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這種現象大傢非常多見,出現瞭這種情況之後,給患者的生活徒增瞭很多的煩惱,日常生活中大傢應該關註疾病的發展,避免造成內心沖動,而且要註意一些常見的表現,合理的進行治療,那麼,強迫癥的常見癥狀都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傢介紹一下強迫障礙的常見癥狀。

強迫癥的五大發病原因

1、性格特征:1/3強迫癥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強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強迫性人格特點。其特征為拘謹、猶豫、節儉、謹慎細心、過分註意細節、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過於刻板和缺乏靈活性等。

2、精神因素:調查資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長期思想緊張、焦慮不安的社會心理因素或帶來沉重精神打擊的意外事故均是強迫癥的誘發因素。

3、遺傳因素:傢系調查的結果表明,在強迫癥病人的一級親屬中,焦慮障礙的發病危險率顯著高於對照組的一級傢屬,但他們患強迫癥的危險率並不高於對照組。如果病人一級親屬中有強迫癥狀但未達到強迫癥診斷標準的病理計算在內,則病人組的父母有強迫癥狀的危險率顯著高於對照組的父母。(因此提示:強迫癥可能與遺傳有關)

4、素質因素:人格特征與本病的發生有明顯關系。26%的病人具有一定程度的強迫性人格特征。但不少強迫病人並無強迫人格特征,而某些具有強迫人格特征的人,並不一定患強迫癥。

5、社會心理因素:當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下,大腦皮質興奮或抑制過度緊張,或相互沖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興奮灶。親人亡故,意外事故,嚴重的經濟危機等重大的負性生活事件,均可給病人思想上帶來沉重的打擊,表現緊張、焦慮、痛苦、恐懼、和明顯的不安全感,嚴重者出現強迫癥狀。

強迫障礙的常見癥狀

1.表現是內在驅使、內在沖動,即感到內心有某種強烈的內在驅使力或立即行動的沖動感,但從不表現為行為,卻使強迫癥患者深感緊張、擔心和痛苦。

2.觀念是強迫癥患者的癥狀,最為常見。明知某些想法和表現,如強迫疑慮、強迫對立觀念和窮思竭慮的出現是不恰當和不必要的,卻引起緊張不安和痛苦,又無法擺脫。這是屬於強迫癥的表現之一。

3.行為,強迫癥患者老是擔心這個顧慮那個,如門是否鎖上,煤氣是否關緊等;強迫對立思維,強迫回憶,頭腦裡總是出現經歷過的往事,揮之不去,如與某人相處時不愉快的情景,這也是強迫癥的表現。

強迫癥的後果有多嚴重

1、膽小怕事、優柔寡斷 少數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膽小怕事、怕犯錯誤、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謹慎,反復思想,事後不斷嘀咕並多次檢查,總希望達到盡善盡美。由此可見,強迫癥的危害是對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學習及人際關系等都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2、導致精神殘疾 強迫癥的危害是很大的,因為有不由自主的思想糾纏,或刻板的禮儀或無意義的行為重復,嚴重影響患者註意力的集中,嚴重影響當事人的學習和工作,嚴重的可以完全喪失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導致精神殘疾。患者想擺脫,但都是以失敗告終,自己無力擺脫,造成內心的極大痛苦。

3、吹毛求疵、自控力差 強迫癥患者具有不完善感,這種不完善感的代償就是追求十全十美。患者對己責備求全、吹毛求疵,對他人缺乏表達溫情的能力,刻板和固執,總要求別人按其規矩辦事。如果處於順境,工作中受到權威的贊許,他們對成就可感到滿意,此時能堅持相當有效的實際行動,有相當的自控能力而不太過分。但是如果處於逆境,自控能力就會迅速下降。要知道,遭遇強迫癥困擾的人群內心受困擾,生活質量受影響,有部分嚴重的患者痛苦無助會轉化為繼發性抑鬱,極端的會導致自殺。

強迫癥應該時刻註意的幾個細節問題

1、註重心理健康的培育。要想有效的預防強迫癥的顯現,那就需要註重自身心理健康的培育,起勁進修對於各類壓力的積極方式和技巧,增加自信,不回避難題,培育敢於承受艱辛和挫折的心理品質,是預防的關健。

2、改善不良個性特征。從心理強迫癥的病因上來看,很大原因是由患者不良的個性特征,躁狂癥的治療方式,如過度追求完美、猶疑不決、兢兢業業、執拗等,如果具備瞭這些不良的個性特征,那就需要註重避免個性的持續成長,造成嚴重的情形顯現。

3、不要過度在意自我形象,不要過於追求完美,學會天真爛漫。強迫癥的另一特點是:喜歡琢磨一個芝麻大的工作,往往會想出天大的事來,是以在思慮問題時要學會接納他人,不要鉆牛角尖,學會順應環境,而不要銳意改變環境。

4、要學會享受過程,不要過度註重效果。要抱著一種賞識感覺,體驗康樂的表情和熱情去幹事。對本身的個性特點和所患疾病有準確客觀的熟悉,對實際狀況有準確客觀的判斷,丟掉精神負擔,從而減輕不平安感。

5、自我調節不可以解決問題時,要請心理大夫或精神科大夫實施心理治療。如: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精神剖析治療等療法,可逐漸削減患者反復行為的次數和時候。

如何擺脫強迫癥幫你解開上鎖的大腦

一、確定自己的恐懼線索

包括外在線索和內在線索。外在線索就是令患者恐懼的他周圍環境中的某個事物。內在線索是指一些讓人感覺羞恥或者厭惡的內在想象、沖動或者是一些抽象的想法,他們能引起人的焦慮和痛苦。

二、強迫癥患者為瞭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焦慮,對於可以引發自己恐懼的情境或事物往往采取回避行為,所以自己要找到自己的所有回避行為。

三、確定自己的儀式行為。儀式行為是為瞭減輕由強迫思維帶來的焦慮和痛苦而采取的一種儀式性的行為,其可以分為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外顯儀式行為比較好識別,如反復洗手等;內隱遺失行為識別起來相對困難,如某人沒有外顯的反復檢查鎖門的行為,但每次鎖門後他都會在頭腦裡數1、2、3、4、5,數3遍以後就認為好瞭,門已經鎖好瞭。這種在頭腦裡數數的思維就是他內隱的儀式行為。

四、確定恐懼線索,並把恐懼線索按得分高低進行排序,得出恐懼等級。

五、進行系統脫敏

使自己反復地長時間暴露於恐懼的想法和情境中,這樣會給自己提供豐富的信息,打破原來的錯誤連接,矯正一直持有的負性評價,最終促進自己對先前的威脅性刺激形成習慣化。

使自己體驗到並相信你所恐懼的東西並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樣可怕,後果也並不是他們所想象的那麼嚴重。最終建立正常的行為反應模式,從而徹底擺脫強迫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