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養生許多人會認為就是進補,其實這是錯誤的,而且進補不當會產生許多負面影響。現在很多人都用人參、鹿茸很多中草藥進行進補,如果進補措施錯誤,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負擔的。小面就來給大傢介紹一下,進補不當的一些危害。

進補不當毀瞭肝

因為用人參、鹿茸等中藥進補,30歲的李先生出現惡心、嘔吐,到醫院檢查後確診為重癥藥物性肝炎。他的經歷提醒人們,進補必須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可聽信一些所謂的民間偏方擅自進補,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李先生身材較瘦小,傢人覺得他需要補補身子。於是,在親戚的介紹下,李先生買瞭一些滋補藥材,包括人參、鹿茸等。李先生就這樣每天用這些藥材泡茶喝。開始喝時,因為不適癥狀不明顯,他並未在意。可是過瞭幾個月後,李先生突然出現乏力的癥狀,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肝功能已經受到嚴重損害,肝功能出現衰竭,被緊急收入醫院救治。

其實,除瞭病毒及飲酒過量之外,藥物也是引發肝炎常見的原因之一。藥物進入人體後由肝臟代謝,用藥不當就可能傷害肝臟,從而引起藥物性肝炎。很多人認為西藥才會傷肝,但對草藥或補品卻沒有警惕性,認為多吃對身體無害。其實,中藥、西藥、草藥、補藥都是藥,吃得不恰當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盲目進補的幾個誤區

【維生素】

飲食均衡不會缺乏

人確實不能缺維生素,它在維持身體正常機能,在兒童生長發育中作用巨大。已經有不少國外醫學者指出維生素的作用被誇大。崔其亮說,別以為維生素多多益善,過量服用會有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

薛秀清說,以魚肝油(含維生素A與維生素D)為例,小兒一次性服用濃縮魚肝油超過6g,成人超過10g,就可能引起急性維生素A中毒,癥狀為頭痛、惡心、嘔吐、煩躁、嗜睡等。若小兒每日服濃縮魚肝油1g~2g連續服用超過6個月以上,則會引起慢性維生素A中毒。

安全指引:

其實無需特別吃維生素片,人體每天需要的維生素量一般從膳食中即可得到充分供應。隻要遵循一個飲食原則:不挑食,什麼都吃一點,什麼都別過量吃,保證攝取食物種類的豐富就可以瞭。

有些人確實無法從食物中獲取適量營養素,這種情況下可以以保健品和藥物形式適當補充,包括工作壓力比較大的人、經常上夜班的人,常在高溫高熱、寒冷等情況下工作的人,偏食的兒童,減肥者、素食者、孕婦和吸收功能發生障礙的病人等。即使這些人,也應該遵循醫師指導,缺什麼補什麼。

【鈣、鋅】

有缺乏癥狀才要補

有傢長因為孩子挑食,而給他補鈣補鋅,其實,鈣鋅一樣可以通過飲食補充,隻是要提高幫助這些微量元素吸收的技巧。確實存在缺鈣、缺鋅的表現癥狀,才需要額外補充。

安全指引:

牛奶及奶制品是補充鈣的最自然而有效的途經,吸收率也高。對嬰幼兒,每日的攝入的奶量大於600ml時,其鈣量並不缺,重點在於吸收量。通過有效的陽光照射,體內的維生素D得以活化,鈣才能被吸收。

而是否缺“鋅”,必須驗血清,如果發現“鋅”低於正常值,但沒有“鋅”缺乏的癥狀,在膳食中增加貝殼類食物對於補“鋅”有幫助。而對於有明顯缺“鋅”癥狀者,應當註意如何使用鋅制劑。

【人參】

熱癥不適合,健康兒童不用服

看看媒體的報道:9名嬰幼兒服用人參後出現瞭神經系統癥狀,其中一名兒童因為服用大劑量人參後發生抽風、昏迷,最後不幸夭折。崔其亮說,小孩的身體猶如一部新機器,生機是在不斷增強的,一般不需要大補及長期進補。傢長在給小孩補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健康孩子別大補,不然傷瞭胃氣或助積滯,反而不利健康。

安全指引:

人的體質不同,所需的補品不同。中醫認為,人參適用於補虛,特別是兒童,更不能亂用。陰虛火旺者使用反而容易出現便秘。

小知識

如果你吃人參後出現下列不良反應,表明為不當進補:

1.腹部脹痛、食欲減退;

2.失眠、易激動等現象,一般停藥一段時間才能好轉;

3.連服超過1個月,會出現興奮狀態、失眠、欣快感、神經衰弱、咽喉刺癢、高血壓、皮疹、水腫、清晨腹瀉等;

4.服用過量,出現玫瑰疹、瘙癢、眩暈、頭痛、體溫上升以及出血等。

現在你瞭解進補瞭嗎,隻有適合的才是真正的健康。

進補不當會引起哪些疾病

確實,如果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與補品的成分、功能,而盲目給孩子進補,極可能給孩子的生長發育帶來負面影響。臨床上,小兒因進補不當招致疾病的個案屢見不鮮。

1.性早熟 許多傢長喜歡給孩子吃人參,殊不知,人參具有促進人體性腺激素分泌的功效,可導致兒童性早熟和擾亂性發育。如男孩長陰毛、胡子、陰莖變粗;女孩出現乳房增大,乳暈及小陰唇色素沉著,陰道分泌物增多,甚至八九歲就月經來潮等。而蜂乳、花粉、黨參、北芪、蜂膠、蜂皇漿、冬蟲夏草等,及兒童益智增高類的補品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激素,即使是標明“兒童專用”的補品,也不能排除含有類似性激素和促性腺因子的可能,長期給小兒服用,同樣有招致性早熟的危險。

2.易受感染 補藥並非都能提高抗病能力,如服用人參就會削弱免疫力,使孩子易受感染。

3.生長緩慢 傢長們都希望籍進補之力,使孩子快高長大,體魄強健,但往往事與願違。這是因為盲目服用含雌激素的補品,反而會阻止小兒骨骼的增長。而小兒在營養和熱量充足的情況下,再額外進補,營養過剩更容易幹擾孩子的胃腸功能,使其食欲下降,甚至導致厭食,進而影響小兒正常的生長和發育,造成身材矮小。

4.引起疾病 高蛋白質、高糖和含激素的滋補品易引發肥胖癥。而服用過量的維生素類藥物和補鈣劑、補鋅劑也會成為隱患。如吃魚肝油過多,可能導致維生素A和維生素D中毒,使寶寶毛發幹枯脫落、皮膚幹燥瘙癢,出現惡心、嘔吐、多飲多尿等副性反應;維生素C過量,容易形成腎結石和膀胱結石;補鈣過多,可能導致低血壓,增加日後患心臟病的概率;補鋅過多的小兒,則可能出現不願進食、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發熱、嗜睡、貧血等不良反應,嚴重的甚至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而對於過敏體質的寶寶,更可能因進食某些滋補食物,而誘發哮喘、蕁麻疹等。

一般來說,健康的、生長發育良好的孩子不必進補,尤其是五歲以下的嬰幼兒。但像君君那樣,消瘦、虛弱多汗,經常感冒咳嗽,或患氣管炎、肺炎,或腸胃功能差、容易腹瀉,或存在先天不足、體弱多病、生長發育緩慢,或患慢性病或急性病(如急性傳染病、腎病、心肌炎等)後體質虛弱,以及哮喘病緩解期的小兒都適宜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進補。要提醒傢長註意的是,處於疾病急性期或慢性病活動階段的孩子,均不宜進補。

如何給孩子進補

“應該如何給孩子進補?”這恐怕是傢長們最關心的問題瞭。要使孩子健康強壯,最實際的做法是保證他們一日三餐的營養均衡,並培養孩子不挑食,少吃無益零食,摒棄即食食品,避免進食油炸及燥熱的食物。小兒確實有虛癥的,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依據個體體質和病情,選擇合適的補品。

像君君這樣,有反復感冒、咳嗽、氣管炎的,可食用潤肺祛痰、健脾補腎的豬肺、杏仁、川貝、枇杷、木耳、核桃等;面色蒼白、貧血的小兒,宜食用桂圓、枸杞子、赤小豆、海帶、木耳及動物的肝臟等,以達到養血安神、補腎益肝的目的;脾虛易腹瀉者,可食用淮山、薏米等健脾益腸、補益中氣的食物;要減少哮喘發作,宜進食補腎益肺養血的鵪鶉、杏仁、核桃等;補腎溫陽縮尿的胡桃仁、芡實、山藥、羊肉、田雞、豬肚等,對遺尿的小兒有好處;體虛多汗者,要健脾補氣、滋養斂汗,可進食小麥、黑豆、黃芪,及泥鰍、羊肉、羊肝等。

小兒秋季進補不當易傷身

“中午啃蹄膀,晚上母雞湯”。很多人喜歡在秋天進補,在傢長的帶動下,孩子也大吃蛋白質和脂肪等含量高的菜肴,其結果卻與期待的相反。

南京市3歲的瑤瑤近日在“秋補”多日後患上嚴重腹瀉,孩子臉色蠟黃,同時產生瞭嚴重的厭食情緒。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邱玉芳提醒,如果不分體質一律進行“惡補”,對孩子的健康並沒有好處。專傢表示,秋天的氣候本來就以燥為主,孩子容易發生流鼻血、口幹、長口瘡、便幹等癥狀,應多吃點清燥潤肺的食物,忌食辛、溫性味的食物,如果肉類等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大量入肚後,孩子馬上就飽瞭,就不想吃其他的食物,容易產生便秘、上火、腹瀉等癥狀。

專傢表示,幼兒的消化能力、肝臟的解毒能力以及腎臟的排毒能力都不及成人,而胃腸、肝、腎都要參與蛋白質的代謝過程,高蛋白使這些重要臟器的負擔加重,幼兒秋季“惡補”容易傷胃、傷肝、傷腎;同時由於白天天氣依然比較熱,這種飲食方式很容易導致孩子內熱。因此專傢提醒,幼兒需要的是合理、均衡、適量的膳食,是細水長流的補充,並不是“惡補”。

冬季進補不當易生虛火

入冬後,不單胃口長瞭,火氣也大瞭。吃點油膩或辛辣食物,痘痘、口腔潰瘍、便秘、肌肉酸痛一個接一個地來。不少“有經驗”的人會說:“這麼容易上火,是因為體內有毒!”難道真有邪毒蘊藏嗎?中醫專傢卻指出:這所謂的“毒”並非中醫所說的“邪毒”,隻不過是“腎火沒有歸元,上浮便成虛火之證”,歸根結底還是進補不當。

1.進補不當虛火易上浮

俗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天乃萬物收藏的季節,人也要順應天時。此時肌膚腠理緊密(即皮膚、毛孔收緊),目的就是為瞭收納、斂藏,防止攝入的精氣外泄,為更好地過冬和明春的健康做準備。而冬天五臟應腎,腎是貯藏營養精華的臟器,精氣隻有歸於腎元,才能養精蓄銳,反之則會生出種種虛火。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林國華教授說,大傢認為冬天陽氣不足,所以急著進補,溫燥的食物就吃得比較多。但進補之後,營養精氣沒有收藏於腎元,反倒到處亂跑,上浮到其他器官即會產生虛火。

為什麼進補的營養和精氣不能歸於腎元呢?林國華說,這是因為冬寒易傷腎之陽氣,以致腎的溫煦、封藏功能受損。就算補得再多再好,不能被身體利用,也會變成糟粕,對身體造成傷害。

2.補陽氣同時別忘滋陰

腎是先天之本,冬天進補主要就是補腎陽,有溫煦全身的作用。但光補腎陽還不夠,要讓陽氣潛藏還需滋陰。林國華打瞭一個比方:“滋陰就好像是倉庫擴容,冬天補的陽氣越多,倉庫就要越大,所謂‘陰生則陽長’,如果‘陽多瞭陰卻不夠裝’,也會上浮變成虛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楊宏志教授指出,夜生活多以及大量運動的人在冬季進補特別容易上火,就是因為陰虧的關系。“中醫有理論謂之秋冬養陰,是指冬季要多睡覺,與自然界夜長日短相合。如果我們睡得少不能養陰,造成陰虧就容易上火。此外,運動過量、時間不當如運動時間選在夜晚,也會造成擾陽傷陰。”所以,冬季補陽同時還需養陰,否則陰陽失衡,進補也易上火。

3.上火也要辨證施治

既然是上火,降火不就行瞭嗎?出現面部生瘡、口腔潰瘍、口臭、便秘、牙痛的癥狀,老百姓首先都會喝涼茶,癥狀重一點的就用些清熱解毒的中藥,若有肌肉酸痛的問題還會做做按摩、推拿、刮痧或拔火罐的理療。這樣降火手段有時的確有效,但也可能完全不能緩解上火的癥狀。

林國華說,上火有虛實之分,“虛火”是因為火不能歸於腎元且滋陰不足,“實火”則多為外感風寒後“寒鬱化火”所致。對待“寒鬱”的實火可以通過一些辛溫解表的藥物來發散肌表風寒之邪,或用推拿、刮痧、拔火罐甚至放血的方式,使皮膚腠理疏松,讓火熱外散。但用同樣的辦法解“虛火”卻不對癥,亂用清熱的藥物,不但不能解除病因,還可能傷脾胃。楊宏志則強調,有的人可能既有上火又有畏寒肢冷陽虛之象,所以如果自己試著降火效果不好,一定要找醫生辨證施治,平衡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