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種健脾的常用中藥,之所以常用,一個重要原因是茯苓很平和,中醫稱之“四季神藥”。因為性味平和,無論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茯苓都不會因為性味的偏頗吃出問題,因此也是最可以用於日常食療的一味藥。下面來詳細瞭解一下。

土茯苓的種植技術

土茯苓根莖呈不規則的塊狀,具短分枝,有結節狀隆起,長5至22厘米,直徑2至5厘米。表面黃棕色,凹凸不平,突起的尖端有堅硬的須根及殘基,分枝頂端具芽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可見點狀維管束狀及多數小亮點,水燭後粘滑感,氣微,味淡、澀。以斷面淡棕色,粉性足者為佳。

土茯苓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幹旱和蔭蔽。砂質壤土或粘壤土均可栽培。用種子繁殖,播種期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條播法,按行距20cm開條溝,將種子均勻播下,覆土厚lcm左右,保持土壤濕潤。待苗高I0cm左右移裁。按行、株距各25cm開穴,每穴栽1株。待苗高30cm左右,應搭架,將莖藤引上,以利生長。註意松土除草,施追肥1-2次。

土茯苓片為長形薄片,大小不等,厚約1~3毫米,邊緣不整齊,淡棕色或淡黃色;表面光滑(薄片)或稍粗糙(厚:片)。中間略具維管束點,仔細觀察時可見砂礫樣的光亮。縱切片常見花紋。導管不規則,富粉質,微有彈性,用水潤濕後,手摸之有光滑感。以淡棕色、粉性足、纖維少者為佳。

教你用茯苓養生

從藥效上講,茯苓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可以治療因為脾虛導致的小便不利,痰飲水腫,脾虛脘脹,納少便溏,心悸失眠。

現在藥理證實,它還是良好的利尿劑,同時能降血糖。

歷代古典醫籍中,藥食同源的膳食譜中,每每離不開茯苓。

據說有一次慈禧病後不思飲食,廚師將松仁、桃仁、桂花、蜜糖為主要原料,配以適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攤烙成外皮,精工細作制成夾心薄餅,這就是北京“茯苓夾餅”的前身。

治療腎功能衰竭,浮腫甚至腹水、胸水的病人,可以用茯苓60g至90g單包煮熟或者放在醫生開的中藥中一起煎煮,煮熟後的茯苓當糧食吃,健脾消腫的效果很好。

包括糖尿病人,主食吃多瞭血糖高,可以在饅頭發糕中用茯苓粉代替糧食,500克白面中加60至90克茯苓粉,與白面和在一起,餘下的做法和蒸饅頭無異,這樣蒸出的茯苓饅頭,一來有茯苓健脾消腫的藥效,二來還減少瞭主食的攝入。熱量低瞭,兼顧到瞭血糖問題。

如果不會蒸饅頭,煮粥或者用牛奶沖調麥片時,可以用茯苓粉代替一部分的大米或者麥片,這樣就兼顧補脾和降糖瞭。

土茯苓的鑒別與應用

土茯苓片為長形薄片,大小不等,厚約1~3毫米,邊緣不整齊,淡棕色或淡黃色;表面光滑(薄片)或稍粗糙(厚:片)。中間略具維管束點,仔細觀察時可見砂礫樣的光亮。縱切片常見花紋。導管不規則,富粉質,微有彈性,用水潤濕後,手摸之有光滑感。以淡棕色、粉性足、纖維少者為佳。

土茯苓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的根莖,又名光葉菝葜。攀緣灌木,1~4m高。莖光滑,無刺,根狀莖粗厚,塊狀。葉互生,葉柄長5~15,具狹鞘,有纖細卷須2條;葉片薄革質,狹橢圓狀披針形或狹卵狀披針形,長6~12,寬1~2,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鈍形。生於林下灌木叢中或河岸、山谷中,產於甘肅南部、長江流域以南及臺灣、海南等地。另外,尚有暗色菝葜(又名白茯苓)及同種肖菝葜屬植物肖菝葜的根莖也作土茯苓用。

根莖近圓柱形或不規則條塊狀,有隆起結節,長5~22,直徑2~5,表面黃棕色,凹凸不平。根莖堅硬,難折斷,斷時有粉塵散出,以水濕潤有粘滑感。飲片為不規則類圓形薄片,表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可見多數小亮點(粘液質),周邊黃棕色或灰褐色。氣微,味淡、澀。

茯苓的副作用

白茯苓的食用傳統

白茯苓,就是去皮的茯苓塊。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幹燥菌核。它可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癥。這種藥品性味平和,是可以作食物服用的,長期吃沒什麼副作用。民間就有用它與其它雜糧混在一起做粥吃,藥膳中這味藥是少不瞭的。我國食用茯苓的歷史已有兩千多年。

茯苓的食用註意

1、陰虛火旺,口幹咽燥者不宜用。

2、老年腎虛,小便過多,尿頻遺精者慎用。

桂枝茯苓膠囊的作用

主要成份

桂枝、茯苓、桃仁、白芍、牡丹皮。

藥理作用

1、調節血流變、改善血液的“粘、濃、凝、聚”。

2、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血栓形成,對實驗性DIC有預防作用。

3、鎮痛:對外周性及中樞性疼痛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4、抗炎:對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炎癥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5、對子宮平滑肌的雙向調節作用:興奮與抑制。

6、調節內分泌:有類似LHRH作用與弱抗雌性激素作用。

7、調節免疫:增強免疫功能,抗自身免疫。 抗腫瘤。

用藥禁忌

1、不良反應:偶見藥後胃脘不適,隱痛,停藥後可自行消失。

2、註意事項:妊娠者忌服,或遵醫囑,經期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