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副好的腎臟,人的身體肯定不健康,性生活更不會圓滿,甚至無法順利進行性生活。那麼,健康的腎臟是如何被破壞的呢?日常生活中不良飲食習慣是毀壞腎臟的一大原因,想要確保腎臟健康,就得改正壞習慣。那麼哪些壞習慣傷腎?哪些食物傷腎呢?一起來看下。

腎臟不好有哪些表現

畏寒肢冷

指有怕冷而且怕風吹的感覺。“肢冷”指四肢手足冰冷,甚至冷至肘、膝關節的癥狀。“畏寒肢冷”往往伴隨腰膝酸痛、神疲倦臥、少氣懶言、口淡不渴等腎虛病癥。

哮喘:腎臟有納氣的功能。因腎虛不能納氣,就會引起喘息氣短,呼多吸少,使你感到難以暢快呼吸。厲害的情況下,伴隨氣喘還可能出現喘氣加重、冷汗直冒等癥狀。

腰痛

腰痛根本在於腎虛,可分為內傷和勞損。內傷腎虛一般指先天不足、久病體虛或疲勞過度所致。輕者難以彎腰或直立,重者出現足跟疼痛、腰部乏力等癥;勞損指體力負擔過重,或長期從事同一固定姿勢的工作(使用電腦、開車等),久之會損傷腎氣,導致腎精不足。

便秘

便秘的人常因排便困難出現肛裂、痔瘡等癥,影響工作、生活,苦不堪言。雖然大便秘結屬於大腸的傳導功能失常,但其根源是因腎虛所致,因為腎開竅於二陰,主二便,大便的傳導須通過腎氣的激發和滋養才能正常發揮作用。

腰酸腿痛、尿頻尿急

長時間身體僵硬不變地坐在車裡,外加開車精神緊張,久而久之形成氣滯血瘀而最終導致腎虛。

頭暈耳鳴

很多人經歷過頭暈的感覺,那種眼睛發花、天旋地轉、惡心嘔吐的滋味並不好受,而且頭暈患者常伴有耳鳴之聲,妨礙聽覺,長久下去,甚至會導致耳聾。造成頭暈耳鳴的原因多與肝腎相關。中醫上講“腎藏精生髓,髓聚而為腦”,所以腎虛可致使髓海不足,腦失所養,出現頭暈、耳鳴。

頭暈無力

失眠多夢:腎作為人體重要的臟器之一滋養和溫煦著其他臟腑,若其他器官久病不愈,就容易傷及腎臟。許多慢性病如慢性肝炎、冠心病、支氣管哮喘、高血壓等病人,往往伴隨有腎虛癥狀。

呼吸加快

想要深呼吸總是覺得氣不夠,自然呼吸就會快,呼吸一短促,鼻腔就會缺血,鼻腔的黏膜因為缺血,抵抗力就會減低,空氣中的塵蹣就會破壞它,破壞瞭當然就會敏感,天氣潮濕、變化,承受不瞭就會發作,稱為“過敏性鼻炎”。

看物模糊

看東西的瞳孔部份叫做“視覺”,就是由腎臟直接控制,腎有問題,不能將腎水送達到眼睛,眼會覺得幹、酸、澀、慢慢視覺就會模糊,嚴重會出現黑影,叫做'飛蚊癥',久瞭以後壓力會越來越大,造成“青光眼”。

早起腳後跟不舒服

因為,人在休息時,血液是在肝,腎臟會暫時缺血,起床須把血液送至全身,由於腎臟不好,氣太弱,血液來的太慢,關節失血自然就會僵硬,活動一下,血液循環到瞭關節才會輕松。

講話費力

人活著就會講話,講話耗元氣,本身腎臟不好氣太弱,再把氣耗掉就會不想說話,因工作不能不說話時,聲音就會出不來,就會沙啞。

排尿不順

腎臟有問題,大腿兩側會酸、軟、無力,經常發癢。排尿狀況不好,頻尿,久瞭以後細胞慢慢壞死,最後就尿失禁。

這四種食物最毀腎

1、飲料

大傢都知道,飲料大都是一些高酸性的,長時間飲用會改變人體的酸堿度。尤其是運動飲料和軟飲料過量飲用會給腎臟帶來負擔,由於腎臟是調節人體酸堿度的重要器官,因此會損傷腎臟。

2、咸食

很多人的都是重口味,平時都愛吃一些有味的食物,比如辣的、咸的。尤其是咸菜,咸菜在醃制的過程中都會放很多的鹽,長時間吃會促使血壓的升高,腎臟血液不能維持正常量,從而導致腎病。

3、濃茶

濃茶含有很高的氟,而腎臟又是氟的主要排泄器官,當飲用過量時,就會超出腎臟的排泄能力,導致氟在體內堆積,因此會給腎臟帶來損害。

4、藥物

隨著醫藥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越來越多的藥物新品種誕生於世。生活水平的提高,並不意味著身體素質的提高,各種病癥在折磨著人們,生病瞭就趕緊買來各種相關的藥。豈不知過多使用喹諾酮類藥物、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就會損傷你的腎臟,甚至導致腎衰竭。

早晨摸身體一處補腎有奇效

很多人睡醒後,常常覺得頭暈沉沉的,全身沒勁兒,有時還會耳鳴。這時,不妨彈彈後腦勺,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體的一些重要穴位都分佈在後腦勺上,經常按摩、彈敲可以緩解疲勞、預防頭暈、促進聽力、防治耳鳴。具體的操作方法有以下三種。

第一,專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敲打時將兩手掌心分別按緊兩側耳朵,用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彈後腦勺。此法能刺激耳廓周圍的穴位,可防頭暈、耳鳴、促聽力。

第二,用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緊壓另一手指的指甲端或指背,被扣之指用力滑脫彈出,使指背著力,可以有效緩解疲勞。

第三,用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外耳道,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後枕骨。然後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緊按腦後枕骨不動,再很快抬離,這時耳中有放炮樣聲響。如此反復做上5—10次,每日做2—3次。中國中醫科學院推拿骨傷科副教授方存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練習時的掩耳和叩擊可對耳產生刺激,同時刺激大腦神經,起到耳聰目明的作用。”這個動作在起床後、睡前或平時空閑時都能做。

另外,中醫學還認為,腎開竅於耳。因此,該練習還可以達到調補腎元、強本固腎之效,老年人不妨多做。

按摩耳朵也能補腎

腎是人體重要器官之一,乃先天之本。腎臟功能是否正常,對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內經·素問》早就闡述瞭人體衰老原因:“腎氣衰,精氣虧,天癸竭。”並強調“腎氣有餘,氣脈常勇”是延年益壽的首要條件。

中醫學說認為:腎主藏精,開竅於耳,醫治腎臟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經常按摩耳朵可起到健腎養身的作用。

按摩耳朵的具體方法

1、拉耳屏

雙手食指放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內向外提拉,手拉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為限,每次3~5分鐘。此法可並治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2、掃外耳

以雙手把耳朵由後向前掃,這時會聽到“嚓嚓”的聲音。每次20下,每日數次,隻要長期堅持,必能強腎健身。

3、拔雙耳

兩食指伸直,分別插入兩耳孔,旋轉180°。往復3次後,立即拔出,耳中“叭叭”鳴響。一般拔3~6次。此法可促使聽覺靈敏,並有健腦之功。

4、鳴天鼓

兩掌分別緊貼於耳部,掌心將耳蓋嚴,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餘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錯叩擊頭後枕骨部,即腦戶、風府、啞門穴處,耳中“咚咚”鳴響,如擊鼓聲。

該方法有提神醒腦、寧眩聰耳之功效,不僅可作為日常養生保健之法,而且對於中老年人常見的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癥有良好的療效。

5、摩耳輪

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疾病。

6、摩全耳

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後,向後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復按摩背面,反復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

枸杞四大泡水法補腎功效強

(1)枸杞菊花茶

枸杞10克,菊花10克,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的功效。適用於長時間勞累、熬夜所致眼睛疲勞者。

(2)枸杞桂圓雞蛋湯

雞蛋1隻,枸杞子10克,桂圓肉10克,冰糖適量。將枸杞子、桂圓肉洗凈,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0-15分鐘。雞蛋攪拌後成倒入枸杞桂圓湯中,調入適量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補腎益氣、滋陰養血的功效。適用於虛羸瘦弱、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虛勞咳嗽、早衰、貧血等癥。

(3)地骨皮粥

地骨皮30克(鮮者50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將地骨皮洗凈煎湯,去渣留汁。粳米洗凈,加入藥汁和適量水,用小火熬煮成粥,調入冰糖即成。

功效:具有養陰清熱的功效,適合用於五心煩熱、肺熱咳嗽等癥狀。

(4)銀耳枸杞湯

銀耳30克,枸杞子15克,冰糖適量。將銀耳泡發,切細,與枸杞子一同入鍋,加適量水,小火熬煮約1小時至銀耳熟爛,調入冰糖即成。

功效:具有滋補肝腎、養陰潤肺的功效。適用於幹咳無痰、失眠、健忘等人群服用。

7種壞習慣讓你的腎很“受傷”

1.過度疲勞

人在疲勞狀態下,加上工作、精神緊張,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導致細菌、病毒感染,引發腎臟損害。腎臟“最愛”規律的生活作息和適當運動,身體和腎臟的抗病能力也能增強。

2.暴飲暴食

人體每天攝入大量食物(主要為蛋白質),其最後的代謝產物(廢物)如尿酸和尿素氮、肌酐等,都需要腎臟負責排出。因此,食物過量(暴飲、暴食)肯定增加腎臟負擔。

3.不愛喝水

每天適量充分喝水,不憋尿,可防止尿路感染,腎臟也不易發生結石。

4.喉嚨發炎當小事

咽喉部和扁桃腺等部位發生鏈球菌等感染時,如果不及時有效控制感染,在1~4周後就有可能誘發腎病。尤其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應立即根治,避免引發腎小球腎炎。

5.經常吃止痛藥

止痛藥物可以立即緩解癥狀和痛苦,但都有腎毒性,如果長期使用,對腎臟造成嚴重傷害的概率極高,而且造成的腎臟損害是不可逆轉的。此外,除止痛藥外,部分西藥、個別中藥(關木通等)已證實有腎毒性,應盡量避免服用。

6.高血壓不當回事

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會不停地破壞腎臟的動脈和微血管,容易引起腎小球內“三高”現象,最終導致腎小球硬化和腎間質纖維化,從而喪失腎功能。

7.血糖不控制

糖尿病嚴重及病程長時,腎小球逐漸硬化、纖維化,導致腎臟功能急劇下降,發展為糖尿病腎病。因此,傢人有糖尿病、生過巨大兒等高危人群,要更關註糖尿病的預防;糖尿病人要控制血糖處於平穩狀態,盡量減少腎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