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女性患者較多,患者可伴有體重減輕、低熱及疲乏感等全身癥狀,患者需要多加調養,具體的調養方法主要是從日常飲食入手,病人不宜多吃海產品,如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後,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癥狀加重。合理的飲食不僅可以增加療效,還可以彌補藥物治療的不足和抑制藥物的毒副反應。

類風濕性關節炎僅僅是關節病變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這個名字讓人一看像是一種單純關節受損的疾病,但它對人類的損害遠不止是關節,它是一種異質性、系統性疾病。除關節受累外常有以下表現:

一、血液學改變: 貧血很常見,程度與疾病活動性、關節炎癥程度相關聯。貧血原因可能與鐵利用失常有關;血小板增多常見與疾病活動期患者。

二 、類風濕結節: 結節可發生於關節內或周圍、皮下 ,也可發生於任何內臟器官

三、肺: 屍檢材料胸膜受累可高達50%。臨床隻少數是大量胸水。類風濕結節可發生於肺中,結節直徑大小不一,多位於肺周邊,可成空洞或破潰,引起胸腔積液或支氣管胸膜漏。註意與腫瘤相鑒別。

四、心:心包炎最多見。雖然臨床癥狀性心包炎不多見,但屍檢及心電圖檢查高達

50%患者有之;結節性肉芽腫及彌漫纖維化病變也可見於心肌。超聲心動可見30%患者有不同程度瓣膜受累;類風濕冠脈炎可以發生,應註意與冠心病鑒別。

五、腎:類風濕關節炎較少影響腎。但腎血管炎、輕度膜型腎病皆有報道,有腎病者應首先除外繼發性淀粉樣變及藥物所至。

六、神經:神經受壓迫是引起神經癥狀的最常見原因,多發生於局部較重的滑膜炎壓向附近一固定結構。正中、尺、後脛骨、撓神經後骨間肌支常受累。

七、眼:最多見為繼發性幹燥綜合癥,表現為眼幹、口幹,唾液、淚液減少。鞏膜外層炎多示疾病活動,眼突發紅痛呈結節性或彌漫性。

八、血管炎:多影響中小血管,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小血管炎多見與皮膚、甲床梗死、肢端壞死、小腿潰瘍或末端知覺神經病。

鑒於以上系統損害,類風濕性關節炎尤其是重癥患者應及時就醫,接受專科治療及定期指導以免延誤治療時機,並註意與其他疾病的鑒別。我院治療類風濕已有30餘年,是治療類風濕的專科醫院,在類風濕診斷及治療方面積累瞭豐富的經驗,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中醫“痹癥”范疇,主要與內、外兩大因素有關,外因即“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致痹”內因為先天稟賦素虧,氣血不足,肝腎虧損,以致外邪乘虛而入。石傢莊平安醫院風濕免疫科的科研人員,在我國著名風濕病專傢李學增教授的帶領下,以中醫免疫平衡全息理論為基礎,大膽探索,創立“免疫清血”療法;並研制出純中藥“通痹丸、五痹膠囊”系列藥物。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證實,這些藥物既能抗炎又有免疫抑制作用,能顯著減輕炎癥過程中的腫脹,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促進炎癥病灶的消退,並可抑制結締組織的代謝,促進增生組織的消化和吸收,從而使關節血管的炎癥和內膜發生增生性的改變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得到有效的治療。

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對不同患者在不同時期,施以半導體激光局部照射、局部離子導入、針灸、中藥熏洗、浸泡、推拿按摩等一體化治療。可顯著改善關節的腫脹、疼痛、緩解晨僵、腰僵現象,抑制遠期骨質破壞、畸形變,療效確切,大大縮短瞭療程。

類風濕關節炎膳食養生妙方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療法:

1、桂圓:又稱龍眼、桂圓肉。味甘,性平,入脾、心經。是補血益心、長智益脾之要藥,入脾經功勝大棗。單用具有益氣補血功效。用於類風濕之後期血細胞減少、體質虛弱、貧血等。

2、枸杞子:適用於類風濕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身乏無力者,久服可強筋骨、耐寒暑、益精養血,令人長壽。可鮮食,配白菊花泡水代茶,還可與米煮粥食用。

3、生薑:亦稱薑,味辛,性微溫。具有解表驅風散寒、溫中止嘔解毒之功效。生薑中含有一種薑辣素,對心臟、血管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速,使全身感覺溫熱、出汗等。類風濕病人可以蔬菜食用,或菜中作料。還可配以生薑60克,陳醋100毫升,煎湯洗浸患肢。或用鮮薑搗爛外敷或取汁外搽等。也可用生薑、鮮蔥、芫荽各30克,石菖蒲15克,共切碎搗爛,加白酒50毫升,調勻敷患處。

4、山藥:具有益氣養陰、補腎、脾、肺的作用。適用於類風濕病後口渴、乏力、出汗等。

5、黑豆:具有補腎益陰、健脾利濕、祛風除痹功效。適用於類風濕痹痛,四肢拘攣、肝腎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6、橄欖:取鮮橄欖根或皮40克~50克,洗凈煎水內服,亦可食用橄欖果。治療類風濕痹癥,手足麻木等。

7、松子仁:具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3克~5克 。

8、辣椒:具有溫中散寒之功效,外用可使局部皮膚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對防治類風濕有一定療效。

9、蓮子:味甘澀,性平,具有清心養神益腎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蓮子有“交心腎、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厚腸胃、利耳目、除寒濕”等功效。可鮮食,也可幹果去皮、內心煮粥等食用。

10、栗子:具有補腎壯腰、養胃健脾的作用。適用於類風濕腎虛、腰膝酸軟者。

11、新鮮桑葚:為平補肝腎之品。用鮮桑葚500克,鮮桑枝2厘米長段,浸酒密封30天。搖勻,每日飲20毫升~50 毫升。有祛風濕、補肝腎、利血脈等作用。

12、山楂樹根(皮):用山楂樹根(或皮)40克~50克,煎湯服用,亦可食用山楂果。有舒筋活絡的作用。治療類風濕痹癥。

13、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氣補血,食之使人健壯,尤以葡萄幹補力為甚,宜與桂圓肉同煎服。能益肝腎、強筋骨,用於氣血兩虛之心悸、失眠、神疲、盜汗等。還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軟、無力。取葡萄幹500克,人參10 克,浸酒800毫升,密封10天,每次30毫升~50毫升,每日飲服1~2次;鮮食或取汁加蜂蜜少許,溫開水送服。用於小便不利、水腫、小便短赤澀痛。取葡萄汁、藕汁、生地黃汁、蜂蜜、木瓜各等份,煎為稀湯,於食前服用,每次60毫升~100毫升。

溫馨提示:少食、羊奶等奶類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幹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品,因其能產生致關節炎的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體及抗IgE抗體等,易致過敏而引起關節炎加重、復發或惡化。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原因

中醫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主要是由於人體素體虛弱,正氣不足,腠理不密衛外不固的前提下,復感風寒濕諸邪,使氣血失運,經絡痹阻而致。

諸邪先後雜至,各有其特點:痛點不固定或遊走性者為風;疼痛劇烈,痛處喜暖畏寒,屈伸不利者為寒,痛處固定,腫脹明顯者為濕;痛處紅腫灼熱,喜涼惡熱者為熱。若日久失治,病邪深入於關節骨節,瘀血、痰濁等病理產物繼之而生,與邪氣膠結,阻痹經絡,留滯關節,則關節疼痛,腫脹,變形,僵直。

可伴關節外多系統受損, 關節病變主要表現在四肢大小關節,也可累及頸柱關節。屬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血清中可出現類風濕因子.病理特點關節滑膜炎.本病侵犯關節骨和軟骨,造成關節畸形,是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

一、患者的關節內或者周圍每天都有晨僵癥狀,而且至少是一小時,病程不少於6周。在進行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時發現三個,甚至是三個關節以上出現軟組織腫或者是積液,而且該癥狀不低於6周的時間。

二、在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過程中發現瞭掌指、腕以及近端的指尖關節中,有一個關節區的腫脹(至少是一個)其病程時間不得少於6周。除此之外,還伴有對稱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的結節。

三、給患者做手部X線光片檢查的是時候,可發現有關節間隙變狹窄、骨質疏松的癥狀。類風濕的因子呈現陽性的癥狀。

這些癥狀全部符合者是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隻含用多半以上的癥狀患者可以肯定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隻用少數的癥狀和以上所述的癥狀相似的患者,為可能性的關節炎或者是可疑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醫生在給患者看病的時候,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細節是一個都不能少的。所以,醫生必須要盡可能詳細的詢問患者的癥狀,以便做出最準確的診斷。

類風濕關節炎的預防要點

一、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

有一些患者是由於精神受刺激,過度悲傷,心情壓抑等而誘發類風濕關節炎的,而在患瞭類風濕關節炎之後,情緒的波動又往往使病情加重。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對本病有一定的影響。現代免疫學研究證明,機體的免疫功能同樣受神經和內分泌因素的調節。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二、註意勞逸結合

祖國醫學歷來主張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安作勞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過度勞累,正氣損,風寒濕邪可乘虛而入。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於疾病恢復期,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以上就是類風濕關節炎的預防方法,在瞭解瞭這些以後,大傢應該做好類風濕關節炎的防范,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我們應當給予正確的認識。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並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以免加重病情導致疾病惡化。最後祝大傢心情愉快,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