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氣寒冷,最適合泡腳養生瞭,冬季泡腳勝吃補藥。睡覺前花十分鐘泡泡腳,不僅可以安神助眠,還能驅寒暖身。在泡腳水裡加點料,養生效果更佳。小編提醒你,泡腳時愛出汗或是身體太虛,這8個冬季泡腳方,可以驅寒補虛。

感冒可以這樣泡腳

經常熱水泡腳可使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加,自古民間就有“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濕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濡,冬天泡腳,丹田溫灼”的說法。

在天天炎熱的時候,泡腳也變得很重要,它能是人體的熱量散發出去,還能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

在天天炎熱的時候,泡腳也變得很重要

“生麻黃50克、杏仁50克、桑葉50克、菊花50克、桑白皮50克、黃芩25克、桂枝50克、細辛25克,水煎後去渣取藥液。”這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推拿按摩科劉長信主任給一位感冒患者開的中藥處方,但這服中藥不是口服的,而是用來泡腳的。

首先把上述藥材分為等量兩份(每份可重復使用3次),取其中的一份放入鍋中,加入1500毫升水,煎煮20分鐘後,把藥水倒入盆中。先用藥水的蒸汽熏腳,等溫度合適後再泡腳(溫度不要低於43攝氏度),為保持藥水溫度可以隨時加入適量的熱水。每次浸泡一般為20~30分鐘,最好用深一點的盆,把小腿也一起浸泡效果更好。藥水在重復使用時,隻需在泡腳前加熱到藥水沸騰即可。

中醫認為感冒多是因感受外邪,肺衛功能失調所致。而藥浴泡腳就是以宣肺解表、發汗排邪為原則。現代研究表明黃芩、桑葉、菊花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同時還具有疏風散熱的功效。藥浴浸泡雙腳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消炎、抗菌,縮短病程,減少並發癥及預防感冒的復發。

需要註意的是,藥浴療法發汗適中即可,不宜過度大量發汗。藥浴療法後要註意保暖,防止再次著涼受寒。對於重癥感冒,如發燒38攝氏度以上的患者,最好去醫院就醫,不能用藥浴泡腳代替藥物治療。

泡腳後進行按摩也是治療和緩解感冒癥狀的好方法,特別適合身體抵抗力低、容易感冒的老年人。

除瞭加中藥材外,可在熱水中加一小勺食鹽、生薑50~70克,泡腳半小時左右。泡腳時,可以先把腳放在熱氣上熏,待水溫下降後再將雙腳浸泡在水中,並互相搓擦。中醫認為食鹽具有清火、涼血、解毒等功效,而生薑則具有散寒、止吐、解毒的作用,對於風寒感冒、喘咳脹滿、咽喉疼痛等治療效果比較好。一般感冒初期做兩次即可見效。

八個泡腳方法驅寒補虛

1、氣虛者可選用黨參、黃芪、白術等補氣藥。高血壓患者宜將菊花、枸杞子、桑葉枝、丹參等與冰片少許煎藥泡腳。

2、冬季需要活血補腎,可選擇當歸、赤芍、紅花、川斷等。有些人到冬天皮膚幹燥、容易皴裂,可選擇桂枝、銀花、紅花等中藥。

上述中藥每樣取用15—20克,用砂鍋煎煮,然後將煎好的藥液去渣倒進桶裡,再加入熱水,每天浸泡30分鐘。1

3、生薑泡腳:

腳涼怕冷,用生薑一塊(像棗大這麼一塊薑)用刀拍扁,紅花取一份用紗佈包好放在水裡一起燒開,再加一勺鹽泡腳。

4、紅花泡腳:

和血化淤,藥店買一兩紅花分成10份,取一份用紗佈包好放在水裡燒開,然後加一勺鹽,方法先熏腳後泡腳,治腰酸痛。(泡腳的水一定滿過腳踝骨)1

5、醋泡腳,

在泡腳水裡放一勺到兩勺醋可治腳後跟幹裂,有軟化足跟骨刺的作用。小蘇打加鹽泡腳,可平穩血壓,先放一勺鹽把水燒開,然後放小蘇打,血壓偏低就少放些偏高就多放點。嚴重的高血壓,再加上芥沫面。(芥沫面和小蘇打主要是降血壓)

6、紅花加鹽泡腳:

腿上有靜脈曲張的,用紅花加鹽泡腳,然後在腿面上從下往上推。1

7、艾葉泡腳:

藥店買一兩艾葉分成五份,每次取五份之一艾葉用紗佈包好放到鍋裡用水燒開,先熏腳,然後再泡腳,水溫40到50度的時候再把雙腳放入水中泡腳,可治療呼吸系統毛病去風寒。紅花、艾葉泡腳,可治腳涼腰酸。

8、花椒水泡腳

,可防腳臭、腳汗、腳氣、抓一把花椒用沙佈包好放到鍋裡用水燒開後,雙腳先熏等水溫能下腳的時候就開始泡腳

中藥泡腳治療高血壓

1.吳茱萸30克,刺蒺藜30克,夏枯草、茺蔚子各15克。上藥水煎後去渣取汁200毫升,以1:10比例對入溫水中,每日早晚2次泡腳,每次30分鐘,連續1~2周。可滋陰柔肝,平肝降逆。

2.夏枯草30克,鉤藤、菊花各20克,桑葉15克。將上藥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每日1劑。可平肝潛陽,清熱安神。

3.羅佈麻葉、牡蠣各15克,議薟草、夜交藤、吳茱萸各10克。上藥水煎取汁如上法足浴。可鎮肝熄風,滋陰潛陽,補腦安神。

4.地膚子、蒲公英各500克,硫黃、雄黃各50克。上藥加水浸泡10~15分鐘後水煎取汁,對入溫水中足浴,每日1~2次,每日1劑。可引熱下行。

5.白礬100克。將白礬研為細末,置於沸水中溶化,候溫足浴,每次30~60分鐘,每日3次(使用時須再加溫),每日1劑。可清熱化痰。

6.桑葉、桑枝各50克,芹菜100克。將上列藥物加水煎煮,取汁約半臉盆,臨睡前趁溫足浴,浸至水冷為止,每日1次,每天1劑。可清熱平肝。

7.桑葉、竹葉、當歸、菊花、益母草各100克。將上藥水煎2次,取汁去渣,放入浴盆中,倒入溫水適量足浴,每日1次,每次1劑。可清熱通淋。

8.磁石、石決明、黨參、黃芪、當歸、桑枝、烏藥、蔓荊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獨活18克。將上方水煎取汁泡腳1小時,每天1次,每劑藥可用2~3次。可平肝潛陽,一般用藥1~3次後,血壓即可下降。

安全泡腳有禁忌

1、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銅盆等金屬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2、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泡腳時血液會流向下肢,腦部易供血不足。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悶、頭暈,應暫時停止泡腳,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能力差,應由傢人先試水溫,防止發生燙傷。

3、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它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長期下來會使人營養不良。吃完飯後,體內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飯後半小時再泡腳。

4、兒童不宜用過熱的水長時間泡腳。因為足弓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形成的,因此要從小註意保護。如果常用熱水給小兒洗腳,足底的韌帶就會變得松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5、女性經期別自己亂用中藥泡腳。女性經期出現的問題比較復雜,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藥泡腳,不但不會起到舒緩的作用,還可能會加重痛經等癥狀。因此,如果女性希望用中藥泡腳的方法來達到治療痛經等經期健康問題的目的,最好能夠咨詢醫生,根據自身情況對癥用藥。

哪些人不宜泡腳

陰虛體質人群。部分體質比較敏感的陰虛體質人群,泡腳可能會引起流汗、頭暈。並且泡腳會促進陽氣,而陰虛體質人群身體本身比較熱,泡腳會使陰虛加重,虛火上升,建議最好不要泡腳。

體質虛弱人群。身體虛弱的人,在泡腳或出汗的時候容易虛脫,泡腳時間過長可能會引起低血壓,嚴重時可能暈厥。

低血壓人群。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血管擴張,從而使血壓更低。

急性疾病人群。有頭痛、頭暈、氣喘、咳嗽等癥狀,冠心病頻發、血壓不穩定患者最好不要泡腳。

孕婦。楊小紅主任指出,由於現在的孕婦不常走動,泡腳後可能出現的一些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動胎氣,所以建議孕婦最好不要泡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