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鬱癥和老年癡呆癥是臨床上比較難分辨開來的兩種疾病。在臨床實踐上,有一些醫生往往會把這兩種疾病弄混。由於癥狀相似,臨床上不少醫生也會將老年抑鬱癥誤診斷為老年癡呆。為瞭不貽誤治療,對老年人的這類精神疾病最好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下面提供瞭辨別兩種疾病的方法,供患者參考。

老人抑鬱癥治療禁忌多

一忌:缺乏耐心

臨床資料表明,輕型抑鬱癥經過科學合理治療,大約在2周左右可使情緒低落和乏力等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睡眠和食欲方面也有所改善,但並不意味著已基本“好瞭”,這隻是一種初期治療結果。此時不可隨意停藥,否則會引起病情反反復復或使病情逐漸加重,增加日後治療難度。隨意停藥還可能引起停藥綜合征的發生,增加患者痛苦,對健康更為不利。有關專傢指出,輕型抑鬱癥的治療亦應當堅持在一年以上。

所以,患者要保持平穩心態,既不要過於悲觀失望又不要盲目樂觀,正確看待治療效果,具有信心和耐心以堅持長期科學合理治療。

二忌:單純依賴於藥物

在抑鬱癥的治療中,藥物發揮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是治療不可缺少的關鍵措施。但是患者決不可單純依靠藥物而忽視生活和心理方面的調理。針對抑鬱癥的治療措施應當是綜合性的,包括生活、心理和藥物的共同作用,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生活具有規律性,按時作息、進餐,安排好運動、娛樂時間,避免整天呆在傢中將自己“封閉”起來。調節心態,使生活充滿情趣,既增強治病信心又提高生活質量。

三忌:對抗抑鬱藥的顧慮過多

在一般人的潛意識中認為凡屬精神疾病用藥都有很大副作用,用多瞭會“傷害腦子”。因而有些老年人對抗抑鬱藥使用也顧慮甚多,以為是輕型抑鬱癥最好不用藥,要用也最好是偶爾用用,不可多用,更不可長期服藥。這是一種誤識。老年患者應當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抗抑鬱藥,堅持足夠療程。

無論是吃藥還是通過日常發的規律性生活習慣來治療抑鬱癥,都一定要遵從醫生的囑咐,不能私自修改治療方案。

怎麼樣區分老人是抑鬱還是癡呆

老年抑鬱的癥狀

看看老年抑鬱的癥狀:情感低落是抑鬱癥的核心癥狀;思維遲緩,抑鬱癥患者思維聯想緩慢,反應遲鈍;意志活動減退,患者可表現行動緩慢,生活懶散,不想說話;自殺觀念和行為,嚴重抑鬱發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觀念和行為;軀體癥狀,疼痛綜合征,消化系統癥狀等;疑病癥狀,患者往往過度關註自身

老年癡呆癥狀

再看看老年癡呆的癥狀。該病起病緩慢或隱匿,病人及傢人常說不清何時起病。多見於70歲以上(男性平均73歲,女性為75歲)老人,少數病人在軀體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後癥狀迅速明朗化。女性較男性多(女∶男為3∶1)。主要表現為認知功能下降、精神癥狀和行為障礙、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漸下降。根據認知能力和身體機能的惡化程度分成三個時期。

老年抑鬱和癡呆的區別

老年抑鬱癥起病較快,發展迅速;而老年性癡呆則起病緩慢發展也緩慢。

老年期抑鬱癥的抑鬱癥狀持續較久、較平穩;而老年性癡呆癥患者的情緒變化多,不穩定,變幻莫測,猶如幼童。

關鍵:智障時長程度不同

老年期抑鬱癥患者的智能障礙為暫時性的、部分性的,每次檢查的結果均不相同;而老年性癡呆患者的智能損害是全面性的,而且呈進行性的惡化。

抑鬱癥高發人群居然是老人

抑鬱癥不同程度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其實此疾病最高發的人群並不是白領,而是老年人,其原因是老人的自我調節能力變差,對疾病的瞭解不夠深入,導致有時候成為瞭重度抑鬱癥患者自己也不知道,現在就介紹一些抑鬱癥的表現癥狀。

動作尤其手勢動作減少,行動緩慢:少數抑鬱狀態嚴重者,可緘默不語,臥床不動,稱抑鬱性木僵狀態。自殺企圖和行為是抑鬱癥病人最危險的癥狀。可以出現在癥狀嚴重期,也可出現在早期或好轉時。病人往往事先有周密計劃,行動隱蔽,以逃避醫護人員的註意,因而自殺往往成功。

軀體癥狀:病人面容憔悴蒼老,目光遲滯,胃納差,體質下降,汗液和唾液分泌減少,便秘,性欲減退。女病人常閉經。睡眠障礙中以早醒最為突出,這也是抑鬱癥的特征性癥狀之一。病人往往較以前早醒2—3小時,醒後不能再入睡,充滿悲觀情緒等待這一天的到來。此癥狀在診斷上有重要意義。

情緒低落:為最主要的癥狀。起初可能在短時間內表現為各種情感體驗能力的減退,表現無精打采,對一切事物都不感興趣。病人感到過失和眼前的不如意事紛紛湧上心頭,縈回不去。瞻未來渺茫暗淡,歡樂之情完全消失,漸萌發厭世之念。沉重的情緒憂鬱總是帶來自責自罪,病人感到自己已喪失瞭工作能力,成為廢物或社會寄生蟲。有的把過去的一般缺點錯誤誇大成不可寬恕的大罪,一再要求處理。病人可能因罪惡妄想而拒食或隻肯吃白飯。情緒極度低落時可自殺或自我懲罰。

思維聯想緩慢:語速饅,語音低,語量少,應答遲鈍,一言一動都需克服重大阻力。最嚴重時,可呈木僵狀態。激越型抑鬱癥病人,言語動作都明顯增加,焦慮恐懼,激動自傷,危險性很大。

隱匿性抑鬱癥:某些抑鬱癥病人,軀體癥狀明顯,常表現為反復或持續出現的頭痛、頭暈、胸悶、氣短、全身無力、心悸、便秘、胃納失常、體重減輕等。而抑鬱性癥狀常被掩蓋。軀體檢查常無相應的陽性發現,這類病人往往長期在內科就診,常被誤認為神經官能癥等疾病。這類病人對癥治療無效,而抗抑鬱藥物治療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因此稱此癥為隱匿性抑鬱癥。

抑鬱癥狀晝重夜輕:尤其情緒消沉以清早為重。

以上就解釋瞭抑鬱癥是什麼癥狀這個問題,總體來說就是情緒低落,不愛與人交流,思想悲觀,有輕生的念頭,這種疾病就像是定時炸彈一樣時刻威脅著患者的生命

患有以上抑鬱癥癥狀的老人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不能輕視,以免病情加重造成嚴重後果。

爸媽愛發脾氣當心老人抑鬱癥

在老齡化突出的今天,老人抑鬱身亡的新聞不絕於耳。搜索相關新聞,“抑鬱癥老人墜亡”、“老人抑鬱上吊自殺”、“女兒去世老年夫妻雙雙自殺”等標題觸目驚心。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潘集陽教授提醒,中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尤其空巢老人、患病老人的心理健康堪憂,當發現傢中老人無故情緒低落,亂發脾氣,心煩意亂等情況,要及時關註,必要時尋求專業治療。

實例:那些飽受抑鬱折磨的老人

62歲的鄧阿婆患有高血壓(十幾年)、糖尿病,4 個月前無緣無故出現心情差,什麼事情都不想幹,心煩意亂,聽到一些響聲或傢人看電視即使將音量調到很低,都會覺得很吵,經常發脾氣,常獨自一人長時間發呆。鄧阿婆的傢人剛開始以為老人隻是脾氣不好,過一段時間就沒事瞭,誰知道阿婆的情緒越來越不穩定,還想一死瞭之,甚至在胸悶、難受時想拿刀割胸部來減輕 “疼痛感”。

66歲的王婆婆(化名)長期患有系統性斑狼瘡,今天3月丈夫去世後,王婆心情越來越差,怎麼都高興不起來,以往有興趣的事情也提不起精神,容易緊張、擔心,反應變慢,註意力難集中,睡眠困難,覺得活得很痛苦,萌生輕生的念頭。

這兩位老人都是潘集陽的患者,潘教授指出,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抑鬱不一定都表現為情緒低落,往往更多表現為易怒、焦慮或身體不適等癥狀。若父母平時脾氣挺好,突然一陣子經常發脾氣,怎麼都不高興,一時說這裡痛一時說那裡不舒服,但檢查又無問題,就要警惕是抑鬱等精神疾病“作亂”。

高能預警:這些老人最容易抑鬱發作

影響老年患抑鬱障礙的因素較為復雜,包括社會環境、文化習俗、個體心理與生理變化、共病軀體疾病和精神疾病等。特別是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或常年患病的父母,更容易在個別因素的影響下,誘發抑鬱。目前,較為公認的老年抑鬱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下面三點。

1、急性負性生活事件

比如喪偶、與子女或親友分離、自己或傢人患病或病危等,近期經歷這些突發性負性生活事件的老人,更容易出現情感或心境的低落,若不及時發現,極易出現自殺等嚴重事件。

上述案例中的王婆,就是受丈夫離世的刺激,加上長期患病,無法“消化”近期發生的負面事件,抑鬱情緒積蓄起來,甚至想輕生。

2、慢性應激

包括身體健康和功能的下降、感覺的衰退和認知功能的減退、住房或傢庭、婚姻矛盾、社會經濟收入下降、職業能力下降與退休等,這些慢性事件就像水滴,慢慢“侵蝕”老人的心境,必須要讓老人慢慢適應這樣的環境變化,接受身體、職業變更的自然規律。

3、血管性疾病

現有證據顯示,患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共患抑鬱,而且兩者互為影響,抑鬱也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風險。像鄧阿婆那樣,發病前並沒有負面事件發生,但毫無征兆之下就爆發抑鬱,很有可能與高血壓、糖尿病有關。

老年人本身就容易患冠心病、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不難發現,身邊的親戚傢屬總有幾個患有心腦血管病,這些老人要給予更多地關懷,多加關註。

上述的高危因素若及早發現,可以通過傢人的陪伴、心理調適幫助老人走出抑鬱陰霾,子女、傢屬平時要多關註老人的情緒起伏,有任何異常可及時就診,尋求專業醫生的指導。

9種老年人更易患抑鬱癥

哪些老年人易患抑鬱癥?

1.剛退休特別是城鎮中的老年人,退休之後社會活動圈子縮小,常常覺得無事可做,或做什麼事都覺得不適應,容易產生孤獨感、無用感。

2.退休前為領導幹部的老年人,退休之前習慣瞭眾人簇擁的感覺,退休後總是處在一種“人在茶涼”的感慨中,難免會產生失落、空虛和困惑感。

3.性格內向、朋友少的老年人,遇到不愉快的事不願找人傾訴,也無適當傾訴的對象,情緒得不到宣泄。

4.無興趣愛好的老年人。

5.喪偶的老年人。

6.軀體疾病多的老年人,一方面要面對疾病本身的折磨,另一方面因增加傢人的負擔,往往容易產生感覺自己無用、自卑、成瞭傢人的累贅的心理。

7.傢庭社會支持少的老年人。

8.傢庭矛盾明顯:夫妻不睦、子女不孝,處在這種環境下的老年人往往會覺得生活無望,對未來產生絕望感。

9.文化層次低、對抑鬱癥沒有任何認知的老年人在疾病的初期不懂及時的調理、幹預,任病情進展,容易發展為抑鬱癥。

老人抑鬱癥的癥狀

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

2.精力減退、精神不振、疲乏無力。

3.言行減少,好獨處,不願與人交往。

4.自我評價下降,自責自罪,有內疚感。

5.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傾向,據研究,患抑鬱癥的老年有10%以上會采取自殺行為。

6.對前途悲觀失望,有厭世心理。

7.自覺病情嚴重,有疑病傾向,據調查,60%的老年抑鬱癥患者會出現疑病癥狀。

8.睡眠欠佳,失眠早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