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氣比較寒冷,很多女性朋友會覺得手涼腳涼,她們會選擇在睡前泡腳,這樣可以幫助她們驅走寒氣,幫助睡眠,那麼泡腳的好處還有哪些呢?下面就去看看哪些泡腳方能夠幫助解決體寒氣虛!

橘皮泡腳大有益處

冬春氣候幹燥,皮膚容易失去水分,變得粗糙、沒有彈性。柑橘皮中含有豐富的有機酸、維生素C以及精油成分,經過熱水的浸泡,這些物質溶解出來, 洗浴時就從張開的毛孔滲透進皮膚,刺激表皮下的毛細血管,促進新陳代謝;並且這些成分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薄膜,能防止水分蒸發,使肌膚光滑細膩。

柑橘皮泡腳在冬天還有保暖效果,尤其適合體質偏寒、怕冷的人,對治療初期風寒感冒也有良好效果。

柑橘皮還可護發,洗頭後毛發光滑柔軟;柑橘皮泡腳能改善睡眠,讓人香甜入睡。但是,橘皮性辛溫,皮膚過敏的人,有發熱、口幹、便秘、尿黃等癥狀者慎用。

需要提醒大傢註意的是,不要直接用鮮橘皮泡澡,因為它的表面有農藥和保鮮劑污染,可能會刺激皮膚。橘皮需要處理一下,應先用清水沖洗掉表面的污 物,繼而用清水蓋過5厘米左右,浸泡30分鐘以上;再放入堿水中(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堿5~10克)浸泡5~15分鐘或者在淘米水中浸泡1小時左 右;最後用清水沖洗幹凈,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幹燥1周。洗浴前把柑橘皮裝入棉佈袋裡;再放入溫水中,就可以享受清香怡人的橘皮浴瞭。

保存1年以上的柑橘皮就成瞭中藥“陳皮”,它具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氣滯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脹滿、痰濕咳喘等。泡水喝的話要用陳皮,它較鮮橘皮揮發油含量少很多,不會刺激胃腸道。

八個冬季泡腳藥方

一、泡腳時出汗部位預示身體狀況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因而所排出的汗也不同,一般情況下,泡腳泡到後背有點兒潮或者額頭出汗就可以瞭,如果出汗過多或者出汗異常,則可能身體健康受到威脅。如果是女性,多是由於體虛冷陰,中醫建議,可通過補氣血來調理,也可長期堅持泡腳,打通經絡和汗腺。

泡腳上身出汗——氣虛

多是由於氣虛造成的。氣虛一般表現為氣力不足,體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勞作便有疲勞之感。如果不太嚴重,可通過飲食進行調理。

泡腳下身出汗——腎寒

多是由於腎寒引起的。腎寒屬於中醫陰陽失調的表現,建議,多吃核桃、芝麻等食物,加強體育鍛煉,戒煙戒酒,調整心態。

提示:如果想在泡腳時,更好的出汗排毒,可在泡腳前先喝杯一杯水,在泡腳之後,也有喝杯水,以便更好的補充身體所缺失的水分。

二、簡單的冬季泡腳藥方:

1、氣虛者可選用黨參、黃芪、白術等補氣藥。高血壓患者宜將菊花、枸杞子、桑葉枝、丹參等與冰片少許煎藥泡腳。

2、冬季需要活血補腎:可選擇當歸、赤芍、紅花、川斷等。有些人到冬天皮膚幹燥、容易皴裂,可選擇桂枝、銀花、紅花等中藥。

上述中藥每樣取用15—20克,用砂鍋煎煮,然後將煎好的藥液去渣倒進桶裡,再加入熱水,每天浸泡30分鐘。

3、生薑泡腳:腳涼怕冷,用生薑一塊(像棗大這麼一塊薑)用刀拍扁,紅花取一份用紗佈包好放在水裡一起燒開,再加一勺鹽泡腳。

4、醋泡腳,在泡腳水裡放一勺到兩勺醋可治腳後跟幹裂,有軟化足跟骨刺的作用。小蘇打加鹽泡腳,可平穩血壓,先放一勺鹽把水燒開,然後放小蘇打,血壓偏低就少放些偏高就多放點。嚴重的高血壓,再加上芥沫面。(芥沫面和小蘇打主要是降血壓)。

5、紅花泡腳:和血化淤,藥店買一兩紅花分成10份,取一份用紗佈包好放在水裡燒開,然後加一勺鹽,方法先熏腳後泡腳,治腰酸痛。(泡腳的水一定滿過腳踝骨)

6、紅花加鹽泡腳:腿上有靜脈曲張的,用紅花加鹽泡腳,然後在腿面上從下往上推。

7、艾葉泡腳:藥店買一兩艾葉分成五份,每次取五份之一艾葉用紗佈包好放到鍋裡用水燒開,先熏腳,然後再泡腳,水溫40到50度的時候再把雙腳放入水中泡腳,可治療呼吸系統毛病去風寒。紅花、艾葉泡腳,可治腳涼腰酸。

8、花椒水泡腳:可防腳臭、腳汗、腳氣、抓一把花椒用沙佈包好放到鍋裡用水燒開後,雙腳先熏等水溫能下腳的時候就開始泡腳。

泡腳去濕毒

泡腳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生活習慣,但是生活中能夠養成這一習慣的人並不多,多數人隻是隨便的把腳洗洗就完事瞭,其實,這是很不應該的,泡腳既簡單方便,對身體健康的保護作用又非常明顯,大傢不可錯過瞭這一理想的養生方法。

既然是泡腳,就要體現出一個“泡”字來。“泡”在這裡是,水要多,熱量要夠,時間要長,最好選用木桶。不能隨便拿一個盆放點水就行,那樣是起不到養生效果的,最多也就是洗腳而已,不能算是泡腳。

泡腳時為啥要用木桶呢?因為木桶比較容易保溫,同時貼近自然。放入木桶中的熱水以沒過泡腳人的小腿為益。水溫在50度左右最理想。泡腳的時間一般20—30分鐘為好,以後背感覺有點潮,或額頭出汗為止。人體中肝主木,腎主水,這麼一泡,可以幫助肝腎排毒。

泡腳能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和經絡,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防禦各種毒素對人體的侵害。泡腳還可以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腳自古以來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尤其對那些經常手腳冰涼的人來說,常泡腳是一個極好的養生方法。常泡腳可使人體通過促進血液循環、通過微微出汗,加快機體各種代謝廢物、各種毒素的有效排泄,減輕或消除外來之毒、內生之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泡腳對多種疾病的治療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常言說:“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可見泡腳對治療對癥疾病的作用。尤其現代社會,生活、工作壓力大,加之空調的大量使用,人們普遍喜歡吃涼的食物,所以體內多寒、濕之毒,通過泡腳,可以加速體內寒、濕之毒的排除。

泡腳有什麼好處

1、促進血液循環。

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也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醫學典籍有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對於手腳冰涼的人,泡腳是一個促進血液循環的最好的辦法。

2、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和經絡。

按壓腳步還能反射出相對應的肝臟是否有問題,做足療時,按摩師點壓我們的腳時,會感覺痛疼、酸脹,而按完之後,會感覺渾身輕松。腳底有6條主要的經絡,泡腳能刺激這六條經絡,有利於活血。

3、輔助治療疾病

早在幾千年前,中醫就很重視對雙足的鍛煉和保養,並運用足部泡腳按摩(足療)來防病治病。民間有俗語稱“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由此可見泡腳的作用之大。現代人長期待在空調房內,並且喜愛吃涼的食物,所以部分人會體內多寒濕,而通過泡腳能加速體內排寒。

4、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癥

堅持泡腳對改善睡眠也有不錯的作用。用43攝氏度的水浸泡雙足30分鐘,能使血液中的乳酸降低。而且,足部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用熱水泡腳對神經和毛細血管有溫和良好的刺激作用。這種溫熱刺激反射到大腦皮層,對大腦皮層起到抑制作用,從而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癥。泡腳能使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加,從而改善心臟功能,降低心臟負荷,促進新陳代謝,還可調節經絡和氣血。

泡腳的六大禁忌

1、太飽太餓時都不易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饑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病人當心暈厥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者是長時間泡溫泉。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3、糖尿病患者千萬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所以要留意泡腳的水溫。

4、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癥、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5、老人泡腳不要泡太久

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癥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6、嬰幼兒沒必要泡腳

因為小孩是“純陽之體”,本身就容易發熱,愛上火。如果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會熱上加熱。隻需要每天用溫水把小腳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後,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