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是由於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癥損害。凍瘡是冬天的常見病,尤其是兒童、婦女及老年人。凍瘡一旦發生,在寒冷季節裡常較難快速治愈,要等天氣轉暖後才會逐漸愈合,欲減少凍瘡的發生,關鍵在於入冬前就應開始預防。冬季凍瘡日常防治方法?凍瘡是怎麼回事?一起來看下。

凍瘡是怎麼回事

1.靜脈血液循環緩滯

幼兒的臉部、四肢部位的血管比較多,再加上幼兒皮膚的耐寒性較差,皮表下的小動脈在低於十攝氏度的溫度下就會收縮,甚至是痙攣,這樣就會使得身體的靜脈部分血液無法正常循環作業,從而導致幼兒皮膚等組織受損,發生凍瘡。

2.皮表溫度低

有部分孩子的凍瘡會在每年寒冷季節,周而復始的發作。這是由於這些凍瘡患者的皮表溫度比常人要低,四肢、臉部等部位微循環不如常人,再加上這些患者的血液中含有較多的冷球蛋白,在受到冷空氣刺激時,就會立馬凝結起來,如此就更加重瞭肢端血液循環阻礙。

TIP:凍瘡易發部位

一般情況下,凍瘡經常發生於幼兒的手、腳、以及臉部等常接觸冷空氣的部位。凍瘡剛開始發生時,隻是皮膚表層受損,受損的部位呈現暗紅色,還會感到瘙癢、疼痛感等,如果凍瘡部位受熱,會感到強烈的瘙癢,腫脹以及火燒般的感覺。如果在凍瘡剛開始發生時沒有保護好,凍瘡程度就會加重,受損的皮膚會變紫甚至變黑,並且會有難以忍受的疼痛感。

冬季凍瘡日常防治方法

1、多用冷水洗臉

在天氣轉冷之前一定要堅持用冷水洗臉、洗手,洗後要及時擦幹並塗抹護膚霜、藥用甘油、凡士林軟膏等。這樣可以增加抗寒能力,減少凍瘡的發生。

2、抹保濕霜

每天最好抹4次保濕霜,補充流失的水分。洗手的香皂可換成多脂性香皂或含油性的洗面奶洗手。護手霜可選用含甘油、礦物質的潤手霜。敏感幹性肌膚宜選含有薄荷、黃春菊等舒緩成分及甘油等滋潤型的潤手霜。

3、暴露部位塗抹護膚品

在寒冬季節,皮膚暴露處要多加保護,出門時應戴口罩、手套、防風耳罩等。潮濕可加速體內熱量的散失,因此應經常保持服裝、鞋襪幹燥。易受凍部位可擦凡士林或其他油脂類護膚品,以保護皮膚,減少熱量散失。當從戶外回到戶內時,受凍部位不宜立即烤火或用熱水浸泡肢體,而應讓肢體自然復溫。

4、用辣椒水泡手腳

冬天用辣椒水泡手腳,主要是為瞭活血,促進血液循環,依此類推,生薑水、煮熟白蘿卜捂手等方法也是殊途同歸。但專傢提醒,這些方法隻能用於凍瘡沒有破口的時候,如果傷口破潰建議不要使用,避免感染發炎。而一些對上述物品過敏或患手濕疹的人,可能也並不適用。

5、註意手腳清潔

細菌滋生也是造成凍瘡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老百姓很容易忽略的因素。勤洗手和每日用溫水泡腳洗腳,清潔工作做好瞭,凍瘡不易發生。

6、防止潮濕,保持幹燥

在傢裡做傢務比如洗碗、洗衣服,天氣比較寒冷的時候,可以用熱水保持手的溫度,洗完之後一定要及時擦幹,因為潮濕是對凍瘡來說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凍瘡的一個誘因。

7、生薑塗搽皮膚

用新鮮的生薑片塗搽常發凍瘡的皮膚,連搽數天,可防止凍瘡再生;若凍瘡已生,可用鮮薑汁加熱熬成糊狀,待涼後塗凍瘡患處,每日兩次,連塗三天,就會見效。

8、溫差水泡法

取一盆15攝氏度的水和一盆45攝氏度的水,先把手腳浸泡在低溫水中5分鐘,然後再浸泡於高溫水中,如此每天乾地3次,可以不可以鍛煉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減少凍瘡的發生。

9、溫水泡腳

臨睡前用溫水泡腳,一開始用暖暖的溫水,再慢慢加入熱水,泡15-20分鐘;如果沒有這個適應過程,腳一下子從冷空氣轉移到熱水中,血管瞬間擴張,反而會加重癥狀。

10、勤換鞋襪

要註意保暖和勤換鞋襪,保持幹燥。尤其是手足多汗的人,在潮濕寒冷的環境中機體熱量散失更快,更易患凍瘡。

凍瘡是什麼樣的

手腳、面部、耳廓是最容易長凍瘡的部位,並且有時各個凍瘡的癥狀不全一樣,而根據凍瘡的不同程度,凍瘡一般被分為三個等級。

1.一級凍瘡:也是最輕程度的凍瘡,隻是皮膚表層受損,受損部位會呈現豆子或指甲蓋般大小的暗紅腫塊或者是疙瘩。如果凍瘡部位受熱,會感到強烈的瘙癢,天氣轉暖即會自動愈合。

2.二級凍瘡:會在一級凍瘡的癥狀上加深,可能會長有水泡,內含淺紅色血液或淺黃的膿漿,不自覺的會有難以忍受的刺癢、腫脹以及火燒般的感覺,在受熱後感覺更加強烈。如果水泡破裂,還會有伴有疼痛感。

3.三級凍瘡:最為嚴重的癥狀,受損的皮膚會變紫甚至變黑,痛感喪失,在天氣轉暖後短時間內無法愈合,愈合通常持續時間較長。

凍瘡應該如何遠離

預防措施:(1) 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加速氣血運行,以利瘡面修復。也可預防凍瘡新發。

(2) 寒冷季節註意防寒保暖。

(3) 衣服鞋襪宜寬松幹燥。

(4) 年年復發者,可在夏季開始逐步養成冷水洗臉、洗足、擦身、洗澡習慣,以提高耐寒能力。

(5) 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熱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薑、肉桂。

(6) 每年發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進行幾次外擦藥物自療有條件的加做紅外線理療則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內外治療。

自治療法

(1) 桂枝6克、白芍12克、當歸10克、生薑3片、紅棗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2) 當歸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細辛3克、甘草5克、木通6克、吳茱萸3克、生薑9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3) 紫皮蒜適量,入冬前將蒜搗爛,擦在常患凍瘡處,每日1次,連擦5-7天,如皮膚起泡,可暫停用。本方適用於凍瘡的預防。

(4) 生薑25克、白蘿卜1個、白附子0.5克、桂枝25克。上藥一同水煎,趁熱洗過,連洗2天,即可痊愈,以上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適用於凍瘡未潰時的治療。

(5) 生薑的自然汁,熬膏塗之。此法對於手、足凍瘡均治。此外,用生薑汁時時漱吐,還可治療口瘡。

有凍瘡怎麼辦

肝素凍瘡膏:肝素凍瘡膏系肝素鈉與Vit E組成的復方制劑。肝素具有抗凝作用,可降低局部血液黏度,配合Vit E治療凍瘡,療效較樟腦類制劑好。 88.雙嘧達莫乳霜:雙嘧達莫有擴張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用此乳霜治療286例凍瘡患者,經5~7天,痊愈279例,效果很好。

硝苯地平:凍瘡患者109例,用硝苯地平10毫克治療,每天兩次,口服,多數患者用藥後72小時奏效,疼痛、癢癥狀3~5天消失,效果很好。硝苯地平治療凍瘡的機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經應用多普勒激光速計觀察皮膚血流變化,發現治療後患處皮膚血流量平均增加180%。實驗和臨床觀察認為,可能是與部分抑制α1腎上腺素受體,使皮膚血流量增加,或與抑制5-羥色胺(5-HT)等致敏物質的釋放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有關。

山莨菪堿(654-2):口服山莨菪堿5~20毫克/次,3次/天,肌註20毫克/次,3次/天,或外用0.3%~0.5%的軟膏治療凍瘡很有效,且治愈時間多在7天內。對有潰瘍形成者應與抗生素聯用,如紅黴素、新黴素。

.蛇油凍瘡膏:此藥用途范圍廣,由凍瘡引起的紅腫、疼痛、癢、幹裂、潰瘍,均可使用,效果良好。治療紅腫、疼痛、幹裂患者394例,經3~5天,痊愈387例;經5~7天,痊愈7例。治療方法:使用前,將凍瘡患處用溫開水加少量食鹽浸泡15~20分鐘,擦幹,取蛇油凍瘡膏均勻塗於患處,輕揉2~3分鐘,每日4次,用量視患處大小而定。

1. 鮮芝麻葉適量,放在生過凍瘡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鐘左右,讓汁液留在皮膚上,1小時後再洗去,每日1次,連續1周。

2. 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的樣子,用它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鐘,每日1次,連續1周。

3. 紅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4. 生薑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5. 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1日1劑,連續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