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傢用盜賊每天在夜裡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什麼是中醫“盜汗”?盜汗不可亂進補適當中藥調理?一起來看下。

什麼是中醫“盜汗”

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傢用盜賊每天在夜裡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盜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中醫運用臍療的方法治療盜汗效果非常顯著,盜汗病人應註意自我養護,加強體育鍛煉,合理食療調養。

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寢”是指睡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並忘瞭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瞭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證。自此以後,歷代醫傢均沿用此名,中醫認為盜汗多為腎陰虛所致。

臨床表現

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很大。

病因病機

腎陰虛:虛則陽盛,虛熱內生,陰氣空虛,睡則衛氣乘虛陷入陰中,表無護衛,肌表不密,榮中之火獨旺於外,蒸熱,迫津外泄則汗。醒則氣固於表,玄府密閉而汗止陰。

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腎主五液,入心為汗。由於房室不節,房勞過度,亡血失精,或久病傷陰,素體陰虛,腎液不足,虛火內生,迫津外泄故潮熱盜汗,虛煩少寐,頭昏耳鳴,舌紅少苔,脈細等。《醫宗必讀》雲:“腎陰衰不能內營而退藏,則內傷而盜汗。”當此之時,治宜滋陰降火。

盜汗不可亂進補適當中藥調理

盜汗是指入睡時汗出,醒後汗自止,除瞭氣陰兩虛,多見於陰虛內熱。治療以養陰清熱、使熱內消為主,可選用當歸六黃湯、麥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等方藥。配伍多用生地、麥冬、地骨皮、桑葉等藥,如熱過重可加黃連,汗出量多加龍骨、牡蠣、生黃芪等。盜汗還可能與陰陽失調、表虛受風有關,癥見汗出怕風,周身酸楚,時寒時熱,或半身出汗,或局部出汗,苔白,脈緩,治療以調和營衛為法,方用桂枝湯等。也有因情志不舒、過食辛辣肥厚、素體濕熱偏盛等引起的肝火、濕熱鬱蒸型盜汗,癥見全身出熱汗、汗液易黏、面赤烘熱、煩燥口苦、小便色黃、舌苔薄黃、脈弦數;治療以清肝泄熱,化濕和營為法,方用龍膽瀉肝湯等加減。因此盜汗不可妄補,應辨證論治,當清則清。

此外,兒童盜汗較為常見,也多由營衛不和、陰虛內熱所致。且兒童陽氣偏盛,體內代謝產生熱量也多,更不能妄用補藥。但也要註意,小兒多汗同時伴有吵鬧、夜啼、枕部頭發脫落等可能是缺鈣。

因此,兒童盜汗最好及時就醫,排除疾病,對癥用藥調理。如無疾病,不應自行亂服補品,可調整飲食結構,減少脂肪、甜食的攝入量,多食蔬菜水果,衣被適當,增加戶外運動。

盜汗需與自汗相區別

盜汗

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幹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泄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躁,汗後口幹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幹燥。

輕型與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瞭常會使病情惡化,向“脫癥”發展,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自汗

清醒時不因勞動而常自出汗。《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自汗證治》:“夫自汗,多因傷風傷暑,及喜怒驚恐、房室虛勞,皆能致之。無問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其臨床表現,陽虛自汗,必惡寒;火熱自汗,必燥熱;傷濕自汗,困倦身重,天陰轉甚,聲如甕出;傷風自汗,頭疼身熱,咳嗽煩悶,鼻塞流涕;傷暑自汗,身熱口渴、煩躁面垢;痰證自汗,頭眩嘔逆,胸滿吐痰;心虛自汗,怔忡恍惚;肝熱自汗,口苦多眠;腎虛自汗,潮熱咳嗽;脾虛自汗,倦怠少食(《證治匯補》卷三)。又肺虛、傷寒、溫病、柔痙、霍亂等多種病證亦有自汗。詳見陽虛自汗、氣虛自汗、血虛自汗、虛勞自汗、心虛自汗、肺虛自汗、脾虛自汗、肝熱自汗、痰癥自汗、傷濕自汗等條。

白天不因疲勞,或無明顯誘因而時時汗出,動輒益甚的癥狀。又稱自汗出。多因營衛不和、熱熾陽明、暑傷氣陰、氣虛陽虛等引起,可見於外感六淫或內傷雜病,前者多為實證,後者多為虛證。對營衛不和者,用桂枝湯以調和營衛,熱熾陽明而高熱煩渴,汗出脈洪大,治宜清熱瀉火,方用白虎湯。暑傷氣陰,口渴舌紅,脈大無力,治宜清暑益氣生津,方用清暑益氣湯。氣虛自汗,氣短懶言,汗多面白,治宜益氣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風散。陽虛自汗,汗多肢冷,納呆便溏,治宜溫補脾腎,方用金匱腎氣丸合補中益氣湯加減。

盜汗如何預防

“汗為心液”,若盜汗長期不止,心陰耗傷十分嚴重,應積極治療。在治療的同時,還要特別註意自我養護。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註意勞逸結合。

2、在飲食方面,要摸索出與自己病證有利或有弊的飲食宜忌規律,進行最適合自己食療調養。如屬陰虛、血熱及陰虛火旺的病人,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切勿飲酒,並多食一些育陰清熱的新鮮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機體健康的基礎上得到恢復。

3、在條件允許時,適當調節一下居住環境的溫度與濕度,如陰虛血熱者的居住環境就應稍偏涼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鋪板、睡衣等,應經常拆洗或涼曬,以保持幹燥,並應經常洗澡,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

5、重癥盜汗且長期臥床的病人,傢屬應特別註意加強護理,避免發生褥瘡。還要註意觀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變要及時向醫生報告。

盜汗病人應怎樣自我保健

“汗為心液”,若盜汗長期不止,心陰耗傷十分嚴重,應積極治療。在治療的同時,還要特別註意自我養護。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註意勞逸結合。

2、在飲食方面,要摸索出與自己病證有利或有弊的飲食宜忌規律,進行最適合自己食療調養。如屬陰虛、血熱及陰虛火旺的病人,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切勿飲酒,並多食一些育陰清熱的新鮮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機體健康的基礎上得到恢復。

3、在條件允許時,適當調節一下居住環境的溫度與濕度,如陰虛血熱者的居住環境就應稍偏涼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鋪板、睡衣等,應經常拆洗或涼曬,以保持幹燥,並應經常洗澡,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

5、重癥盜汗且長期臥床的病人,傢屬應特別註意加強護理,避免發生褥瘡。還要註意觀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變要及時向醫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