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間質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來源於子宮內膜間質細胞的腫瘤,約占子宮肉瘤的30%~40%,根據腫瘤的組織學和臨床特征將其分為2類,即低度惡性子宮內膜間質肉瘤(low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和高度惡性子宮內膜間質肉瘤(high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HGESS),前者約占80%,病情發展緩慢,預後較好,而後者惡性程度高,病情發展快,易侵襲和轉移,預後差。兩者的病理特征也不相同。子宮間質肉瘤發病原因是什麼?預後怎麼樣?

子宮間質肉瘤有什麼臨床表現

1.癥狀 最常見的癥狀是不規則陰道流血、月經增多和陰道排液、貧血,下腹痛等。2.體征 可於宮頸口或陰道內發現軟脆、易出血的息肉樣腫物,如腫物破潰合並感染,可有極臭的陰道分泌物,也常合並貧血,子宮增大,盆腔腫物。3.盆腔檢查 子宮有不同程度增大,早期的盆腔檢查所見與子宮壁間肌瘤相似,當腫瘤發展時,可見宮頸口息肉樣或菜花樣脫出物。有資料顯示,子宮內膜間質肉瘤常見的癥狀有陰道流血(69.6%),壓迫癥狀(39.1%),下腹包塊(30.4%),陰道排液(17.4%),下腹脹痛(17.4%)。

子宮間質肉瘤怎麼分期

(1)臨床分期(FIGO 1971,表1):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規定,於1989年10月以前對子宮內膜癌按1971年之規定進行臨床分期,對無法手術而行單純放療者,或先放療後手術者仍用1971年臨床分期。(2)手術病理分期:FIGO於1988年10月推薦使用子宮內膜癌手術-病理分期法(表2)。有關分期的規定:①由於子宮內膜癌現已采用手術分期,以前使用的分段診刮來區分Ⅰ期或Ⅱ期方法不再應用。②少數病人開始選用放療,仍使用1971年FIGO通過的臨床分期,但應註明。③肌層厚度應和癌侵犯的深度一起測量。

子宮間質肉瘤有幾種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對於已經診斷為子宮肉瘤的患者,應該考慮給予及時的手術治療。(1)低度惡性內膜間質肉瘤手術范圍:行全子宮及雙附件切除術,不宜保留卵巢。即使發生廣泛轉移,仍應將病灶盡可能切凈。肺轉移患者行肺葉切除術。(2)高度惡性子宮內膜間質肉瘤術後易復發。對晚期患者,可做姑息性手術,以緩解癥狀,術後輔助放療和化療。2.化療(1)低度惡性子宮內膜間質肉瘤用以順鉑(DDP)或異環磷酰胺每3周1次為主的方案。(2)高度惡性子宮內膜間質肉瘤用IAP方案(異環磷酰胺+ADM+順鉑)。3.放療適應證:術後有殘存病灶者、Ⅰ期以上患者、高度惡性子宮內膜間質肉瘤。(1)術後體外照射需根據術後殘瘤及轉移灶的情況制定治療方案,術後體外照射的設野與術後預防性盆腔照射大致相同。如:盆腔中心部位有肉瘤殘存:全盆腔照射腫瘤量提高到40Gy,中央擋鉛四野照射仍為15Gy。盆壁腫塊較大:在完成全盆及四野照射之後可再縮野照射10~15Gy。腹主動脈旁淋巴結陽性:另外設野,照射劑量為45~55Gy,每周8.5Gy,4~6周內完成。當病變范圍超出盆腔范圍時,可再在上腹部增設一野,照射野面積根據病變范圍劃定,對肝、腎部位需要擋鉛遮蓋。如肺部轉移灶范圍較小時,可以對肺部轉移灶設野行體外照射。(2)腔內放射術前采用遙控後裝腔內放療。劑量:以子宮頸癌腔內放療的參考點(A點)為準,以15~20Gy為宜,最好能使子宮得到均勻分佈的劑量。術後陰道殘端有肉瘤殘存時,在體外全盆腔照射之後,可與盆腔四野照射同時補充腔內放射,劑量參考點為黏膜下0.3cm,可給予總量24~30Gy,分3~5次完成,間隔為4~7天,4.孕激素類藥物治療適應證:孕激素受體、雌激素受體陽性患者。註意事項:應長期應用,一般主張1年以上。常用藥物:(1)醋酸甲地孕酮口服,長期維持。(2)甲羥孕酮口服,長期維持。(3)己酸羥孕酮肌註,或改上述口服藥長期維持。對孕激素受體陰性者,先應用他莫昔芬,增加腫瘤對孕激素類藥物的敏感性,然後再應用甲羥孕酮(MPA)或MA。

子宮間質肉瘤需要與哪幾種疾病鑒別

1.子宮內膜息肉常為多發,有蒂,且較細,體積較小。2.子宮黏膜下肌瘤可由宮腔脫出至陰道,生長快,血流信號豐富,有低阻頻譜,部分患者血清CA125可升高。3.差分化子宮內腺癌癌細胞呈梭形、網形,呈巢狀或片狀。網狀纖維染色可見網狀纖維圍繞癌巢。免疫組化:角蛋白Keratin(+),EMA(+),癌胚抗原CEA(+),波形蛋白Vimentin(-)。4.平滑肌肉瘤瘤細胞形態大小可多樣性,排列紊亂,浸潤性生長。核異型明顯,核分裂象大於10個/10HPF免疫組化:波形蛋白Vimentin(+),SMA(+),Desllin(+),角蛋白Keratin(-)。Masson三色瘤細胞呈紅色,MaIlory磷鎢酸蘇木素染色可見胞漿中有縱行肌絲。

子宮間質肉瘤的發病機制是怎樣的

1.低度惡性子宮內膜間質肉瘤

  大體形態:

①低度惡性子宮內膜間質肉瘤有2種大體形態:

A.腫瘤形成息肉狀或結節,自宮內膜突向宮腔或突至宮頸口外,腫瘤體積比一般息肉大,蒂寬,質軟脆,表面光滑或破潰而繼發感染。

B.腫瘤似平滑肌瘤,位於子宮肌層內,常浸潤子宮肌層,呈結節狀或彌漫性生長,與子宮肌層之間界限不清。

②腫瘤切面質地柔軟、均勻,似生魚肉狀,組織水腫,伴出血、壞死時,則可見暗紅、棕褐或灰黃色區域;亦可見囊性變區。但出血、壞死不如高度惡性內膜間質肉瘤多見。

③宮旁組織或子宮外盆腔內可見似蚯蚓狀淋巴管內腫瘤,質如橡皮,富有彈性,此為低度惡性內膜間質肉瘤常見的特征。

2.高度惡性子宮內膜間質肉瘤

大體形態:與低度惡性子宮內膜間質肉瘤相似,但腫瘤體積更大,出血壞死更明顯,有的病灶類似子宮內膜癌和子宮中胚葉混合瘤,缺乏蚯蚓狀淋巴管內腫瘤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