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己身體的保養瞭,也更多的人選擇化學物質不多的中醫瞭,中醫作為一門傳承千年的醫學,自然是有非常多方面的底蘊,其中中藥也不是亂喝的,你知道中藥什麼時候喝最好嗎?一起來看看吧。

中藥及中藥的分類介紹

中藥是一種比較廣義的概念,中藥包括傳統中藥、草藥和民族藥。多瞭解一些關於中藥的知識對於大傢以後的使用是有一定幫助的,因此下面專傢對中藥及中藥分類做瞭具體的介紹。

傳統中藥是指在全國范圍內廣泛使用,並作為商品在中藥市場流通,載於中醫藥典籍,以傳統中醫藥學理論闡述藥理作用並指導臨床應用、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使用形式,加工炮制比較規范的天然藥物及其加工品。

民間藥是指草藥醫生或民間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藥物及其加工品,通常根據經驗辨證施用,一般是自種、自采、自制、自用,少見或不見於典籍,而且應用地區局限,缺少比較系統的醫藥學理論及統一的加工炮制規范。

民族藥則指我國除漢族外,各少數民族在本民族區域內使用的天然藥物,有獨特的醫藥理論體系,以民族醫藥理論或民族用藥經驗為指導,多為自采自用,或采用巡回行醫售藥的經營方式。民族藥是我國傳統醫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與發展,不僅豐富瞭中國醫藥學主庫,也促進瞭中藥的發展。

中藥、民間藥和民族藥三著既有區別,又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在用藥方面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從而豐富和延伸瞭“中藥”的內涵,組成瞭廣義的中藥體系。

中藥包括三大類:第一類是原藥材,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合成藥;第二類是飲片;第三類是成藥。成藥又分為純中藥制劑、西藥合方制劑和天然藥物制劑。

服用中藥有講究

中醫在搭配中藥的時候,講究的一個原則就是四氣五味,也就是說根據不同中藥的藥性還有味道來組成中藥方子。常見的藥性有寒性、良性、溫性以及熱性,而味道就更別說瞭,酸甜苦辣咸這些都是。如果是服用五味偏重的重要或者是寒涼性的重要,那麼最好不要在飯前,也就是空腹的時候服用,否則容易對患者的胃粘膜造成傷害。

1、治療胃潰瘍以及胃粘膜糜爛的中藥方中,一般都是會帶有白芨還有海螵蛸這些中藥,這些藥物會有效的抑制患者的胃酸分泌,並且在腸胃的內壁中形成一道保護膜,所以說,這種中藥最好在飯前的時候空腹服用。

2、一些瀉藥也不能夠在飯後服用,因為這類型的中藥都是治療一些便秘的情況,所以這些方子中都含有大黃這些中藥,所以應該在飯前喝。

3、滋補類的中藥也最好在空腹時候服用,這樣效果更好。不過,喝中藥的時間除瞭根據藥效以及中藥類型來區分之外,患者的身體素質也是必須要考慮的。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這就導致對於中藥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有些患者在空腹服用中藥之後就會出現胃疼、拉肚子等等副作用,所以這個時候應該建議換成飯後服用,這樣才能夠有效的保護身體健康。

什麼中藥最苦

提到苦,大傢自然都會想到黃連,因為有俗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嘛。

一個名老中醫說,中藥有三苦:黃連、木通、龍膽草。

上面的這三苦,還不是最苦的中藥,最苦的很好記,叫——苦參,多麼形象!

一般來說,清熱解毒的中藥多半是苦的,而補藥多半是甜的,起碼味道也要好一些。

本人認為,使用苦藥要註意兩點:

一是不要長期使用,否則容易損傷脾胃,也讓人對中藥望而生畏,確實需要長期用的,可以制作成成藥,或時不時調換一下其他功能接近的藥物。

二是,兒童不要使用過苦的中藥,我喜歡用蘆根、白茅根之類的清熱藥,特別是舌尖紅的小孩,量大點沒有關系,反正味道有點甜呢,苦藥會讓孩子“繞梁三日”,懼怕中藥,同時也容易損傷脾胃。

中藥治小兒腎病的服用方法

現在小兒腎病綜合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在治療方面中醫中藥有一套獨特的治療方法,但你瞭解中藥的服用方法嗎?如果你的服法錯誤,這可能會造成很大傷害。

1.雷公藤多甙片 1~1.5mg/(kg・d),分3次口服,可用於腎病各期,各型。

2.強腎片 每片0.3g,每次2~3片 ,每日3次,用於陰陽俱虛,腎氣不化,不能固攝之水腫。

3.滋補肝腎丸 每次3g,每日3次,用於腎病恢復期之肝腎陰虛證。

4.腎炎水腫片 每次2片,每日2~3次,適用於腎病之寒濕困脾證。

5.尿毒清沖劑 每次3~9g,每日2~3次,用於腎病腎功能不全尿毒癥者。

6.玉米須60g,水煎,分次服,用於腎病水腫、蛋白尿、高脂血癥。

7.黃芪30~60g,益母草15~30g,白茅根30~60g,大棗10枚,水煎,每日1劑,分次服,用於腎病脾虛兼血瘀、濕熱者。

8.生黃芪、石葦各15g,玉米須、白茅根各30g,丹參9g。水煎服。尿蛋白多者,加黨參9~15g、蟬衣6~9g、土茯苓15~20g;尿中紅細胞多者,加金錢草15~30g、車前草15~30g、金銀花、蒲公英各9~15g;水腫甚者,加茯苓、薏苡仁各15~30g;舌苔白厚膩者,加藿香、佩蘭各6~9g;苔黃厚膩者,加茵陳、龍膽草各6g、全瓜蔞9~15g;水腫消退後出現陰虛者,可加女貞子、知母、山茱萸、枸杞子各6~9g;血白細胞增多者,加金銀花、蒲公英各9~15g;血白細胞減少者,加當歸、阿膠(烊化)各6~9g、黃精9g、雞血藤9~15g;血中膽固醇持續增高不降者,加決明子10~15g、首烏10g。

服用中藥中毒如何診斷

健康是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關註的話題之一,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等於擁有瞭一半的財富,所以瞭解一些健康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預防疾病的侵擾,很好的保護自己和自己身邊所關心的人。也可以盡快的走出自己對一些健康誤區,及早的得到正確的治療和護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相關介紹:

服用藥物出現中毒現象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出現中毒後急救是最重要的,中醫專傢分析說服用中藥中毒後要采取下面的流程解毒。

中藥急性中毒具有突然發病、來勢兇猛、發展快、病情重等特點,為使中毒病人盡快轉危為安,必須盡快正確診斷,善於識別個別中藥的特殊臨床表現。救治時間的早晚與病人的預後關系甚大,通過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大致可以確定是否中毒及中毒的種類與程度,結合實驗室檢查,加以綜合分析,有利於明確診斷,爭取時間,進行有效的救治。急性中毒患者也有輕重之分,一般早期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以及呼吸頻率、心率的改變,重者則出現煩躁不安、譫語、氏迷、休克等癥狀。

一、詢問病史

急性中毒患者可由本人或陪同前來者訴述,應詢問何時服用何種中藥、劑量及初期發病癥狀等,瞭解原先健康情況,並要求將剩餘中藥進行毒物分析及提供現場情況,以確診是急性中毒還是慢性中毒。既要防止漏診或誤診,也要防止有意偽造病史。

二、體格檢查

對輕癥病人,可以全面檢查,以作出準確的診斷當然也要避免因體格檢查而延誤治療。對危急病人則應觀察其典型癥狀與體征,爭取時間,有效地進行搶救。如含阿托品類中藥中毒時,常有瞳孔散大、潮紅、口幹舌燥、心跳加快等。

重點檢查的內容有:

(1)皮膚、面容的顏色及損傷情況,皮膚彈性,體溫,肌肉是否抽搐與痙攣。

(2)瞳孔大小,對光反應,結膜是否充血。

(3)神態是否清醒、昏迷或譫妄。

(4)呼吸頻率、節律幅度,呼氣有無特殊氣味,肺部有無鑼音。

(5)心率、節律及血壓。

(6)腹部是否壓痛,有無腹瀉。

(7)嘔吐物及排泄物的氣味、顏色。

三、實驗室檢查

這是正確診斷或證實診斷的依據。首先安排一般常規化驗,或生化細菌檢查,必要時可作肝、腎功能、基礎代謝、心電圖等檢查。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采集患者大小便、嘔吐物、胃洗出液、血液等,針對可疑毒物進行定性或定量檢查。有毒中草藥中毒時,可采集同樣的標本,讓有關單位及專傢鑒定。

以上是給大傢介紹的一些疾病的相關信息,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傢,要是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請咨詢我們的在線專傢,我們的專傢會為您做詳細的介紹,最後祝願大傢身體健康,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