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性陰道炎,即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VVC),曾稱外陰陰道念珠菌病,是由假絲酵母菌引起的常見外陰陰道炎癥。國外資料顯示,約75%的婦女一生中至少患過1次黴菌性陰道炎,45%的婦女經歷過2次或2次以上的發病。那麼,如何預防黴菌性陰道炎?

黴菌性陰道炎治療

藥物治療:洗凈外陰或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局部塗2%龍膽紫液。近年應用制黴菌素(nystatin)效果顯著。

用法:10萬U陰道栓劑,早、晚各1次,塞入陰道深處,共5日。洗凈外陰,局部塗搽制黴菌素軟膏(10萬U/g)2~3次/d。治療後為瞭促進陰道上皮再生,可應用少量雌激素(已烯雌酸0.25~0.5mg/日,3~5天)。復發病例應考慮消化道帶菌,可同時加服制黴菌素50萬U/次,1日4次。

目前尚未發現對制黴菌素抗藥的白色念珠菌。復發者多為用藥劑量不夠,治療不徹底,或治療期間未嚴格執行禁欲;或男性未予治療。此外,近年應用殺黴菌劑如酮康唑、曲古黴素、克黴唑均有效,詳黴菌性陰道炎。

治療措施:

一、改變陰道的酸堿度

如用堿性藥物沖洗陰道,可用2~4%蘇打液沖洗陰道,以改變黴菌的生活環境。

二、投與殺菌劑:

1、制黴菌素(nestatin)陰道栓(含制黴菌素25萬U),塞入陰道深部,早、晚各1次或每晚1次,共2周。

2、口服制黴菌素50萬U,每日4次。

3、復方制黴菌素冷霜局部塗擦,每日2次。

4、口服酮康唑(ketoconazole)400mg,每日2次,共5天。

5、曲古黴素(trichomycin),詳見滴蟲性陰道炎的治療。另外,口服克黴唑(clotrimazole)或氯苯咪唑0.5~1g,每日3次,或局部用1~5%軟膏霜劑或搽劑,每日3~4次,療效亦佳。

6、1~2%龍膽紫溶液局部塗抹,是由來已久的療法,亦極有效,應用極廣,但有污染內褲之弊。

孕婦患黴菌性陰道炎,產後雖有自愈可能,但新生兒有被感染的危險,故仍需及時治療,以局部用藥為宜,方法同上。

三、對於男性帶菌者也必須進行常規治療,這是杜絕女性患者復發的重要措施之一。

黴菌性陰道炎怎樣合理用藥?

黴菌性陰道炎是由黴菌中的白色含念珠菌感染所致陰道炎。輕度感染可無癥狀。最常見的癥狀為外陰搔癢,白帶增多。典型者為白色豆腐渣樣白帶,並可形成一層白膜附著於小陰唇內外及陰道粘膜。外陰搔癢常由小陰唇內側逐漸蔓延至外陰部,有奇癢,患者常難以忍受。並常伴有外陰燒灼感、疼痛、性交痛等。繼發化膿菌感染可有膿性白帶。陰道粘膜炎性感染可有血性白帶及粘膜淺表潰瘍。繼發泌尿系感染時則會有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具有上述臨床癥狀並在陰道分泌物中找到白色含珠菌菌絲和芽胞,即可確診。在治療時應註意以下幾點:

1、一經確診,就應積極治療,力求徹底根治,否則會遷延不愈,反復發作,給患者帶來諸多煩惱。

2、應註意個人衛生,勤換內褲,用過的內褲、盆、毛巾等應用開水燙洗,並在陽光下曬幹。

3、應合理應用抗生素及激素類藥物,有糖尿病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4、黴菌的藥物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因黴菌在堿性環境中不易生長,故可用堿性溶液加2%~4%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外陰及陰道,然後用制黴菌素片劑或栓劑10萬~20萬單位塞入陰道內,每晚一次,10~14天為一療程。亦可用曲古黴素片劑或栓劑10萬單位,塞入陰道內,每晚一次,10~14天為一療程。達克寧栓(硝酸咪康唑栓)對黴菌性陰道炎亦有較好的療效。米可定泡騰陰道片(主要含制黴菌素),因其特殊的劑型,放入陰道內能迅速崩解,使制黴菌素能均勻分佈於陰道內,故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5、反復黴菌感染者或久治不愈者,應進行全面的全身檢查,以排除糖尿病及其他臟器感染。同時註意有無不合理地應用抗生素及激素類藥物。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制黴菌素、酮康唑等藥物。

6、患黴菌性陰道炎的孕婦應認真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以免新生兒感染。

如何預防黴菌性陰道炎

1、消除發病誘因。如積極治療糖尿病,及時停用廣譜抗生素或雌激素。

2、講究衛生,勤換內衣尤其是褲頭。換下的衣物一定要用內衣褲除菌液消毒處理,避免公共場所的交叉感染。

3、陰道黴菌常與其他部位黴菌感染、並存或交互感染,如口腔及腸道的黴菌等。必要時要在這些部位取材作黴菌鏡檢或培養。對有典型臨床表現或黴菌陽性者,應及時治療。

4、對於頑固性或經常反復發作的黴菌性陰道炎患者,性傳遞也是導致復發的原因之一。女方有癥狀者至少有10%的男方患有黴菌性尿道炎,應同時給於合理治療以防交互感染。

5、大便後擦拭的方向應由前至後,避免將肛門處的念珠菌帶至陰道。

6、註意經期衛生,正確使用消毒後的衛生紙、衛生巾,勤洗、勤換內褲,內褲洗後要放在日光下曬;睡前用ph4的弱酸性女性護理液洗外陰。

7、防止時裝性陰道炎。備受青睞的各種體形褲因褲襠瘦短,透氣性差易使細菌繁殖。

8、防止性病性陰道炎的間接感染。遊泳、桑拿、洗浴時要特別註意。

黴菌性陰道炎的癥狀

黴菌性陰道炎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外陰瘙癢、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部分患者陰道分泌物增多,尿痛特點是排尿時尿液刺激水腫的外陰及前庭導致疼痛。分泌物由脫落上皮細胞和菌絲體、酵母菌和假菌絲組成,其特征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樣。婦科檢查可見外陰紅斑、水腫,常伴有抓痕,嚴重者可見皮膚皸裂、表皮脫落。陰道黏膜紅腫、小陰唇內側及陰道黏膜附有白色塊狀物,擦除後露出紅腫黏膜面,急性期還可能見到糜爛及淺表潰瘍。

根據疾病的流行情況、臨床表現、微生物學、宿主情況,假絲酵母菌病可分為單純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和復雜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其中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臨床表現可按評分標準劃分,評分≥7分為重度,<7分為輕、中度。大約10%-20%的女性表現為復雜性。

黴菌性陰道炎的診斷

對有陰道炎癥狀或體征的女性,若在陰道分泌物中找到假絲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絲即可確診。可用0.9%氯化鈉溶液濕片法或10%氫氧化鉀溶液濕片法或革蘭染色檢查分泌物中的芽生孢子和假菌絲。由於10%氫氧化鉀溶液可溶解其他細胞成分,假絲酵母菌檢出率高於0.9氯化鈉溶液。

若有癥狀而多次濕片法檢查為陰性;或為頑固病例,為確診是否為白假絲酵母菌感染,可用培養法。pH測定具有重要兼備意義,若pH<4.5,可能為單純假絲酵母菌感染,若pH>4.5可能存在混合感染,尤其是細菌性陰道病的混合感染。

黴菌性陰道炎的易感人群

(1)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通常婦女陰道中寄生著許多細菌,這些不同的菌群間相互制約,形成共生狀態,是不致病的。廣譜抗生素的大量、長期應用,使陰道內的菌群發生紊亂,相互間的抑制作用被改變,白色念珠菌得以大量繁殖。隨著抗生素應用的日益廣泛,黴菌性陰道炎的發病率也有所升高。

(2)妊娠:妊娠期體內性激素水平較平時明顯升高,這會使陰道上皮細胞內糖原含量增加,增加陰道酸度,形成有利於念珠菌生長的環境;同時,妊娠可使細胞的免疫力下降,這就使念珠菌容易致病。據統計,1/3的孕婦陰道中有念珠菌存在,發病率約在15%左右。

(3)糖尿病:患糖尿病後,體內糖代謝紊亂,血糖升高,陰道上皮細胞內糖原含量增加,同樣使陰道內酸度增加,念珠菌宜於生長繁殖。

(4)應用皮質類固醇: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會使白細胞吞噬能力下降,減低機體免疫力;同時皮質類固醇還能使機體血糖水平升高,使黴菌性陰道炎發生的可能性增加。

(5)應用免疫抑制劑:會使機體免疫力下降,易患黴菌性陰道炎。

(6)應用雌激素:雌激素有使糖原在陰道上皮細胞內沉積的作用。這些糖原在陰道乳酸桿菌的作用下分解成乳酸,使陰道酸度增加,有利於念珠菌生長。

(7)免疫力下降:患嚴重疾病使抵抗力下降,或復合維生素b缺乏時,也容易發生黴菌性陰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