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指心臟的血液灌註量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性狀態。心臟的供血不是有一成不變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供血失調。引發心肌缺血的三大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心肌缺血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一、隱匿型冠心病

是指無臨床癥狀,但有心肌缺血客觀證據(心電圖典型缺血性ST段改變、心肌血流灌註減少等)的冠心病。近年來大量的研究發現,大約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無心絞痛發作史,但近90%的屍檢中,發現這些人均有嚴重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即使在已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沒有癥狀。無癥狀心肌缺血可發生在不同類型的心絞痛中。

患者經治療後癥狀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這是預後不良的重要指標。此類型患者也可能突然轉為心肌梗死,亦可能逐漸演變為心肌纖維化出現心臟增大,發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個別患者亦可能猝死。因此,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及時發現,並給以及早的診斷與治療。

二、 心絞痛型

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其特點為陣發性的前胸壓榨樣疼痛感覺,可放射到左上肢,常發生於勞力、受寒、情緒激動、飽食等時,持續數分鐘,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消失。

三、心肌梗死型

是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壞死。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基礎上繼發血栓形成所致。

四、缺血性心肌病

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使心肌的供氧和需氧不平衡而導致心肌細胞減少、壞死、心肌纖維化、心肌瘢痕形成。其特點為心臟變得僵硬,逐漸擴大,發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五、猝死型

是自然發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猝死型冠心病好發於隆冬季節,年齡多不大,是由於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痙攣或栓塞,導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電生理紊亂,引起暫時的嚴重心律失常(如室顫)等所致。

引發心肌缺血的三大主要原因

1﹑冠狀動脈硬化。主動脈的硬化引起血流量的減少,增加瞭心臟血流的負擔,易產生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終會影響心臟的攝血功能。心肌攝血不足,就會出現非常危險的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就常與這種情況相關。

2﹑左室功能衰竭。、前負荷增加為左室功能衰竭的一項重要生理病理改變,心排出量降低,心瓣膜病、血粘度變化、心臟氧需求量增加,這些可引起左室衰竭而導致心臟供血減少。心肌本身病變也會使心臟供血減少。

3﹑血壓降低。血壓的降低還會損害舒張功能。收縮不良和舒張不良結合起來,易導致心室充盈壓降低,引起肺充血。有效血容量不足,是由復雜的藥物原因或各種原因引起的所致。心肌缺血導致心肌停止收縮,還引起物質代謝紊亂和心肌電活動失常。

跑步對心肌缺血有好處嗎

跑步時由於下肢活動量加大,身體的耗氧量增多,血液供給也隨之急劇增加,下肢的毛細血管幾乎全部開放。這時,必須將靜脈血及時地送回心臟和肺部,使之進行氧合交換,然後變成動脈血再輸送到全身,而運動時下肢肌肉群的大幅度收縮和放松,正是對靜脈的一種有節奏的擠壓,從而對下肢靜脈血回流到心臟起到瞭重要的輔助和動力作用。如果劇烈運動後立即停下,那麼下肢肌肉的收縮活動就會大大減弱,下肢靜脈就無法利用肌肉的收縮力把血液很快地送回心臟,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關系,就會使過多的血液積聚在下肢開放的血管中,造成回心血量驟然減少。而這時心臟的活動水平還很高,繼續把大量血液往下肢輸送。於是,一方面造成兩腿淤血,另一方面致使腦部和其他重要臟器嚴重缺血、缺氧,從而易引起惡心、嘔吐,甚至突發性暈厥。

所以,中老年人在跑步鍛煉後切勿“急剎車”,應在減速的情況下再繼續慢跑一段路或走動一會兒,活動四肢或按摩肌肉等,並不斷做深呼吸,然後緩緩停下,使原來開放著的下肢血管有一個調節過程,不使回心血量驟減,從而可有效預防運動後出現突發性急癥。

心肌缺血應該怎樣確診

1.冠心病相關的危險因素檢查

為盡早發現心肌缺血,40歲以上的人應定期進行相關體檢,瞭解有無冠心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如血脂、血壓、血糖、頸部血管超聲、心臟超聲、心電圖等檢查。

2.受負荷試驗檢查

若屬於心肌缺血的高危人群,應向醫生詢問,是否具備典型的冠心病癥狀,決定是否需要接受負荷試驗,如活動平板心電圖、腺苷負荷心臟超聲心動圖以及冠脈多排CT。

3.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心肌缺血的確診每個心肌缺血患者都要清楚,不管自身的心肌缺血是什麼情況。患者都需要去專業的心肌缺血醫院去進行診斷,確診好後就去醫院做好治療,在治療的時候患者一定要有足夠的治療信心。

心肌缺血飲食宜忌

心肌缺血患者需要及時的治療,但同時患者日常科學飲食也可以幫助病情的改善。

1、暈素兼吃,合理搭配飲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細胞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癥,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 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鬥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功效,可常食用。

4、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調味品,如薑、蔥、醋、醬油、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 12~15 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物,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6、常吃生薑,能促進消化、健胃、升高血壓。可將薑末撒於菜湯中或用薑末泡水代茶。

7、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子等具降壓效應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