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癥這是在以前的時候經常不被理解的一種疾病,被許多的人忽視,因此給人們帶來瞭非常大的影響,抑鬱癥患者如何自我保護,才可以有效解決疾病問題呢?很多人都對這個問題有想法,想知道如何擺脫疾病困擾。下面給各位抑鬱癥患者介紹一些應對之策,希望可以幫到大傢,使大傢知道如何面對自身問題。

抑鬱癥患者如何自我保護

緩解壓力的方法:回傢後先大聲吼 2 分鐘要將心裡的怨氣發泄出來;再坐在沙發上靜靜地聽輕音樂 15 分鐘,過後你就會覺得心裡舒服多瞭。或者你將自己心中的不滿向傢人或好朋友傾訴,你也能得到解脫。希望通過心理調節,你能正確對待類似情況,使自己身心愉快。

你平時應該多聽音樂,讓優美的樂曲來化解精神的疲憊。輕快、舒暢的音樂不僅能給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而且還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開懷大笑是消除精神壓力的最佳方法,你就忘掉憂慮,笑口常開。你還應該有意識的放慢生活節奏沉著、冷靜地處理各種紛繁復雜的事情,即使做錯瞭事,也不要責備自已,這有利於人的心理平衡,同時也有助於舒緩人的精神壓力。勇敢地面對現實,不要害伯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不能正確處理事務。

你要廣交朋友,經常找朋友聊天,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傾述不但可增強人們的友誼和信任,更能使你精神舒暢,煩惱盡消。

成人抑鬱癥的表現有哪些

(1)情緒的改變:患者最突出的癥狀是持久的情緒低落,表現為表情陰鬱,無精打采、困倦、易流淚和哭泣。患者常用“鬱鬱寡歡”、“淒涼”、“沉悶”、“空虛”、“孤獨”、“與他人好像隔瞭一堵墻”之類的詞來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經常感到心情壓抑、鬱悶,常因小事大發脾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多數時間情緒是低落的,即使其間有過幾天或1~2周的情緒好轉,但很快又陷入抑鬱。盡管如此,患者抑鬱程度一般並不嚴重,情緒反應依然存在,幾句幽默解嘲的警句,能使之破涕為笑。一場輕松的談話,能使之心情暫時好轉。患者本人也能夠覺察到自己情緒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將之歸咎於他人或環境

(2)認知改變:患者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對各種娛樂或令人愉快的事情體驗不到愉快,常常自卑、自責、內疚。常感到腦子反應遲鈍,思考問題困難。遇事老向壞處想,對生活失去信心,自認為前途暗淡,毫無希望,感到生活沒有意義,甚至企圖自殺

(3)意志與行為改變:患者意志活動減低,很難專心致志地工作,盡管他們可能有遠大理想和抱負,但很少腳踏實地去做。他們想參與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氣和信心。患者處處表現被動和過分依賴,心理上的癥結在於不願負責任。一般說,抑鬱性神經癥很少自殺,但也有部分患者感覺活著空虛,人生乏味,聲稱想死。

(4)軀體癥狀:約80%的病例,以失眠、頭痛、身痛、頭昏、眼花、耳鳴等軀體癥狀為主向醫生求助。這些癥狀往往給人體訴多而易變的感覺,有些癥狀可以長期存在,但無明顯加重或緩解。這些癥狀多隨著抑鬱情緒的解除而消失。

抑鬱癥和內向的區別

性格內向隻是指性格、思想感情等深沉、不外露,內向性格的人一般具有比較好的耐心和細心。可以做比較瑣碎的事情,能很好的觀察一樣事物,是一種正常的狀態。而抑鬱癥是一種疾病,除瞭內向性格可以出現的話少、不願參加社交活動等表現外,還有一些其他表現,比如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少,以及一些軀體狀況,比如睡眠不好,飲食不佳,或者感覺身上不舒服等。

從中可以看出,內向的人內心是平衡而安穩的,而抑鬱則是不平衡的,波動的。抑鬱癥的患者一定會有較長時間(>>=2周)的不愉快的體驗,而且這種體驗往往已經影響到瞭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抑鬱癥和內向的區別還表現在內向性格形成以後是很難改變的,是穩定的。而抑鬱癥往往是發作性病程,就是說發作的時候和平時表現會有很大不同,這種狀況一般持續幾個月時間,然後又恢復到病前的狀態。

10步驟讓你擺脫抑鬱癥

1、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

憂鬱癥病人首要之務就是要有“病識感”,咨商經驗豐富的長庚大學行為科學所助理教授楊啟正觀察,很多病人會否認、逃避、偽裝、拒絕,不願正視自己生病,但往往“愈掙紮,陷得愈深”。

“有病一定要先治病,”具有臨床心理師資格的楊啟正叮嚀,不論是生理或心理疾病,先把癥狀控制好,一旦穩定之後再加上其他的輔助治療方式。如果放任不管,或者自以為靠意志力就會好,隻會使病情愈來愈嚴重,就像滾雪球,弄到難以收拾,就大事不妙瞭!

2、停止問“為什麼是我”

無時無刻想著“我為什麼會生病?”隻會讓人更絕望、更不甘心。不必再問“為什麼是我”,你可能忽視問題已經很久,現在,你就是累瞭,病瞭,你的身體已經在對你發出求救訊號,到瞭需要停下來好好照顧它的時候瞭。

3、憂鬱癥不是羞恥的秘密

憂鬱癥病人常常不願讓別人知道自己生病,因為擔心被外界扭曲、貼標簽。但憂鬱癥其實是因為大腦功能不穩定,就像是得瞭“感冒”或“腸胃炎”,一旦身體的狀況不好就發作瞭。

“不必把這些負面看法照單全收,更不必隨著毫無根據的批評起舞,”寶安咨商中心心理師李葦蓉指出,病人應體認自己的“精神抵抗力”很差,的確就是生病瞭,需要靠專業醫療提供協助。如果當成秘密守住不說,獨自默默承受,反而更煎熬,因為你需要周圍更多的支持和協助。

4、不用放大鏡自我檢查

李葦蓉指出,憂鬱癥病人習慣拿著“放大鏡”自我檢查,甚至動輒自認是失敗者,“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把所有的責任統統攬在身上。

反省是好事,但結果要變成助力,而不是阻力。 “停止自責,也不要事事求完美,有時候,的確是別人的錯,”李葦蓉舉例,譬如大環境不佳造成投資損失、傢庭社會支持系統不夠、老板很“機車”??,並不是你不夠好、偷懶,或不夠努力,你已經盡瞭力,對自己可以交代瞭。

5、饒瞭自己

憂鬱癥病人常會杞人憂天,對於未發生的事惶惶不安,而且老是想到最壞的結果。

練習在每次心情沮喪的時候,先趕緊問自己:“到底是誰的事?”生活中其實隻要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必插手別人的問題,例如婚姻幸不幸福、老板加不加薪,至於天災人害這些老天爺的事,更是超過能力范圍,無從預測掌控,就把結果交給老天吧!

6、改變“視盲”

憂鬱會影響行為,而行為又會反過來滋養憂鬱的情緒,“我們在心裡迷瞭路,”一名曾罹患憂鬱癥的醫學院女學生以文字描述情緒轉折,經常莫名其妙地哭泣、無力感、絕望和挫折感,而且,這種負面想法會漸漸擴散,包括對整個人生、社會,都產生莫大疑問。

這名女學生根據自身經驗提醒,千萬不要把自己孤立起來,也不要把全部的焦點放在自己的疾病,要多參與社交、建立人際網絡資源。好的人際互動不但可以轉移註意力,好朋友對你善意的協助,更能讓你看到人生的光明面,對未來懷抱希望。

7、關掉負面思考模式

憂鬱癥出現的“自動化負面循環思考模式”,往往把患者導入錯誤方向,愈是急切地想復原,愈發現自己無能為力。當心情起瞭大霧,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坐下來 耐心等候”,政大心理系教授許文耀提醒,如果拼命攪拌,隻會讓情緒變得更混濁,它自動會沉淀,等到霧散瞭,清澈的那一面自然就會浮現。

可以用理性抽離的方法把自己剖開,感覺像是在看待別人的問題,以一個旁觀者的立場觀察它、記錄它、揣摩它,知道這一切終究會過去,也就不覺得有那麼可怕瞭。

8、保持規律作息

憂鬱是深夜裡的“黑狗”,不但掠奪你的快樂,還會影響身體,使你思緒紊亂,飲食、睡眠以及生活秩序變得毫無章法。就像你得瞭感冒,醫生會叮囑你要多休息、保持營養均衡。

“睡得好”、“吃得好”、“按時服藥”是憂鬱癥病人最需要遵守的三大原則,每天睡前服一顆抗憂鬱藥或助眠藥物,這沒什麼好難為情,並不丟臉,可以讓免疫、循環系統維持正常運作,身體機能恢復得快,病才好得快。

9、善用身體氣壓計

預測天氣的好壞需要靠氣壓計,身體各部位和情緒壓力有緊密的連結,並且會傳達訊息,你也可以利用“身體的氣壓計”來偵測自己的狀況。

做法是,找一個你認為對壓力及困難反應相當敏感的身體部位,譬如肩頸、胸部或腹部,每天特別觀照它,留意它的變化,是否收縮、緊繃或不舒服,一旦發現狀況不佳,可用冥想、深呼吸、按摩、泡澡或其他放松訓練,幫助減輕解除壓力。

10、不做“耗竭的漏鬥”

瑞典籍心理學傢亞斯伯教授(Marie Asberg)曾提出一個“耗竭漏鬥”的理論:情緒持續走下坡的人,通常也是那些最認真負責的工作者,他們會過濾生活中看似可有可無、滋養身心的活動,就 像一個往下漂流的漏鬥,不斷流失可以儲備能量的休閑娛樂,讓生活圈變得愈來愈小。但更多的負擔與壓力導致心力耗損的情況更嚴重,當漏鬥愈來愈狹窄,一個人 就愈有可能崩潰或耗竭。

此時此刻,絕對不宜從事更繁重的工作,也不做復雜的思考和決定。你需要的是度假、參加講座、到社福機構做志工、看喜劇電影、拜訪好友,或者從事你過去一向喜愛的消遣嗜好。但切記,你的“活動”不包括喝酒或服用任何未經醫生許可、會引起亢奮的藥物。

抑鬱癥的幾種治療偏方

豬肉苦瓜絲

材料:苦瓜300克,瘦豬肉150克,油、鹽適量。

做法:苦瓜切絲,加清水急火燒沸,棄苦味湯。瘦豬肉切片,油煸後,人苦瓜絲同炒,加調味食用。

菖蒲燉豬心

材料:石菖蒲10克,豬心1個,鹽適量。

做法:洗凈後加水適量,放燉盅內隔水燉熟,加精鹽調味,飲湯食豬心。

二味豬腦湯

材料:豬腦1個,淮山藥50克,枸杞15克,清水、食鹽、蔥、薑,適量。

做法:將以上三種食材洗凈後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食鹽、蔥、薑,煨熟即成。

柴胡龍骨牡蠣湯

柴胡龍骨牡蠣湯是一劑出自於《傷寒論》的中藥,具有和解清熱、鎮靜安神之功效,對抑鬱癥患者有較好療效。

藥物成分:柴胡12克,龍骨4.5克,黃芩4.5克,生薑4.5克,鉛丹4.5克,人參4.5克,桂枝4.5克,茯苓4.5克,半夏6克,大黃6克,牡蠣4.5克,大棗6枚。

用法:除大黃外,其他藥物一同放入鍋中,加入800毫升水,煮至水剩400毫升時,加入大黃,再煮一二沸後去除渣滓,取其汁液,每次溫服1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