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很多人吃藥後發現效果不好,習慣性給自己加量。特別是在重要工作、長假前出現感冒、頭痛等“小病”,為瞭不影響工作和出行計劃,人們往往會自己加大藥量或增加服藥種類。其實這種做法效果並不好,還可能增大藥物副作用。

讓孩子乖乖吃藥有技巧

經驗1:從“下頜部”喂藥不會嗆咳

給孩子喂藥,成人都是參照自己吃藥的方式———張口、灌藥、吞下。但半歲以下的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灌藥雖然簡單,卻難免太急引起嗆咳和嘔吐,並不是好方法。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餘明醫生說,要讓小寶寶比較輕松地吃藥,姿勢一定要正確。“先把寶寶的頭抬高,讓臉側偏,然後將勺或吸管從下頜部(口腔靠下牙的一側)伸進去慢慢喂藥,勺或吸管不要急著拿出來,等孩子把藥吞下瞭再拿出來。”

經驗2:鼓勵大孩子自己吃藥

孩子到瞭2歲,多半已經學會自己用勺。這時孩子生病,除非身體很虛弱,如果精神和食欲還不錯,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吃藥並給予贊揚。一旦孩子覺得自己吃藥是很勇敢的事,今後就不害怕吃藥瞭。不過,這有賴於從小的潛移默化。譬如孩子小時,不願意吃藥,傢長不忍心強迫,想著孩子不吃就算瞭,生病可以打針,結果強化瞭孩子不吃藥的想法,畢竟打針的副作用和風險性要比吃藥高很多。有的傢長則把吃藥當成懲罰手段,孩子不聽話就嚇唬說要吃藥,還強調是苦藥,孩子當然更加不願吃藥。

餘明說,小孩3至6個月時,要適當給他們喝多種口味的果汁和湯水。像苦瓜汁、番茄汁、西洋菜湯、芥菜湯(湯要是滾湯,裡邊不加鹽)等,略略有些酸或苦味,讓孩子慢慢適應不同食物的味道,等到生病吃藥的時候,自然就不怕苦瞭。另外,傢長什麼東西都帶頭吃,對孩子也有很好的影響。

經驗3:孩子吃藥嘔吐咋辦

孩子小時吞咽功能不好,吃奶都會吐,吃藥更是如此。這種嘔吐是無意識的,隻要是喂藥後不久,吐掉的藥量都要及時補回,否則達不到藥效。但3歲以上的孩子吃藥嘔吐常常是傢長慣的,孩子不願意吃,吃藥就覺得惡心,這個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糾正,所以也要從小引導,方法和上面講的差不多。有的孩子實在不肯吃藥,嫌藥苦,特別是片劑的藥,可以用孩子愛喝的果汁、蜜糖水、葡萄糖水兌著吃,但果汁或糖水的量一定要嚴格按照藥物說明書上的量來控制,否則也會失效。牛奶可能和藥物起反應,不建議和藥物摻在一起。

經驗4:吃藥要謹遵醫囑

所謂謹遵醫囑,就是要嚴格聽從醫生的指導,醫生說藥吃多少次、多少量,一定不能隨意加減,減瞭沒有藥效,加瞭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副反應。

每次的藥量需要精心計算好。隻有在吃藥立刻嘔吐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補回相應的量,否則該吃多少就是多少,就是吃藥後半個小時嘔吐瞭也不用加。醫生若一次開瞭好幾種藥,隻要沒交代分開吃,通常都可以把幾種藥混在一起吃,但要註意搭配後不能放太長時間。

另外,思密達和嗎叮嚀必須在飯前(含喝奶前)半小時吃,前者是讓腸黏膜形成保護膜,後者是促進胃腸排空,不提前吃就沒有效果。但多酶片是開胃的藥,要和食物一起吃才有作用。其他消炎、清熱、退燒的藥物,飯後吃即可。若孩子頻繁嘔吐,則最好在兩餐之間吃藥。

最後,要強調一點,除瞭退燒藥,不要把孩子的藥常備在傢,小孩不舒服應該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才是最安全、最有效的。

吃藥不可自己加量

多吃一種同類藥,副作用可能更大。目前市面上常見感冒藥中,大多含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它主要用來緩解發熱和頭痛,但大量使用會傷肝。吃多種含此成分的感冒、止痛藥,並不一定加快癥狀的好轉,但會增加撲熱息痛的攝入,加重對肝臟的損傷。

自己加量,效果不一定更好。很多人認為多吃點藥,就會好得更快。實際上,藥物的劑量都是經過臨床驗證的安全、有效劑量,藥效並不會單純隨著藥量增大 而成倍增加。吃得過多,超過瞭腸道的吸收限度,療效並不會增大,但會增加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例如治療心衰的藥物地高辛,治療劑量和中毒劑量非常接近,擅 自加量會造成心臟毒性,嚴重時危及生命。

需要提醒的是,吃藥除瞭不能擅自加量以外,還有些細節需要註意。例如服用含撲熱息痛的感冒藥時不能飲酒,以免加重傷肝;服維C銀翹片等含有撲爾敏的感冒藥時,不要馬上開車或進行高空工作。

為什麼不能恨病吃藥

有些人得病以後,恨不得一下子就把病治好,醫生告訴他每天吃3次,一次吃2片藥,他卻一天吃4—5次,每次吃3—4片或更多,這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因為藥物並非食物,吃多瞭容易發生藥物中毒。

吃藥一定要定時定量,一個人如果不按時吃飯,饑一頓飽一頓,時間一長,很容易得胃病。吃藥如果是到瞭該吃時,不吃或少吃,就會由於藥力不足而拖延病情,不能及時控制與達到療效。對於細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來說,極易產生耐藥性,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不但初次得病很難治愈。而且復發時再用同一藥物也會毫無療效。

因此,恨病吃藥,是不科學的服藥方法,吃藥要講究定時定量,人人都應認真遵守,這直接關系到藥物的療效。

隨意吃藥四大危害

“大病進醫院,小病進藥店”已成為不少人用藥的“潛意識”。當前,這種自行開藥、隨意吃藥等不合理用藥的現象隨處可見,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物具有雙重性,既有治療作用,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有關專傢指出,用藥一定要遵從醫囑,切不可自行做主,否則可能增加藥物不良反應,損害健康,甚至耽誤治療,引發進一步的嚴重後果。

點名開藥

危險指數:***

現象:有些人感到有點感冒、發燒等癥狀,以為是小毛病,往往自行到藥店買藥吃,認為這樣一來少瞭去醫院的麻煩,二來經濟實惠。還有些患者到醫院,拿著早已寫好的小條找醫生開藥。有些醫生幹脆順水推舟,你點藥我開藥,兩下方便。為此,很多醫院還開設瞭“簡易門診”。

專傢點評:憑著自己的感覺去買藥,或者是跟著廣告去買藥,有的也許正對病癥治好瞭,有的卻會因為不對癥而出現不良後果,輕則無治療作用,浪費瞭錢,延誤瞭病情,重則會損傷身體,甚至危及生命。藥物都有副作用,而且有的可能對這類患者是治病的良藥,對另一類人群就是奪命的“毒藥”。因此,患者在到藥店買藥時,要先去詢問醫生,請醫生看病後,再去買藥,這樣才能對癥下藥。

隨意增減

危險指數:*****

現象:有的人治病心切,認為藥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便隨意加大劑量;也有的人自認為好瞭,就自行停止吃藥。

專傢點評:藥量過大,可能引起中毒,尤其對老人和兒童,是十分危險的;藥量偏小,非但達不到治療效果,反而貽誤病情,甚至產生耐藥性。

因此,吃藥一定要遵從醫囑,保證足療程服用藥物,否則不僅無法達到治療效果,往往還會造成不良後果。

改變吃法

危險指數:****

現象:有些人為瞭讓孩子吃藥方便,將糖衣片壓碎服用;還有的人將口服藥改成外用,認為口服都安全,何況外用呢;還有的人害怕疼痛不願註射,而把針劑改口服。

專傢點評:糖衣一旦破裂,不但會降低療效,而且還可能對胃黏膜產生較強的刺激作用,出現惡心、嘔吐,甚至胃出血,特別是兒童和老人,用這種方法服藥更不安全。口服藥外用,往往療效甚微,甚至還會出現不良反應。針劑口服也會大大降低療效,因為藥物成分會被胃液消耗一部分。

盲目聯合

危險指數:*****

現象:有些老年患者喜歡把多種藥物聯合使用,認為總有一種能夠治療自己的疾病,這種現象發生在老年慢性病患者身上居多。

專傢點評:盲目的聯合用藥危害不小。首先,有些藥物名不同,但有效成分是一樣的,同時服用就會導致重復用藥,使劑量累加。其次,有些藥物間存在配伍禁忌,聯合使用會導致藥物間發生相互作用,以致降效、失效,甚至招致毒性反應;第三,不恰當的聯合用藥還會加大毒副作用。合用的藥物越多,它們之間產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應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聯合用藥時務必咨詢醫師和藥師。

常年吃藥傷身體怎麼辦

高血壓病、糖尿病、肝炎、慢性支氣管炎等,都是我們常見的慢性病,對人的健康會產生很大的危害。高血壓病若不能有效控制,可導致心、腦、腎病變;糖尿病目前發病率很高,並發癥多,危害極大;若能在醫生指導下控制飲食,口服降糖藥物,是完全可以控制的;而慢性支氣管炎,如果平時不註意用藥,也會導致急性發作。

得瞭慢性病,患者一般都是很註意的,但是由於這些慢性病治療需要長期甚至是終身服藥,不少患者自恃是久病成醫,憑著經驗用藥,隨心所欲,往往會造成大錯。本報記者采訪瞭有關專傢,指出慢性病防治中需要註意的問題。

慢性病用藥有基本準則

王女士是一個糖尿病患者,每次吃藥都非常認真,一段時間後,王女士經常會覺得有些頭暈及嘔吐的感覺,一天在吃完藥不久,剛一下樓突然就暈倒瞭。到醫院一檢查,王女士血糖已經高得嚇人瞭。醫生說,這是因為光吃藥,不復查,舊病未愈,又添新疾。

專傢表示,慢性病患者吃藥都有以下幾個基本的原則:

1.定期檢查和化驗:慢性病人需要較長時間服藥,弄不好很容易產生藥物中毒等不良反應,特別是對肝臟與腎臟的毒害作用,尤其註意盡量減少或避免。如服用容易損害肝、腎功能的藥物時,則應經常化驗肝、腎功能,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經醫生適量減低劑量,停藥或改用其他適宜藥物。

2.服用藥物要有恒心:慢性病人的病程較長,用藥時間也就必然加長。很多慢性病人在堅持用藥方面往往缺乏耐心,他們希望隻吃少量藥或短時間的藥物,病就會徹底治好。其實這是不可能的,有些病癥,即使是真的治好瞭,往往還需要再服一個階段的“鞏固治療藥物”。那種想起來就用藥,忘記時就不用藥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3.千萬不要自主用藥。現在藥物的種類很多,但很多藥的成分其實都是一樣的,隻是名稱有變化而已,如果自行購藥,很有可能造成重復用藥,這樣會產生很大副作用,嚴重時會威脅到人的生命。4.不要單純依賴藥物,忽視生活調節。

高血壓用藥 一方一藥治百病,不可能!

降壓藥總共有6大類,不同原因引起的高血壓要用不同的藥,要想一方一藥治百病,那是絕不可能的,高血壓病因復雜,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性、適應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各種降壓藥的性能也各異,因此,應堅持“個體化”的用藥原則。

高血壓防治還需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別不規則服藥。

許多高血壓患者隻在自己感到不舒服時才服降壓藥。還有的患者測量血壓不高就不吃藥,等到血壓升高後再服藥,醫生最怕這樣自作主張的患者。

高血壓病人服藥應是終身的,血壓忽高忽低,給心、腦血管帶來的損害可能是致命的。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控制血壓,降下來之後,還要用藥維持,可以考慮減少用藥劑量,但萬萬不可突然停藥。

2.治病心切,喜歡作用快的降壓藥,這樣做不好。

許多患者治療心切,總想在一兩天內就把血壓降下來,用藥幾天後血壓未能降至正常水平就換藥。結果是一種藥尚未起效,就換用另一種藥物,總是“勞而無功”,血壓形成波動和不穩定。

其實,多年的高血壓無需立即降至正常,應該緩慢、平穩降壓,並能在24小時內平穩降壓。

對此,長效緩釋劑或控釋降壓可達此目的。老年高血壓病人盡量用每日一次的長效降壓藥。

3.要定期做檢查。高血壓患者應當半年就要去醫院做一次檢查,看看病情有何變化,以便醫生對治療方案做出調整。

4、要註意生活方式。

糖尿病 光吃藥不檢查犯瞭大忌

南方醫院內分泌科的高方教授介紹說,光吃藥,不復查,此乃糖尿病病人的大忌。許多磺脲類降糖藥(如優降糖、達美康等),藥效隨時間推移逐漸下降,如患者不註意定期復查,自己覺得一直沒間斷治療,心理上有瞭安全感,但若出現藥物繼發性失效,實際上形同未治。糖尿病患者用藥要特別註意的。

1.糖尿病患者最好每一個月都要和醫生溝通一下,有條件的話每三個月或半年要做一次檢查。

2.別一味地想著降糖。尋找有效的降糖藥物,這是無可非議的。一聽說哪種藥物能夠在最快的時間降低血糖就認為是好藥,這也不對。

降糖藥物的使用隻是一種治標之法。臨床常用的降糖藥主要是磺脲類與雙胍類。磺脲類藥主要是通過刺激胰島素分泌,可暫時使空腹血糖下降。而餐後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現,所以有些患者看到空腹血糖正常瞭,就誤以為病情已得到控制,其實胰島的功能並未改善。

3.不要頻繁換藥,切記不可自作主張聯合用藥。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治療周期長。有的患者一次血糖檢查正常,即擅自減量,甚至停藥,這是非常有害的,這不僅僅導致血糖再次升高,同時血糖的不穩定,會對你身體各個臟器帶來更嚴重的影響。同類藥物的降糖作用機理是相同的,原則上不宜聯用。倘若兩種同類藥物聯用,可能會引起彼此間競爭性抑制而“兩敗俱傷”,結果是增加瞭副作用而不是加強瞭降糖效果。諸如“消渴丸+優降糖”、“美吡達+糖適平”等均屬此類不恰當的聯合用藥。

老慢支 用藥要“合情合理”

珠江醫院呼吸科於教授介紹說,老慢支病人因有多種癥狀而習慣合並用藥,他們中大多數僅依據藥品名稱和適應證來選擇藥物,而很少註意藥物的組成成分。因此屢見病人同時服用藥名不同的同類藥物,這就使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大大增加。

老慢支患者,用藥時以下幾個方面還需要註意:

有的患者自恃“久病成醫”,到醫院看病時,不向醫生講述患者癥狀,而是直接向醫生下達開藥指令。但於教授指出,不同癥狀和不同病期應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病人不知道,每次感染的細菌不同,所用的藥也應不同。頻繁換藥會導致菌群紊亂,治療起來更麻煩。對此,病人犯病時最好到醫院做痰培養或鏡下染色,看看到底是哪一種細菌引起的,然後針對性用藥。否則會導致感染控制不徹底,病情遷延不愈或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