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抑鬱癥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疾病,所以不同病因引發的抑鬱癥在治療上有很大的差異,抑鬱癥除瞭藥物的治療,最為重要的還是患者的自我治療,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這樣有有助於疾病的康復,也能使患者預防抑鬱癥的復發。那麼,抑鬱癥自我控制的方法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抑鬱癥自我控制的方法是什麼

1、要安排一些高興歡樂的事情,把愉快的活動列入日程。如訪友聊天,或參加野餐、文娛活動,看電影、聽音樂會等。

2、抑鬱癥自我控制的方法是什麼?以利他主義精神給人以幫助,是治療精神抑鬱的良好方式。你應對自己說:"我能做有利於他人的事,我不是無價值的人。"與人隔絕、離群索居是抑鬱癥的主要原因。因此,人際交往是自我痊愈的重要因素。

3、抑鬱常因惰性而起,行動則是它的克星。因此,需要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心理學傢認為:"你做得越少,你就越做得更少。"患者應訂出每天的行動計劃,從起床到熄燈。

4、抑鬱癥自我控制的方法是什麼?可以將一件大的繁雜的工作分成若幹小部分,根據事情輕重緩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莫“逞能”,以免完不成工作而心灰意冷。

5、患季節性抑鬱癥者,要經常到戶外接觸陽光,接觸綠色植物,這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6、要經常鍛煉。醫學傢認為,步行、慢跑、遊泳、騎自行車等會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增進安寧幸福意識,松弛精神,提高精力。

究竟抑鬱癥疾病能痊愈嗎

有研究報道,經治療痊愈的抑鬱癥患者,有30%一年內復發;有過1次抑鬱發作的患者,50%的患者會復發,有過2次抑鬱發作的患者,今後復發的可能性為70%,有過3次抑鬱發作的患者,幾乎100%會復發。引起復發的因素主要為;抗抑鬱藥維持治療的劑量及時間不足、患者生活應激事件(如人際關系的緊張及喪失)的增加、社會適應不良、伴有慢性軀體疾病、社會及傢庭的支持不夠等。

抑鬱癥不良預後,最危險的是自殺,研究表明,抑鬱癥患者的自殺率比一般人人群高20倍,約15%的抑鬱癥病人自殺成功。造成該不良後果往往與對該病的認識不夠、重視不夠或諱疾忌醫疾病未得到及時治療有關。由於自殺是在疾病發展到一定的嚴重程度時才發生的。所以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對抑鬱癥患者非常重要。

無論你的抑鬱癥是否能夠痊愈,其實在發病過程中都是一個未知數,我們能告訴大傢的是,抑鬱癥的治療是一定會有幫助的,如果不進行治療,疾病隻會越來越嚴重,病情隻會不斷發展和惡化,所以希望大傢盡快治療。

重度抑鬱癥的心理病癥狀有哪些

(1)妄想和幻覺。

但不應有典型精神分裂癥性的幻覺和妄想(即:不應有完全不可能或與文化不相適應的妄想,不應有對病人進行跟蹤性評論的幻聽或第三人稱的幻聽)。常見的情況為帶有抑鬱、自罪、虛無、自我援引及被害內容的妄想。

(2)抑鬱性木僵。

伴有心理病性癥狀者又分為與心境相協調的和與心境不協調的兩類。與心境相協調的心理病性癥狀包括罪惡妄想、無價值妄想、軀體疾病或大禍臨頭(災難)妄想、嘲弄性或譴責性的聽幻覺;與心境不協調的心理病性癥狀包括被害或自我援引妄想,沒有情感色彩的幻聽。

6招預防抑鬱癥復發

1、不向親友談消極的東西

這是自我怎樣治療抑鬱癥的一大重點。除此之外,親友最好也不要聽患者的消極的言談。這並不是不同情患者,主要的是親友聽患者談消極的東西,會強化他們好談消極的東西。

2、定計劃留有餘地

就是每天為自己制訂一些簡單的計劃,然後順利地完成計劃。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果實來”。

3、堅持正常活動

有的患者本來可以正常上班、可以正常做傢務,卻不去上班、甚至連傢務都不做,這是很有害的。所以,提及自我怎樣治療抑鬱癥這個問題,實際上患者隻要該幹的堅持幹,自己的情緒就不會日益低落。

4、及時肯定自己

要說怎樣治療抑鬱癥,自我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每天晚上睡覺以前,要充分肯定自己這即將過去的一天的成績和進步,不講消極的東西。能寫日記最好,把好的體驗、進步、成績記到日記上。天天都這樣記日記,覺得生活會越來越有意思。

5、培養良好人格

一個人應付精神刺激的方式與他的人格特點密切相關,表現為對問題的評價是否符合實際;對問題的解決是否恰當。有的人要麼把精神刺激過分誇大,產生過度憂鬱反應;要麼在精神刺激後逃避現實,酗酒或濫用藥物,自欺欺人,自我傷害,使現實困難和憂鬱情緒長期存在。如果一個人有良好人格,面對精神刺激會積極尋求外界幫助,增強自信心,提高處理繁雜問題的實際技能,避免外界刺激對自己造成嚴重的心身損害。

6、培養廣泛興趣

廣泛的興趣是抑鬱癥的“救生圈”,當一個人的人生隻有一種選擇的時候,他的快樂也隻能是單向選擇,這種快樂也是不穩定的,應該借助多種方式調節釋放自己。包括老年人要保持一份好奇心,經常參加一些文體活動。研究顯示,遊泳、慢跑、騎車等有氧運動可以刺激腦內啡的分泌,產生令人愉悅的物質,而使人感到快樂。同時在參加這些活動過程中不僅是增強體質,更重要的是增強瞭人與人的交流。

抑鬱癥的三大因素

遺傳因素

大樣本人群遺傳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與患病者血緣關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級親屬患病的概率遠高於其他親屬,這與遺傳疾病的一般規律相符。

生化因素

兒茶酚胺假說:主要指抑鬱癥的發生可能與大腦突觸間隙神經遞質5-羥色胺(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的濃度下降有關;由於很多抗抑鬱劑,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或者選擇性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等使用後,雖然大腦突觸間隙這些神經遞質的濃度很快升高,但抗抑鬱的效果一般還是需要2周左右才會起效,因此又有瞭5-HT和NE受體敏感性增高(超敏)的假說。

心理-社會因素

各種重大生活事件突然發生,或長期持續存在會引起強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體驗,導致抑鬱癥的產生。迄今為止,抑鬱癥病因與發病機制還不明確,也無明顯的體征和實驗室指標異常,概括的說是生物、心理、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正因為抑鬱癥目前病因不明,有關假說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