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飲食的合理安全問題對精神病患者非常重要,清淡營養的飲食可以降低精神病患者的神精興奮度,防止狂躁暴行等精神病行為的發生。另外精神病患者的飲食也應足夠安全。那麼精神病患者的飲食有什麼要註意的呢?

精神病的危害有哪些

1.語言、思維障礙

患者通常具有語言交流問題,主要表現為對語言理解困難,不能進行正確的思考活動,導致患者不能理解他人所講的意思,言語表達困難,不能完整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及傳達自己的知識,無法進行有效的語言交流。

2.動作、行為表現異常

患者可能會出現許多適應不良性行為。這些行為問題包括:對自己或他人產生嚴重的軀體威脅,如自傷或沖動攻擊行為;自我孤立,不與外界交往,抓咬等行為;喜怒無常,尖叫,辱罵,生活不能自理,衛生較差。

3.影響人際交往能力

精神病患者不論在傢庭或在社會中,也不論是工作或娛樂,他們程度不同地喪失瞭與他人正常交往的能力。一種情況是由於長期住院,使患者的社會交往能力退化,不會與人交往。

精神病人的正確飲食護理

精神病的飲食應禁止喝酒,及含酒精類的飲料及食品。其中的乙醇對腦神細胞有刺激性,對精神病患者危害很大;禁止服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蔥、薑、大蒜、咖喱、桂皮、茴香、芥末、濃茶、咖啡等,這類食物會增加神經興奮性,尤其是躁狂型精神病患者應該更要註意。

忌食帶刺、帶骨的魚(可用魚丸、魚片、魚糜、魚松、魚羹等),忌用帶骨的肉類, 用有殼的食物和帶殼的硬果類,以免病人自傷;精神病的飲食需要補充含鈣豐富的食物。精神病發作時,使神經興奮性增高,易發生堿中毒或血鈣過低,應用高鈣飲食,鈣能鎮靜中樞神經系統,抑止神經細胞興奮性。

增加鎂的攝入量。精神病常缺乏鎂,尤其需要長期藥物治療,如長期服用西藥,易引起骨質疏松,除註意給予高鈣飲食外,還應註意鎂的攝入。

精神病患者的傢庭護理措施有哪些

精神病的傢庭護理措施介紹:

一、許多病人秋冬或開春季節病情易反復,這與氣候變化,病人一時不能適應有關。因此,當季節轉換時,及時增添衣物,平時加強體質鍛煉,亦可防止或減少發病。

二、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和處理好周圍的人際關系,更好的適應社會、傢庭生活和工作。樹立信心,消除思想顧慮和自卑心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強適應及自我調節能力。

三、適當體育鍛煉及文娛活動,盡可能多幹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杜絕飲酒、控制吸煙、註意休息、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態平衡。

四、嚴格按時按量遵醫囑服藥,不要認為病情輕瞭,好瞭,就擅自減、停服藥,要始終與醫生保持聯系,由醫生根據病情指導調整和減停服藥。

五、病人及傢屬要瞭解一些精神衛生知識和概念,提高自我防禦能力。積極做好關於精神病的相關防治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精神病遺傳嗎

精神病的種類很多,除瞭一小部份氣質性精神病和智能不足有明確的遺傳情形之外,其餘都是體質、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原因造成的。由研究得知,一般人罹患精神分裂病的比例為千分之三,而精神分裂病患者的血親患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以目前研究結果來看,患有精神分裂病的病人,其同胞兄弟之罹患率為7%-15%,假如父母有一方患病,其子女罹患率增加至16%,若雙親均患有該病者,其子女之罹患率為40%-68%。至於周期性的躁鬱病,一般人的罹患率是0.4%左右,異卵雙胞胎的罹患率是26.3%,而同卵雙胞胎罹患率是95.7%。因此我們必須考慮遺傳的影響。

雖然遺傳對精神病的成因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並不是絕對因素,也就是有遺傳影響的子女並不一定都會發病,我們不能忽略後天生活環境的因素。

焦慮癥是精神病嗎

焦慮癥是精神病嗎

焦慮癥作為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因其出現的一些不良癥狀而常被人們誤解成精神病。那麼,焦慮癥真的是精神病麼?需要如何進行防治呢?

焦慮癥≠精神病

要搞清楚焦慮癥到底是不是精神病,那麼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精神病。據專傢介紹,精神病指的是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紊亂,致使認識、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精神病患者常出現幻聽、妄想等情況,不能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而焦慮癥更多的是一種情緒上的困擾,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征。兩者有本質上的差別。

因此,焦慮癥不能等同於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