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關節痛隻是小疾病,不需要在意,其實這是對關節痛存在錯誤的想法。一旦關節出現疼痛就應該進行冰敷,進行適當的按摩來緩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問必答網專傢是怎麼說的吧,希望這些知識對你們的生活能夠有所幫助。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效果好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效果好。糖尿病足發生的原因,長期以來國內外都遵循Catterall(1972年)提出的“血管閉塞缺血”、“神經病變”與“感染”三因素。經過多年臨床研究與實踐,發現肌腱性壞死是導致糖尿病足壞疽的又一重要致病因素。

糖尿病足壞疽一般的治療原則為:嚴格控制血糖;局部清創,加強足部護理;限制活動,抗感染;血管病變缺血性足潰瘍,不嚴重,可使用擴血管藥物,嚴重者行血管重建術;神經性病足,應積極改善神經功能,但無論是缺血性還是神經性足潰瘍,如積極保守治療仍發生壞疽,均應及時果斷予以截肢。

當前,隨著糖尿病發病逐年上升,糖尿病足部病變也日見增多,據統計,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生率高達2.8%-14.5%。糖尿病足肢端壞疽,是個嚴重致殘性的病證,我國早在《黃帝內經》及漢唐時代醫學傢著作中已有消渴導致足壞疽的論述。199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糖尿病足與眼病、腎病、心血管病並列為糖尿病四大並發癥之一。目前糖尿病足壞疽很難治愈,多年來對較嚴重的壞疽常采取高位截肢術。因此,如何降低截肢率、病死率是糖尿病足治療的關鍵。

臨床上辨證治療多按下述分型進行辨證,投以方藥和中西醫結合治療。

1、血管閉塞缺血性壞死型:

①趾端淺瘀癥:中醫辨證屬腎陽虛證,治宜益氣溫陽。處方:黃芪、桂枝、細辛,鹿角片、熟地、益母草等。②肢體血管閉塞壞死癥:治宜清脈軟堅化痰。處方:制首烏、海藻、薟草、牡蠣、蒲黃等。患足前半蹠壞死,治療後分界較快者,可作前半蹠切除縫合;如高齡伴有心、腦、腎疾患,靜息痛難以忍受者,可考慮早作膝下截肢術。

2、末梢神經變性麻痹型:

①寒痹治宜長期溫腎益肝。處方:黃芪、首烏、熟地、山萸肉、鹿角片、五味子等。本癥由於下肢感覺障礙,不知冷熱,故最易燙傷及外傷感染導致形成壞死。可從筋疽原則處理。②熱痹治宜養陰清絡。處方:牛角片、生地、玄參、地榆、五味子、生石膏等。

3、趾蹠骨變性萎縮型:

①骨萎治宜長期補腎養髓。處方:金匱腎氣丸、刺五加片等。②骨痹治宜清法,分界後切除愈合。

4、皮膚變性皮損型:

中醫辨證多屬濕熱證。治宜清熱利濕。處方:菌陳蒿、梔子、黃芩、黃連等。外洗方:海桐皮、威靈仙、皂莢等。西藥用復方咪康唑軟膏、寶龍康軟膏外塗。

要經常防治低蛋白血癥與癬癥,註意幹燥、清潔,大半可避免糖尿病足壞死的發生。

5、肌腱筋膜變性壞死型:

中醫辨證屬濕熱證。治則宜急則治標,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清法”;緩則治本,使用“養法”鞏固療效。基本方:茵陳蒿、苦參、梔子、黃芩、黃連、制大黃等。外洗方:中藥一枝黃花、半邊蓮、黃精等;西藥用0.5%甲硝唑濕敷。

急性期的治則,要控制發展,“濕去自緩”,單用“活血化瘀”難以控制。

關節痛硬扛不靠譜

無論老年人還是年輕人對關節痛都存在著一定的誤區,必須打消這些關節痛的誤區,才能讓我們更健康。那關於關節痛有哪些誤區呢?

一、對早期關節疼痛不在意。關節疾病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多數的膝關節軟骨面損害的患者,在早期隻是上樓或下樓時會表現出膝關節疼痛,但是因為疼痛不是很嚴重,因此往往被忽略,自認為可能是因為缺鈣引起的,於是會選擇一些補鈣的方法或者吃止疼藥的方法,結果沒能對癥下藥,反而掩蓋瞭病情。

二、病情嚴重時束手無策。如果關節的疼痛在不斷的加重,嚴重的影響瞭生活和工作,就會產生一種悲觀的情緒,覺得自己老瞭,這種疾病沒有辦法治療,隻能選擇硬抗,從而選擇不運動、不下地,長期臥床休養,來減輕疼痛,而結果是越發展越嚴重,以至於最後坐輪椅四處求醫。

三、關節出現病變抗拒手術。對於一些嚴重的關節病變,是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治療的,但是,因為害怕手術疼痛或者擔憂術後無法康復再也不能自由的行走和活動,因而寧可忍住關節的疼痛也不願意做手術,結果導致關節的炎癥反應隨著時間的累積日益嚴重,有害物質對關節軟骨的破壞就越大,最後可能錯過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期,再也難以康復。

除瞭不能忽略關節疼痛之外,一旦關節痛,有哪些緩解的措施呢?學會這些措施可以減輕很大痛苦。

1、冰敷。關節疼痛切忌熱敷,采用冷敷的方式可以迅速的緩解疼痛,最好是用冰塊,建議在患病部位和冷冰直接放一個海綿墊,不要讓冰直接接觸皮膚。

2、抬高腿部。臥床休息時將腿部抬高,促進關節處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3、適當的按摩。可以輕輕的按摩關節的周圍。

4、吃止疼藥。對於一些比較嚴重的關節痛,比如痛風等,可以適當的服用止疼藥物來緩解疼痛。

風濕會引起關節痛

風濕給患者帶來瞭很大的危害,比如說關節痛,那麼風濕引起關節痛的因素有哪些呢? 風濕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引起風濕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就給大傢介紹一下。

風濕引起關節痛的因素有:

(1)久居寒濕之地或高寒野外作業、野外宿營、野餐等;(2)勞累過度、汗出受風、抵抗能力下降

(3)受寒飲酒,使皮膚血管擴張,易受風濕寒邪

(4)室內外溫差過大,突然外出,不能適應氣溫的變化而感受風濕寒邪

(5)汗後遊泳、腠理未密或水中作業,感受寒濕之邪

(6)婦女產後,月經期間,勞動保護不全,防寒設備簡陋等,感受風濕寒邪,引起關節疼痛。

以上就是關於風濕引起關節痛的一些內容信息,相信大傢對風濕引起關節痛有所瞭解瞭。希望對大傢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一些關於風濕引起關節痛方面的疑問,你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專傢為你解答。

關節痛主要癥狀表現介紹

關節痛屬於關節軟骨的自然損傷和老化現象。軟骨是沿著關節排列的物質,它能防止骨頭末端互相磨擦在一起,並且讓關節在充滿關節液的狀態下自由移動。當人年歲漸老,人體的軟骨被磨損,骨頭就暴露瞭,手指、膝蓋、脖頸等處的關節和關節靠在一起活動磨擦時就疼痛、腫脹、僵硬(晨僵)、有響聲瞭。

另外,隨著身體的逐漸老化,身體自身產生II型骨膠質(膠原蛋白)及葡萄糖氨基聚糖的能力也不斷下降,隻有直接補充II型骨膠質(膠原蛋白)和鈣,才能不斷復原、重建、再生關節軟骨組織和結蒂組織,防止其退化,保持其完整性,重建骨精華使關節不再因活動摩擦而疼痛。

關節痛主要癥狀表現為主要由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外傷、化膿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以及發熱性疾病等致關節疼痛、紅腫、炎癥和活動受阻、功能受限。輕者因疼痛影響活動與睡眠,重者嚴重影響勞動與生活料理。以上引起關節痛的疾病,多侵犯、累及或損傷到膝、髓、肩、肘、腕、踝關節,也有影響到指、趾關節的,無論哪個關節受累,均給病者帶來疼痛之苦。

常見的關節痛,凡風濕性的多呈遊走性,有的有輕度紅腫;如果治療不及時,常常侵犯心臟,後期發展成風濕性心臟病;凡類風濕性的,以手、腕、踝、趾關節受累最多,發病關節處紅、腫、熱、痛明顯,發展至晚期則造成關節變形、僵直至活動嚴重障礙。發病年齡多在20~45 歲,女性比男性高3倍;凡因外傷(扭、挫、跌、打、碰等)撞擊於關節者,輕者皮膚紅腫,重者可致韌帶撕裂、關節脫位甚或骨折、破裂,這種傷損均可帶給傷者以嚴重的關節痛;凡全身性發熱、感染或結締組織性疾病,都可累及、影響到關節,常致關節與肌肉疼痛。風濕性關節痛,均有止痛、消腫、活血作用。

適合關節痛患者的飲食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在生活中要選對烹飪的食材,這樣才能更迅速地將身體調理好,以下請看適合關節痛患者的飲食有哪些:

1、五加皮酒10毫升,每日服2次。

2、木瓜煎水服用。

3、絲瓜絡150克,白酒500毫升,泡7天後去渣,每次飲15毫升,每日2次。

4、每日生食獼猴桃1~2個。

5、薏米30克,防風10克,煎水飲。

6、蔥頭粥:蔥頭、豆豉、白米共煮粥食。

7、甜瓜子150克,酒浸10日,晾幹研成末,每次10克,酒送服,每日3次,治腰腿疼痛。

8、生薑30克,鮮蔥、芫荽各30克,石菖蒲15克,切碎,白酒炒熱,佈包敷患處,治風濕。

9、辣椒面:冬天用酒,夏天用醋調合塗患處。

10、多吃青菜、水果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的需求,同時能有效改善新陳代謝功能,並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從而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癥狀。

11、豆奶。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研究顯示,關節炎患者連續3個月每天喝豆奶,疼痛感明顯減輕,效果堪比止痛藥。大豆富含的大豆異黃酮素,是一種能有效抑制關節炎癥的植物激素。研究證明,吃毛豆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12、魚類。很多研究顯示,吃魚能緩解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疼痛和僵硬癥狀。魚所含的歐米伽3脂肪酸能預防類風濕關節炎癥,有效保護患者膝蓋軟骨。營養學傢建議每周吃兩次富含油脂的魚,如三文魚。

13、水果。澳大利亞研究發現,多吃水果可減少骨頭的磨損。對膝關節最有益的是富含維C的水果,如獼猴桃。這是因為維C可起到保護膝關節和骨骼的作用。

14、童子鱔魚500克,先陰幹,再泡入1千克白酒中,放置1個月即可飲用。每次飲用約50毫升,每天喝2次。能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緩解局部紅腫熱痛,並且可以防止病變向其他關節走竄,並對肩肘關節活動障礙效佳。

15、鵪鶉薏米湯,原料:鵪鶉2隻,杜仲10克,薏米30克,枸杞子50克,赤小豆30克,生薑3克。做法:將鵪鶉收拾幹凈,與其他原料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燒開後改為小火。煲約1小時左右,加入食鹽、味精調味即可食用。功效:鵪鶉有溫補氣血的作用,杜仲、枸杞子可補益肝腎,生薑能溫經散寒,薏米、赤小豆通絡祛濕。諸物合用,適用於體虛受寒而導致的關節疼痛、腿腳浮腫的患者。

除瞭食療和藥療外,適當的陽光浴、熱水浴對於關節痛患者的康復也是很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