能發現患子宮肌瘤。

痛經怎麼檢查更準確

痛經怎麼檢查:

一、通過雙合診及三合診:可發現一些導致痛經的病因,如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盆腔炎等。肛診可知子宮骶骨韌帶結節狀是否增厚,對早期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尤為重要。

二、宮腔鏡檢查:可發現刮宮時遺漏的細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潰瘍等,而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可在診刮之後進行。

三、其他檢查:如血沉、白帶細菌培養、B超盆腔掃描、診斷刮宮,最後應用宮腔鏡、腹腔鏡檢查可及早明確痛經之發病原因。反復盆腔炎癥發作史、月經周期不規則、月經過多、放置宮腔節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於繼發性痛經之診斷。

痛經檢查依據:

反復盆腔炎癥發作史、月經周期不規則、月經過多、放置宮腔節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於繼發性痛經之診斷。

通過雙合診及三合診,可發現一些導致痛經之病因,如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盆腔炎塊等。肛診捫得子宮骶骨韌帶結節狀增厚,對早期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尤為重要。

其他檢查:如血沉、白帶細菌培養、B超盆腔掃描、子宮輸卵管造影、診斷刮宮,最後應用宮腔鏡、腹腔鏡檢查可及早明確痛經之發病原因。宮腔鏡檢查可發現刮宮時遺漏的細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潰瘍等,而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可在診刮之後進行。

婦科專傢指出,繼發性痛經病因多,病機復雜,反復性大,治療棘手,多見於已生育過的婦女或中年婦女,如果出現痛經現象,往往是玄機暗藏、疾病潛伏的信號,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身體出現不適後應該及早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針對病情接受規范化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