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上火怎麼辦?通常所說的上火一般比較輕,多屬於中醫熱證的輕癥,如不伴有全身熱性癥狀的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牙痛、咽喉痛等。滋潤萬物生長的春季,已經到來。可不要認為上火隻會發生在夏天秋天和冬天,春季可是也會上火的。春季上火該怎麼呢?如何預防春季上火?下面來看一下。

經常上火可以吃這8種食物

有清熱潤肺、除煩止渴、生津解渴和止咳化痰等作用,不但有降溫解渴之功效,而且可治尿黃便幹、唇幹口燥等,對咳喘、風熱、咽炎等“上火”癥狀有良效。因性寒,脾胃虛寒、口吐清涎、大便溏泄者應慎食。

桑椹(即桑果)

營養豐富,內含多種有機酸、糖和豐富的礦物質,主要含鐵和磷,色越黑者含鐵越多。黑桑椹味甘性寒,有補肝益腎、清熱利尿、滋陰降火的功效。

西瓜

為夏秋消暑降火的佳品,營養豐富,涼爽可口,不含脂肪,有幾十種營養成分,且價廉易得。其味甘性寒,有清熱消煩、止渴解暑、滋陰降火及解酒的功效。

百合

富含淀粉、蛋白質和礦物質等,為公認的滋補佳品。味甘淡,性微寒、微苦,功效為養陰清熱、止渴生津、清心安神、滋陰降火和養陰潤肺,可治尿黃便幹、肺燥咳嗽、低熱虛煩、驚悸失眠等癥。

荸薺

味甘,性微寒,有清熱解渴、降火化痰作用。尤適於心煩口渴、尿黃、便幹、咽喉腫痛和目赤唇幹等癥狀。但因其性寒滑,常人也不宜多食。脾胃虛寒、便溏腹瀉、腎陽不足者不宜服用。

蓮藕

富含淀粉、維生素、蛋白質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味甘,性寒,鮮藕入心、肝、脾、胃四經。有清熱利尿、滋陰降火、生津解渴、開胃消食和涼血止血的功效,生食或搗汁皆可。

苦筍

味苦而甘,性涼而不寒,具有清暑解毒、清心安神、降火涼血和健胃消積等功效。夏季常用苦

菊花茶

可隨身攜帶、應用方便,適用於頭痛咳嗽、咽部紅腫、眼睛發紅和尿黃便幹等“上火”癥狀。

春天怎麼防上火

1、喉幹嗓啞時:淡鹽水在消炎方面貢獻是非常大的,飲淡鹽水;服蜜梨膏;飲橘皮糖茶。

2、咽喉腫痛時:生梨在消炎敗火上面作用也是很大的,常吃生梨能防治口舌生瘡和咽喉腫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減輕痛苦;嫩絲瓜搗爛擠汁,頻頻含漱;咽喉疼痛時,可用一匙醬油漱口,漱1分鐘左右吐出,連續3—4次,有療效。

3、口長水泡時:這種情況下,可以切幾片生薑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臨睡前洗好臉,擠點眼藥膏塗在口唇疼痛處,翌日疼痛就會減輕,繼續敷用幾天,可使疼痛消失。

上火可能出現在身體任何一些部位上,對一個人的健康作用是極大的,因此為瞭康體健康,要多註意日常保健,在發現問題的時候也要及時的解決問題。

容易上火是什麼原因

1、幹燥的季節或氣候

秋季氣候幹燥,尤其是北方,如果不註意補充水分很容易上火。

2、不良飲食習慣因素

嗜酒,或由於飲食不節,過多進食辛辣、肥膩等食品,都會引起上火。另外如果是本身比較容易上火的人,就更要避免經常食用熱性食物,如辣椒、榨菜、雞肉、狗肉、酒類、桂園、荔枝、橘子等。

3、生活習慣因素

如工作繁忙、精神緊張、應酬多、煙酒多、睡眠不佳等,年輕人經常熬夜很容易引起上火。

4、長期食用滋補品

滋補品雖然對身體有一定好處,但是也不能不註意它會產生的副作用,因為一般的補品都是熱性發物,如紅參、高麗參、保齡參、鹿角膠、阿膠等熱性補品,在“上火”時不要吃。

上火的癥狀

1、心火

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幹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口幹、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2、肺火

主要表現為幹咳少痰、痰中帶血、咽疼音啞、潮熱盜汗等。

3、胃火

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幹口苦、大便幹硬、舌苔黃膩。

4、肝火

常稱一些情緒容易激動的人為“肝火大”。其實,一般俗稱“肝火大”的體質還有下列癥狀:口幹舌燥、口苦、口臭、頭痛、頭暈、眼幹、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

5、腎火

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

吃菠蘿上火嗎

吃菠蘿上火嗎?

很多人對吃菠蘿上火嗎並不是很瞭解,而且在對這樣水果選擇的時候,也多人因為吃法不正確,導致嘴部有其他問題出現,那吃菠蘿前,也是需要對它進行很好的瞭解。

適量地吃菠蘿不會上火。

菠蘿,味甘、微酸,性微寒。 菠蘿含用大量的果糖,葡萄糖,維生素A、B、C,磷,檸檬酸和蛋白酶等物。可以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小便、消食止瀉。用於傷暑、身熱煩渴、腹中痞悶、消化不良、消渴、小便不利、頭昏目花等。為夏令醫食兼優的時令佳果。

菠蘿雖然好吃,但其酸味強勁且具有涼身的作用,因此並非人人適宜。患低血壓、內臟下垂的人應盡量少吃菠蘿,以免加重病情;怕冷、體弱的女性朋友吃菠蘿最好控制在半個以內,太瘦或想增胖者也不宜多吃。

註意菠蘿蛋白酶能刺激口腔黏膜,食用時先將菠蘿切片放在淡鹽水中浸泡一下再吃,便可以殺滅蛋白酶,避免口腔刺痛的現象。菠蘿中含草酸比較多,過量食用對腸胃有害,因此吃時應適量,不可因為好吃而一次食用太多,影響健康。其實不論任何食物吃得太多太過都不好,比較適宜的方法就是謹守“中庸之道”,掌握好尺度,方能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