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年來大腸癌發病率上升趨勢十分明顯,上升速度超過瞭國際平均水平,達到瞭3.9%。“目前,中國年均新發結直腸癌病例已達到瞭13萬。”50歲以後是大腸癌的高發年齡,青年人患大腸癌的比例也在不斷攀升。大腸癌日常飲食要註意什麼?下面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

腸癌患者日常生活中註意哪些

【健康宣教】

1.用藥 遵醫囑服藥,不可隨意增減藥量或停藥。

2.飲食 多食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避免煙酒,忌食辛辣燥熱之品、少食高脂肪之品。

3.運動 適當運動,不宜過勞。

4.生活起居 避免持重和過度用力;保持大便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便秘者可使用緩瀉劑;保持肛門清潔,每日便後清潔肛門;肛門水腫者以樸硝30g煎水熏洗或采用溫水或用1:5 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溫度為43~46℃);對有人工肛門、造瘺術者,應做好局部清潔,預防感染。

5.情志 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忌悲觀緊張情緒,協助患者調節心理適應過程。

6.定期復診 遵醫囑定時復診,如出現進行性消瘦、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時應及時就醫。

吃出來的大腸癌

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等攝入過多,膳食纖維明顯缺乏是誘發腸癌的主因。天津市腫瘤醫院結直腸腫瘤科主任柳建中教授說:“許多致癌物都是脂溶性的,因此,從飲食中攝入的動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質的危險性就越大;另外高脂肪飲食可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後者對腸道黏膜有潛在的刺激和損害。長此以往,可能誘發大腸癌。”

除瞭飲食,大腸癌也受到疾病和遺傳因素的影響。比如傢中父母有多發性息肉的,就應予以高度重視;本身肥胖,有炎癥(結腸慢性炎癥)、息肉以及膽囊結石等病的人,也應對大腸癌提高警惕。

今年“世界癌癥日”時,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防癌果蔬推薦量,為每天食用2份水果5份蔬菜,可以大大降低腸癌風險。柳建中建議,應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魔芋、大豆及其制品、藻類等,註意補充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或不吃富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如油、肥肉、動物內臟、魷魚、墨魚、雞蛋黃,以及棕櫚油和椰子油等。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限制在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約合2—3湯匙);在烹調過程中,避免將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油過度加熱(包括烹調溫度過高及加熱時間過長)。每日保持適量的體育運動;保持正常的體重。

腸癌便血患者適用的3款粥膳

阿膠糯米粥

材料:阿膠30克,糯米100克,紅糖50克。

制作:先煮糯米粥,將熟加入阿膠、紅糖,邊煮邊攪勻。

用法:每天1次,連服3~5天。

功效:補血止血,治療便血不止者。

桑椹糯米粥

材料:桑椹30克,糯米100克,冰糖20克。

制作:先煎桑椹去渣取汁,用藥汁煲糯米成粥,加冰糖稍煮溶化即可。

用法:每天2次空腹食用,連服5~7天。

功效:緩急止血。

無花果粥

材料:粳米50克,加水450毫升,無花果粉20克。

制作:大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無花果粉,改用文火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餐溫熱服食,5~7天為1療程。

功效:治療腸癌患者肛門腫痛、便血者。

多吃辣椒或能預防大腸癌

日常生活中,“嗜辣族”不乏其人,越是辣得滿頭大汗越是大快朵頤。有日本研究人員參加的一個國際小組在8月號的《臨床檢查雜志》上報告說,他們發現辣椒還有一個神奇的功效,那就是其中含有的辣味成分辣椒素很可能有助於預防大腸癌。

以前的一些研究成果曾顯示,在感覺神經元中,有一種稱為“TRPV1”的受體,能夠感知熱、酸、辣味等有可能傷害細胞的刺激。

研究小組發現,腸內表面也有這種“TRPV1”受體。“TRPV1”受體會被腸內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激活,但是被激活後又會對“EGFR”進行負反饋,遏制EGFR的信號傳遞。EGFR與腸內的細胞分裂密切相關,對於腸內細胞進行正常的更新換代必不可少,但是其傳遞信號的行為受不到約束,腸內細胞異常生長或發生腫瘤的風險就會提高,因此TRPV1的負反饋能夠降低上述風險。

研究小組通過基因操作,使實驗鼠的胃腸道容易患上腫瘤,然後給實驗鼠喂食辣椒素,結果發現,與沒有喂食辣椒素的實驗鼠相比,前者癌細胞的數目和腫瘤大小都要低於後者,壽命則延長瞭30%。

研究小組認為,這是由於辣椒素能夠激活感覺神經元中的“TRPV1”,而“TRPV1”又能夠遏制“EGFR”發揮作用,從而遏制瞭癌癥的發病。

研究小組還發現,辣椒素與非類固醇的消炎鎮痛藥“塞來昔佈”組合在一起後,效果還會進一步提高。塞來昔佈除瞭具有鎮痛作用外,還一直被期待能夠在防癌領域發揮作用。

研究小組指出,最近其他一些研究成果已顯示,在人類的大腸癌組織內,與“TRPV1”有關的基因出現瞭多個變異。此次研究結果則顯示,腸腫瘤復發性風險很高的患者,通過長期激活TRPV1發揮作用是有益的,今後將繼續研究“TRPV1”的作用與人類大腸癌的直接關系。

大腸癌十大預示信號

一、有大腸癌傢族史 大腸癌系指結腸、直腸和肛門部位的惡性腫瘤, 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 是人體錯配修復基因缺陷所致, 尤其是其父母均患此病者。據報告, 約有1/ 8 為傢族性癌成員或其後代發生大腸癌。

二、有大腸傢族性息肉病史 息肉多是發病於青春期, 40 歲以後可發生癌變。因此, 患者一經確診為大腸息肉, 應盡早做全結腸、直腸切除術, 以防癌變。

三、大腸癌患者 術後再現腹部或排便異常, 應及時做電子結腸鏡檢查, 以排除大腸多原發癌的存在。

四、曾患有消化道腫瘤( 如胃癌)、乳腺癌等 這些腫瘤與大腸癌的病因同源。以上四種人屬於大腸腫瘤高危人群, 應做好普查和隨診工作,以利於早發現、早診斷。

五、中老年人無原因食欲不振、乏力、消瘦者, 應做進一步檢查。

六、進行性貧血 已排除其他部位失血和血液疾病者。

七、無原因大便習慣改變 大便習慣改變指排便感覺異常, 排便不盡, 便幹稀和便次變化等,是大腸癌的早期表現。

八、腹痛 發病初期腹部不適或隱痛, 與排便相關。當出現陣發性腹痛, 是因為腸腔狹窄糞便通過受阻, 見於晚期病人, 此時可能摸到腹部包塊或可見腸形, 多有腸梗阻表現。

九、便血 凡是便中帶暗紅色血者, 且持續出現, 逐漸增多, 具有診斷價值。切莫當做“ 內痔”或“ 痢疾”對待, 這在臨床上誤診病例中屢見不鮮。

十、性情改變 少數患者心煩、易怒, 情緒低落。可發生在大腸癌典型的腸道癥狀出現之前, 或患病後伴隨中毒癥狀。其性情變化, 不具有特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