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是指患者血壓由正常或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顯下降,臨床上常因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缺血出現頭暈、眼黑、肢軟、冷汗、心悸、少尿等癥狀,嚴重者表現為暈厥或休克。那麼低血壓多發的原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低血壓檢查診斷

對低血壓患者註意詢問以下情況有助於診斷及鑒別診斷。

1、詢問除低血壓外,有無其他血管癥狀,有無其他系統疾病,如無則考慮為原發性低血壓。

2、詢問有無急重癥造成急性血容量不足或急性心功能減低、心排血功能障礙。

3、詢問有無引起低血壓癥的心血管系統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有無高原居住史。有無引起低血壓癥的內分泌系統疾病及臨床表現。有無代謝性疾病、脊髓病變。

4、詢問低血壓狀態是何時發生的,與臨床上出現的癥狀體位有無明顯關系。有無長期臥床病史。有無外科手術,外傷而導致自主神經損害的原因。

5、詢問低血壓發生的時間長短,臨床表現與服用藥物的關系。

通過詳細詢問以上情況,能明確低血壓是原發性或繼發性,是否為急性低血壓,結合臨床其他資料,可能明確原發病因。

一、詢問遺傳病史

青年女性,血壓低於正常,但無任何不適,尤其有傢族遺傳背景者支持體質性低血壓的診斷;與體位變化相關的頭暈、黑蒙等腦供血不足表現,在排除頸椎病或心律失常後應想到體位性低血壓;黑(皮膚效膜色素沉著)、瘦(消瘦)、低(低血壓、低血鈉)是阿狄森病的特征;女性患者、怕冷、脫發、面色蒼白、體溫偏低、脈率緩慢同時伴有低血壓者提示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可能。另外,對於低血壓患者尚應註意詢問近期服藥史,尤其是鎮靜劑、降壓藥、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應用史。

二、體格檢查

對低血壓患者除瞭註意分別測量臥位與立位血壓外,尚應註意雙上肢以及上、下肢間血壓的比較測量,以排除多發性大動脈炎所致的動脈狹窄。除此之外,查體時還應註意患者面容。皮膚色澤、毛發分佈、胖瘦、有無水腫等一般表現;心臟查體尤應註意心音和心臟雜音的變化;神經系統檢查註意患者肢體感覺、運動以及共濟運動功能等。

三、實驗室及特殊檢查

根據病史和查體可以獲得患者低血壓病因診斷的線索,但若確立診斷尚需依靠必要的實驗室或特殊檢查。如疑診糖尿病者需進行血。尿糖測定,心血管疾病需經超聲心動圖甚至心血管造影檢查證實;內分泌疾病的診斷需有垂體、腎上腺或甲狀腺功能測定的證據。直立性低血壓應該做哪些檢查?

1、導聯心電圖可表明心律失常,傳導異常,心室肥厚,預激綜合征,QT延長,起搏器失靈,或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如果無臨床證據,至少應作24小時動態心電圖測定。任何能捕捉到的心律失常都可能是神志改變的原因,但多數病人在監測中未出現反復暈厥。如果暈厥前有先兆癥狀,則記錄儀的回放很有價值。

2、平均信號心電圖可幫助發現室性心律失常。如果無創性方法無法診斷懷疑反復發作的心律失常性暈厥,則可考慮采用有創性電生理檢查。除非是用於無法解釋的反復發作的暈厥,電生理試驗的作用存在著爭議;其反對意見認為大多數暈厥是能夠恢復的,而且屬於低危險性亞組疾病。運動試驗的價值較小,除非患者是在生理活動下突然發生的暈厥。傾斜試驗可幫助診斷血管抑制性暈厥或其他反射誘發的暈厥。超聲心動圖也可明確可疑的心臟病或人工心臟瓣膜功能異常。影像增強的熒光透視檢查對後者也有一定價值。如果經胸壁超聲無法明確人工心臟瓣膜功能異常,則經食管超聲心動圖可以幫助診斷。超聲心動圖也能診斷心包滲出並可提示心包填塞。

3、常規實驗室檢查的價值不大,如要增加檢查必須要有大致方向。空腹血糖測定可證實低血糖。血細胞比容可判定貧血,低鉀血癥,低鎂血癥可以識別為心律失常的致病因素。少數暈厥病人伴有血清肌鈣蛋白或磷酸肌酸激酶升高,要考慮為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有氧分壓降低,心電圖有急性肺源性心臟病伴肺栓塞的證據,則肺灌註及通氣掃描的監測是一種極好的篩選技術。如果懷疑是癲癇發作,則應做腦電圖。在診斷尚未明確時,如懷疑顱內病變或局灶性神經病變,作為鑒別診斷時則要做頭顱和腦CT及磁共振。

低血壓多發的原因

一、發病原因

低血壓根據其產生的原因不同,大致上可分為:

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 生理性低血壓狀態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癥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

2、病理性的低血壓病 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癥狀以及某些疾病。低血壓病可分為:

(1)原發性低血壓病:指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態,如生理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低血壓病)。

(2)繼發性低血壓病:是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內迅速發生,以致出現虛脫和休克的征象,稱為急性低血壓。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而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所致低血壓,其防治主要是針對原發病。

二、發病機制

原發性低血壓病的發病機制迄今未明,多數學者認為可能屬於中樞神經細胞張力障礙有關的疾病,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血管舒縮中樞的抑制過程加強,血管收縮與舒張動態平衡發生障礙,血管舒張占優勢,最終導致動脈血壓降低。此外,內分泌功能失調,體內某些調節血壓的物質排泌失衡,如血管緊張素-腎素-醛固酮系統、兒茶酚胺類等升壓物質分泌降低,而緩激肽、組胺、5-羥色胺等舒血管物質增多,也可能參與低血壓病的形成。至於遺傳因素、年輕時患過某些傳染病,慢性扁桃體炎、咽峽炎、營養失調如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B1和維生素B6缺乏,以及氣候、地理環境、風俗習慣、職業等等對低血壓病的產生也可能有關。

低血壓患者的五個飲食原則

一、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二、如伴有紅血球計數過低、血色素不足的貧血癥,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的各種蔬菜、水果等。糾正貧血,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癥狀。

三、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功,可常食用。

四、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調味品,如薑、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五、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當多食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強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低血壓的護理

1、體質性低血壓,特別是年輕的女性,若無臨床癥狀,一般可不必用藥。註意加強鍛煉。提高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多喝湯水,適當的補充鹽分。常淋浴,冷熱水交替洗腳。睡覺時把枕頭加高。

2、體位性低血壓,體位變動時,緩慢,從容,盡量避免體位變動引起的血壓降低睡覺是太高枕頭25~30cm。穿長筒彈力襪,用緊身腹帶。3)癥狀性或稱繼發行低血壓,要針對引起低血壓的疾病和病因,進行相應的處理。

3、戒煙限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改善體質,增加營養,多飲水多喝湯,每日食鹽和脂肪略多於常人。體位性低血壓者可穿彈力襪,體位改變要慢,不要久站,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

4、由於長期身體處於低血壓會影響身體健康,主要包括:視力、聽力下降,記憶減退,誘發或加重老年性癡呆,頭暈、昏厥、跌倒,使骨折發生率大大增加。另外會導致乏力、精神疲憊、心情壓抑、憂鬱等情況的發生。

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傢對,低血壓的護理的有關知識應該有瞭一定的瞭解。一旦出現瞭低血壓的情況就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檢查與治療,這樣我們才能夠及時擺脫疾病帶給我們的傷害,希望患者能夠高度重視低血壓的出現,及時的治療。

低血壓的危害有哪些

低血壓病人由於血管內壓力過低,導致血液循環緩慢,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的排泄。由於血壓下降影響瞭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因此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工作和生活質量隨之降低。

主要危害:眩暈、乏力、易疲勞、工作能力下降·暈厥、跌倒、骨折等以外事幫及死亡增加·引發心情壓抑、憂鬱癥等精神障礙·誘發短暫性腦缺血、腦梗塞、心肌缺血·聽力損害、視力障礙·生活質量降低.低血壓的危害也不小,從醫學上看,血壓高瞭和低瞭都不好。

但是,人們往往對高血壓的危害比較瞭解和重視,而對低血壓的危害不夠重視,往往認為血壓高瞭不行,低一點沒有關系,其實,低血壓的危害也不小,尤其是老年人更應註意。例如,患低血壓癥的老年人,平常還沒有什麼感覺,一旦發生感染、高燒等情況時,因為血液供應跟不上,很容易出現頭暈、心跳加快、精神萎靡等癥狀,甚至很快引起暈厥或休克而發生危險。

另外,由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硬化的程度也逐年增加,若血壓過低,全身的重要臟器如心、腦等很容易引起缺血,而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血栓形成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所以,老年人也要重視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