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癥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抑鬱癥會有什麼表現?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治療抑鬱的藥是什麼

一、體育療法:鍛煉後可以給人一種輕松和自己做主的感覺,有益於克服憂鬱癥患者共有的孤獨感。但鍛煉必須有一定的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以做健身操為例,內容包括跑步、跳繩、健身舞等,每周至少作3次,每次持續15至20分鐘。

二、營養療法: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和氨基酸對於人的精神健康具有重要影響。有專傢認為,多疑癥的人如果缺乏某種單一營養物質也能引起憂鬱癥,所以他建議人們多吃維生素b含量豐富的食物,像粗糧、魚等。他還讓患者服一定劑量的復合維生素b。他認為這些都是人們容易缺乏的維生素。

三、學會自我保護。避免受刺激,受幹擾,如對令你傷感的地方不要去,對會惹你生氣的人敬而遠之,以避免生氣,對於不可抗拒的刺激,要提高承受能力,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沒有幹擾時沒事,有幹擾時就病瞭。

四、要設法睡好覺。隻要能睡好覺,就能預防抑鬱癥。長期失眠可能會導致抑鬱癥,如有失眠的困擾,要設法解決。睡覺的黃金時間應該是晚10:00左右,睡眠三寶:要放下、不妄想、吉祥臥。早睡早起身體好。

抑鬱癥會有什麼表現

01情感低落,多表現為對周圍的事情不感興趣,終日悶悶不樂。自感一切都不如人,常有無用感,無希望感,無助感,無價值感。

02思維遲緩,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自覺“腦子好象是生銹瞭的機器”,“腦子 像塗瞭一層漿糊一樣開不動瞭”。

03意志活動減退,表現為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願和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總之就是總有悲觀消極的念頭。

抑鬱癥會自愈嗎

一、保持心態安好:心理專傢表示,抑鬱癥患者首先要從心態上做好調整,良好的心態能使人體神經體系的興奮水平處於最佳形態,促進體內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類和酰膽堿,把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調劑到最佳形態,進步機體的控病能力。

二、走出傢門常疏通:有人說,抑鬱是在傢裡悶進去的,此話不無道理。戶外天地寬大,氛圍別致,陽光暖和。感覺被鬱悶籠罩的時候,可以到戶外踏踏青,散步,或者舉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疏通項目,如快走、慢跑、信步、踢毽、體操等,堅持1-2個小時,就可以排解陰霾的心情。

三、飲食防備抑鬱癥:從養分學的角度來看,就是多吃養分美食。深海魚、香蕉、葡萄柚、菠菜、櫻桃、南瓜、全麥面包等,都是能夠振奮心靈魂魄,減輕焦慮和抑鬱情緒,增強自信,提神醒腦的養分美食。

四、日常用藥需註意:輕度抑鬱癥患者有大一部分是失眠變成的,所以關於抑鬱癥如何治療,萬不可無視切這一重點。心理專傢表示,常吃各類鎮靜藥,容易招致藥物依賴性增強,終局隻會拔苗滋長,倒不如盡快到心理門診就診,由專業學問的醫生舉行針對性治療,千萬不要濫用鎮靜藥物。

輕度抑鬱癥的護理方法有哪些

1、抑鬱癥病人常常有低自尊、悲哀、憤怒、否定、不合理的信念和認知障礙,對傢人的關心、愛護不理解,對照顧者充滿敵意,常表現出厭煩、拒絕、不滿等特征。因此,照顧病人時須充分理解和同情病人,鼓勵並陪伴病人共同渡過難關。

2、要以和善、真誠、支持、理解的態度,耐心地幫助病人,使病人體會到自己是被接受的,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樣沒有用、沒有希望。當病人與你傾吐內心的不快時要耐心傾聽,切忌催促病人回答問題。有時也可采取沉默的方式陪伴病人,使其感到更有安全感。

3、要陪伴和鼓勵病人多參與戶外集體活動。可提供簡單、易完成、感興趣的活動讓病人參與,也可先安排病人參加團體活動,逐漸培養其興趣,最終使病人能積極主動參與並從中獲得成功體驗和滿足感。對病人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要及時給予贊揚和肯定,使其獲得自信和自尊。

4、協助病人料理傢務及個人衛生。由於病人生活懶散、被動、缺乏興趣和低自尊,常對自己的衛生及生活漠不關心。此時,傢人應耐心地引導、督促、鼓勵和協助病人飲食,洗澡,剪指(趾)甲,理發,刮胡須,更換衣物等。當然,這些應根據病人的情況,盡可能鼓勵病人自己完成,以免助長病人的依賴性和強化病人的無能感。

5、抑鬱癥病人常因焦慮、煩躁、心境不快而產生睡眠障礙。傢人在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時,盡量不讓病人白天臥床休息,要鼓勵病人多做戶外活動。另外,要給病人創造一個良好、舒適的睡眠環境,以促進病人入眠。

抑鬱癥形成的原因你知道嗎

1、早期生活經驗方面的因素。先天易感素質的兒童經歷創傷性體驗後容易促發情感性障礙。有調查提到抑鬱癥兒童精神刺激事件比對照組多三倍。一個人早年和兒童時期不良的生活經歷會使患抑鬱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性格缺陷。如被動-攻擊型人格、強迫型人格、癔癥型人格等。有些學者認為急性抑鬱癥兒童病前個性多為倔強、違拗,或為被動-攻擊性人格;慢性抑鬱癥則病前多表現為無能、被動、糾纏、依賴和孤獨;隱匿性抑鬱癥患者病前有強迫性和癔病性格特征。

3、青春期抑鬱癥的發病與生化因素有關。如5-羥色胺(5-HT)功能降低可出現抑鬱癥狀,5-HT功能增強與躁狂癥有關。藥理研究表明,中樞去甲腎上腺素(NE)和/或5-HT及受體功能低下,是導致抑鬱癥的原因。

4、青春期抑鬱癥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有關。傢族內發生抑鬱癥的概率約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緣越近,發病概率越高。調查發現,青春期抑鬱癥中約71% 有精神病或行為失調傢族史。抑鬱癥兒童青少年的一級親屬終生患該癥的比率在20%~46%范圍內。在傢族遺傳方面,導致兒童抑鬱癥的危險因素包括:親子分離或早期母嬰聯結剝奪;父母患有精神病;父母虐待或忽視;傢族中有抑鬱癥和自殺史;某些慢性軀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