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是建造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青春期骨骼發育迅速,需要補充大量的鈣。如果鈣的缺失會使生長速度變慢,還會影響到成年期的骨質密度和骨骼健康。鈣還維持肌肉、神經的正常興奮性,參與凝血過程,對多種酶有著重要的激活作用。影響鈣吸收的因素有哪些?胃酸缺乏也影響鈣吸收?一起來看下。

影響鈣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1、 膳食中鈣的攝入量的與腸鈣的吸收有一定關系

在一定范圍內,隨著膳食中鈣離子攝入量的增加,腸道鈣離子的吸收率也相應增加。但是由於腸鈣吸收的主動轉運過程具有一定的飽和性,因此當每天攝入鈣超過700毫克後,腸鈣吸收增加的速度就非常緩慢甚至逐漸降低瞭。

2、 維生素D

維生素D是幫助鈣吸收的最重要因素,它與鈣的關系就像“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其活性方式為1,25雙羚維生素D3,能夠促進小腸細胞合成鈣結合蛋白,與鈣離子進行高度緊密結合,促進鈣進入腸道細胞,使血鈣升高。缺乏維生素D,鈣的吸收就由“開四輪汽車” 變成瞭“兩條腿的步行軍”,緩慢而且量少。

3、 腸道內的酸堿度

含鈣的鹽類,尤其是磷酸鹽及碳酸鹽易溶於酸性溶液中,而難溶於堿性溶液中。鈣鹽經酸溶解後分離出鈣離子,才能被腸道吸收,否則就不能被吸收。在胃內的胃壁細胞可分泌鹽酸,使進入小腸的食物呈酸性,因此,鈣在十二指腸的位置吸收最多。所以凡是能夠增加腸內酸度的因素就有利於鈣的吸收,反之則不利於吸收。老年人、患萎縮性胃炎及進行瞭胃的部分切除手術的病人因胃酸分泌減少,鈣的吸收也相應減少。此外食量大的人,腸蠕動較快,食物在胃腸內停留的時間較短,鈣的吸收也相應減少。

4、 食物的成分

食物中的一一些特殊成分能夠影響鈣的吸收。乳糖、膽鹽及某些氨基酸,如賴氨酸、精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及組氨酸等都能促進鈣鹽的吸收。動物的乳汁中含有豐富的乳糖及賴氨酸,因此其所含的鈣容易被吸收。食物中的植酸鹽(在谷類食物中較多)、堿性磷酸鹽、纖維素等可與鈣形成不能溶解的化合物,而減少鈣的吸收,膳食中過多的脂肪也因其含有的脂肪酸能夠與鈣形成不溶性的鈣皂,也降低瞭鈣的吸收。酒、濃茶、咖啡等也會降低鈣的吸收,有“吃咸”愛好的人攝人過多的鈉鹽,在腎臟濾過時,鈉能夠與鈣的重吸收相競爭,使鈣的重吸收減少,尿鈣排出増多!

5、 膳食中鈣/磷的比例

膳食中鈣與磷的比例也會影響鈣的吸收。當比例為1:1~2:1時,即鈣的量稍高於磷時,對鈣的吸收最有利,牛奶中含鈣量遠高於人奶、但由於其磷量也相對高,鈣磷比值不當,故與人奶相比,牛奶中的鈣較難被吸收,而人奶中鈣磷比例介適,就能夠“物盡其用”,保證鈣的良好吸收。

6、 與年齡、性別、內分泌功能有關

各種生理因素都對人體鈣的吸收有明顯的影響。年齡越大,腸鈣吸收越少。一般來說, 年齡每增加10歲,鈣的吸收率可以減少5%~10%,女性比男性表現更加明顯。此外,內分泌功能的正常與否也決定著人體吸收鈣的多少。體內的激素如甲狀旁腺素、降鈣素、雌激素、甲狀腺激素等分泌正常與否都會對鈣的吸收產生明顯的作用。

7、 與人體對鈣的需質量有關

在人不同的生理階段,對鈣 的需要量不同都會導致對鈣吸收的差異。兒童、青少年期生長發育 階段對鈣的需要缺大,鈣的吸收也增強。嬰兒可以吸收食物中50%~60%的鈣,兒童、青少年能夠吸收35%~40%。在孕婦、乳 母階段對鈣的需要量也增加,也會導致鈣吸收增強。但是在成年人階段鈣的吸收隻有20%左右,到老年人則低於15%。

補鈣已經成為現代人們保健意識的重點,但是值得註意的是鈣的吸收效果如何往往會比補鈣本身來得更加重要,在這裡要提醒補鈣的人們,在註重補鈣的“量”之外更要註重“質”。

胃酸缺乏也影響鈣吸收

正常人對各種鈣劑的吸收率一般都在30%左右,國產和進口口服鈣劑是沒有差異的,可任意選用。但如果人體缺乏胃酸,對各種鈣制劑的吸收就明顯不同瞭。

由於老年人機體各臟器功能逐漸衰退,尤其是消化系統的衰退,使老年人胃酸缺乏發生率達20%~60%,表現為營養攝取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胃黏膜萎縮是影響胃酸分泌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胃酸缺乏可造成鈣的解離和攝取明顯低於青壯年。因此老年人采取正確的補鈣方法、選擇合適的鈣制劑尤為重要。

目前市場上的補鈣藥較多,大致可分為無機鈣制劑和有機鈣制劑兩類。老年患者選擇時不應片面選擇元素鈣含量高的無機鈣。如碳酸鈣的元素鈣含量高達40%,但其水溶性低,在胃酸缺乏的環境下,崩解速度慢,解離不完全,極易引起胃腸道刺激癥狀,對老年患者極為不利。老年人應首選水溶性好的有機鈣制劑,如氨基酸螯合鈣、枸櫞酸鈣、葡萄糖酸鈣、醋酸鈣、乳酸鈣等。由於它們受胃酸影響小,更適合老年患者選用。

另外,鈣制劑本身的結構及制劑工藝等因素對鈣劑的吸收也有很大影響。如超微粉化碳酸鈣制劑和氨基酸鈣制劑,就屬生物利用度較高的鈣劑。螯合鈣就是利用螯合技術將單體鈣絡合在一起,緩慢地釋放出鈣離子,增加鈣的吸收率。相比而言,單體鈣的吸收高峰會導致血液鈣離子濃度迅速升高,經腎臟代謝排出,會給腎臟帶來一定壓力。

需要註意的是,由於老年患者胃酸缺乏,口服鈣制劑一般應在兩餐之間或飯後服用,以減少胃部不適。此外,食物的刺激會使胃酸分泌增加,促進鈣制劑的解離。必要時,也可用枸櫞酸、蘋果酸等酸性果汁送服,以提高胃酸的酸度。再有,維生素D有促進胃腸道對鈣的攝取、骨礦化、骨形成,加強腎臟對鈣的重吸收,防止腎結石的發生和調解血鈣水平等功能。所以,老年人補鈣時,應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以使鈣能最大限度地被機體利用。

抑制鈣吸收的物質

草酸鹽與植酸鹽:這些成分可與鈣結合生成難於吸收的鹽類, 糧食中植酸較多, 某些蔬菜(如菠菜)含草酸較多。

膳食纖維:有學者認為膳食纖維含有多種酸性基團如糖醛酸, 在胃腸道內電離成負電性, 與金屬鈣離子以靜電離子鍵或配位鍵結合成絡合物, 從而影響鈣的吸收。

膳食中鈣磷比值:膳食中過多的磷可使鈣磷化合物在腸腔中沉淀。長期攝入過多的磷可損害平衡機制, 改變鈣代謝, 引起低鈣血癥和繼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

其它:過量飲酒,堿性過高的飲食,某些治療藥物的影響。

正確補鈣小貼士

相同劑量的鈣,分次補比一次大劑量補吸收好;

飯後補鈣吸收更好:飯後食物中國的營養物質分離,其中氨基酸、維生素C、乳糖等均可促進鈣吸收;

晚上睡前補鈣吸收更好:晚上睡覺時胃腸蠕動較慢,食物在胃腸道停留時間較長,有利於鈣吸收;

鈣劑與果汁同服比單純服用鈣劑要好,果汁中的維生素C、檸檬酸等物質可促進鈣吸收;

鈣不能和奶一起吃,易形成奶塊兒,影響鈣的吸收,最好在吃奶後半小時到一個小時服鈣。

補鈣劑量不是越多越好,根據營養調查表明:0-6月齡推薦攝入量為300mg,實際攝入225mg;7-12月齡推薦量為400mg,實際攝入239-281mg;1歲以上推薦量為600mg,實際攝入僅為230mg左右。因此嬰幼兒兒童補鈣量以推薦適宜攝入量的1/2到1/3為宜。

怎樣補鈣才是科學

從飲食入手

(1)高鈣飲食 這是預防缺鈣的根本措施,也是一種既經濟又安全的補鈣方法。WHO指定鈣的預防用量為:每人每天500毫克,治療用量為每人每天1000毫克。通常食物中的鈣吸收率隻有30%。牛奶和豆制品是鈣質的良好來源。含高鈣的食物還有蝦米皮、海帶、紫菜、牡蠣、海藻、芝麻醬等,動物骨頭湯含鈣也很豐富,但需在烹調過程中加些醋,可促進鈣的溶出,有利於鈣的吸收。

(2)適量蛋白質 最好選用優質蛋白質,如蛋類、瘦肉、魚、蝦、雞、豆制品等食物。但過量的蛋白質在體內代謝中會產生酸性物質,增加尿鈣的排出量,導致體內鈣的丟失增加。

(3)多食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 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能促進鈣的吸收,對骨質基質形成有利。但需提醒註意的是:一些蔬菜(如菠菜、空心菜、茭白、冬筍等)含草酸較多,能與鈣結合形成不溶解的草酸鈣,影響和阻止機體對鈣的吸收。因此,中老年人在食用這些蔬菜前,先用水煮一下,以去除蔬菜中的草酸。

(4)低磷飲食 當血磷增高時,血鈣即減低,同時鈣從腸道吸收作用也差。故而要少食高磷食物,如可樂等。

(5)低鹽、低糖飲食 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戒煙、限酒、少喝咖啡,以消除鈣吸收過程中的障礙因素。

適量運動

運動減少易使骨骼的鈣質被移出,而導致骨量的丟失,引起骨質疏松。因此,中老年人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遊泳、打太極拳等,使骨骼的韌性增加,骨質增長,提高抗骨折的能力。

日光浴

無論你攝入多少鈣質,如果沒有維生素D,小腸也無法對鈣進行吸收。人類皮膚中含有7-脫氫膽固醇,隻有通過紫外線的照射後,才能轉化為維生素D3。因此,中老年人多接受陽光照射,可促進維生素D3的合成,從而增加鈣從小腸的吸收。由於紫外線不能透過玻璃,衣服、塵埃、煙霧等都能阻礙紫外線的通過,因此,曬太陽要盡量使皮膚直接與陽光接觸,不能隔著玻璃曬太陽,隻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