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見的,由於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釋放出能量,同時組織失水,電解質失衡及負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那麼可降低糖尿病發病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是什麼

1、遺傳因素:糖尿病具有傢族遺傳易感性。但這種遺傳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體力活動減少、飲食結構不合理、病毒 感染等。

2、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發2型糖尿病。 特別是腹型肥胖者。其機理主要在於肥胖者本身存在著明顯的高胰島素血癥,而高胰島素血癥可以使胰島素與其受體的親和力降低,導致胰島素作用受阻,引發胰島素抵抗。這就需要胰島β- 細胞分泌和釋放更多的胰島素,從而又引發高胰島素血癥。如此呈糖代謝紊亂與β- 細胞功能不足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β-細胞功能嚴重缺陷,引發2型糖尿病。

3、氧化壓力: 越來越多的基礎及臨床研究表明氧化壓力狀態與糖尿病的病理改變密切相關。高血糖狀況下,因多元醇代謝的亢進,葡萄糖的自身氧化,氧化磷酸化等引起活性氧自由基過量產生,非酶糖化反應使SOD等抗氧化能力降低,引發氧化壓力狀態,損傷生物大分子,改變細胞內信息傳遞,損傷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引發血管內皮細胞的機能障礙,促進血栓形成及LDL的氧化,也通過改變細胞內信息傳遞,增強MCP-1等付著因子,VEGF等生長因子的表達,引起糖尿病的血管機能障礙。活性氧自由基也通過活化c-Jun激酶,NF-kappaB等,使胰島素底物蛋白磷酸化,加速IRS-1的降解,引起胰島素抵抗。另外多元醇代謝的亢進引起PKC活化,糖化終末產物增加,蛋白質機能改變,細胞內運輸障礙,引發細胞凋亡等,引起糖尿病神經功能障礙。

可降低糖尿病發病率

由於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因此完全預防糖尿病的發病尚難以做到。但一些著名專傢建議做到以下幾點,糖尿病的發病率至少可以降低50%。

(1)中老年人,飲食要清淡,避免貪食,少吃甜食、動物脂肪和精制食品,多吃粗糧、蔬菜、瓜果、魚類、豆制品。

(2)多參加體育鍛煉、體力勞動和活動。飯後不宜立即臥床,應非常緩慢地散步。

(3)控制體重,防止肥胖。控制體重不宜提倡一味地節食,可少吃、多餐及多運動。

(4)定時檢查血糖、尿糖及血脂,防止動脈硬化;一旦發現本病,及早就診。

糖尿病飲食有講究

1、絕對禁止吸煙,吸煙可加速糖尿病心腦血管並發癥的發生。

2、禁飲一切酒,因酒精為“反營養素”,不利血脂和血糖的控制,還會引起脂肪肝,長期大量飲酒可引起酒精低血糖和酮癥酸中毒,患者應徹底戒絕酒類。

3、禁食各種糖及含糖的食品飲料。

4、禁止食用激素及含激素的食品、藥品。

5、各種肥肉、動物內臟不宜吃,特別是肥豬肉。

6、各種油炸、油煎食品不宜吃,病癥輕者要有選擇的吃,一次少吃些。

7、水果中富含糖類,而且能迅速被機體吸收,易引起高血糖。重病患者不宜多吃,病情穩定者可以適量的吃一些。水果最好在餐前一小時吃,選擇含糖量低(含糖量在14%%u4EE5下)的水果吃。如西瓜、草莓、鴨梨、櫻桃、枇杷、蘋果、葡萄、桃子、菠蘿、橙子、柚子等。

8、每天主食是必須吃夠的,這是自然界的法則,主食是構成身體之源,主食決定身體狀況。

糖尿病護理的五大要點

一.保持皮膚清潔:糖尿病腎病患者皮膚內含糖量增加,適宜細菌繁殖,血糖增高,血液中嗜中性粒細胞移動緩慢,殺菌能力降低,加上機體形成抗體的能力下降,故常並發皮膚化膿性感染、黴菌感染,應加強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勤換衣服,皮膚幹燥者塗油保護,並及時治療毛囊炎。

二.註意身體的一些病變:糖尿病腎病患者常伴有血管病變,可引起肢體缺血或血管栓塞,在感染和外傷的基礎上極易發生組織壞死。容易合並有足部壞死。

三.小心處理傷口:創面處理,切除壞死組織,徹底清創,每日換藥1次,換藥時用生理鹽水和3%雙氧水沖洗。

四.堅持用溫水泡腳:每晚用溫水(40℃)泡腳20min,泡後用軟毛巾輕輕擦幹,防止任何微小的損傷,忌用熱水袋,以免燙傷。

五.註意腳趾的修整:糖尿病患者趾甲不宜過短,以免損傷甲溝引起感染。

以上是糖尿病患者護理時註意的幾點,希望對您有幫助。糖尿病根治不瞭,有些病人會失去信心,從而加重病情,這時要從心理進行調整,恢復治療的信心。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1.多尿 是由於血糖過高,超過腎糖閾(8.89~10.0mmol/L),經腎小球濾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形成滲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達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腎臟疾病者,腎糖閾增高,尿糖排泄障礙,在血糖輕中度增高時,多尿可不明顯。

2.多飲 主要由於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明顯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丟失過多,發生細胞內脫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進一步明顯升高,刺激口渴中樞,導致口渴而多飲。多飲進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機制不十分清楚。多數學者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進出組織細胞前後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時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縮小,刺激攝食中樞,產生饑餓感;攝食後血糖升高,動靜脈血中濃度差加大(大於0.829mmoL/L),攝食中樞受抑制,飽腹中樞興奮,攝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於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缺乏或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組織攝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雖然血糖處於高水平,但動靜脈血中葡萄糖的濃度差很小,組織細胞實際上處於“饑餓狀態”,從而刺激攝食中樞,引起饑餓、多食;另外,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從尿中排泄,因此機體實際上處於半饑餓狀態,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進。

4.體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盡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體重下降,主要是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或胰島素抵抗,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產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強,消耗過多,呈負氮平衡,體重逐漸下降,乃至出現消瘦。一旦糖尿病經合理的治療,獲得良好控制後,體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體重持續下降或明顯消瘦,提示可能代謝控制不佳或合並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見的,由於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釋放出能量,同時組織失水,電解質失衡及負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