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道女性每月又愛又恨的事情,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說“大姨媽”,確實“大姨媽”能夠準時來,人們不需要花太多心思,但它偶爾不聽話鬧情緒的時候就慘瞭,當這個時候極有可能是傳達你身體不健康的信號,月經異常需要大傢謹慎處理,下面來看一些案例,告訴大傢月經異常和身體健康之間的聯系。

月經異常要早查

婦科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月經相關疾病引起急危重癥的病人,借此給女性朋友提個醒。

案例一:花季少女李某,在與朋友逛超市時突然暈倒。朋友趕緊把她抬到醫院急救。

李某血紅蛋白值僅為5.2克,屬重度貧血病人。檢查結果讓在場的每個人都大吃一驚。醒來的她卻滿臉不在乎,因為在這不久前她也暈倒過一次,被告知是貧血。但這次發病嚴重程度遠遠超過上次,她的血壓始終低於正常值,必須輸血才能挽救生命。在問病史中得知,她的月經量特別多,而且持續時間特別長,往往要半個月的時間。對癥治療後,李某的病情很快得到瞭控制,血紅蛋白升至8克。

原來,李某這種情況在婦科上稱為青春期子宮功能失調性出血。是因為青春期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節功能尚未成熟所致,尤其在精神緊張、過度勞累時,更易引起該病的發生。

案例二:育齡期婦女張某,因胃痛就診。既往有胃病發作史。這次發作比較厲害,胃痛同時伴惡心嘔吐、全身冒冷汗、頭暈,測血壓為正常低值。

到醫院經檢查後發現,張某尿妊娠試驗為陽性,確診為異位妊娠,急診手術加輸血才使她脫離瞭生命危險。

病人事後告訴醫生,她以為自己是正常的月經,萬萬沒想到是異位妊娠流產引起的出血,因此未引起重視,差點丟瞭性命。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於子宮腔外著床,屬不正常的懷孕。它的後果會導致腹腔內出血,給生命帶來威脅。

減肥減出的月經異常

減肥是女性關註的熱點問題,秀身材、展風韻,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忍饑挨餓,各種藥品、各種儀器統統上陣,但是效果和健康都不能得到保證,體重下降隻是表面現象,脂肪減少,但是會造成月經異常等嚴重惡果。

脂肪並非毫無用處

許多追求苗條的愛美女性將體內脂肪“除之而後快”。但事實上,脂肪並非隻是影響女性身材的累贅,女性體內儲存一定的脂肪量,對於月經來潮以及維持有規律的排卵月經非常重要。例如,在芭蕾舞女演員或體操女運動員群體中,其閉經和月經過少的發病率要高出正常人群許多倍,主要原因就是體內脂肪量太少。脂肪組織是雌激素的一個重要的性腺外來源,脂肪組織的量可以直接影響女性的內分泌調節,進而影響月經周期。研究表明,當一個女性在短期內喪失10%-15%的體重,即喪失她身體脂肪的1/3左右時,就會發生月經紊亂或閉經。

每位決定要減肥的女性,其實在付諸行動前,不妨測測你的體重指數,看看是否真有減肥的必要。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體重指數即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是判斷是否肥胖的標準。正常人理想的體重指數應該介於19-25之間,25-28為超重,大於等於28為肥胖。因此,對於那些體重指數理想,尤其是那些處於19以下已經偏瘦的女性來說更沒有必要盲目減肥。對於體重超重或肥胖的女性,需要減肥的,也應采取循序漸進、科學合理減肥的方法。不要一味迷信那些減肥偏方,那樣不但容易迅速反彈,而且很可能損害身體健康。

疾病也會引起肥胖

有一些疾病也會引起“病態肥胖”,對此廣大女性必須高度警惕,如多囊卵巢綜合征、脂肪肝、甲減、雌激素缺乏等都會表現為肥胖。目前在年輕女性群體中,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病率已越來越高,其癥狀即表現為肥胖、月經量少、痤瘡等,該病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無法正常排卵和不孕,危害性很大。因此有以上癥狀的女性,更需要的是去看婦科門診,而不是盲目減肥。

此外,減肥切不可求快,每月減重2到5千克,半年到一年減重5%-10%較為恰當。平時不妨養成少食多餐、飯前適當喝湯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保持定量的運動,每天快步走半小時到40分鐘,每周保持一到兩次有氧運動,尤其是在晚飯後適當運動,能減少體內脂肪的合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減肥效果。

7大月經異常預示什麼疾病

1.經量過大

年輕女性多見的是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功血”,即無器質性病變的月經失調。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子宮腺肌癥也會導致月經量大,並伴有嚴重的痛經。某些血液病影響凝血,也會導致月經失調及月經量多,如血小板減少癥、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

2.經量過少或閉經

目前最常見的原因是多囊卵巢綜合征,除瞭閉經、不孕,還伴有肥胖、多毛、痤瘡等,有些患者合並糖尿病。另外,藥物(如緊急避孕藥和減肥藥)都有可能導致閉經。除瞭藥物,過度節食減肥會抑制下丘腦功能,會導致神經性閉經。月經也受到大腦皮層的控制,生活環境改變或情緒劇烈波動,也可能導致月經失調。

3.周期過短

黃體功能異常會引起月經周期短,常不足20天,經期長、淋漓不凈。

4.周期過長

月經不調還要註意與妊娠有關的疾病。異位妊娠,又稱宮外孕,患者多有停經或月經周期延長的情況,但有些患者可以沒有明顯的停經史,僅表現為月經淋漓不凈或者陰道不規則出血,常誤認為是月經失調,結果延誤診斷。

5.月經周期不規則

在兩次月經間有不規則的少量出血,可能是由雌激素水平不足引起的。此外,“月經不調”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比如女性生殖系統的良惡性疾病,如陰道、宮頸、子宮等部位的炎癥;子宮肌瘤特別是黏膜下肌瘤,會導致不規則出血和經血量多,無性生活的年輕患者很容易忽略;子宮內膜增生、息肉、炎癥都可能導致月經不規律。此外,生殖系統以外其他器官的疾病,像甲狀腺功能異常(甲亢、甲低)、腎上腺功能異常等內分泌疾病也可以影響排卵,導致月經異常。

6.經血顏色異常

“經血顏色過於鮮紅是血熱的表現。”這種人往往伴隨經量過多,平時要註意清火,可用菊花、竹葉等泡水喝。經血顏色過深的人,則是因為身體受瞭寒,寒氣在體內淤積導致。因此,女性在四季都要做好腹部的“保溫”工作,經期不要吃冷飲、碰涼水。

7.有血塊或異味

經血中有血塊是血瘀的表現,往往伴隨痛經。最有效的辦法是在經期用熱水袋熱敷腹部,也可以喝點四物湯。經血有異味,是炎癥的表現,平時多表現為白帶多,有異味。可以用稀釋的高錳酸鉀清洗外陰,並註意經期和平時的衛生。

女性月經異常小心導致不孕

要預防女性不孕癥就要先在經期中有適當的護理才行。那麼,具體要怎麼做呢?在這裡,小編為大傢總結瞭女性預防不孕的經期護理小妙招給大傢,快來一起學學吧。

女性經期異常容易導致不孕

月經紊亂:月經提早或延遲,經量過多、過少,經期明顯延長。月經紊亂多與內分泌失調、黃體功能不全,以及子宮內膜炎癥有關系。

閉經:年齡超過18歲還沒有來月經,月經來潮後有連續停經超過6個月。當患有子宮性、卵巢性、垂體性、下丘腦體不孕時,都很容易出現閉經。

痛經:原先無痛經病史者,在月經期間突然出現腹部劇烈疼痛。當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子宮肌瘤、子宮發育不良、子宮位置異常等疾病存在時可出現行經腹痛。

月經前後諸癥:每次月經前後出現乳脹、頭痛、浮腫、發熱、痤瘡等癥狀。導致這些癥狀出現的因內分泌失調而導致黃體功能不健全,也可導致不孕。

心情不好會導致月經異常

月經周期和哪些因素有關?

1.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引起:

主要是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不穩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經病。

2.卵巢問題引起:

育齡期女性月經不調一般多是因為卵巢黃體功能不好,常表現為有周期,但是周期縮短,或者月經出血比較多。

3.器質病變或藥物等引起:

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癥、腫瘤及發育異常、營養不良;顱內疾患;其他內分泌功能失調如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糖尿病、席漢氏病等;肝臟疾患;血液疾患等。

使用治療精神病的藥物;內分泌制劑或采取宮內節育器避孕者均可能發生月經不調。某些職業如長跑運動員容易出現閉經。

此外,某些妊娠期異常出血也往往被誤認為是月經不調。

情緒變化會幹擾月經周期?

女性的月經來潮,月經的紊亂,受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節。下丘腦又與中樞神經系統聯系,接受外來的刺激,經過整合,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

這些環節中的任何一部分發生變化,都會影響卵巢功能而發生月經紊亂。

精神因素如情緒過度波動、緊張,環境或外周溫度的較大變化,引起中樞神經系統與下丘腦-垂體間的功能失調,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響,卵泡成熟和排卵功能發生障礙從而引起月經紊亂,直至發生閉經。

情緒波動導致月經異常怎麼辦?

心理因素對月經的影響很大,因此對於月經病的預防既要註意飲食起居,講究生理衛生,也要情志調和,講究心理衛生,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正如醫學所指出:“則榮血生而經自行,須慎飲食,調七情,保神氣,庶可得生。”

對於主要由心理因素而引起的月經失調,對其治療主要是以心理治療為主,適當配合藥物治療。單靠藥物治療,不消除引起月經不調的消極心理因素是很難奏效的。

因此,生活中要保持心情愉快,盡量避免不良情緒的影響;當環境發生變化,要盡快適應新的環境。當情緒恢復正常或適應瞭新環境時,月經是可以恢復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