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室內外溫差加大,會使血管及心臟負擔增大,尤其是老年人,會使他們在洗澡時更容易昏迷而摔倒,這便是“冬浴綜合征”。我們建議在洗澡時,更多地要註意以下的細節更為妥當。冬天用冷水洗澡好麼?冬季多久洗一次澡最養生?一起來看下。

冬季多久洗一次澡最養生

冬天多久洗一次澡好?兩到三次比較合適

因為工作需要或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現在已習慣每天洗一次或兩次澡。但隨著冬天的來臨,空氣越來越幹燥,皮膚瘙癢的情況開始困擾這些“每天洗澡族”。他們中很多人甚至認為,皮膚癢是說明個人衛生沒做到位,於是,澡就洗得更勤、更徹底,但皮膚的瘙癢程度反而加重瞭。

醫學專傢提醒人們,洗澡過勤會傷害皮膚,由此導致的皮膚瘙癢是很難避免的。在這樣的季節,每周洗澡2至3次是比較合適的。如果每天洗多次澡的習慣不易改變的話,那就應該多註意一下洗澡的方法。

洗得太勤小心皮膚瘙癢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曾有一種叫“慢跑病”的皮膚病在美國流行,後來又蔓延到歐洲,患者皮膚發癢甚至發炎,這與他們使用的一種帶抑菌成分的沐浴露有關。特別是慢跑愛好者,鍛煉回來用它從頭洗到腳,時間一長皮膚受不瞭瞭,出現瘙癢、斑疹和濕疹癥狀的越來越多,不得不去醫院皮科看病。

這是因為,過分講衛生會使身體表皮受損壞甚至遭到破壞,細菌滋生,導致各種皮膚病發生。用水洗15秒就可以將手上的細菌減少90%,這在普通生活中已經足夠瞭。消毒洗滌液隻適用於像醫院那樣真正需要“無菌”的地方,因為它會對皮膚造成持久的傷害。

除瞭長期使用抑菌產品,過度清潔對皮膚造成的物理傷害也不可小視。洗澡時頻繁用力搓揉皮膚,會使毛囊孔出現增生,堵塞汗液通道,進而引發皮炎、濕疹,使皮膚變得很粗糙,還容易破壞皮膚外層的油脂膜,使皮膚神經的敏感性增加,所以讓人總感覺瘙癢難耐。冬天皮脂腺、汗腺分泌減少,在皮膚表面形成的保護膜本就比平時弱,如果人們還用過熱的水洗澡,皮膚會變得很幹燥,容易出現一種頑固性瘙癢癥。在面部清潔時,過度使用磨砂膏、去角質膏等,也會破壞皮膚表面的保護層,導致皮膚病增加。

因此,大傢在洗臉或洗澡時,溫水最好不超過40攝氏度,清潔用品要溫和,用手輕輕揉搓即可。

除瞭油脂分泌旺盛的油性皮膚人群,可以選擇每天洗澡外,中性膚質人群的洗澡頻率應控制在2-3天/次,而本身皮膚幹燥、缺水的幹性膚質人群,3-5天洗一次澡比較合適。對於每天非洗澡不可的人,建議可進行局部清洗,或是盡量隻用清水沖洗,隔天再用沐浴露等潔身用品洗澡。

冬天用冷水洗澡好麼

諺語雲:冷水洗臉,美容保健;溫水刷牙,牙齒喜歡;熱水洗腳,如吃補藥。這些諺語都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尤其在冬季,更不要忽視像洗臉、刷牙這樣的日常小事。俗話說,“冷水健身不健牙”,主張冬天洗冷水臉,但要用溫水刷牙。

那麼冬天用冷水洗澡好不好呢?專傢稱,冬天堅持洗冷水浴或者冬泳是不錯的養生方法。下面我們來看看冬天用冷水洗澡好不好。

冷水浴就是指用5℃—20℃之間的冷水洗澡,這種冷刺激能夠激發人體的應激反應。人的皮膚受到冷水的刺激,皮膚血管急劇收縮,大量血液被吸入內臟器官及深部組織,使內臟的血管擴張;機體為瞭抗冷,皮膚血管很快又擴張,因而大量的血液又從內臟流向體表。這樣一張一弛的血管運動,增強瞭血管的彈性,可形象地稱之為“血管體操”。

機體經常進行“血管體操”,可以有效地擴大血管口徑,使動脈壁的彈性纖維增多,從而增強其彈性和韌性。沒有經過冷適應鍛煉的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後,就容易患感冒、肺炎、胃腸潰瘍、凍瘡、心臟病等。而經過冷適應鍛煉的人再進行冬泳或冷水浴,不但不易患病,而且還能強身健體。

其次,用冷水洗澡,神經系統明顯受到刺激,導致心跳加快、呼吸加深、血流加速,既能促進新陳代謝,還會使皮膚變得柔軟、有彈性。此外,還有助於增強消化功能,對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癥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三個時間洗澡小心沒命

一方面,老人的很多意外都是在洗澡時發生的,專傢表示,老年人飯後千萬別馬上洗澡,餓的時候也不要洗澡,避免發生意外。另一方面,年輕人最好也改掉飯後洗澡的習慣。

剛吃完飯,人體消化系統開始工作,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其他器官處於相對缺血狀態。這時候洗澡,全身血管擴張,皮膚和肌肉血流增加,胃部沒有充分的血液,會影響消化。很多老人都有心腦血管疾病,長時間待在密閉缺氧的環境裡,很容易引起大腦和心臟缺血,甚至猝死。餓的時候洗澡就更危險瞭,血糖降低,很容易暈厥。

建議大傢洗澡最好安排在飯後1-2個小時後進行,每次持續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另外,體質較差的人和老人冬季洗澡最好選在中午,浴室內外溫度在一天中最為接近,這樣不容易感冒。

不少人喜歡喝酒暖身。由於喝酒後頭面部血管會急劇擴張,如果此時將水淋在頭上,血管就會收縮,容易頭暈、眼發黑或嘔吐。目前正是心腦血管病高發時期,要特別註意頭部保暖,喝完酒後不要到外面吹冷風,更不要馬上洗澡洗頭,洗完頭要及時用吹風機吹幹。

冬季洗澡水溫高易致皮膚瘙癢

冬季氣候寒冷,皮脂腺分泌物向體表排出困難,使人在冬天皮膚顯得明顯幹燥。若這時候,再常用較高溫度的熱水洗澡,更會造成皮膚表面的油脂被破壞,毛細血管受熱擴張,加劇皮膚幹燥引起瘙癢。尤其是中老年人,他們的皮脂腺機能減弱,皮脂分泌減少,更容易導致皮膚瘙癢。市民在冬季洗澡時,水溫不宜高過40℃。另外,洗澡時間也不宜太久。

冬天市民們應註意合理的皮膚保養,可適量塗抹潤滑油膏保護皮膚。另外,洗澡不宜太頻繁,一般一周一到兩次就可以瞭,切忌使用強堿性洗衣皂,應用中性皂或浴液,用量要適當,不要狠搓久泡。

此外,提醒,當感覺皮膚瘙癢時,切忌用手使勁地去抓癢,這樣可能會造成皮膚有傷口,引起發炎。若是急性局限性皮炎或皮膚瘙癢,可以嘗試用食鹽水洗滌、塗搽,可以止癢。對於瘙癢程度比較重的人,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藥物,但勿自己隨意用一些外用的止癢藥膏,以免出現皮膚繼發感染和過敏。

冬季怎樣洗澡更科學

在寒冬季節洗個熱水澡,不僅可潔凈皮膚,驅寒祛病,還可舒筋活絡,周身輕快。因此,許多人喜歡冬浴熱水澡。而日前由於網絡上傳日本某雜志稱,日本每年因洗澡不當導致死亡的人數高達1.4萬人,攪得許多人對很平常的洗澡順序也發生瞭濃厚的興趣。

進入冬季,室內外溫差加大,會使血管及心臟負擔增大,尤其是老年人,會使他們在洗澡時更容易昏迷而摔倒,這便是“冬浴綜合征”。“冬浴綜合征”的發生,一方面是由於人體,特別是老年人的耐受能力和應激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是因為冬天室外的氣溫寒冷,而洗澡時水溫較高,室內濕度大,加上通風條件差,往往會使組織器官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從而引發頭暈、胸悶等癥狀。一旦缺氧,還會使人體在代謝過程中產生酸性物質,刺激神經中樞,使呼吸加深、加快,出現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

因此,筆者認為與洗澡順序相比,建議更多的要關註“冬浴綜合征”的發生。至於洗澡的順序,從理論上講“洗臉→洗身→洗頭”雖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應該因人而異。如果常年習慣於洗頭→洗臉→洗身的順序,大可不必改變這道“程序”。試想一下,先洗瞭臉,再洗頭,淋浴下誰可以保證隻會沖到頭而不會沖到臉?至於在專門的美容店裡是安全可以做得到的,但又有多少人可以每周去美容店洗澡呢?更不要說還有“專傢”建議“洗臉→洗澡→洗頭”的呢。

我們建議在洗澡時,更多地要註意以下的細節更為妥當:

1.洗澡前先“熱身”。從低溫環境立即進行熱水淋浴,會讓人體血液循環從一個較低水平馬上進入到一個較高水平,老年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承受不瞭。所以不要剛剛從寒冷的外面進傢就馬上洗澡,特別是在很熱的水下洗澡。這樣可有效避免洗澡前期的暈厥。

2.洗澡時間應在半小時以內。冬季洗澡的時間應控制在30分鐘以內為宜。有研究表明,在42℃的水溫中浸泡10分鐘以上,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心臟負擔增大。控制洗澡時間,是避免洗澡後期暈厥的關鍵。

3.中老年人或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要註意避免飯後馬上洗澡。因為進食後,血液多集中在胃部,心腦的血流量相對較少,至少要飯後1小時再洗澡。

4.洗澡時,最好不要反鎖浴室門,以免發生暈厥等意外時,增加救援困難。

5.洗腳或按摩足底時,千萬不要長時間彎腰,以免腦部充血,可在浴室放張小凳,坐下按摩。

6.中老年人或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避免常洗桑拿,無論什麼季節。因為桑拿的熱度會迅速擴張全身的血管,導致心腦的血流量急劇減少,容易發生心梗腦梗等危險。

7.有人誤以為洗熱水澡可解酒,其實這會加劇心臟缺血。因此飲酒後立即洗澡十分危險。飲酒後,體內儲備的葡萄糖會隨著血液循環加快而大量消耗,使體溫降低。同時,酒精抑制瞭肝臟的正常生理活動能力,妨礙體內葡萄糖儲存恢復,容易導致低血糖、休克,嚴重時可致命。

8.對患有嚴重高血壓、冠心病和久病初愈者,洗澡時應有專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