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的常見成因有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癌等,病因與生活緊張、飲食無定時、寒熱失調及幽門螺旋桿菌有關。中醫治療胃痛的原則是辨證論治,即按不同的成因與癥狀來選方用藥。對於持續胃痛、疼痛劇烈或大便漆黑有光澤之人士,需要向醫生求助。若胃痛輕微或病程較短,則可用食療調理,以下有四款食療供大傢參考。

為什麼會感覺胃痛

1、胃寒痛:胃寒痛證見喜手按熱飲,痛時持續,伴 吐清水,胃寒,手足冷,脈沉遲,舌苔白膩。中焦受寒所致,屬實證,治宜溫中散寒,方用厚樸溫中湯。兼飲食不慎,寒食交阻,疼痛加劇者,酌加神曲、山楂等以 消食滯。胃寒痛如惡寒或嘔吐白沫,宜用桂枝,不宜用紫蘇。紫蘇行氣寬中,可用治脾胃氣滯,胸悶、惡心嘔吐等,但偏重於風寒解表,不若桂枝通陽化氣,治裡虛 寒證最適宜。

2、胃氣痛:胃氣痛多因飲食所傷,胃氣阻滯引起。證見胃脘脹痛,胸悶痞塞,得噯氣則舒,或伴腹脹,大便困難,脈多弦滑。治宜行氣散滯,常 用香砂枳術丸。較重者結合用沉箱降氣散。胃氣痛多由肝氣引起,惱怒之後,肝氣橫逆犯胃,常見脅滿脹痛,時有太息。治宜疏肝健脾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或調氣散。凡肝氣引起的胃痛,經久不愈,極易化火,治宜宣泄苦降,方用化肝煎合左金丸。

3、胃虛痛:胃虛痛證見空腹痛,得食或得溫則緩解,伴泛酸胃寒喜暖,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或虛弦。此證與脾關系密切。因胃主納,脾主運,胃宜降,脾宜升,胃喜涼,脾喜溫,胃當通,脾當守,兩者作用不同,但相互為用。胃虛痛,其病機偏重於脾氣虛寒,治宜黃芪建中湯溫養中氣。

緩解胃痛的六款食療

1、胡椒蔥湯

材料:胡椒粉1克,蔥白3克,薑6克。

做法:先燒開水,下薑、蔥白,煮沸而成薑蔥湯。用熱薑蔥湯,送服胡椒粉,或將胡椒粉放入薑蔥湯中即成。胃痛時將湯熱飲即可緩解。

功效:暖胃行氣止痛,適用於胃寒痛癥。胃熱痛者忌服。

2、蓴菜羹

材料:蒓菜250克,冬筍25克,香菇20克,榨菜絲15克。

做法:將蓴菜洗凈切段,冬筍、香菇、榨菜分別切絲;鍋中放入鮮湯,燒沸加入冬筍絲、香菇絲、榨菜絲,同煮至沸,再加入蓴菜,湯沸後加鹽,出鍋後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此羹鮮美清淡,具有止嘔止痢、消除解毒的功效,可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痛、嘔吐、高血壓等病癥的輔助食療。

3、桂皮山楂湯

材料: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紅糖30克。

做法:先用水煎山楂肉15分鐘,後入桂皮,待山楂肉將熟熄火,濾汁入紅糖,調勻即可。趁熱飲服。

功效:溫胃消食止痛,適用於胃脘痛癥。

4、仙人掌豬肚湯

材料:仙人掌30—60克,豬肚1個。

做法:將仙人掌裝入豬肚內,入鍋加適量水,以文火燉至熟爛。飲湯,食豬肚。

功效:行氣活血,健脾益胃。適用於氣滯血瘀,胃痛年久不愈等癥。

5、牛奶薑汁

材料:牛奶150毫升,薑汁1湯匙,白糖適量。

做法:將上2味加白糖,放瓦盅內,隔水燉服,每日2次。

功效:溫中散寒,緩急止痛。適用於胃痛喜熱喜按、噯氣泛酸等癥。

6、蓮子粥

材料:蓮子30克,大米100克。

做法:按常法煮粥,每天使用,連續服1個月。

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者食用。

有助緩解胃疼的6大妙招

如果在出現胃痛而身邊沒有任何藥物的情況下,有些簡單易行的方法可以緩解疼痛。

飲水擇時 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早晨起床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一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揉內關 內關穴位於手腕正中,距離腕橫紋約三橫指(三個手指並攏的寬度)處,在兩筋之間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轉圈36次,兩手交替進行,疼痛發作時可增至200次。

點按足三裡 足三裡穴位於膝蓋邊際下三寸(相當於四個手指並攏的寬度),在脛骨和腓骨之間。以兩手拇指端部點按足三裡穴,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揉按腹部 兩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臍為中心揉按腹部畫太極圖,順時針36圈,逆時針36圈;此法可止痛消脹,增進食欲。

適當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對胃有維護作用。胃液中堅持正常的維生素C量,可有效發揮胃的功效,維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癌力。

有些人受涼風刺激後,常會引起胃疼,此時不妨吃些炒熟、煮熟或生的花生米,也有助於緩解胃疼癥狀。

胃痛的常見檢測項目是什麼

臨床上導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過度緊張、食無定時、吃飽後馬上工作或做運動、飲酒過多、吃辣過度、經常進食難消化的食物等。而且各種胃腸道疾病都可導致胃痛。不要以為胃痛是小病,但是長期發作起來,也是讓患者痛苦不堪,因此我們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確診,以免疾病蔓延。

1、癥狀檢查

胃不適伴隨癥狀繁多,如打嗝、脹氣、惡心、嘔吐、腹瀉、胸悶等,由於每種疾病表現的癥狀不同,如果伴隨胸悶燒心、吐酸水、打嗝等癥狀,可能是食道疾病; 假如伴隨空腹疼痛、飽脹餓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癥狀,可能是胃潰瘍,但如果打嗝、黃疸、發燒等癥狀,與胃可能無關,或是膽囊的問題。因此不能忽視腹痛外所伴隨的各項癥狀。

2、醫療檢查

如果情況復雜,難以判定是哪個位置不舒服及發作的時間與疼痛的性質,應馬上到醫院請醫生幫助診斷與檢查,期中檢查包括常規檢查、X線、血清、腹部超聲 、早期胃癌癥狀檢查及胃鏡檢查及活組織檢查等。這才是最直接且準確的方法。

胃痛容易與哪些癥狀混淆

1.痞滿胃痛與痞滿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脹滿,痞滿時有隱痛,應加以鑒別。胃痛以疼痛為主,痞滿以痞塞滿悶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壓痛,痞滿者則無壓痛。

2.心痛胃處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正如《醫學正傳·胃脘痛》謂:“胃之上口,名曰賁門,賁門與心相連。”《證治準繩·心痛胃脘痛》所說:“然胃脘逼近於心,移其邪上攻於心,為心痛者亦多。”心與胃的位置很近,胃痛可影響及心,表現為連胸疼痛,心痛亦常涉及心下,出現胃痛的表現,故應高度警惕,防止胃痛與心痛,尤其是防止胃痛與真心痛之間發生混淆。胃痛多發生於青壯年,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其位置相對較低,疼痛性質多為脹痛、隱痛,痛勢一般不劇,其痛與飲食關系密切,常伴有吞酸,噯氣,惡心嘔吐等胃腸病癥狀,纖維胃鏡及病理組織學等胃的檢查異常;心痛多發生於老年,其痛在胸膺部或左前胸,其位置相對較高,疼痛性質多為刺痛、絞痛,有時劇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陰循行部位,痛勢較急,飲食方面一般隻與飲酒飽食關系密切,常伴有心悸,短氣,汗出,脈結代等心臟病癥狀,心電圖等心臟檢查異常。

3.脅痛肝氣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撐連脅而痛,膽病的疼痛有時發生在心窩部附近,胃痛與脅痛有時也易混淆,應予鑒別。但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惡心噯氣,吞酸嘈雜等胃失和降的癥狀,纖維胃鏡等檢查多有胃的病變;而脅痛部位在上腹兩側脅肋部,常伴惡心,口苦等肝膽病癥狀,B超等實驗室檢查多可查見肝膽疾病。

4.腹痛胃處腹中,與腸相連,從大范圍看腹痛與胃痛均為腹部的疼痛,胃痛常伴腹痛的癥狀,腹痛亦常伴胃痛的癥狀,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胃痛需與腹痛相鑒別。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對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的部位,位置相對較低。胃痛常伴脘悶,噯氣,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之癥;而腹痛常伴有腹脹,矢氣,大便性狀改變等腹疾癥狀。相關部位的X線檢查、纖維胃鏡或腸鏡檢查、B超檢查等有助於鑒別診斷。

胃不適伴隨癥狀繁多,如打嗝、脹氣、惡心、嘔吐、腹瀉、胸悶等,由於每種疾病表現的癥狀不同,如果伴隨胸悶燒心、吐酸水、打嗝等癥狀,可能是食道疾病;假如伴隨空腹疼痛、飽脹餓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癥狀,可能是胃潰瘍,但如果打嗝、黃疸、發燒等癥狀,與胃可能無關,或是膽囊的問題。因此不能忽視腹痛外所伴隨的各項癥狀。

不少人會把"我最近肚子不舒服,常胃痛……"或"我不能吃這個,因為會胃痛……"掛在嘴邊,可是肚子不舒服就是胃痛嗎?在臨床上,"胃痛"一詞也常會誤導醫生與患者本身。專傢提醒,胃痛不見得是"胃"這個器官有毛病,除上腹部不舒適外,還可能伴隨其他癥狀,這些癥狀是用來判斷疾病的重要表象,如果病患者將焦點集中在"胃"上,可能會延誤到其他潛在性疾病的診斷。

因此,不要因為上腹部疼痛就以為是胃痛,有可能是其他臟器所引起的疾病。判斷胃痛,比較正確的方法是以疼痛的位置為主,例如:左上腹疼痛或左上腹不適,並將疼痛的時間,如飯後一小時、空腹等,及所伴隨的癥狀做完整說明,如打嗝、脹氣、胸悶、惡心,嘔吐等,以便於醫生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