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乳腺癌已成為危害我們廣大女性朋友的重大疾病之一,它給女性帶來瞭極大的困擾和痛苦。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在女性人群中僅次於子宮癌,導致乳腺癌的原因有很多,你離乳腺癌有多遠?小編告訴你最易患乳腺癌的8類人群。

乳腺癌應學會自我檢查乳房

首先是乳房外形。脫去上衣,面對鏡子,雙臂叉腰或上舉過頭,反復數次,觀察乳房外形輪廓是否完整對稱,有無輪廓的異常。正常乳房具有完整的弧形輪廓,這種弧形的任何異常改變都應給予重視。

其次是乳房的皮膚。註意觀察乳房的皮膚是否光滑,色澤是否正常,皮膚有無靜脈擴張和水腫,皮膚有無點狀凹陷(或稱橘皮樣變)及區域性凹陷(酒窩征)存在。

患乳腺癌時,乳頭也會有明顯變化,查看兩側乳頭高度是否在一條水平線上,兩側乳頭、乳暈的顏色是否一樣,乳頭的皮膚有無脫落或糜爛,乳頭是否有抬高或有回縮現象。乳房有病時,乳頭可出現內陷、回縮、抬高。擠壓乳房,乳頭可流出血性液體或褐色、暗紅色、淡黃色液體,乳頭、乳暈的表皮可有脫屑、潮紅、糜爛,兩側乳房的大小不一致。

還可以通過自我觸摸檢查發現乳房病變。

指掌面攤平,在乳房的各部位輕輕移動,檢查有無腫塊、硬結和皮膚增厚。然後平臥,在右肩胛下墊個枕頭,把右手臂放在頭後,左手指掌面攤平輕壓兩側乳房,由乳房外圈慢慢向內移動,至少查3圈。右手以相同的手法檢查左乳房。查左乳房時要逆時針方向,查右乳房時要順時針方向。觸摸時註意有無腫塊、硬結。然後用拇指和食指輕擠乳頭,觀察有無液體排出,註意液體顏色。

最後,用手撫摸雙側腋下及鎖骨上窩(位於頸兩側與肩之間)淋巴結,檢查是否有淋巴結腫大等。如果發現乳房硬結、有液體流出或淋巴結腫大,應該及時就醫。

8類人群最易患乳腺癌

1、13歲前月經初潮或絕經晚

女性月經初潮早(12歲前來月經),絕經較晚(50歲以後絕經),經期長(大於35年),都是公認的發病危險因素。統計數據表明,月經初潮年齡每提前4-5歲,患乳腺癌的幾率就增加1倍;初潮年齡在13-15歲以上者,患乳腺癌的機會要比12歲以下者少20%。

絕經期在55歲以下者,乳腺癌的發病率則較低。絕經年齡大於55歲者比絕經年齡小於45歲者危險性增加1倍左右。

2、反復做人工流產手術

反復人工流產會使女性患乳腺癌癥的可能性大增。一項研究表明,自然流產不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而18歲以前做過人工流產的婦女,比沒有做過人工流產者高110%。

這是因為懷孕婦女每次人工流產後,妊娠被突然中斷,體內激素水平驟然下降,使剛剛發育的乳腺突然停止生長,使得腺泡變小以至消失,乳腺復原。而這種復原通常是不完全的,容易造成乳腺腫塊和發生疼痛,可誘發乳腺疾病,反復多次的乳腺病變可成為乳腺癌的誘因。

3、晚婚晚育女性易患乳腺癌

有關資料表明,從未生育的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比已生育的婦女高30%;35歲以上的妊娠初產者患乳腺癌的相對危險性是30歲以下妊娠初產者的3-4倍;未哺乳的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比哺乳婦女大1.5倍以上。

因此,現代女性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提倡晚婚晚育,但也不宜太遲,女性結婚最好在28歲以前。要提倡母乳喂養、合理膳食和加強體育鍛煉等科學生活方式,註意保持心胸開闊,避免抑鬱、發怒,維護好身心健康。這些都是預防降低乳腺癌發病率必不可少的。

4、未哺乳

如初次生育年齡超過30歲或未生育未哺乳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險性高於其他人群。

婦女分娩後正確哺乳能保持乳腺的通暢,對乳腺癌的發生有預防作用。研究表明,適當延長哺乳期不僅有益於嬰兒的健康成長,而且還可使年輕的媽媽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減少20%至30%,也可降低患卵巢癌的風險。

哺育母乳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有效地消耗懷孕時累積的脂肪,促進身材恢復,避免產後肥胖。

5、常用激素類藥品或化妝品

有些藥物如降壓藥利血平、吩噻唑等及甾體類藥物有增加乳腺癌患病率的作用。有些保健品、護膚品、化妝品中含有致癌成份,因此婦女不能隨便補充雌、孕激素。

鄰苯二甲酸酯是一類能起到軟化作用的化學品。它被普遍個人護理用品,如指甲油、頭發噴霧劑、香皂和洗發液等數百種產品中。

在化妝品中,指甲油的鄰苯二甲酸酯含量最高,很多化妝品的芳香成分也含有該物質。化妝品中的這種物質會通過女性的呼吸系統和皮膚進入體內,如果過多使用,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還會危害到她們未來生育的男嬰的生殖系統。

6、肥胖女性

國外調查發現,較長期高脂肪、高蛋白質膳食史而致肥胖的婦女,尤其是在老年婦女中,體重增加可使患乳腺癌的危險性升高。

調查還表明,適度的體育鍛煉可減少52%的乳腺癌患病幾率,這對絕經前或絕經後的婦女都是如此。而做劇烈體育運動的婦女也會減少患病幾率,但差異並不顯著。這是因為,適度的體育鍛煉更易持久,而劇烈的體育運動則易時常中斷。所以預防乳腺癌需要多參加體育運動,多多鍛煉身體。

7、有乳腺癌傢族史除去遺傳原因和環境因素

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乳腺癌患者都是因為基因遺傳而致病的。

8、反復長期接觸各種放射線(多次放射線、電腦、手機等)

乳腺是對電磁輻射致癌活性較敏感的組織。年輕時為乳腺有絲分裂活動階段,對電磁輻射致癌效應最敏感,因此電磁輻射很容易導致乳腺癌。

關於乳腺癌認識的4個誤區

1、乳腺癌是女性的專利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但這並不是說男性就一定不會患乳腺癌,研究表明,男性乳腺癌的發病率約為(0.85~1.30)/10萬。由於男性乳房脂肪組織少,癌細胞容易侵犯皮下淋巴網絡,導致男性乳腺癌的病死率較女性高的多,所以男性也同樣要關註乳房的變化。

2、長期服用避孕藥可以導致乳腺癌

這種說法不確切,相關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藥不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但是對於有乳腺癌傢族史的女性可能會增加其患病的風險。現代的口服避孕藥中激素含量較低,具有避孕、調理月經周期、降低女性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預防骨質疏松的作用,總之還是利大於弊的。

3、患瞭乳腺癌就等於宣判死亡

早期發現尚未發生遠處轉移的乳腺癌患者五年存活率高達80%,而且積極手術治療後還可以保證較高質量的生活,隨著乳腺癌治療手段的發展,隻要盡早地發現並堅持治療,乳腺癌不等於生命的終結。

4、患瞭乳腺癌就會失去乳房

乳腺癌治療方式多樣,超過一半的患者可以接受保乳治療,現在有很多可以保全乳房外觀的手術手段,滿足患者對美觀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削減患者的心理壓力。

適合乳腺癌患者的食療方案

那麼乳腺癌患者吃什麼好呢

(1)供給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質食物,如牛奶、雞蛋、魚類、豆制品等,可提高機體抗癌能力。其中牛奶和雞蛋可改善放療後蛋白質的紊亂。

(2)進食適量糖類,補充熱量。大劑量放射治療的乳腺癌患者,可使其體內的糖代謝遭到破壞,糖原急劇下降,血液中乳酸增多,不能再利用;而且胰島素功能不足加重。所以補充葡萄糖的效果較好,另外宜多吃蜂蜜、米、面、馬鈴薯等含糖豐富的食物以補充熱量。

(3)多吃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甲魚、蘑菇、黑木耳、大蒜、海藻、芥菜及蜂王漿等食物。

(4)維生素A和C有阻止細胞惡變和擴散、增加上皮細胞穩定性的作用。維生素C還可防止放射損傷的一般癥狀,並可使白細胞水平上升;維生素E能促進細胞分裂,延遲細胞衰老;維生素B1可促進患者食欲、減輕放射治療引起的癥狀。因此,應多吃含上述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芝麻油、谷類、豆類以及動物內臟等。

(5)放療和化療的患者,一般宜進食涼食、冷飲;但有寒感的患者,則宜進食熱性食物。

(6)飲食多樣化,註意色、香、味、形,促進患者食欲;烹調食物應多采用蒸、煮、燉的方法,忌食難消化的食品,禁飲酒。

乳腺癌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是什麼

一、炎性乳腺癌

是一種極為罕見的臨床類型,常呈彌漫性變硬變大,皮膚紅、腫、熱、痛和水腫明顯。炎性乳腺癌發病呈爆發性,十分近似急性炎癥,因而又稱為癌性乳腺炎。局部雖表現為紅腫熱痛,但無發冷發熱等全身炎癥反應。體溫和白細胞計數多在正常范圍。早期皮膚呈典型的紫羅蘭色,呈斑片狀水腫,境界清楚,邊緣稍隆起,毛孔粗大如桔皮樣改變,紅腫范圍大於乳腺的1/3以上,消炎治療1周後紅腫不見消退。在紅腫乳腺組織內有時能觸及質地硬韌的腫塊。

二、隱性乳腺癌

指臨床上觸不到腫塊,乳腺切除後病理檢查證實的乳腺癌。常為X線檢查等方法發現或以腋淋巴結轉移為首發癥狀,應與副乳腺癌相鑒別。治療上,現在一般認為,一旦診斷為隱匿性乳腺癌,若無鎖骨上及遠處轉移,應行根治術治療。多數報道其療效優於或相似伴有腋窩淋巴結轉移的乳腺癌。

三、男性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並不多見,發病率為乳腺癌中1%,為男性惡性腫瘤中0.1%。發病年齡較女性乳腺癌平均高出6~11歲。男性乳腺癌的癥狀主要是乳暈下無痛性腫塊,20%病人有乳頭內陷、結痂、排淮,腫塊邊界常不清,常早期有皮膚或胸肌粘連,腋淋巴結轉移率較高。男性乳腺癌的病理表現與女性乳腺癌相似,絕大多數是浸潤性導管癌,男性乳腺無小葉組織,因而病理上未有小葉原位癌的報道。男性乳腺癌的治療同女性乳腺癌,但因男性病例乳腺組織較小,且易早期侵犯胸肌,手術方式應以根治術或擴大根治術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