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神經損傷是指周圍神經幹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間接力量作用而發生的損傷。損傷後的典型表現包括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常見的周圍神經損傷有臂叢神經損傷、尺神經損傷、橈神經損傷、正中神經損傷、脛神經損傷、腓總神經損傷等。周圍神經損傷造成哪些不適?周圍神經損傷怎樣護理?一起來看下。

周圍神經損傷造成哪些不適

周圍神經損傷的種類較多,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周圍神經損

1.臂叢神經損傷

主要表現為神經根型分佈的運動、感覺障礙。臂叢上部損傷表現為整個上肢下垂,上臂內收,不能外展外旋,前臂內收伸直,不能旋前旋後或彎曲,肩胛、上臂和前臂外側有一狹長的感覺障礙區。臂叢下部損傷表現為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縮而呈爪形,手部尺側及前臂內側有感覺缺失,有時出現霍納氏綜合征。

2.腋神經損傷

運動障礙,肩關節外展幅度減小。三角肌區皮膚感覺障礙。角肌萎縮,肩部失去圓形隆起的外觀,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3.肌皮神經損傷

肌皮神經自外側束發出後,斜穿喙肱肌,經肱二頭肌和肱肌之間下行,並發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終支在肘關節稍上方的外側,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為前臂外側皮神經,分佈於前臂外側皮膚。肌皮神經受傷後肱二頭肌、肱肌及前臂外側的皮膚感覺障礙。

4. 正中神經損傷

第一、二、三指屈曲機能喪失;拇對掌運動喪失;大魚際肌萎縮,出現猿掌畸形;食指、中指末節感覺消失。

5 橈神經損傷

橈神經損傷為全身諸神經中最易受損傷者,常並發於肱骨中段骨折。主要表現為伸腕力消失,而“垂腕”為一典型病癥;拇外展及指伸展力消失;手背第一,二掌骨間感覺完全消失。

6.尺神經損傷

第四和第五指的末節不能屈曲;骨間肌癱瘓,手指內收外展功能喪失;小魚際萎縮變平;小指感覺完全消失。

7.股神經損傷

運動障礙,股前肌群癱瘓,行走時抬腿困難,不能伸小腿。感覺障礙,股前面及小腿內側面皮膚感覺障礙。股四頭肌萎縮,髕骨突出。膝反射消失。

8.坐骨神經損傷

坐骨神經完全斷傷時,臨床表現與脛腓神經聯合損傷時類同。踝關節與趾關節無自主活動,足下垂而呈馬蹄樣畸形,踝關節可隨患肢移動呈搖擺樣運動。小腿肌肉萎縮,跟腱反射消失,膝關節屈曲力弱,伸膝正常。小腿皮膚感覺除內側外,常因壓迫皮神經代償而僅表現為感覺減退。坐骨神經部分受傷時,股二頭肌常麻痹,而半腱肌和半膜肌則很少受累。另外,小腿或足底常伴有跳痛、麻痛或灼痛。

9腓總神經損傷

垂足畸形,病人為瞭防止足趾拖於地面,步行時腳步高舉,呈跨越步態;足和趾不能背伸,也不能外展外翻;足背及小趾前外側感覺喪失。周圍神經損傷的種類較多,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周圍神經損

1.臂叢神經損傷

主要表現為神經根型分佈的運動、感覺障礙。臂叢上部損傷表現為整個上肢下垂,上臂內收,不能外展外旋,前臂內收伸直,不能旋前旋後或彎曲,肩胛、上臂和前臂外側有一狹長的感覺障礙區。臂叢下部損傷表現為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縮而呈爪形,手部尺側及前臂內側有感覺缺失,有時出現霍納氏綜合征。

2.腋神經損傷

運動障礙,肩關節外展幅度減小。三角肌區皮膚感覺障礙。角肌萎縮,肩部失去圓形隆起的外觀,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3.肌皮神經損傷

肌皮神經自外側束發出後,斜穿喙肱肌,經肱二頭肌和肱肌之間下行,並發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終支在肘關節稍上方的外側,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為前臂外側皮神經,分佈於前臂外側皮膚。肌皮神經受傷後肱二頭肌、肱肌及前臂外側的皮膚感覺障礙。

4. 正中神經損傷

第一、二、三指屈曲機能喪失;拇對掌運動喪失;大魚際肌萎縮,出現猿掌畸形;食指、中指末節感覺消失。

5 橈神經損傷

橈神經損傷為全身諸神經中最易受損傷者,常並發於肱骨中段骨折。主要表現為伸腕力消失,而“垂腕”為一典型病癥;拇外展及指伸展力消失;手背第一,二掌骨間感覺完全消失。

6.尺神經損傷

第四和第五指的末節不能屈曲;骨間肌癱瘓,手指內收外展功能喪失;小魚際萎縮變平;小指感覺完全消失。

7.股神經損傷

運動障礙,股前肌群癱瘓,行走時抬腿困難,不能伸小腿。感覺障礙,股前面及小腿內側面皮膚感覺障礙。股四頭肌萎縮,髕骨突出。膝反射消失。

8.坐骨神經損傷

坐骨神經完全斷傷時,臨床表現與脛腓神經聯合損傷時類同。踝關節與趾關節無自主活動,足下垂而呈馬蹄樣畸形,踝關節可隨患肢移動呈搖擺樣運動。小腿肌肉萎縮,跟腱反射消失,膝關節屈曲力弱,伸膝正常。小腿皮膚感覺除內側外,常因壓迫皮神經代償而僅表現為感覺減退。坐骨神經部分受傷時,股二頭肌常麻痹,而半腱肌和半膜肌則很少受累。另外,小腿或足底常伴有跳痛、麻痛或灼痛。

9腓總神經損傷

垂足畸形,病人為瞭防止足趾拖於地面,步行時腳步高舉,呈跨越步態;足和趾不能背伸,也不能外展外翻;足背及小趾前外側感覺喪失。

周圍神經損傷如何確診

1.傷部檢查

檢查有無傷口,如有傷口,應檢查其范圍和深度、軟組織損傷情況以及有無感染。查明槍彈傷或彈片傷的徑路,有無血管傷、骨折或脫臼等。如傷口已愈合,觀察瘢痕情況和有無動脈瘤或動靜脈瘺形成等。

2.肢體姿勢

觀察肢體有無畸形。橈神經傷有腕下垂;尺神經傷有爪狀手,即第4、5指的掌指關節過伸,指間關節屈曲;正中神經傷有猿手;腓總神經傷有足下垂等。如時間過久,因對抗肌肉失去平衡,可發生關節攣縮等改變。

3.運動功能的檢查

根據肌肉癱瘓情況判斷神經損傷及其程度,用六級法區分肌力。

0級——無肌肉收縮;

1級——肌肉稍有收縮;

2級——不對抗地心引力方向,能達到關節完全動度;

3級——對抗地心引力方向,能達到關節完全動度,但不能加任何阻力;

4級——對抗地心引力方向並加一定阻力,能達到關節完全動度;

5級——正常。

周圍神經損傷引起肌肉軟癱,失去張力,有進行性肌肉萎縮。依神經損傷程度不同,肌力有上述區別,在神經恢復過程中,肌萎縮逐漸消失,如堅持鍛煉可有不斷進步。

4.感覺功能的檢查

檢查痛覺、觸覺、溫覺、兩點區別覺及其改變范圍,判斷神經損傷程度。一般檢查痛覺及觸覺即可。註意感覺供給區為單一神經或其它神經供給重疊,可與健側皮膚比較。實物感與淺觸覺為精細感覺,痛覺與深觸覺為粗感覺。神經修復後,粗感覺恢復較早較好。

感覺功能障礙亦可用六級法區別其程度:

級——完全無感覺;

1級——深痛覺存在;

2級——有痛覺及部分觸覺;

3級——痛覺和觸覺完全;

4級——痛、觸覺完全,且有兩點區別覺,惟距離較大;

5級——感覺完全正常。

5.營養改變 神經損傷後,支配區的皮膚發冷、無汗、光滑、萎縮。坐骨神經傷常發生足底壓瘡,足部凍傷。無汗或少汗區一般符合感覺消失范圍。可作出汗試驗,常用的方法有(1)碘—淀粉試驗:在手指掌側塗2%碘溶液,幹後塗抹一層淀粉,然後用燈烤,或飲熱水後適當運動使病人出汗,出汗後變為蘭色。(2)茚三酮(Ninhydrin)指印試驗;將患指或趾在幹凈紙上按一指印(亦可在熱飲發汗後再按)。用鉛筆畫出手指足趾范圍,然後投入1%茚三酮溶液中。如有汗液即可在指印處顯出點狀指紋。用硝酸溶液浸泡固定,可長期保存。因汗中含有多種氨基酸,遇茚三酮後變為紫色。通過多次檢查對比,可觀察神經恢復情況。

6.反射

根據肌肉癱瘓情況,腱反射消失或減退。

7.神經近側斷端有假性神經瘤

常有劇烈疼痛和觸痛,觸痛放散至該神經支配區。

8.神經幹叩擊試驗(Tinel征)

當神經損傷後或損傷神經修復後,在損傷平面或神經生長所達到的部位,輕叩神經,即發生該神經分佈區放射性麻痛,稱Tinel征陽性。

二、電生理檢查

通過肌電圖及誘發電位檢查,判斷神經損傷范圍、程度、吻合後恢復情況及預後。

周圍神經損傷怎麼辦

一般處理原則:

①用修復的方法治療神經斷裂。

②用減壓的方法解除骨折端壓迫。

③用松解的方法解除瘢痕粘連絞窄。

④用鍛煉的方法恢復肢體功能。

一、非手術療法

對周圍神經損傷,不論手術與否,均應采取下述措施,保持肢體循環、關節動度和肌肉張力,預防畸形和外傷。癱瘓的肢體易受外傷、凍傷、燙傷和壓傷,應註意保護。非手術療法的目的是為神經和肢體功能恢復創造條件,傷後和術後均可采用。

1.解除骨折端的壓迫 骨折引起的神經損傷,多為壓迫性損傷,首先應采用非手術療法,將骨折手法復位外固定,以解除骨折端對神經的壓迫,觀察1~3月後,如神經未恢復再考慮手術探查。

2.防止癱瘓肌肉過度伸展 選用適當夾板保持肌肉在松弛位置。如橈神經癱瘓可用懸吊彈簧夾板,足下垂用防下垂支架等。

3.保持關節動度 預防因肌肉失去平衡而發生的畸形,如足下垂可引起馬蹄足,尺神經癱瘓引起爪狀指。應進行被動活動,鍛煉關節全部動度,一日多次。

4.理療、按摩及適當電刺激 保持肌肉張力,減輕肌萎縮及纖維化。

5.鍛煉尚存在和恢復中的肌肉,改進肢體功能。

二、手術治療

神經損傷後,原則上越早修復越好。銳器傷應爭取一期修復,火器傷早期清創時不作一期修復,待傷口愈合後3~4周行二期修復。銳器傷如早期未修復,亦應爭取二期修復。二期修復時間以傷口愈合後3~4周為宜。但時間不是絕對的因素,晚期修復也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要輕易放棄對晚期就診患者的治療。

1.神經松解術 如神經瘢痕組織包埋應行神經松解術。如骨折端壓迫,應予解除;如為瘢痕組織包埋,應沿神經縱軸切開瘢痕,切除神經周圍瘢痕組織,作完神經外松解後,如發現神經病變部位較粗大,觸之較硬或有硬結,說明神經內也有瘢痕粘連和壓迫,需進一步作神經內松解術。即沿神經切開病變部神經外膜,仔細分離神經束間的瘢痕粘連。術畢將神經放置在健康組織內,加以保護。

2.神經吻合術

(1)顯露神經 從神經正常部位遊離至斷裂部位,註意勿損傷神經分枝。

(2)切除神經病變部位 先切除近側段假性神經瘤,直至切面露出正常的神經束,再切除遠側的瘢痕組織,亦切至正常組織,但又不可切除過多,否則因缺損過大,不易縫合。切除前要做好充分估計,做到胸中有數。如長度不夠,寧可暫時縫合不夠健康的組織,或縫合假性神經瘤,固定關節於屈曲位。4~6周後去除石膏固定,逐漸練習伸直關節,使神經延長,三月後再次手術即可切除不健康的神經組織。

(3)克服神經缺損 切除神經病變部位後,可因缺損而致縫合困難。克服辦法是遊離神經近遠兩段並屈曲關節,或改變神經位置,如將尺神經由肘後移至肘前,使神經兩個斷端接近。縫合處必須沒有張力。如斷端間缺損較大,對端吻合有張力時,應作神經移植術,在斷肢再植或骨折不連接時,如神經缺損較大,可考慮縮短骨幹,以爭取神經對端吻合。

(4)縫合材料和方法 縫合材料可用人發或7~8“0”尼龍線。縫合方法有神經外膜縫合法和神經束膜縫合法。前者隻縫合神經外膜,如能準確吻合,多可取得良好效果,後者是在顯微鏡下分離出兩斷端的神經束,縫合相對應的神經束的束膜,此法可提高神經束兩端對合的準確性。但在手術中如何準確鑒別兩斷端神經束的性質(區別運動和感覺纖維),目前尚無迅速可靠的方法。因此,束膜縫合也存在錯對的可能性,且束間遊離廣泛可損傷束間神經交通支。在良好的修復條件下,兩種吻合方法效果並無明顯差別,一般情況宜行外膜縫合,因其簡便易行,無需特殊設備和技能。在神經遠側端有自然分束的部位,宜采用束膜縫合法,對部分神經傷,在分出正常與損傷的神經束後,用束膜縫合法修復損傷的神經束。

晚期神經傷(一年以上未修復的神經傷),也有修復價值。我們總結169例晚期神經傷,效果優良占62.1%,獲得有用的感覺恢復占23.1%,總有效率達85.2%。

3.神經轉移術和移植術

因神經缺損過多,采用屈曲關節、遊離神經等方法仍不能克服缺損,對端吻合有明顯張力時,應做神經轉移術或移植術,但神經移植的效果總不如對端吻合滿意。

(1)神經轉移術 在手外傷,可利用殘指的神經轉移修復其它神經損傷手指的神經。在上肢,可用橈神經淺支轉移修復正中神經遠側的感覺神經或尺神經淺支。在臂叢根性損傷時,可用膈神經轉移修復肌皮神經、頸叢運動支轉移修復腋神經或肩胛上神經等。

(2)神經移植術 首選自體神經移植。常用作移植的神經有腓腸神經、隱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股外側皮神經及橈神經淺支等。

數條大神經同時損傷時可利用其中一條修復其它重要的神經。在上臂損傷時,如正中、尺、橈及肌皮神經均有較大缺損,不能作對端吻合,可取用尺神經分別移植修復正中、肌皮和橈神經。

①單股神經遊離移植法 用於移植的神經與修復的神經應粗細相仿,如利用皮神經或廢棄指的神經修復指神經,可采用神經外膜縫合法,將移植的神經與需修復神經作外膜吻合。移植神經的長度應稍長於需修復神經缺損的距離,使神經修復後縫合處無張力。

②電纜式神經遊離移植法 如用於移植的神經較細,則須將數股合並以修復缺損的神經。先將移植的神經切成多段,縫合神經外膜,形成一較大神經,再與待修復的神經縫合,此法因神經束對合不夠準確,效果不肯定。

③神經束間遊離移植法 在手術顯微鏡下操作。操作技術與神經束膜縫合術相同,即先將神經兩斷端的外膜切除1厘米,分離出相應的神經束,切除神經束斷端的瘢痕至正常部分,然後將移植的神經束置於相對應的神經束間作束膜縫合。

(1)環形切除斷端神經外膜1厘米,分離出各神經束,切除神經束端瘢痕。

(2)將移植神經與相對應的神經束作束膜縫合。

(3)神經束間縫合完畢。

④神經帶蒂移植法 較細的神經移植後,一般不致發生壞死。取用粗大的神經作移植時,往往由於神經的遊離段缺血,發生神經中心性壞死,導致束間瘢痕化,影響移植效果。帶蒂法移植可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如將正中神經及尺神經近段假性神經瘤切除並作對端吻合,再將尺神經近側神經幹切斷而盡量保留其血管,6周後將尺神經近端切斷縫合於正中神經遠段。

(1)尺神經和正中神經損傷 。

(2)切除神經瘤將兩近端吻合,於近側切斷尺神經幹,保留營養血管 。

(3)6周後切斷遊離尺神經近側,帶蒂移植與正中神經遠端吻合。

⑤帶血管蒂神經遊離移植法 多用帶小隱靜脈的腓腸神經作遊離移植,將小隱靜脈與受區一知名動脈吻合。以使移植段神經獲得血液供應。

4.肌肉轉移術

在神經傷不能修復時,施行肌肉轉移術重建功能。如橈神經傷不能修復時,可轉移屈肌屬代替伸拇、伸指總及伸腕肌;尺神經不能修復時,可用指淺屈肌轉移代替骨間肌和蚓狀肌;正中神經魚際肌支不能修復時,可用環指淺屈肌、尺側腕伸肌或小指外展肌轉移代替拇對掌肌;肌皮神經不能修復時,可用背闊肌的一部分或胸大肌轉移代替肱二頭肌等等。

5.術後處理

用石膏固定關節後屈曲位,使吻合的神經不受任何張力。一般術後4-6周去除石膏,逐漸伸直關節,練習關節活動,按摩有關肌肉,促進功能恢復。但伸直關節不能操之過急,以免將吻合處拉斷。還應註意保護患肢,防止外傷、燙傷和凍傷。

(1)屈曲膝關節吻合坐骨神經;

(2)術後用石膏固定膝關節屈曲和髖關節伸直位。

周圍神經損傷護理

周圍神經損傷患者要註意康復之後的護理,要在術後4周當肌肉出現收縮時,練習上肢屈伸、提肩等運動,訓練時註意活動幅度由小到大,次數由少到多,被動與主動相結合,後期可給予不同形狀、不同質地的物品進行感覺功能訓練和作業能力訓練。

1、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

較強烈的長期或反復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變化,可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使周圍神經損傷加重。

2、合理調配飲食結構:

周圍神經損傷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並積極配合饕膳,如山饕、蓮子心、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煙、酒。

周圍神經損傷吃什麼好

周圍神經損傷的康復不僅要註意日常的飲食,也要註意日常生活細節,比如忌超強度功能鍛煉,因為超強度功能鍛煉會因骨骼肌疲勞,而不利於臂叢神經功能的恢復、肌細胞的再生和修復。周圍神經損傷患者由於自身免疫機能低下,一旦感冒,就會出現病情加重、病程延長的情況。另外保持愉快的精神狀態很重要,較強烈的長期或反復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變化,可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使周圍神經損傷加重。

1、多吃燕麥

經常食用燕麥可改善神經的總體狀況。切碎的燕麥草在溫水中沖泡2分鐘並過濾後就是一種補品,一天喝1-4克,若要減輕皮膚瘙癢,用細棉佈包燕麥片掛在噴頭下,用沖過燕麥片的水洗澡。

2、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萊

患者應多攝取水分,並避免咖啡、汽水、香煙等刺激物。多吃水果、蔬菜、核果、種子、谷類等有益的食物。

3、補充營養素

如卵磷脂、綜合維生素及礦物質、維生素B群加維生素Bl、維生素E、鈣箝合劑、蛋白質(含各種單一氨基酸)、蛋白質分解酵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