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是頸椎病的常見癥狀之一,其主要表現是突然的頭暈發作,或者當頭轉到某一個位置時出現頭暈的現象,如果嚴重的話會容易暈倒。專傢稱,頸椎病引起的頭暈是非常危險的,千萬不可小視。那麼頸椎病引起的頭暈癥狀有何不同?

頸椎病會有哪些地方疼痛

頸椎病的危害是極大的,我們一定要及時的發現及時的進行治療,同時要做好日常的護理工作,避免疾病帶來更大的危害。

有頸椎病會有哪些地方疼痛!局部性酸痛。頸椎局部多呈鈍痛或隱痛性質,少數刺痛,並與病變的椎節相一致。首先,當睡姿不當或椎間關節變位引起頸部肌肉平衡失調時,可引起局部性疼痛。其二,當竇椎神經末梢受刺激時,也可出現局部疼痛。其三,局部性疼痛也可能為頸椎骨質增生所致,此類型為頸型頸椎病較多。放射性麻痛。當脊神經根遭受刺激、壓迫或牽拉時,頸椎病患者可感覺到疼痛沿上肢向手部放射。

放射性疼痛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疼痛的分佈區與患者的脊神經分佈區相一致。其二,多為刺痛性質,常伴有麻木感。其三,凡涉及增加該脊神經的壓迫或牽拉性試驗,均可誘發或加重疼痛。此類型為神經根型頸椎病較多。

缺血性暈痛。血管性疼痛主要是由於椎動脈缺血所致,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多為一側性,且局限於顳部(太陽穴部位在醫學上稱之為“顳”),呈跳痛或灼痛性質,常伴有頭暈頭痛耳鳴眼花記憶力減退和嚴重者出現嘔吐等現象,發作時間較短。其二,發作與旋頸或頸部側曲有著密切的聯系。再有,少數病例可伴有猝倒癥。此類型為椎動脈型頸椎病較多。

擴散性疼痛。擴散性疼痛貌似放射性麻痛或幾種類型存在的癥狀,擴散性疼痛實際上是某一神經的分支受累。當頸部的“脊腦膜返回神經支”受到刺激、壓迫時,該支支配區的頸部出現疼痛,而且反射地引起第6頸脊神經的整個分佈區出現疼痛(多為放射疼痛),即謂之擴散性疼痛。也可出現多種癥狀同時並存。

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傢對頸椎病會有哪項地方疼痛都瞭解瞭吧,頸椎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為瞭避免上述疼痛的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大傢一定要積極的預防該病的發生!

頸椎病引起的頭暈癥狀有何不同

“頭暈”(醫學上分為頭暈和眩暈)是非常常見的臨床問題,也是導致患者就醫的最常見的十大原因之一,且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然而,由於我國科普教育不夠、全科醫師的水平偏低、專科醫生的知識面狹窄等原因,以致大量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和治療。由於當前頸椎病高發以及年輕化,使得許多人出現頭暈時會想到頸椎問題,事實上,頭暈也分很多類型,需要區別對待,以免延誤治療。

頸椎病引起的頭暈

頭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病人的常見癥狀,病人因為頸部的伸展或旋轉而改變體位誘發眩暈癥狀,多為突然的發作,或者當頭轉到某一個位置時出現頭暈的現象,如果嚴重的話會容易暈倒。頸椎病引起的頭暈癥狀,通常表現為頭暈、眼花、疼痛、眼睛看不清楚、面部感到不適等。如果頸部活動過度,會突然產生嚴重的惡心嘔吐、頭暈目眩、手腳發軟、出汗、耳鳴等情況。

“房子轉”

醫學上稱之為“眩暈”,患者常感到周圍物體(或自身)在旋轉或像乘船一樣傾倒,眩暈常提示負責人體平衡的前庭系統可能發生瞭病變。

失衡

即在站立或行走時,有東倒西歪、不穩的感覺,可能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

“頭昏”

即有頭昏、頭重腳輕的感覺,可能與多種全身性疾病有關;

“暈厥”或“暈厥前兆”

即有站不住、要跌倒、眼前發黑等癥狀,主要與心血管系統疾病有關。

專傢提醒,許多患者被隨意地診斷為“腦供血不足”或“頸椎病”,經大量“活血化淤”治療,甚至是手術治療,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實際上,真正單純由頸椎病、腦供血不足引起的頭暈,在臨床上並不多見。

頸椎病的檢查

一、頸椎的試驗檢查

頸椎病的試驗檢查即物理檢查,不需借助儀器,它包括:

1.前屈旋頸試驗

令患者頸部前屈、囑其向左右旋轉活動。如頸椎處出現疼痛,表明頸椎小關節有退行性變。

2.椎間孔擠壓試驗(壓頂試驗)

令患者頭偏向患側,檢查者左手掌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叩左手背,則出現肢體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傳遞到椎間孔變小,有根性損害;對根性疼痛厲害者,檢查者用雙手重疊放於頭頂、間下加壓,即可誘發或加劇癥狀。當患者頭部處於中立位或後伸位時出現加壓試驗陽性稱之為Jackson壓頭試驗陽性。

3.臂叢牽拉試驗

患者低頭、檢查者一手扶患者頭頸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這稱為Eaten試驗。如牽拉同時再迫使患肢作內旋動作,則稱為Eaten加強試驗。

4.上肢後伸試驗

檢查者一手置於健側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於患者腕部,並使其逐漸向後、外呈伸展狀,以增加對頸神經根牽拉,若患肢出現放射痛,表明頸神經根或臂叢有受壓或損傷。

二、頸椎病的X線檢查

正常40歲以上的男性,45歲以上的女性約有90%存在頸椎椎體的骨刺。故有X線平片之改變,不一定有臨床癥狀。現將與頸椎病有關的X線所見分述如後:

(1)正位

觀察有無樞環關節脫位、齒狀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頸椎橫突有無過長,有無頸肋。鉤錐關節及椎間隙有無增寬或變窄。

(2)側位

曲度的改變:頸椎發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彎曲。

異常活動度:在頸椎過伸過伸過屈側位X線片中,可以見到椎間盤的彈性有改變。

骨贅:椎體前後接近椎間盤的部位均可產生骨贅及韌帶鈣化。

椎間隙變窄:椎間盤可以因為髓核突出,椎間盤含水量減少發生纖維變性而變薄,表現在X線片上為椎間隙變窄。

半脫位及椎間孔變小:椎間盤變性以後,椎體間的穩定性低下,椎體往往發生半脫位,或者稱之為滑椎。

項韌帶鈣化:項韌帶鈣化是頸椎病的典型病變之一。

(3)斜位

攝脊椎左右斜位片,主要用來觀察椎間孔的大小以及鉤椎關節骨質增生的情況。

三、頸椎病的肌電圖檢查

頸椎病及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肌電圖是由於不論是頸椎病還是頸椎間盤突出癥都可使神經根長期受壓而發生變性,從而失去對所支配肌肉的抑制作用。

這樣,失去神經支配的肌纖維,由於體內少量乙酰膽堿的刺激,可產生自發性收縮。因此,在一側或兩側上肢肌肉中出現纖維電位,偶而出現少數束顫位。小用力收縮時,多相電位正常,不出現巨大電位。大用力收縮時,呈完全於擾相。運動單位電位的平均時限和平均電位正常。振幅為1~2毫伏。頸椎病因椎間盤廣泛變性,引起骨質增生。

損害神經根的范圍較廣,出現失神經支配的肌肉也多些。在病變的晚期和病程較長的患者,在主動自力收縮時,可以出現波數減少和波幅降低。而頸椎間盤突出癥往往為單個椎間盤突出,其改變多為一側上肢,失神經支配的肌肉范圍呈明顯的節段分佈。

四、頸椎病的CT檢查

CT業已用於診斷椎弓閉合不全、骨質增生、椎體暴破性骨折、後縱韌帶骨化、椎管狹窄、脊髓腫瘤所致的椎管擴大或骨質破壞,測量骨質密度以估計骨質疏松的程度。

此外,由於橫斷層圖象可以清晰地見到硬膜鞘內外的軟組織和蛛網膜下腔。故能正確地診斷推間盤突出癥、神經纖維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癥,對於頸椎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

五、頸椎MRI檢查

頸椎的MRI檢查主要用於診斷頸椎間盤突出(目前,MRI成像技術是對椎間盤病變進行檢查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MRI成像對組織密度的分辨率高。無需作其他的創傷性檢查,即能分辨正常纖維環與髓核。並顯示椎間盤突出的方向與程度,瞭解椎間盤有無變性,在這方面其優於CT。),觀察頸椎後縱韌帶鈣化癥,排除脊髓腫瘤及脊椎腫瘤,明確頸椎外傷和感染的病變程度。

同樣,MRI也是診斷椎體、椎間隙感染最有效、最特異的檢查方法。MRI檢查還可以用於明確先天性畸形的疾病診斷,排除動靜脈的畸形等。

頸椎病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1)一般飲食原則

合理搭配,飲食要合理搭配,不可單一偏食。頸椎病患者飲食一般分兩大類,一類是主食,主要是提供熱能,如米、面,都屬於這類食物;另一種食物,可以調節生理機能,稱為副食,如豆類、水果和蔬菜等。主食中所含的營養是不同的,粗細要同時吃,不可單一偏食。 粗細、幹稀、主副搭配的全面營養可滿足人體需要,促進患者的康復和維持正常人體的需要。

2)頸椎病患者需對癥進食

由於頸椎病是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

其中鈣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蛋白質也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B、E則可緩解疼痛。解除疲勞。

如頸椎病屬濕熱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如屬寒濕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溫經散寒之食物;如屬血虛氣滯者,應多進食公雞、鯉魚、黑豆等食物。總之,對癥進食,就能有利於頸椎病患者的康復。

3)視力模糊流淚者,宜多食含鈣、硒、鋅類食物

如豆制品,動物肝、蛋魚、蘑菇、蘆筍、胡蘿卜、頸椎病伴高血壓者,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豆芽、海帶、木耳、大蒜、芹菜、地瓜、冬瓜、綠豆。

4)頸椎病伴高血壓者,多食用水果

頸椎病伴高血壓者也許補充身體中所需的鈣、硒、鋅等微量元素。患者可以通過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豆芽、海帶、大蒜、芹菜、冬瓜、綠豆等來補充身體中所需的微量元素,助患者康復。

二、頸椎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寒涼個冷食品

許多頸椎病患者是由於有濕寒氣入侵所致,有的患者雖然不是由此種原因所致,但是減少綠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2)忌酗酒及大量飲用咖啡及濃茶

酗酒及大量飲用咖啡及濃茶對於頸椎病患者的康復是極其不利的,患者要想康復,最好不要酗酒,減少咖啡及濃茶的飲用。

3)忌油膩食品

頸椎病患者應該減少,甚至停止如肥肉、油炸豬肉、牛肉、羊肉等油膩食品的食用,避免脾胃遠化失常,導致病情加重。

4)忌辛辣食品

頸椎病患者不宜食用辛辣食品,如辣椒、辣醬、咖喱等。

三、頸椎病食療方

1)、川芎白芷燉魚頭

川芎15克,白芷15克,鳙魚頭1個,生薑、蔥、鹽、料酒各適量。川芎、白芷分別切片,與洗凈的鳙魚頭一起放入鍋內,加薑、蔥、鹽、料酒、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燉熟。佐餐食用,每日1次。可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2)、天麻燉魚頭

天麻10克,鮮鳙魚頭1個,生薑3片。天麻、鳙魚頭、生薑放燉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即可。可補益肝腎,祛風通絡。適用於頸動脈型頸椎病。

3)、葛根煲豬脊骨

葛根30克,豬脊骨500克。葛根去皮切片,豬脊骨切段,共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煲湯。飲湯食肉,常用有效。可益氣養陰,舒筋活絡。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4)、桑枝煲雞

老桑枝60克,母雞1隻(約1 000克),食鹽少許。雞洗凈,切塊,與老桑枝同放鍋內,加適量水煲湯,調味,飲湯食雞肉。可補腎精,通經絡。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5)、生薑粥

粳米50克,生薑5片,連須蔥數根,米醋適量。生薑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佐餐服食,可祛風散寒,適用於太陽經腧不利型頸椎病。

6)、川烏粥

生川烏12克,香米50克,慢火熬熟,下薑汁1茶匙,蜂蜜3大匙,攪勻,空腹啜服,可散寒通痹,適用於經絡痹阻型頸椎病。

7)、杭芍桃仁粥

杭白芍20克,桃仁15克,粳米60克。先將白芍水煎取液500毫升,再把桃仁洗凈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二汁液同粳米煮熟。飲此粥可活血,養血,通絡,適用於氣滯血瘀型頸椎病。

8)、葛根五加粥

葛根、薏米仁、粳米各50克,刺五加15克。所有原料洗凈,葛根切碎,刺五加先煎取汁,與餘料同放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加冰糖適量,調味食用。可祛風,除濕,止痛。適用於風寒濕痹阻型頸椎病。

9)、木瓜陳皮粥

木瓜、陳皮、絲瓜絡、川貝母各10克,粳米50克。將原料洗凈,木瓜、陳皮、絲瓜絡先煎,去渣取汁,加入川貝母(切碎),加冰糖適量即成。可化痰,除濕,通絡。適用於痰濕阻絡型頸椎病。

10)、參芪龍眼粥

黨參、黃芪、桂圓肉、枸杞子各20克,粳米50克。將原料洗凈,黨參、黃芪切碎先煎取汁,加水適量煮沸,加入桂圓肉、枸杞子及粳米,文火煮成粥,加適量白糖即可。可補氣養血。適用於氣血虧虛型頸椎病。

11)、參棗粥

人參3克,粳米50克,大棗15克。將人參粉碎成細粉,米、棗洗凈後入鍋,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再調入人參粉及白糖適量。可補益氣血。適用於氣血虧虛型頸椎病。

12)、薏米赤豆湯

薏米、赤豆各50克,山藥15克,梨(去皮)200克。將所有原料洗凈,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煎,加冰糖適量即可。可化痰除濕。適用於痰濕阻絡型頸椎病。

13)、薑蔥羊肉湯

羊肉100克,大蔥30克,生薑15克,大棗5枚,紅醋30克。所有原料加水適量,做湯1碗,日食1次。可益氣,散寒,通絡。適用於經絡痹阻型頸椎病。

治療頸椎病的偏方或土方法

治療頸椎病的偏方或土方法應該說很多,但是不同的人對於頸椎病的治療偏方治療效果也是有所區別,所以對於頸椎病患者一定要謹慎治療,這樣才能根治頸椎病。

1、坐姿正確:要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坐姿要正確,使頸肩部放松,保持最舒適自然的姿勢。辦公室工作者,還應不時站起來走動,活動一下頸肩部,使頸肩部的肌肉得到松弛。

2、活動頸部:應在工作1~2小時左右,有目的地讓頭頸部向前後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各個方向的最大運動范圍為準。使得頸椎關節疲勞得到緩解。

3、抬頭望遠:當長時間近距離看物,尤其是處於低頭狀態者,既影響頸椎,又易引起視力疲勞,甚至誘發屈光不正。因此,每當伏案過久後,應抬頭向遠方眺望半分鐘左右。這樣既可消除疲勞感,又有利於頸椎的保健。

4、睡眠方式:睡覺時不可俯著睡,枕頭不可以過高、過硬或過低。枕頭:中央應 略凹進,頸部應充分接觸枕頭並保持略後仰,不要懸空。習慣側臥位者,應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不要對著頭頸部吹冷風。

5、用貼劑:一般市場上比較好的貼劑有很多,目前治療頸椎病比較好的藥是【舒頸護椎貼】,直接貼於皮膚,藥物直接吸收。運用透皮吸收的中藥,發揮藥物之本性—發散透表的功能,增加藥物的吸收利用率,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舒頸護椎貼】反饋相當好,目前已經替代瞭手術,而且副作用很小。

因此對於頸椎病患者來說,還是要謹慎使用治療頸椎病的偏方或土方法,最好可以到專科的醫院,讓醫生根據你的病人選擇治療方案,那麼堅持治療,那麼頸椎病就有不錯的治療效果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