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也亦之。”“冬,終也,萬物收藏也。”也就是說,冬天是進補的絕佳季節。高吸收,低消耗,滋補效果十分顯著。自然而然,”補冬”這一漢族節日飲食習俗逐漸形成。冬補有益但5點禁忌需註意?冬補別錯過七大食材?一起來看下。

補冬知多少

冬天的呼吸越來越重,傢傢戶戶為瞭抵禦嚴寒上演瞭冬季進補的“生死時速”。實際上,這就是漢族的民間習俗叫做“補冬”。所謂“補冬”,就是在立冬之夜想方設法大力進食營養滋補身體。今年立冬11月8日,也就是農歷的九月廿七。然而,根據中醫的理論,入冬即補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反倒是到瞭冬至再補,才能有最佳效果。中醫素有“冬至一陽生”之說,也就是說,陰極陽生,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發揮其滋補功效。按我國農歷推算,自冬至起即進入三九寒天。此時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是一年中人體陰氣極盛而陽氣始生的轉折點,滋補自是事半功倍。

人體內分泌系統受到冬天的寒冷氣候的影響,外寒入侵,內熱不敵。由於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使的增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加速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補冬”是漢族民俗,冬至當天是天地陰陽氣交於樞紐,也是人體陰陽氣交的關鍵時刻,所以冬令進補常選擇於冬至日開始。溫而不散、熱而不燥、溫熱養陽是“補冬”食譜的主要調性。調整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以抵禦寒冬是“補冬”的主要目的。同時,也以此犒勞傢人一年的辛苦勞作,飽其口福。

冬補有益但5點禁忌需註意

① 忌亂補。一般說來,老人以補益腎氣為主。但具體到個人,又有氣虛、陰虛、陽虛、血虛和氣血陰陽共虛等多種情況。

② 忌過於油膩厚味。對於消化不良者,關鍵在於恢復脾胃功能。脾胃功能良好,營養吸收才有保證。否則,補瞭也是白補。因此,冬補應以容易消化吸收為好。

③ 忌單純進補。冬補隻是養生保健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單純靠進補並不能達到理想境界,還應當有適當的體育鍛煉和腦力勞動,並註意調理好飲食,方才有益於養生。

④ 忌偏補。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冬補切忌一味偏補,而應註意兼顧氣血陰陽,防止過偏而引發其他疾病。

⑤ 忌偏貴。補品並非越貴越好,關鍵在於對癥進補。中醫有一句名言:"用之得當大黃是補藥、用之不當人參是毒藥"。所以冬補忌一味追求補品的珍貴難得,不對癥的貴重補品,吃多瞭也未必是好事。

冬補別錯過七大食材

枸杞:養肝明目

冬季是補腎的好季節,而枸杞是補腎佳品。枸杞性味甘平,歸肝、腎經,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對腎臟和肝臟都是寶。在空氣幹冷的冬季,眼睛易幹澀、流淚,常吃枸杞還能緩解這些癥狀。 一般來說,健康成人每天吃20克左右(約30顆)枸杞比較合適。枸杞最適合煮粥或煲湯,可將它和大棗、山藥等搭配。嫌麻煩的話,還有一種簡便吃法,即早晚嚼食,營養成分的吸收更充分,但嚼枸杞時要註意控制數量,最好減半(15顆左右),否則易滋補過度。枸杞補腎益精作用明顯,民間流傳有“君行千裡,莫食枸杞”的諺語,性欲亢進的人不宜服用。需要註意的是,枸杞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用量。

大棗:補中益氣

大棗對身體好處不少,民間有“一日吃仨棗,一生不顯老”的說法。中醫認為,大棗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補品。它富含鐵元素,可促進血液循環,病後體弱、貧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都適合用大棗調理身體。建議把紅棗在鐵鍋裡炒黑後泡水喝,可治療胃寒、胃痛。紅棗水裡加入桂圓,可作為茶飲,有補血、補氣的功效。

值得註意的是,脾胃虛弱者生吃紅棗會分泌過多胃酸,導致胃痛,因此不妨做熟瞭再說,可取紅棗幾顆、黑木耳一把、冰糖適量,熬制黑木耳紅棗補血湯,或用紅棗、當歸、糙米熬粥。紅棗雖好,但棗皮纖維含量很高,不易被消化,一次吃太多容易胃脹,建議適量食用。

當歸:活血祛寒

天冷時食物能幫人體禦寒,1800多年前的中醫經典著作《金匱要略》中,就有一款特別適合寒冷季節食用的“當歸生薑羊肉湯“,主要成分之一當歸,被歷代醫傢譽為“血中聖藥”。當歸性溫,入肝、心、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當歸並非隻適合女性使用,凡是血虛、血瘀的病人,表現為血虛頭痛、頭暈心悸、面色萎黃、跌打損傷、皮膚感染、血虛腸燥便秘、虛寒腹痛等,都可一試。

這款湯中當歸有兩個搭檔,生薑能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羊肉則性質溫熱,溫中補虛,是老少皆宜的食物。三者配合起來,可溫中補血、祛寒止痛。體質虛寒、容易長凍瘡的人可在冬天將此湯作為藥膳日常食用。當歸雖適用范圍廣,但對火大的人、濕氣所致胃脹、腹脹以及長期腹瀉者並不適合。身體壯實的人,若僅為保健,也不要隨意食用當歸,否則容易上火,防病不成反致病。

白蘿卜:去火化痰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十一月蘿卜賽人參”。白蘿卜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生的好食材。中醫把肺看做“嬌臟”,是外邪首先侵襲的地方,立冬後需特別呵護。白蘿卜性涼,味甘辛,歸肺、胃經,對肺胃有熱、痰多、氣脹食滯、消化不良、大小便不暢的人尤其適用。在食用上,它有兩個最佳搭檔:如想發揮止咳效果,就將白蘿卜和冰糖搭配,共同達到除痰潤肺、和中止咳的作用;如想抑制咽喉發幹、疼痛的癥狀,可把白蘿卜與青果煎煮後當茶飲,能很好地緩解肺胃熱盛引起的咽喉腫痛。

需要提醒的是,白蘿卜性涼,脾胃虛寒、慢性胃炎、胃潰瘍、大便偏稀者不宜大量食用。另外,蘿卜不宜和“補藥”同食,因其有下氣、消滯作用,行氣太過容易破氣,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人參、黃芪等補氣類藥物的吸收。

紅糖:化瘀散寒

冬季強調溫補,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能“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對體寒虛弱、造血功能下降的老人,尤其是大病初愈者,紅糖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物美價廉的補品。而且,紅糖是未經精煉的粗糖,保留較多維生素和鐵、鋅、錳等礦物質,營養價值較高。

紅糖與不同食物搭配,可達到不同的保健功效。比如,用紅糖煮荷包蛋,可使雞蛋和紅糖營養互補,讓人面色紅潤,有精神;用紅糖泡桂圓幹服用,對改善睡眠有積極作用;熬粥放點紅糖,有益氣養血之效。 值得提醒的是,紅糖應根據季節變化來應用,現在正值冬季,可適當多用,但每日攝入量仍要控制在別超25克,到瞭夏天則要減少用量。

黃芪:益氣固表

冬日裡,天氣驟寒,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隨之而來,體質虛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也需增強體質。中醫認為,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黃芪向來被認為是益氣固表的能手,其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尤其擅長補氣,非常適合上述兩類人服用。黃芪有“補而不膩”的特點,適當服用有助增強體質,緩解乏力。

黃芪的用法比較多,可與各種肉類搭配。黃芪瘦肉湯可暖中祛寒,提高抗寒能力;黃芪燉牛肉可益氣補肺,養心安神;黃芪燉雞湯適合脾胃氣虛、肺氣虛弱的人,對緩解產後體虛、面色萎黃、易出虛汗等效果良好。根據個人情況,食用黃芪時還可再添點其他配料,如氣血兩虛的人可加點紅棗,希望養肝、潤肺的人可加少許枸杞,而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的人可加入適量茯苓。但有明顯陰虛、鬱熱者,表現為手足心熱、兩脅脹悶、大便秘結等癥狀的人慎食。

芡實:健脾祛濕

芡實,又稱“雞頭米”、“雞頭”等,是滋補性強的食物,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適合“補冬”的傳統觀念。在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中,就強調吃芡實。

鮮芡實或幹芡實泡水後可直接嚼服,也可將其和蓮子、茯苓、山藥一起煮成四神湯,具有健脾、利濕、補腎的功效,適合大部分人飲用。常熬夜、長痘痘、易嘴破、常便秘的人特別適合飲四神湯來滋陰、固脾胃,讓消化系統穩定下來。值得提醒的是,芡實不能一次性食用太多,否則可能造成便秘。此外,把鮮芡實去皮後凍在冰箱裡,可增加保存時間。

冬季如何進補不會長胖

冬季人體微循環減弱,新陳代謝變慢,抵抗能力降低,若運動過於劇烈,極易造成身體虛脫或是受涼感冒。同時,冬季呼吸道黏膜上皮的纖毛活動微弱,殺菌能力變差,劇烈的運動容易導致呼吸道疾病,如支氣管炎。

建議:一些溫和運動,如慢跑、騎車、遊泳等,才是冬季燃燒脂肪的主要途徑。一般在運動半小時後,體內就開始釋放由儲存的脂肪轉化而來的能量。

冬天瘦身飲食攻略

在冬季,倘若一味地食用低熱量的食物,不但有損健康,而且也無法抵禦寒冷。

建議:減肥者可以將每天攝取的食物熱量控制在1000千卡至1400千卡之內,同時註意均衡營養。

冬天的寒冷氣溫影響到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激素分泌增多,從而加速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同時由於外界氣溫低於人體表面溫度,導致大量的熱能散失於體外,熱能消耗較多,冬季應多吃些魚、肉、豆制品等食物以保證熱能供給。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別是冬季日曬時間短,人體容易缺乏維生素D,鈣、磷代謝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冬季飲食註意補充富含鉀、鈣等無機鹽和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的食品。

冬季怎樣進補才能不長胖呢?

首先,冬季更要註意平衡膳食,這是冬季防胖的關鍵。有人喜歡無所顧忌地猛吃肥甘厚味的肉類食物。這些食物中的硫、磷、氯等化學元素在體內經過氧化代謝,生成酸根陰離子,使人體呈現酸中毒反應,肥胖現象就是這種反映之一。如果在吃肉的同時吃些蔬菜水果,可以起到酸堿平衡的作用。

冬季應吃些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秋季吃豬肉可以潤燥,冬季則應少吃豬肉。牛、羊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於豬肉,牛、羊肉屬於溫熱性食物,冬季食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人體的禦寒能力,並有補血的功能。雞肉性質甘溫,可以溫中補氣,補精填髓,尤其是祖國獨有珍禽烏骨雞,主治一切虛損之癥,有補益強壯,抗衰強身的作用。烏骨雞的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與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值與人體的需要相符,接近1∶1∶1,是食物中脂肪酸比例最合理的食物。

冬季還提倡多吃魚,魚的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魚油對人體健康有特殊作用,尤其是鱈魚的脂肪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多達40%,是學生營養餐的好原料。但有幾種魚含脂肪高,如鰱魚、胖頭魚、鱒魚、白鱔等胖人要少吃。冬季進補防發胖,還應註意烹調方法,多吃燉、蒸、煮的菜,少吃紅燒、油炸的菜。

四類虛人冬季如何進補

1、陰虛者冬季進補可選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中成藥;也可服用哈士蟆油以補腎精、潤肺養陰;或食用海參,對虛弱勞損、精血虧耗等癥有效。

2、陽虛冬天怕冷者,進補宜選擇具有補腎陽作用且溫而不燥的助陽之品。可選用鹿茸片、參茸片、參茸補膏等;也可選用鹿茸血片或粉片,每次0.5克,隔水燉服。除服滋補藥外,還可吃些狗肉、羊肉、牛骨髓等具有補氣助陽,增加防寒作用的食物,這些都是補陽上品,在冬季裡可經常食用。

3、血虛不足常有頭昏眼花者,可選服有補益氣血作用的阿膠漿、四物飲、參杞補膏、補氣養血膏等中成藥。同時可常食動物血、禽蛋、禽肉等進行食補。

4、氣虛不足常體倦無力、動則氣喘者,可選用有健脾益肺,靜心安神作用的人參、紅參、生曬參等。方法:將參切碎,紅參在火上烘軟後切片,每日3-4克,放入小瓷碗內,加入半碗水,少量糖,隔水蒸燉,每天服1-2次。也可適量飲些豆漿、牛奶;還可燉紅棗、桂圓、蹄膀、精肉等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