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在2016年2月4日的“世界癌癥日”公佈瞭這麼一組數據,目前在我國,癌癥已成為疾病死因之首,且發病率和死亡率還在攀升,對公眾健康造成巨大威脅。據統計,中國去年約有430萬人確診癌癥;280萬人死於癌癥,平均每天7500人。癌癥所喜歡的人群有哪幾種?為什麼會得癌癥?一起來看下。

為什麼會得癌癥

癌癥的病因:癌細胞是從正常細胞經過一個稱為轉化的復雜過程發展而來。這個過程的第一步是啟動,使原來細胞的基因物質變成癌細胞性。細胞基因物質的改變是由致癌物所引起--如化學品、病毒、放射線、或日光。但是,不是所有的細胞都對致癌物一樣敏感。細胞中的一個基因缺陷或其他稱為啟動劑的物質可使細胞更敏感。甚至慢性物理刺激也可使細胞變得更敏感成為癌細胞性。在第二步,即促進作用,一個經過啟動的細胞變成癌細胞。促進作用對一個沒有啟動的細胞是不起作用的。這樣,幾個因素,常常是敏感細胞和致癌物共同作用對發生癌癥是必需的。

在一個正常細胞變成一個癌細胞的過程中,癌癥最根本的是DNA發生瞭變化。細胞基因物質的變化常常難以測定,但有時候一個特定的染色體形狀或大小的變化代表某一特定的癌癥。例如,一種叫費城染色體的異常染色體在80%的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病人中發現。基因改變也在腦腫瘤和結腸癌、乳腺癌、肺癌以及骨癌中發現。

一系列染色體的改變對某些癌癥的發生可能是必要的。傢族性多發性結腸息肉病(一種息肉能發展成為癌癥的遺傳性腸道疾病)的研究表明瞭這些改變在結腸癌中可能起的作用:正常情況下5號染色體抑制基因控制腸壁生長,由於不再受該抑制基因作用,正常腸壁細胞開始更加活躍地生長(過度增生)。一個輕度DNA改變促使形成腺瘤(一種良性腫瘤)。另一基因(RAS癌基因)使腺瘤生長更加活躍,隨後的18號染色體上一個抑制基因丟失,進一步刺激腺瘤,最後17號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丟失,使良性腺瘤轉化成為癌癥。其他一些改變可使癌癥轉移。

即使這樣當一個細胞變成癌細胞時,在它繁殖形成癌癥之前免疫系統常常能消滅它。當免疫系統功能不正常時如在有艾滋病的人群和接受過免疫抑制藥物治療以及患有某種自身免疫疾病的人中,癌癥更可能發生。但免疫系統不是保險的,即使在它的功能正常時,癌癥也能逃避免疫系統的保護監視作用。

癌癥所喜歡的人群有哪幾種

一、天天喝很熱濃茶

經常飲用高溫( 70℃ 以上) 濃茶水,不但易燙傷食道形成慢性潰瘍,而且茶中的鞣質可沉積在損傷部位,刺激受傷的食道上皮細胞,致使慢性潰瘍經久不愈,導致癌變。

二、經常加班熬夜的

癌細胞是在正常細胞分裂過程中發生突變而形成的。夜間是細胞分裂最旺盛的時期,假如夜晚睡眠不足,人體的免疫力降低,發生變異的細胞不輕易被及時清除,從而可能導致癌癥的發生。而熬夜者為提神常吸煙喝咖啡,也易使更多的致癌物進進人體。

三、血清膽固醇過低

美國一些專傢以為,血清膽固醇過低的,其結腸癌發生率較高。血清膽固醇低於110mg / dl 的人,其患結腸癌的危險性比正凡人高3 倍以上。

四、經常憋大小便的

尿液中一般含有一種或幾種致癌物質,均能刺激膀胱上皮使其癌變。糞便中的有害物更多,如硫化氫、糞臭素、膽固醇代謝產物和次級膽酸等致癌物,若經常刺激腸粘膜,也會導致癌變。

五、屬於過敏體質的

美國科學傢核查瞭近4 萬人,凡是有哮喘和對某些藥物或化學試劑過敏的人,比無過敏者更易發生癌癥。有過敏史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幾率比正凡人要高30% ;有過敏史的男人罹患前列腺癌的幾率比正凡人高40% 。

六、生活偏愛吃肉食

美國哈佛大學的專傢發現,天天以豬、牛、羊等畜肉為主食的人,患腸癌的比例比那些每月隻吃幾次少量肉食者高2.5 倍; 患胰腺癌的危險性,也隨食進肉量的增加而增加。

癌癥有哪些表現

癌癥的前兆或癥狀:

(1)原因不明的消瘦、無力,上腹無規則的疼痛,食欲下降,特別厭食肉類食品。

(2)非懷孕和哺乳的婦女,有乳頭流水或能擠出液汁。

(3)身體征何部位如乳腺、頸部或腹部出現逐漸增大的腫塊。

(4)幹咳、痰中帶血,胸悶胸痛,久治不愈。

(5)中年以上的婦女,性交後陰道有少量出血,或平時有不規則的陰道出血,或是停經數年後又來月經,白帶明顯增多。

(6)不伴腹痛的逐漸加深的黃疸和上腹包塊。

(7)肝臟腫大的速度較快,並伴有肝區疼痛。

(8)不明原因的無痛性血尿。

(9)皮膚潰爛長久不能愈合。

(10)黑痣突然增大,同時伴有灼癢、破潰,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發脫落。

(11)反復發熱和頑固性的牙齒出血,皮下出血和進行性貧血。

(12)反復出現的不明原因的高熱。

(13)口腔粘膜,或女性外陰或男性陰莖龜頭上出現白斑,而且迅速擴大和灼癢不適。

(14)進行性雙下肢無力,感覺異常,動作失調或伴大小便有時失禁。

(15)無明顯外力作用所致的股骨和肱骨等大骨的骨折。

(16)進食吞咽時胸骨後有異物梗塞感、刺痛感或自覺食物通過緩慢。

(17)鼻塞,經常少量鼻出血或鼻涕中常帶血絲,伴有偏頭痛、頭暈、耳鳴和頸上部耳垂下方前後部位摸到腫大淋巴結。大便習慣改變,或腹瀉和便秘經常交替出現,或大便常帶膿血,或大便變細變扁。

(19)逐漸加劇的頭痛,伴突然出現的短暫的視力障礙和嘔吐。

(20)青少年肘或膝關節劇痛、腫脹,用抗風濕藥或抗菌素類藥治療無效等。

癌癥的晚期癥狀:

惡病質常是惡性腫瘤晚期全身衰竭的表現,不同部位腫瘤,惡病質出現早晚不一樣,一般消化道腫瘤者可較早發生。某些部位的腫瘤可呈現相應的功能亢進或低下,繼發全身性改變,如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引起高血壓,甲狀旁腺腺瘤引起骨質改變等。此外,有些腫瘤如肺癌,由於產生內分泌物質,產生與轉移、消耗無關的全身癥狀,即副腫瘤綜合征等,表現為肺性骨關節病、Cushing綜合征、Lambert-Eaton綜合征、異位ADH分泌綜合征等。

果蔬防癌小貼士

1。天天果蔬日,餐餐搭配好

每天攝取至少200克水果與300克蔬菜,可以有效提高身體免疫力,達到抗病防癌的效果。因此應盡量做到天天有水果,頓頓有蔬菜。

養成良好的膳食平衡習慣,學會如何科學、合理的搭配食物,將使人受益終生。

2。健康控體重,果蔬來幫忙

多吃果蔬能促進代謝,減少能量攝入,幫助塑身。

果蔬中的膳食纖維具有體積大、能量密度低和低血糖生成指數等特點,在能量平衡和體重控制上具有較好的作用。

3。預防慢性病,果蔬不可少

果蔬中富含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尤其是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更是維護人體健康,預防慢病的重要營養素。

研究表明,每天攝入足量果蔬,能大幅降低慢性病的死亡風險。

4。足量營養素,抗病又防癌

果蔬中的維生素C能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疾病和抗氧化、衰老等,而膳食纖維能夠預防便秘、血脂異常、糖尿病,有益於腸道健康,有效防治結直腸癌。

研究證明,每天攝入200mg維生素C可使血漿維生素C濃度維持在接近飽和的高水平,達到降低慢性病發病風險的有效血漿維生素濃度,因此,中國成人預防慢性病的維生素C建議攝入量為每天200mg。而中國成年人應每日攝入25克~30g膳食纖維,兒童為12.5克~15g。

5。果蔬變彩虹,健康從小做

不同顏色的果蔬能提供不同的營養價值,認識果蔬的色彩特點,盡可能多地攝取不同顏色的果蔬。

將果蔬作為孩子的零食,從小養成喜歡吃水果蔬菜的健康膳食習慣將使其一生受益。

8大常見癌癥誤區盤點

1、痣多易得皮膚癌

痣分為出生就有的原生痣和後天受環境、體質影響生成的痣。在青春期及女性孕期,痣可能會增加,中年時,痣的數量達到高峰。多數人身上的痣都屬於良性的黑色素痣,不必擔憂。如果痣出現色澤、大小、形狀等異常改變,應特別留意,可能表現為以下幾點特征:逐漸往外擴散,直徑大於0.6厘米;有脫皮、出血、分泌物等現象;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模糊;顏色改變,由咖啡色變成黑色或深藍色;一顆大痣旁邊長出許多小痣。

2、胸大易患乳腺癌

乳房大不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傢族史才是,其他危險因素還包括:月經初潮早、絕經遲、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等。門診常發現,大部分乳腺癌患者都是摸到硬塊或穿內衣時感覺疼痛才來就診,這時癌癥多處於2期以後,可能需要切除乳房。若能早發現、早治療,乳腺癌的治愈率很高,0至1期病例5年存活率高達95%。建議超過45歲的女性最好每月自查乳房,每年定期體檢,如有傢族史,篩檢年齡要提前至40歲。另外男性也會患乳腺癌,隻是幾率較女性低。

3、頭痛耳鳴和鼻咽癌不沾邊

在我國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等南方5省區,鼻咽癌是一種高發性惡性腫瘤。鼻咽癌發生後,會產生一些癥狀,比如會出現一側耳悶、耳鳴及聽力下降或早晨起床後痰中帶血。有些患者初發時癥狀不太典型,比如頭痛、視物模糊等,到瞭較晚的時候,就會發現頸部有包塊及視力下降,頭痛加重,面癱等癥狀。因此,對於有一側聽力下降、涕血,甚至頭痛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建議到耳鼻喉科就診,進行鼻咽鏡及鼻咽CT檢查,排除鼻咽癌。早期鼻咽癌經正規治療後,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4、胃癌隻限於老年人

胃癌是一種患病率極高的惡性腫瘤,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死亡案例中,約半數死於胃癌。不少人認為胃癌多見於中老年人,青壯年少見。其實不然,胃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在15歲以前極少發病,15歲以後逐漸上升,35歲以後幾乎成倍增長,至65至80歲達到高峰。國際上年齡小於30歲的胃癌患者占胃癌患者總數的2%左右,而在我國,這個數字高達7.6%。近年發現年輕胃癌病人有增加趨勢,而且年齡越小,其惡性程度越高,預後也越差,值得重視。

5、不吸煙就不會得肺癌

吸煙是公認的肺癌高發因素,但這並不是說不吸煙就一定不會得肺癌。近年空氣污染嚴重,如現在的霧霾天氣,導致空氣不流通,有毒微粒密度增加,容易被大量吸入肺部降低肺部免疫力。甚至長期吸入廚房油煙都有可能增加肺癌的發病率。另外還有EB病毒的感染、結核疤痕等等,往往都是人們所忽視的病因。

6、肝癌一定是喝酒導致

其實飲酒並不是肝癌的高危因素,但是長期、過量飲用高度烈酒可能會導致酒精性肝硬化,進而導致肝癌。造成肝癌的最常見因素是肝炎。預防乙肝就是預防肝癌,因為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肝癌患者曾有過肝炎病史。及時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也就是預防肝癌最好的方式。乙肝和肝癌已經有比較明確的相關性。但並不是所有的乙肝患者都會變成肝癌,大約20%左右的乙肝患者會經歷“肝炎-肝硬化-肝癌”這三部曲。乙肝發展成肝癌大約需要15-20年左右。另外黴變食物中的黃曲黴素以及被水污染也是可能導致肝癌因素之一。

7、前列腺癌也一定要放化療

前列腺癌在中國的發病率比較低,很多男性對其認識不夠,也不重視。有男性朋友認為患瞭癌癥就要做放療化療,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認識。前列腺癌在發病過程中跟雄性激素相關,一般可以通過內分泌治療如:實施“去勢手術”(去勢本來指從雄性個體中摘除精巢之意,但實際也多包括雌性摘除卵巢,也有把兩者合起來稱為生殖腺摘除)或者藥物降低對雄激素水平就可以很好的控制。也有部分對雄激素耐受的患者可能需要化療、放療、手術或者靶向治療。所以治療前列腺癌並不一定要行化療放療。

8、宮頸癌也會傢族遺傳

與乳腺癌不同的是,宮頸癌並沒有發現明確的傢族遺傳的證據。引起宮頸癌主要原因是HPV病毒感染,但不意味著感染瞭HPV病毒就會發病成為宮頸癌,大部分HPV感染可以自愈的,大傢不用過度憂慮。國內外大量資料證實,早婚、早育、多產及性生活紊亂的婦女有較高的患病率。飲食上也沒特別註意的,已有性生活的女性要註意定期隨訪做細胞學篩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