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食物是不需要烹飪,便可以生吃的,比如水果,但是有的東西如果生吃,會吃進很多細菌到體內,從而給身體帶來疾病,有的甚至會引起中毒,讓自己和傢人招架不住。那麼哪些食物不能生吃呢?哪些食物生吃更有營養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三葷四素或含毒

牲畜甲狀腺中毒

甲狀腺是一種分泌腺體,位於牲畜喉頭的後部和前幾個氣管環附近,能分泌甲狀腺激素。這些外來的甲狀腺激素隨血液進入人體各部,幹擾人體正常的內分泌功能,特別是嚴重影響下丘腦功能,破壞人體的生理平衡,引起一系列神經精神癥狀。人隻要吃2—3克就會出現中毒癥狀如頭痛、頭昏、惡心、興奮、心悸、多汗、發熱、手指震顫、抽搐等,嚴重者可致死亡。

預防措施:豬的甲狀腺呈深紅色,牛的呈淡紅色,羊的呈暗紅色。甲狀腺素化學性質穩定,需加熱到600℃才被破壞。有關部門出售的肉一般都摘除瞭甲狀腺,但在集貿市場購買豬、牛、羊頭頸時應多加註意識別,千萬不要將甲狀腺當肉吃。

有些人喜歡以豬頭等作為下酒菜,要特別註意。

魚類組織胺中毒

魚類組織胺中毒的發病特點是:發病快(潛伏期為0.5—1小時),癥狀輕,恢復快。多由青皮紅肉的海魚包括竹莢魚、藍圓、鮐魚、扁舵鰹、秋刀魚、鯖魚、沙丁魚、青鱗魚、金線魚等引起。因這類魚含組胺酸較高,當魚體不新鮮或發生腐敗,在細菌的作用下組氨酸變成組胺,當組胺達到一定量時,食後便有中毒的危險。

中毒主要癥狀為:臉紅、頭暈、頭痛、心跳加快、脈快、胸悶、呼吸窘迫等,部分病人出現眼結膜充血、瞳孔散大、視物模糊、臉發脹、唇水腫、口和舌及四肢發麻、惡心、嘔吐、腹痛、蕁麻疹、全身潮紅、血壓下降等。重癥者可能死亡。

預防措施:選購海魚時一定要註意其新鮮度,並要及時烹制。在處理時,要清除內臟並用水充分浸泡後再進行烹調,烹調時加適量的醋,以破壞組胺。

在醃制魚時除原料要新鮮外,還要加足量的鹽(25%以上)。

其他魚、蝦、蟹及甲魚等水產品不新鮮都可能引起組胺中毒。

河豚魚中毒

河豚魚又名魨魚、氣泡魚,肉質細嫩、味道十分鮮美,營養豐富,為群眾所喜愛。民間曾有“拼死吃河豚”、“吃瞭河豚,百味無鮮”之說,在日本是“舍命吃河豚”。但是河豚魚中含有兩種毒性極強的物質即河豚毒素和河豚酸,這兩種物質主要集中在卵巢、肝臟,其次是皮膚、血液、眼、腮,有的魚肉中也含有該物質。其化學性質穩定,能耐酸、耐高溫,不耐堿,一般烹飪方法無法將其破壞。一旦進入人體,會嚴重損害人體神經系統,死亡率極高。

河豚毒素進入人體後,發病過程相當迅速,快者十幾分鐘,慢者不過3小時就會有明顯癥狀。開始腹部不適,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眼瞼下垂,四肢乏力,繼而四肢麻痹,嘔吐、腹瀉、血壓下降、昏迷,最後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死亡率相當高,死亡通常發生在發病後4—6小時。

預防措施:政府有關部門為預防河豚魚中毒,采用三去(去頭、去內臟、去皮)以及用堿處理的方法,或鹽幹制品,並經檢驗合格後方能進入市場,以減少毒素的危害;水產部門應加強宣傳——河豚魚的形態、特征及毒性,不能將河豚魚與其他魚混放在一起或將其挑出任意擺放,防止誤食;對肌肉有毒的河豚魚禁食。

毒蕈中毒

每年夏季會陸續發生毒蕈(毒蘑菇)中毒,並有多人死亡。其原因是采摘蘑菇的人不會識別毒蕈,自食或賣出後引起中毒。如果在酒席上有蘑菇菜譜,尤其是野生鮮蘑菇,吃後如有不良反應,別誤認為是酒醉的反應。神經受損者可出現煩躁不安、幻覺、呼吸抑制、昏迷而死亡。

傢庭鑒別毒蕈的方法:蒸煮時能使銀器或大蒜變黑者為有毒蕈。

如發現以上癥狀,又有鮮蘑菇的菜譜,應及時就診。

四季豆中毒

四季豆中毒多因沒有炒熟而發生。因為生四季豆含有有毒物質——毒蛋白和皂素,前者具有凝血作用,後者是一種能破壞紅細胞的溶血素並對胃腸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特別是立秋後的四季豆含這兩種物質最多,如果沒有煮熟煮透,人吃瞭之後1—5小時就會引起中毒。中毒癥狀主要為:輕者頭痛頭昏,重者惡心、嘔吐、腹痛。

預防措施:在烹飪時煮熟煮透,使豆角原有的深綠色消失,食用時無生味和苦硬感,說明毒素已經被破壞。一般老四季豆更易引起中毒,豆角兩頭含毒素較高應去掉。

鮮黃花菜中毒

鮮黃花菜炒肉,味鮮色黃,是人們喜歡的蔬菜。但是鮮黃花菜裡含有秋水仙堿,它進入人體後被氧化成毒性很大的物質——秋水仙堿,能強烈刺激胃腸和呼吸系統。成年人如果一次攝入0.1—0.2毫克的秋水仙堿(相當於鮮黃花菜1—2兩),即可中毒。一旦中毒,便會出現咽幹、燒心、口渴、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血便、血尿或尿閉等現象。

預防鮮黃花菜中毒,每次不要多吃。吃時,應先將鮮黃花菜用開水焯一下,再用清水浸泡2小時以上,撈出後擠盡汁液,徹底炒煮後再吃。

土豆中毒

土豆中含有龍葵素,它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生物堿。平時土豆中含量極微,一旦發芽,其芽眼、芽根和變綠、潰爛的地方龍葵素的含量劇增,可高出平時的40—70倍。人吃瞭這種土豆,輕者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重者可出現脫水、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昏迷、抽搐等癥狀,嚴重者還可因心肺麻痹而死亡。

預防措施:如果土豆發芽不嚴重,可將芽眼徹底挖除幹凈,並剔除發綠的部分,然後放在冷水裡浸泡1小時左右,土豆中的龍葵素便溶解在水中。炒熟時再加點醋即可去掉毒素。

三種食物越新鮮越糟

新茶

從營養學角度來講,最新鮮的茶葉其營養成分不一定最好。因為所謂新茶是指采摘下來不足一個月的茶葉,這些茶葉因為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有些對身體有不良影響的物質,如多酚類物質、醇類物質、醛類物質,還沒有被完全氧化。

如果長時間喝新茶,有可能出現腹瀉治療、腹脹等不舒服的反應。太新鮮的茶葉對更年期病人來說更不好,一些患有胃酸缺乏的人,或者有慢性胃潰瘍兩性的老年患者乙肝,更不適合喝新茶。新茶會刺激他們的胃黏膜,產生藥物腸胃不適,甚至會加重病情。

鮮海蜇

海蜇含有五羥色胺、組織胺等各種毒胺及毒物肽蛋白。人食後易引起腹痛、嘔吐急診等中毒癥狀。

因此,鮮海蜇不宜食用,必須經鹽、白礬反復浸漬處理,脫去水和毒性黏蛋白後,方可食用。

鮮咸菜

新鮮蔬菜都含有一定量的無毒的硝酸鹽,在鹽醃過程中,它會還原成有毒的亞硝酸鹽。

一般情況下,鹽醃4小時後亞硝酸鹽開始明顯增加,14~20天達到高峰,此後又逐漸下降。因此,要麼吃4小時內的咸菜,否則宜吃醃30天以上的。亞硝酸鹽可引起青紫等缺氧癥狀,還會與食品是否中的仲胺結合形成致癌的亞硝胺。

錯誤的飲食搭配恐有害

錯誤的食物搭配

土豆燒牛肉

由於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時所需的胃酸的濃度不同,就勢必延長食物在胃中的滯留時間,從而引起胃腸消化吸收時間的延長,久而久之,必然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

茶葉煮雞蛋

茶葉中除生物堿外,還有酸性物質,這些化合物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有刺激作用,且不利於消化吸收。

小蔥拌豆腐

豆腐中的鈣與蔥中的草酸,會結合成白色沉淀物——草酸鈣,同樣造成人體對鈣的吸收困難。

豆漿沖雞蛋

雞蛋中的粘液性蛋白會與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從而失去二者應有的營養價值。

炒雞蛋放味精

雞蛋本身含有許多與味精成分相同的谷氨酸,所以炒雞蛋時放味精,不僅增加瞭鮮味,反而會破壞和掩蓋雞蛋的天然鮮味。

紅白蘿卜混吃

白蘿卜中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但紅蘿卜中卻含有一種叫抗壞血酸的分解酵素,它會破壞白蘿卜中的維生素C.一旦紅白蘿卜配合,白蘿卜中的維生素C就會喪失殆盡。不僅如此,在與含維生素C的蔬菜配合烹調時,紅蘿卜都充當瞭破壞者的角色。還有胡瓜、南瓜等也含有類似紅蘿卜的分解酵素。

正確的食物搭配

豬肝+菠菜

作用:防治貧血。

原理:豬肝富含葉酸、維生素B12以及鐵等造血原料,菠菜也含有較多的葉酸和鐵,同食兩種食物,一葷一素,相輔相成。

魚+豆腐

作用:味鮮, 補鈣,可預防多種骨病,如兒童佝僂病、骨質疏松癥等。

原理:豆腐含大量鈣質,若單吃,其吸收率較低,但與富含維生素D的魚肉一起吃,對鈣的吸收與利用能起更佳效應。

雞肉+栗子

作用:補血養身, 適於貧血之人。

原理:雞肉為造血療虛之品,栗子重在健脾。栗子燒雞不僅味道鮮美,造血功能更強,尤以老母雞燒栗子效果更佳。

羊肉+生薑

作用:冬令補虛佳品, 可治腰背冷痛、四肢風濕疼痛等。

原理:羊肉可補氣血和溫腎陽,生薑有止痛祛風濕等作用。同食,生薑既能去腥膻等滋味,又能有助羊肉溫陽祛寒。

生吃這些食物易生病

生吃三文魚有風險

有些人喜歡生吃動物來“治病”或者“保健”。“養生教母”馬悅凌的“生泥鰍療法”把一大批人吃得進瞭醫院,也並沒有讓人們從根本上去思考這些“另類療法”的風險與好處,隻是簡單地認為受害者運氣不好,碰上瞭“不好的泥鰍。三文魚等魚類的安全風險主要來自於四個方面:重金屬污染、生物毒素、寄生蟲以及致病細菌。重金屬污染由魚類生長的水質決定,而生物毒素由水體中的一些藻類和真菌產生。它們由魚的來源決定,後續加工處理的影響不大,生吃熟吃也就沒有多大差別。所以,避免這兩方面的風險,隻能通過魚的正規來源來保證。三文魚可能感染的寄生蟲有多種,最常見的是異尖線蟲。如果一次吃下去的量比較大,會產生急性食物中毒;即使吃得少,也可能導致人體今後對線蟲過敏。

生吃小牛肉

不少人愛好生吃西餐中的小牛肉,或是請求烤半熟。但是由於生牛肉沒有經過消毒,細菌很輕易在生肉和血中生長繁殖。另外,有的生牛肉中還含有絳蟲,一些西方國傢的公民弓形蟲感染率可高達70%~80%。而制造牛肉餅的細牛肉末最輕易隱躲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消滅這些細菌要到達160℃的溫度。

生吃番茄真的可能致命嗎

茄科植物包括番茄、青椒、茄子和土豆都含有毒的生物堿,但成熟番茄中的含量非常低,生吃一斤也不可能到引起中毒的程度。其中所謂“美國人不吃生番茄”的說法,就像“外國人都不用微波爐”一樣,是純正的謠言。愛吃涼拌番茄和櫻桃番茄的人們繼續吃吧。

幸福的潤潤7:如果是熟透的番茄,生吃是無妨的,如果是未熟的,建議不要生吃。我自己親身經歷:吃完一個八分熟的生番茄,不到半小時,胃痛難忍,臉色煞白,渾身冒虛汗。

其實,對某種食物的不良反應,人與人之間會差異甚大。就像有些人吃一口蠶豆就致死,一粒花生就過敏,一隻大蝦就腹痛,對土豆、辣椒、菠蘿、獼猴桃等等很多食物也有人過敏或不耐受。別說青色番茄,即便熟透的番茄,也有人多吃點就會腹瀉。這說明身體不適合吃這種食物,那麼暫時就不要再吃瞭,過一年半年再試試。但這不意味著所有人都不能吃生番茄。

食物的所謂“毒性”,可以是非常慢性的影響,也可以是非常快速的中毒效果。如果是說前者,那就不用嚇唬人瞭。如果非要按照這種“唬人”的邏輯思考,那麼,三餐都多吃一碗白米飯,吃30年,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也堪稱有毒瞭?

這個健康謠言的造謠手法,和“吃蘑菇會重金屬中毒”那個謠言非常相似。沒有根據,是編些吃某種食物後死人、生病的故事,其中加入不少科學名詞,再用某個外國研究者的名義來增加信任度,同時造成很強的心理暗示效果。但是這都不能改變它們的謠言本質。很可能它們隻是為瞭吸引眼球、提高粉絲數的目標而故意編寫的。但它們的效果,卻是讓人們的生活中增加瞭恐懼感,吃東西時增加心理負擔,飲食平衡更加困難。同時,還會影響農業生產和銷售,害到無辜的番茄種植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