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保健養身中存在許多誤區,這除瞭人類的認識能力有限外,還與民間誤傳、輿論誤導、不實的廣告等因素有關。沒有進入過誤區的人很少很少。不信的話,請您測試以下問題。如果都沒有錯誤,就該稱贊您水平瞭! 詳細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傢。

古人養生方法

1、寶命全形,追求境界

中醫養生保健是在中國生命哲學指導下的實踐。首先強調“神形全備”,如《莊子·養生主》所雲:“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這個目標也稱“寶命全形”。在諸多古典名著中,提出養生可以達到真人、聖人、至人、賢人等境界。真人是有真知能做到天人合一的全真之人,聖人是堅持天人合一理論通曉萬物的人,道理完善能達到忘我境界者為至人,德才並美者為賢人。總的說,以天人合一,即物我兩忘,能把自身融入大自然者為生命的最高境界。

2、防治養一體,修身養性同功

同一種養生保健手段,如醫藥、武術等,既可用於治病、養生,也可施用為預防。在運用諸種操作手段之時,還強調要註重性格品德修養,包括培養良好的習慣。儒傢重視修身的養生價值。《論語·壅也》謂:“知者樂,仁者壽。”道傢註重養性保精,一再告人以節欲。

3、顧護正氣,強筋健體,講究套路

人體正氣包括生機(生長力)、抵抗力(免疫功能)、體力、性能力和耐痛苦能力等。它源於先天,增益於後天。在施用養生保健手段時,首先考慮護持正氣,中醫創造的一些練功方法,還有補益後天滋育先天之功,發揮“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作用。系統思維是中國傳統思維中的卓越內容之一。中醫在治病時運用套路,能解決很多疑難病的治療。

在養生時,把個個零散招式有機組合起來,形成套路,於是形成各種功法。以系統性為套路的各種功法,不僅能提高練功效益,而且使練功具有藝術性。中國武術和導引等,重視陰蹺脈、沖脈和督脈,以三脈為造化,確有強筋健骨的作用。

4、寓養於樂,與傳統文化相通

中國養生手段和書法、繪畫、舞蹈、音樂、古琴、奕棋、歌詠、詩詞、戲劇等傳統文化,具有相通性,它們又有共同的要領和規律,例如都有精氣神之說,都以守神為上,都講究韻律,以神韻為至上。又都要求遵循規律、“順而已矣”和“順天避邪”等。這些傳統文化的內容也都是養生手段,於是養生成為有娛樂和趣味的實踐,可謂寓養於樂。

5、門類豐富,各臻其妙,簡捷適用

中國養生術門類豐富可珍,有普適性的養生術如導引、太極拳等,也有適合不同年齡性別和不同條件、不同要求的養生保健功法。大體分七大類,即①導引;②氣功;③推拿按摩;④食養食療;⑤藥養治病;⑥房中養生;⑦駐顏術。每種養生門類中又有多種功法。

有的功法如導引,可以訓練固齒、視力、聽力,增加唾液分泌,又具有鎮靜催眠的功效,屬於在生命科學的一種創造發明。各種養生保健功法中以簡捷者最具適用性。如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記述的“六字訣”,分別訓練腎、肝、心、脾、三焦、肺。又如早在《千金方》中就記述的“十六字訣”:“一提便吸,吸吸歸臍,一吸便咽,壽與天齊”。僅十六字,卻能起到全身鍛煉的作用。

這些養生誤區你有嗎

▲吃飽喝足才有利於健康

飽食終日而又缺乏運動,會造成能量過剩,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使之成為第一死因,第一殺手,對人類健康構成巨大威脅。古人雲:“三分饑寒保平安”是有一定道理的。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飯吃八分飽才有利於健康。

▲一日兩餐能減肥

恰恰相反,一日兩餐的人容量發胖,日本的相撲運動員就是一日隻吃兩餐的人,您願意象他們一樣胖嗎?

▲天天豐盛晚餐,天天吃團圓飯

偶爾為之,天倫之樂,無可非議。倘若長期晚間都吃團圓飯,會引起肥胖,加速衰老,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

▲喝牛奶會使膽固醇增高

牛奶中所含的膽固醇並不高,而牛奶中所含的乳清酸還具有抑制膽固醇的作用。醫學研究證實,喝牛奶還有助於減少冠心病和治療高血壓。

▲空腹喝牛奶或酸牛奶

空腹喝牛奶不利於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空腹喝酸牛奶會因胃內的酸度太強,乳酸菌在胃液裡很難存活,降低瞭酸牛奶的保健作用。

▲豆漿不用煮熟

豆漿不煮熟煮透,所含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被破壞,不僅豆漿難以消化,還會引起惡心、嘔吐和腹瀉。

▲偏吃醃制食物

醃制食物中含有較多的亞硝胺和多環芳香烴化合物,這是兩種致癌物質。醃制食物以少吃為佳。

▲吃水果能清潔口腔

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糖分,這些糖分及水果殘渣會在口腔中發酵產酸,腐蝕牙齒,形成齲齒。故進食水果後,仍舊要刷牙或漱口。

▲喜吃燙的食物

經常吃燙的食物,會引起食道癌。

▲吃得太咸

吃得太咸,攝入鹽分太多,是引起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成年人每日食用食鹽應在10克以下,老年人應在5克以下。

▲不敢食用含膽固醇的食物

膽固醇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一種物質。體內缺乏膽固醇,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易患傳染病和癌癥,還會促進細胞老化,導致未老先衰。膽固醇太高,也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適當食用含膽固醇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瘦肉、魚類、禽肉是必要的,不但無害,還有利於健康長壽。

▲不敢吃一點點肥肉

脂肪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吃高脂肪飲食易得心腦血管疾病,這是大多數人所公認的。但是,一點不吃帶脂肪的肉是不利於健康的。動物脂肪中含有一種能延長壽命的物質,叫做α脂蛋白,即高密度脂蛋白,它不但不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相反,可預防心血管病。動物脂肪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B2、B6、B12、E,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大腦發育不可缺少的腦磷脂和卵磷脂,也必須通過攝入脂肪來獲取。如果兒童長期吃低脂肪的飲食,會影響大腦和整個身體的的生長發育。動物脂肪的發熱量高,對於體力勞動者來說,更不可不吃肥肉。就是中老年人,在日常的膳食中適當吃一些肥肉、蛋黃及動物內臟,以獲取必須的營養物質,也是有利於健康長壽的。

▲服用維生素越多越好

維生素對人體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缺乏維生素,會導致各種維生素缺乏癥的發生。但是,維生素服用過多,所產生的副作用和中毒癥狀,會對健康造成損害。所以,服用維生素也要適量。

▲用魚肝油和鈣片預防和治療佝僂病

魚肝油中的維生素A的含量是維生素D的10倍,用魚肝油預防和治療佝僂病,容易造成病兒維生素A中毒。正確的方法是用維生素D加鈣片來預防和治療佝僂病。

▲用沸水沖茶

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破壞茶葉中的很多營養物質,還會溶出過多的鞣酸和芳香物質,使茶有苦澀味,降低瞭滋養保健的作用。泡茶的水溫一般應在80℃左右,冬季可適當高一些。

養生與養身的區別是什麼

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人都認為養身之道就是等於養生之術,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中醫中的養生雖然被理論的稱之為“養生之道”,可是卻是將養生的方法稱之為“養生之術”,顧名思義就是養生的方法,它們並不是等同的。

養身就是保養身體、調理身體,偏重在具體的身體機能上,而且不會太具備長遠性。比如說“孕婦剛生產完,要註重養身”;“某運動員受傷後做瞭手術,要請假養身”等等。

養生之道,基本概括瞭幾千年來醫藥、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養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養生是我們的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認真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

養生是保護生命、延年益壽。我國中醫及佛學十分重視預防保健,稱為養生,通過精神調養、食療藥膳、養生功法等等整體綜合措施。達到體質增強、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長生命的目的。

現在我們瞭解瞭養生與養身的區別,原來養生和養身的區別在這裡,其實生和身就不一樣,雖然同樣都是養,但是還是有區別的,不管是養什麼,都應該對自己的身體好,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加的健康和強壯,這才是我們養生和養身的共同的目的。

秋季的9個養生小常識

1.要註意防止熱能過剩,在秋季飲食中,要註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2.中醫稱“宜食麻以潤其燥”。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卜、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發功用的辛香氣味食物,如芹菜。

3.由夏到秋,氣溫下降,人體為瞭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過於生冷,會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種消化道疾患。所以飲食上有“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光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4.海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而海苔更是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藻糖酸,可以保護人體免受放射線的傷害

5.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6.秋燥癥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幹喉痛、大便幹結的人食用。

7.秋季要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薑、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8.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佳,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9.初秋時節,氣溫還比較高,相對比較幹燥,進補也應以“清”補為主。

中醫養生要記住八大禁忌

一、老瞭才養

許多人認為養生是老人的事,年輕時無須養生。其實,養生要從娃娃抓起,正如機器要從新時保養。一旦零件有損,養生為時已晚,效果必將大打折扣。

二、病瞭才治

許多人不病不查體,病瞭才看醫生。其實,養生應以預防為主,平時應定期檢查,定時保養。

三、餓瞭才吃

許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時就餐,理由是不餓。生理學告訴我們,食物在胃內經過4~5個小時後就全部排空。感到饑餓時胃液已經開始"消化"胃黏膜,而規律飲食、均衡營養,是養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

四、渴瞭才喝

平時不喝水,口渴才飲水,是許多人的習慣。事實上,水對人體代謝的作用比食物還重要。感到口渴時表明身體已經缺水到一定程度。臨床發現,不常飲水的人,患便秘、尿路結石的機率會明顯高於有飲水習慣的人。

五、急瞭才排

許多人沒有定時排便的習慣,甚至有便不解,寧願憋著,這樣對健康極為不利。大小便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過度充盈,糞便和尿液中的有毒物質被人體吸收,造成“自身中毒”。

六、困瞭才睡

人的一生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新陳代謝活動中重要的生理過程。隻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每天不少於7小時睡眠,才能維持生物鐘的正常運轉。但有些人不是按時就寢,而是毫無節制,不困不睡,甚至困瞭也強撐著。這不利於保護大腦,更易引起失眠,長此以往,損害生命。

七、累瞭才歇

累瞭才休息是許多人的習慣。其實,累是身體相當疲勞的感覺,這時休息已為時過晚。應養成不累也休息的習慣,做到不過分透支體力、腦力。

八、胖瞭才減

進食過量、營養過剩、缺乏運動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時下,許多人不加節制大吃大喝,大胖子隨處可見,一胖就易病。況且,目前尚無理想的減肥搖問世。因此,減肥不如防胖,莫做胖瞭再減、自己掐自己脖子的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