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中不可不提的一個話題就是養胃護胃,生活中有很多行為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著胃,那麼人們日常如何養胃護胃呢?大傢知道日常養胃小技巧有哪些的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問必答網專傢是怎麼說的吧,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夏季養胃飲食

紅薯可養胃去積。紅薯本身養胃,其富含的膳食纖維能消食化積,增加食欲。但紅薯能促進胃酸分泌,所以平時胃酸過多,常感覺反酸、燒心的人不宜吃。平時吃點紅薯粥、蒸紅薯都是不錯的選擇。最好不要吃路邊攤上的烤紅薯,容易糊,衛生條件得不到保證。

南瓜細軟易吸收。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南瓜,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特別喜歡這看起來黃澄澄,吃起來軟軟糯糯的南瓜。南瓜有很好的養胃功效,它富含的碳水化合物、果膠可以保護胃部免受刺激,其含有的膳食纖維非常細軟,易吸收。南瓜粥、炒南瓜、蒸南瓜都是很多傢庭餐桌上常見的養胃美食。血糖高的人群可以選擇食用蒸南瓜,每餐吃一塊正合適。

卷心菜保護胃黏膜。卷心菜被譽為天然“胃菜”,生津止渴助消化,能夠促進胃液分泌,保護胃黏膜。胃不好的人,尤其是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人,可以將卷心菜榨汁飲用,每天一杯,還可以加入少量蜂蜜食用,對促進潰瘍愈合有非常好的幫助。

另外,胃最怕寒,平時可以多做一些如打太極、步行、慢跑等舒緩的運動,這些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使全身處於溫暖的狀態,對養胃很有好處。

日常養胃護胃10大禁忌

1、忌精神緊張

情緒、心情和生活壓力是身體的三大主要因素,如果這三樣有問題,必病無疑。精神緊張容易導致胃病。

一個人在緊張、煩惱、憤怒時,其不良情緒可通過大腦皮質擴散到邊緣系統,影響植物神經系統,直接導致胃腸功能失調,分泌出過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縮、幽門痙攣、排空障礙,胃粘膜保護層受損,造成自我消化,形成潰瘍。長期抑鬱、焦慮或精神創傷後,易患潰瘍病。

因此,要講究心理衛生,就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2、忌過度勞累

無論是體力勞動或是腦力勞動,如果疲勞過度,都會引起胃腸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調,胃酸過多而粘液減少,使粘膜受到損害。

所以,從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碼一天三頓要定時定量,最好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表,然後嚴格遵守。這同時會對睡眠時間產生影響,因為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是早中餐一塊吃的,這種習慣必須要改,並不是說晚上吃夜宵可以彌補過來的,因為人的生物鐘雖然可以前後移動,但總是在一定范圍內,不可能產生太大的差別。

3、忌酗酒無度

酒精本身可直接損害胃粘膜,酒精還能引起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反過來加重胃的損傷。飲酒過量會使你易患許多其它疾病,喝酒者患腎臟病和肝病的機會高於平常人。

過量飲用,會造成酒精中毒,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甚至導致延腦麻痹,抑制胃液分泌,減弱胃蛋白酶活性,刺激胃黏膜,令人患慢性胃炎,給人體帶來極大的危害。

酒精還會降低主要男性苛爾蒙--睪丸酮的水平,影響男性的生殖力及後代的健康。對於男性青少年,則能延緩性功能的成熟。

所以,喝酒以前先用無酒飲料解渴。每喝一杯酒以前先喝一杯無酒飲料。改喝含酒精量低的啤酒。每口少喝一點。喝酒時安排些其他活動或工作。

無聊或緊張時用鍛煉身體來取代喝酒。培養業餘愛好,如釣魚、照相、社交、鍛煉。避免下班後去酒館。盡可能避免或減少與大量喝酒的朋友在一起。如遇別人勸酒,您可以說:“醫生告訴我要少喝酒”。

4、忌嗜煙成癖

吸煙引起和加重胃病的罪魁禍首是尼古丁,它能作用於迷走神經系統,破壞正常的胃腸活動,使幽門括約肌松弛,膽囊收縮,使堿性的膽汁易於返流入胃,以致破壞胃黏膜,並且還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從而使胃黏膜黏液分泌減少。這些均可損害胃黏膜,導致胃病。吸煙會加重胃炎、潰瘍病的病情,不利於胃炎、潰瘍病的康復。

5、忌饑飽不均

胃經常處於饑餓狀態,久之會造成胃粘膜損傷,引起食欲不振。

因為饑餓時,胃內的胃酸、蛋白酶無食物中和,濃度較高,易造成粘膜的自我消化。暴飲暴食又易損害胃的自我保護機制。胃壁過多擴張,食物停留時間過長等都會促成胃損傷。

6、忌食物不潔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重要誘因之一,在潰瘍病人中,該菌的檢出率高達70—90%,而潰瘍病治愈後,該菌亦消失。潰瘍病人可通過餐具、牙具以及接吻等密切接觸傳染,不潔的食物,也是感染的原因之一。

7、忌晚餐過飽

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癥狀是吃一點點就會飽,稍微多吃一點就會胃脹,特別在晚上多吃的話,還會因為胃部滯脹而影響入睡。

硬的、纖維類的東西不好消化。因而建議少吃多餐,如果還沒到正餐時間,可以補充一些食物,但不宜過多,一定要記住這不是正餐,正餐還是要按正常來吃。

食物以軟、松為主,一些比較韌性、爽口的東西不宜多吃,因為這些東西最難消化。湯最好飯前喝,飯後喝也會增加消化困難。

入睡前兩三個小時都最好不要吃東西,否則容易影響入睡,如果覺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8、忌狼吞虎咽

食物進入胃內,經儲納、研磨、消化,將食物變成乳糜狀,才能排入腸內。如果咀嚼不細、狼吞虎咽,食物粗糙,就會增加胃的負擔,延長停留時間,可致胃粘膜損傷。另外細嚼慢咽,能增加唾液分泌,而使胃酸和膽汁分泌減少,有利於胃的保護。

9、忌咖啡濃茶

咖啡、濃茶均為中樞興奮劑,都能通過反射導致胃粘膜缺血,使胃粘膜的保護功能破壞,而促成潰瘍發生。

10、忌濫用藥物

容易損傷胃粘膜的藥物主要有三類:

一是乙酰水楊酸類,如阿斯匹林。

二是保泰松、消炎痛、佈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物。

三是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

故應盡量避免應用這些藥物,如必須作用時,要控制劑量和療程,最好在飯後服用。

日常養胃小技巧

胃病怎麼養胃

1、早餐最好吃熱食

要使胃健康,就要吃好早餐,而早餐應以暖胃為關鍵。早餐不宜太油,特別是油炸食品,否則會給胃腸增加太重的負擔,並使脂肪攝入過量。

2、要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

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種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謹防食物中的過酸、過甜、過咸、過苦、過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也不吃過冷、過燙、過硬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戒煙禁酒。

3、註意營養平衡

在素食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尤其是保護胃黏膜,能夠助其提高機體防禦能力,同時還能夠促進局部病變區域的自我修復。

4、吃“果”不吃“瓜”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秋瓜壞肚”,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瞭會損傷脾胃,因此要適可而止。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龍眼有滋補、強壯、安神、補血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為適宜。

5、飲食定時定量

長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應定時,間隔時間要合理。急性胃痛的病人應盡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從而防止侵蝕胃粘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

6、做好保暖措施

胃喜暖怕冷,喜潤惡燥,秋冬天氣寒冷,胃部受涼後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註意胃部保暖。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平素戴個護肚能讓胃部更加暖和。秋冬晝夜溫差大,晚上用熱水袋或溫熱貼敷貼臍部具有溫陽散寒作用。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

7、積極食療

狗肉和羊肉是屬於溫熱性的食物,對於胃寒者具有極佳的治療效果。同時大蒜也具有消毒殺菌的功效,對於胃部炎癥具有極佳功效。因而、紅棗、枸杞都可以用來補胃。

8、飲食宜軟、溫、暖、素、鮮

烹調宜用蒸、煮、熬、燴,少吃堅硬、粗糙的食物。進食時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與唾液充分混合後慢慢咽下,這樣有利於消化和病後的修復。要註意四季飲食溫度的調節,脾胃虛寒者尤應禁食生冷食物,肝鬱氣滯者忌在生氣後立即進食。

9、腹部按摩

右手手掌掌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由小圈逐漸大圈按摩36次,再用左手手掌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36次,能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10、加強體育鍛煉

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這樣有利於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增強人體素質和對氣候急劇變化的適應能力,減少發病機會,做到未病先防。

養胃的方法

1、養胃的小方法——飲食

大傢知道嗎,最養胃的食物是面條。

2、養胃的小方法——熬粥小技巧

如果熬粥的話,放一點蘇打進去,可以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小米粥就著饅頭吃也可以養胃呢。

3、養胃的小方法——飲料

有胃病的應該多喝牛奶和熱水。

4、養胃的小方法——用餐規律

少食多餐,飯隻吃七分飽。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忌暴飲暴食。

5、養胃的小方法——健脾胃的主要食品

大棗、豆腐、白菜、牛奶、胡蘿卜、花生、紅茶和蜂蜜。

常按四大養胃穴位

常按4養胃穴位 按贏春季“保胃戰”

中醫認為,防止胃痛的發生,應從病因入手,重在日常保健,如不要過度勞累、註意腹部的保暖、合理飲食、控制情緒等等。養生穴位的按摩,可有效防治胃痛。中脘、足三裡、內關、公孫是治療胃痛最重要的養生穴位。下面教你中醫按摩養胃法,快去學學!

胃痛也叫胃脘痛,是常見疾病,中醫認為胃脘痛是由胃氣失和、胃絡不通、胃失濡養經絡所過,主治所在引起的,飲食不節、勞累、受風寒、情志不暢等因素均可誘發和加重病情。

防止胃脘痛的發生,重在日常保健,應該從病因入手,如不讓身體過度勞累,註意腹部的保暖,註意飲食,控制自己的情緒等。也可以按摩養生穴位做做日常保健,如經常按揉中脘、足三裡、內關、公孫等穴位。

內關穴、公孫穴

內關是人體上的重要穴位。內關在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的地方。公孫在足內側緣,第1蹠骨基底的前下方。內關和公孫都是八脈交會穴,八脈交會穴有8個,4個在上肢,4個在下肢。中醫常把上肢上的一個八脈交會穴和下肢上的一個八脈交會穴相配,組成4對,每一對都有獨特的治病功能。內關和公孫就是專治心、胸、胃病的一對。

足三裡穴

“肚腹三裡留”,足三裡是調養脾胃的大穴,也是人體的重要強壯穴,凡是肚腹部位的問題都可以用足三裡這個穴位治療。足三裡在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

中脘穴

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夠調動胃經的元氣,六腑的健康問題首選它們對應的募穴治療,胃是六腑之一,所以養胃不能不用胃的募穴中脘。中脘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

日常保養胃部,治療胃痛,可以常常按摩這4個養生穴位,也可以用艾灸(隔薑灸的效果更好)的方法常灸它們。胃痛嚴重的時候,可以用拇指分別對這幾個養生穴位用力按揉,同時緩慢地進行腹式呼吸,連續按揉3~5分鐘便能止痛。

順便提一下,上述4個養生穴位,對治療嘔吐也有很好的效果。嘔吐也是日常多發病,飲食不節、情志不暢、外感寒邪、暈車暈船等都會導致嘔吐,嘔吐的時候,用拇指用力按揉上述4個穴位,每個養生穴位3~5分鐘,能立即止吐。

胃不好大多都是由日常的一些壞習慣造成的,想要養胃必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行。養胃的10大禁忌,一定要避免。

冬季幫寶寶養胃的措施

到瞭冬季,爸爸媽媽習慣給寶寶"進補",但是有的寶寶是胃虛不能補的,而且寒冷季節有胃病的寶寶也不少見,所以爸爸媽媽要重視冬季對寶寶胃的保養。

一.冬季寶寶為何要養胃

寶寶新陳代謝較成人快,生長發育迅速,需要較充足的能量供給。寒冷的季節會影響人的內分泌系統,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分泌的增加,從而加速瞭蛋白質、脂肪和糖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耐寒能力,這會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一年四季特別是冬季寶寶都要養胃、護胃,這是預防嬰幼兒患胃病的重點。

嬰幼兒患上胃病的原因多種多樣,有飲食結構不合理、飲食過量、飲食不衛生、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此外,寶寶可能主食並沒有吃得特別多,而是零食吃得過多、吃的東西太雜或射雕入過多油膩的食物,這是胃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要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小有保養胃的意識。嚴冬初春,氣候寒冷,人體受到寒冷氣候的影響,生理功能和食欲方面都會發生變化。因此調整好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的營養需求,對提高寶寶耐寒能力及生長發育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寶寶胃積食的五種表現 怎樣判斷寶寶是否患有胃病?

1.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所謂中醫認為“食不好,睡不安”。

2.原本寶寶的胃口還超級棒,近幾天卻發現寶寶食欲明顯下降,還常有惡心、嘔吐等癥狀。

3. 已經學會說話的寶寶會常常自己說肚子不舒服,又脹又疼。大便幹燥或酸臭、放屁臭穢、打嗝時有酸腐氣、食積日久,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4.爸爸媽媽發現寶寶鼻梁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膩,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5. 手足心發燒、面色發黃、精神萎靡等癥狀。

三.冬季幫寶寶養胃的措施

措施一:寶寶是生長發育的個體,需要充足蛋白質的補充,其供給量占總熱量的30%左右。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如雞蛋、牛乳、豆制品等,富含人體生長必需的氨基酸,營養價值高,可增強兒童抗病和耐寒能力。

措施二:人怕冷與飲食中無機鹽缺少很有關系,所以在冬季飲食中應多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胡蘿卜、山藥、白蘿卜等,因為蔬菜的根莖裡所含無機鹽較多。此外,冬季寶寶易受寒,特別是胃易受寒,要補充“暖胃”食品,如大棗、山藥、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薏米、豇豆、扁豆、黃豆、卷心菜、菠菜、胡蘿卜、芋頭、紅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圓等。另外,炒菜時,多放些大蔥、生薑、大蒜、韭菜、洋蔥等溫性食物,也能起到祛陰散寒的作用。

措施三:鈣可直接影響人體心肌、血管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肌體的禦寒能力。

溫馨提示:冬天的食物應以熱食為主,以煲菜類、燴菜類、燉菜類或湯菜等為佳。不宜給寶寶多吃生冷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傷及寶寶幼小的脾胃,脾胃虛寒的寶寶尤要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