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不同吃法有不同的營養,當然有些吃法對身體也會有傷害,尤其對腸胃,但有些吃法卻能給腸胃減負。食物怎麼吃才能給腸胃減負?給腸胃減負的飲食小技巧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來看看食物怎麼吃才能給腸胃減負。

瞭解你的腸道

一、腸道的奧秘結構:

我們的腸道約有7米長,指的是從胃幽門至肛門的消化管。腸道內腔表面有無數被稱為絨毛,表面積近200-400平方米,相當於一個超大戶型的大小。 腸道分為小腸和大腸。小腸是胃腸中最長的部分,長約5米,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小腸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是人體的食品加工廠。大腸長1.5~2米,起自回腸,包括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六部分,大腸的主要功能是進一步吸收來自小腸的食物殘渣中的水分、電解質和其他物質(如氨、膽汁酸等),形成、貯存和排泄糞便。 小腸的前端是胃,胃裡存在著消化液——胃酸,PH值約為1.5至2.0(鹽酸1.0),酸性較高,由於胃酸能殺滅外來細菌,所以也被稱之為是人體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小腸內酸度稍低一些,但是小腸作為主要的消化器官,蠕動頻率和強度都比較大,是有氧的環境。大腸蠕動緩慢,是無氧環境,是腸道菌數量最多的地方。

人體中的毒素大部分也是從腸道被吸收而產生有害作用的。腸毒是人體的萬病之源,漢朝大哲學傢王充曾在《論衡》中寫道:“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渣”。 二、腸道的強大功能: 1.腸道是最大的消化器官!

人體99%的營養消化吸收靠腸道!腸道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大約99%由腸道消化(另外1%左右的消化括瞭口腔的機械性咀嚼和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分解等),100%靠腸道吸收。人的一生平均要消化50噸左右的食物。人體必需的130多種維生素靠腸道有益菌合成。

小腸最初的一段——十二指腸,長度相當於12根手指的寬度,肝臟制造的膽汁和胰臟制造的胰液,都送入十二指腸。膽汁含有大量膽汁酸,具有殺菌的作用,是人體的第二道天然屏障;胰液則含有多種消化酶,能幫助蛋白質、脂肪的消化。

胃酸和膽汁被稱為人體的二道天然的屏障是相對於有害的細菌而言的,而在另一方面,如何挑選出耐胃酸膽汁的益生菌菌株並加上保護劑使益生菌能在腸道發揮作用,是益生菌研究人員面臨的挑戰。

小腸的第二部分是空腸,消化作用大部分在這裡進行;

小腸的第三部分是回腸,負責吸收大部分的養分。小腸強大的吸收功能源於小腸中佈滿的數以百萬計的絨毛,而且絨毛內部就是密密麻麻的微血管、乳糜管等,可以將吸收進來的養分,快速輸送到全身,構成一個高效率的養分吸收及運送系統。

夏季常見腸道疾病的防治

1.註意飲食衛生。

我們常說“病從口入”,指的就是不潔飲食易導致疾病。

要預防胃腸道疾病,就要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生吃的瓜果蔬菜要充分洗凈,吃剩的食物應合理存放,防治病菌通過蠅蟲傳播,吃剩食物再食用時應加熱處理。

2.註意飲水衛生。

不飲生水,保護水源,加強對污水的處理,飲水用具要定時清洗消毒。

3.講究個人衛生。

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的習慣,勤剪指甲,不共用餐具和飲水用具。

4.減少外出就餐。

夏季應減少外出就餐,或者不去衛生條件差,餐具消毒不嚴,無衛生營業執照的夜市、小攤進食。同時,政府也要加強對餐飲店、食堂的衛生管理,餐飲工作人員應定期體檢,有傳染病者應調離。

5.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6.及時就醫。

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疾病癥狀時,應及時就醫。

生活習慣與腸胃健康緊密相關

(一)不良生活習慣

1.邊走邊吃、邊看邊吃消化不良

為瞭節省時間,很多人的早餐都是在上班路上解決的,而中餐又往往對著書本、電腦屏幕邊看邊吃,這樣會讓胃很不舒服。“消化”是一項緊張而繁重的工作,需要大量充足的血液,如果這時人體處於運動中,會大大分流瞭胃腸道的“電力供應”,必定會影響到它的正常消化功能,最終導致胃炎,甚至出現胃下垂。同理,邊看邊吃使腦部無形之中和腸胃“爭奪”瞭血液,也會造成消化不良。

2.讓腸胃負擔不瞭的習慣

湯泡飯使胃腸負擔加重

有人喜歡把飯和湯水混在一起,吃湯泡飯,這樣會使食物在口腔內還未嚼爛,就滑到胃裡,加重胃腸道負擔。此外,吃湯泡飯也會讓唾液分泌得少,不利於食物的消化,營養不能被完全吸收。再加上味覺神經沒有受到應有的刺激,胃腸道消化液分泌減少,最終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消化和營養不良。

吃太辣使胃腸負擔加重

適當吃辣能給健康加分,然而過度吃辣會使消化液分泌過多,引起腸胃黏膜充血、水腫、腸胃蠕動劇增。

吃油炸食物使腸胃負擔加重

油炸的食物因為質地比較堅硬,不容易咀嚼得非常細碎和攪拌得十分均勻,會影響它在胃和小腸中的消化。食物經過油炸以後,大部分顆粒被包在油脂裡,減少瞭和蛋白或淀粉接觸的機會,因此較難消化,會加重腸胃負擔,容易出現反酸、惡心等不適。

3.不良習慣可致癌

三餐不定、壓力過大可致癌

有調查顯示,經常三餐不定時者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生氣進食胃癌發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5倍。如果上述因素協同作用,則患胃癌的相對危險性更高。胃是一個習慣遵守“時間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於及時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沒有食物中和,就會消化胃黏膜本身,對胃黏膜造成損害。饑一頓,飽一頓,經常不吃早餐,有時又暴飲暴食,加之開夜車、生活無規律,讓胃癌發病有瞭“良好”的土壤。

喜食煙熏可致癌

醃肉、熏魚等加工肉類制品中含有大量亞硝酸鹽,極易形成亞硝酰胺,在胃中直接誘發腫瘤。這也是沿海地區胃癌高發,及日本人胃癌發病率高的原因。瑞典科學傢發現,在平均攝入量的基礎上,每天攝入加工肉類制品的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幾率就提高15%―38%。

吃得太燙可致癌

人體的消化道黏膜非常嬌嫩,隻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黏膜就會被燙傷。像剛沏好的茶水,溫度可達80―90℃,很容易燙傷消化道。如果經常吃過燙的食物,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受到燙傷,反復地燙傷、修復,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進一步發展變成癌癥。

(二)養成良好習慣

1.合理飲食

少吃多餐,飯隻吃七份飽。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一日三餐有規律,合理的攝入熱量,忌暴飲暴食。

2.改變飲食習慣

按時就餐,坐著吃飯不要站立或蹲著。戒吃辛辣、油炸、煙熏食物如燒烤等,不吃過酸、過冷等刺激強烈的食物,不飲酒,少飲濃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3.適度運動

合理的飲食配合適度的有氧運動,可以有效的避免由於飲食不當對腸胃造成的隱患。即便是工作忙碌沒有條件合理飲食,也要充分利用節假日進行調理。

4.按摩保健

飯後、睡前可以搓熱雙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環摩64圈。完畢搓熱雙手按摩小腹。

5.長期冷水浴

進入寒露氣溫下降,很多人都開始洗熱水澡,如果這時候還可以用冷水洗澡的話可以繼續堅持。洗冷水澡是一項很好的耐寒鍛煉,剛開始洗的時候應該註意不要一下子讓整個身體馬上接觸冷水,可以先用冷水潑洗臉頰和手臂。讓身體有一定的適應度後再開始洗全身。此外,在水溫的選擇上,可以先用稍溫熱的水,然後每次逐漸降低水溫,直至變為冷水。

6.保持愉快的心情

疾病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胃腸專傢希望你知道五件事

1.關註大便。

便後先不要急於沖水。大便是反映胃腸道問題的一個很好指標,所以評估其顏色和性質是明智的做法。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胃腸病學教授瑞貝卡?格魯斯認為,黑色、黏稠或柏油樣的大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征兆,它也有可能是潰瘍或潰瘍性結腸炎(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如果你在大便中看到鮮紅的血色,它可能是痔瘡或結腸裡長瞭息肉(良惡性均有可能)。

排便習慣的改變也需要引起註意,排除飲食習慣改變的原因,可能是藥物引起的副作用,或是甲狀腺問題的一個跡象,甚至有可能是腸癌的早期信號。

2.放屁是正常的,但過多過臭就不正常瞭。

每個人每天都會放屁。紐約西奈山醫院胃腸病研究中心主任吉娜?薩姆認為,如果你的放屁量明顯多於往常,或是氣味比過去更難聞,就需要仔細關註一下吃的東西瞭。高糖和過於油膩的食物會向生活在腸道中的細菌提供養料,從而產生過量的氣體。如果是藥物引起的副作用,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恢復腸道的菌群平衡。

3.看病時,醫生需要詳細瞭解 你的飲食。

薩姆認為,這種問診方法能幫助醫生找到出問題的原因,從而避免做侵入性的檢查和昂貴的藥物治療。以輕度的胃酸反流為例,通過減少對油膩食物的攝入和避免在夜間進餐,就有可能不藥而愈。如果是便秘,醫生就有可能通過詢問食物日記檢查出問題所在,是缺乏足量的膳食纖維或是喝水量不夠等。如果有腹瀉,醫生可能會讓你遠離山梨糖醇等人工甜味劑。

4.腸道疾病很多是情緒引起的。

胃腸道疾病和精神痛苦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它們之間存在相關性是有確切生理原因的:腸道系統中所含有的血清素受體(一種能調節情緒的化學物質)同樣也存在於大腦之中,而且胃腸道中的神經數量要遠遠多於脊髓。腸神經系統與大腦和脊髓中的中樞神經系統是協同工作的。格魯斯醫生認為,通常用來控制抑鬱和焦慮的藥物(如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也能有效地治療很多胃腸道問題。此外,認知行為療法也有助於存在慢性胃腸道問題的患者。

5.胃腸道疾病很復雜,需要詳細的篩查,患者要有耐心。

很多胃腸道疾病並不容易得到確診,所以醫生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排除法來確定病因。以排氣、腹脹和胃痛這些癥狀為例,它們既有可能是腸易激綜合征,也有可能是炎癥性腸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胃腸病醫生會深入詢問病史,要求病人做血液和糞便測試,必要時做X光、內窺鏡或結腸鏡檢查,甚至通過活檢來確定到底是什麼地方出瞭問題。為瞭做出精確的診斷,患者需要全力配合醫生。

食物怎麼吃才能給腸胃減負?

1.豆類

豆類在引起消化不良方面可謂聲名狼藉。豆類所含的低聚糖如水蘇糖和棉子糖等,被腸道細菌發酵後會分解產生一些氣體,進而引起打嗝、腸鳴、腹脹、腹痛等癥狀。嚴重消化性潰瘍病人不要食用豆制品,因為豆制品中嘌呤含量高,有促進胃液分泌的作用。急慢性胃炎患者也不要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和引起胃腸脹氣。

對策:以湯的形式烹飪豆類,對消化這類食物是有幫助的,通過補充水分,有助於消化豆裡面含有的大量纖維。另外就是要逐漸把豆類食品增加到飲食中,這樣會慢慢增加消化豆類所用的酶的需求,而不會出現副作用。

2.生洋蔥和大蒜

洋蔥和大蒜裡面充滿瞭多種營養元素,它們對健康大有裨益,比如保護心臟等。但是它們也會導致腸胃不適,比如脹氣、腹部絞痛等。

對策:營養學專傢建議,吃這些食物時可以采用生熟混合的烹飪方法,這樣既能讓你吸收營養,又不用遭受脹氣等負面影響。

3.西蘭花和卷心菜

西蘭花和卷心菜都是“十字花科”蔬菜中的佼佼者,不但富含大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還有防癌、抗衰老的功效。但即使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營養素,這些蔬菜也有一定“副作用”。因為高纖維的蔬菜能幫助撐大你的胃容量,容易導致腸胃內多餘的氣體累積。

對策: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隻要在吃之前,將它們在熱水中焯一下,使其變軟,這樣便可以使產生氣體的硫磺混合物失去作用。因此這兩種蔬菜最適合涼拌和烹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