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要怎麼治療?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頸椎病日常護理要註意什麼?4招幫你有效對抗頸椎病。下面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

頸椎病枕頭的合適高度是什麼

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這個“正常”位置是指維持頭頸段本身的生理曲線。這種重量曲線既保證瞭頸椎外在的肌肉平衡,又保持瞭椎管內的生理解剖狀態。因此一個理想的枕頭應是符合頸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的,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因為這種形狀可利用中間的凹陷部來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對頭頸部起到相對制動與固定作用,可減少在睡眠中頭頸部的異常活動。

高度與軟硬度

除瞭要關註具有不同特性的頸椎病枕頭內部填充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確定最適合自己身體實際情況的頸椎病枕頭高度與硬度。睡眠習慣對於頸椎病枕頭的高度也有細微的影響,也要一並考慮到。對正常人而言,頸椎病枕頭的高度及軟硬度與每個人的胖瘦、肩的寬窄、脖子的長短均有關,以舒適為宜。

頸椎病枕頭太高

若排除患病因素,出現頸部酸痛、頭痛、頭暈、耳鳴及失眠等腦神經衰弱情況,或是睡覺睡到一半感到手腳麻木,那很有可能就是你的頸椎病枕頭太高瞭。

頸椎病枕頭過低

如果臨睡前沒有喝水,但醒來後發現面部浮腫這可能是頸椎病枕頭過低,引起頭部輕微充血導致的。頸椎病枕頭過低,下頜會因此向上抬,容易張口呼吸,出現打鼾的情況。

怎樣的高度才合適

通常情況下,頸椎病枕頭的適宜高度,以9-10厘米較為合適,但具體尺寸還要因每個人的生理特征,尤其是頸部生理弧度而定,老中醫建議,枕頭的高度可以和患者握拳、手側立起來的高度一樣。肩寬體胖者枕頭可略高一些,而瘦小的人則可稍低些。

睡眠習慣對於確定枕頭的高度也有影響,習慣仰睡的人,其頸椎病枕頭高度應以壓縮後與自己的拳頭高度(握拳虎口向上的高度為拳高標準)相等為宜;而習慣側睡的人,其頸椎病枕頭高度應以壓縮後與自己的一側肩寬高度一致為宜。當然,無論仰睡、側睡都能保持頸部正常生理弧度的頸椎病枕頭是最理想的。

對於頸椎病枕頭本身而言,支撐脖子後面(頸曲)的部分應稍高一些,並具備一定的硬度,以便能襯托和保持頸部的生理弧度。而支撐後腦勺的部分應較上述部位低3~5厘米,使之既能完全支撐頭部,又能與頸部的高度相適應。

四招幫你有效對抗頸椎病

熱敷

艾葉一把、米醋四兩,加水適量,煮沸約10分鐘,加白酒二兩,攪拌均勻,將毛巾浸透,熱敷頸後、肩、背部肌肉,按壓有明顯酸痛、緊張之處,熱敷以熱而不燙為宜,一日一次或兩次。

天涼時可把上次藥水加熱後再加酒二兩即可,第三次需換藥;天熱時需一次一換藥,熱敷一周或至癥狀消失。

多做舉頭動作

頸椎病高危人群應多花點時間讓頭部處在“舉頭望明月”的姿勢,有助於消除長時間“低頭思故鄉”所造成的頸椎疲勞。因為“舉頭”的姿勢恰好與“低頭”的姿勢相反,對頸椎可起到舒緩的作用,使頸椎緊張獲得適度的松懈。

也可以睡覺時不使用枕頭,平躺在床上,和“舉頭”的道理是一樣的,每晚入睡前無枕仰臥1到2個小時(不宜太久),有助於防止頸椎病的發生,對剛患上頸椎病的人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按摩

抬起右手,彎曲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屈曲,由上到下、由輕到重在右側頸部拿捏3~5遍;然後用另一隻手在另一側頸部同樣做一遍;再分別用左、右手拿捏右側、左側頸肩部3~5遍。

做頸部“米字操”

頭部緩慢地按書寫筆劃在空中畫“米”字,或做頭部的環繞運動,順時針轉一圈,逆時針再轉一圈。保健操不僅可以使肌肉放松,還可以起到加快氣血運行的作用,達到舒筋活血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可以理筋整復、松解粘連、解除痙攣。但是有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的人做保健操要謹慎,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頸椎病檢查診斷

頸椎病的試驗檢查即物理檢查,不需借助儀器,它包括:

1、前屈旋頸試驗:令患者頸部前屈、囑其向左右旋轉活動。如頸椎處出現疼痛,表明頸椎小關節有退行性變。

2、椎間孔擠壓試驗(壓頂試驗):令患者頭偏向患側,檢查者左手掌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叩左手背,則出現肢體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傳遞到椎間孔變小,有根性損害;對根性疼痛厲害者,檢查者用雙手重疊放於頭頂、間下加壓,即可誘發或加劇癥狀。當患者頭部處於中立位或後伸位時出現加壓試驗陽性稱之為Jackson壓頭試驗陽性。

3、臂叢牽拉試驗:患者低頭、檢查者一手扶患者頭頸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這稱為Eaten試驗。如牽拉同時再迫使患肢作內旋動作,則稱為Eaten加強試驗。

4、上肢後伸試驗:檢查者一手置於健側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於患者腕部,並使其逐漸向後、外呈伸展狀,以增加對頸神經根牽拉,若患肢出現放射痛,表明頸神經根或臂叢有受壓或損傷。

頸椎病病因

1、勞損。長期使頭頸部處於單一姿勢位置,如長時間低頭工作,易發生頸椎病。

2、頭頸部外傷。50%髓型頸椎病與頸部外傷有關。一些病人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膨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使頸椎管處於狹窄臨界狀態中,頸部外傷常誘發癥狀的產生。

3、不良姿勢。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臥車上睡覺,睡著時肌肉保護作用差,剎車時易出現頸部損傷。

4、慢性感染。主要是咽喉炎,其次為齲齒、牙周炎、中耳炎等。

5、風寒濕因素。外界環境的風寒濕因素可以降低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淋巴回流減慢、軟組織血循環障礙,繼之產生無菌性炎癥。

6、頸椎結構的發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頸椎退變等是一些頸椎病病因基礎。

治療頸椎病的食療方法

1、川芎白芷燉魚頭川芎,白芷,鳙魚頭1個,生薑、蔥、鹽、料酒各適量。川芎、白芷分別切片,與洗凈的鳙魚頭一起放入鍋內,加薑、蔥、鹽、料酒、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燉熟。佐餐食用,每日1次。可祛風散寒,活血通絡。這是頸椎病食療中常用的方子。

2、天麻燉魚頭天麻,鮮鳙魚頭1個,生薑3片。天麻、鳙魚頭、生薑放燉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即可。香港中聯中醫研究院上海中潭風濕診療基地專傢介紹,此方可補益肝腎,祛風通絡。適用於頸動脈型頸椎病。

3、葛根煲豬脊骨葛根,豬脊骨。葛根去皮切片,豬脊骨切段,共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煲湯。飲湯食肉,常用有效。可益氣養陰,舒筋活絡。這個頸椎病食療的方子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