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站在同一條生命起跑線上,有的人笑著挺到最後,有的人中途就被罰下,而開出罰單的其實是我們自己。不良生活習慣、對待健康的漠視態度加速瞭一個人的死亡進程,美國《赫芬頓郵報》近日刊文列出更容易短壽的11類人。那麼哪11類人壽命短?七大折壽生活習慣?一起來看下。

七大折壽生活習慣

起床先疊被

人體本身也是一個污染源。在一夜的睡眠中,人體的皮膚會排出大量的水蒸氣,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如不讓其散發出去,起床就立即疊被,易使被子受潮及受化學物質污染。

不吃早餐

長期不吃早餐會造成營養不良、貧血、抵抗力降低,並會產生胰、膽結石。

把水果爛的部分剜掉再吃

雖然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削去,其實剩餘的部分也已通過果汁傳入瞭細菌的代謝物,甚至還有微生物開始繁殖,其中的黴菌可導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癌。因此,盡管水果隻爛瞭一部分,也要扔掉。

飯後即睡

飯後即睡會使大腦缺氧,易引起心口灼熱及消化不良,還會發胖。如果血液已有供應不足的情況,飯後倒下便睡,這種靜止不動的狀態,極易招致中風。

飽食

經常飽食,尤其是過飽的晚餐,會使體內脂肪過剩,血脂增高,導致腦動脈粥樣硬化。經常飽食,還會誘發膽結石、糖尿病等疾病,使人未老先衰,壽命縮短。

空腹吃糖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空腹吃糖的嗜好時間越長,對各種蛋白質吸收的損傷程度越重。由於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基礎,因而長期的空腹吃糖,更會影響人體各種正常機能,使人體變得衰弱以致縮短壽命。

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牙膏藥物

牙膏對某些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如果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牙膏,會使口腔中的細菌慢慢地適應,產生耐藥性。

11類人壽命短

1.長期單身的人。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兩性比例失調的環境中,弱勢性別群體的壽命更短。另一項研究發現,單身女性比已婚女性少活7~15年,死亡風險增加23%,單身男性比已婚男性壽命短8~17年,死亡風險高出32%,相當於折壽10年,而30~39歲是風險最高的年齡段。近幾年,我國崇尚單身的人越來越多,男女比例也出現明顯失衡。工作忙、沒車房、要求高、圈子小成為主要原因,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指出,大齡單身男女應該以知足的心態面對生活,從內心出發,不要盲目攀比,多創造與他人溝通的機會。

2.習慣久坐的人。《英國醫學雜志》刊登澳大利亞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每天久坐時間超過3小時就會折壽2年,即使經常運動也無法抵消久坐造成的健康危害。《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刊登的另一項研究發現,與每天坐4小時的人相比,每天久坐時間超過11小時的人在未來3年死亡率會增加40%。研究人員建議,能站最好少坐,坐著時別忘多伸懶腰。

3.缺少朋友的人。美國社會學傢羅文認為,朋友不僅能為我們提供資源和機會,還能幫我們分憂解難、減壓增壽。美國楊百翰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朋友少或幾乎沒朋友的人早亡風險更高。研究人員表示,長期孤獨對長壽的危害猶如每天抽15支香煙。研究還發現,與一般老人相比,社交廣的老年人頭腦更靈活,死亡風險可降低22%。王國榮指出,時間、耐心和真誠是維系朋友的3個重要紐帶。

4.癡迷電視的人。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每天看電視2小時會明顯增加早亡、心臟病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美國《紐約時報》刊登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25歲後,每天看電視時間每增加1小時,預期壽命就會減少21.8分鐘。研究人員表示,缺乏運動和由此導致的不健康飲食習慣是這一群體折壽的關鍵。看電視的危害在老人和孩子身上最為突出,教育部網站公佈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建議,孩子3歲前別看電視;3~4歲連續看電視不超過15分鐘,4~5歲不超過20分鐘,5~6歲不超過30分鐘。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心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楊萍指出,老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應控制在4小時之內,吃完飯別馬上看電視,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老人不要看大悲大喜的節目或激烈的比賽。

5.貪吃紅肉的人。從美國得克薩斯州到弗吉尼亞州的區域被稱為“糖尿病帶”,這些地區人口壽命相對更短,中風發作司空見慣。其中,得克薩斯州東部的安德森縣居民比其他地區的人少活7年,這與其愛吃紅肉和油炸食物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貪吃紅肉會導致結腸癌、前列腺疾病、風濕性關節炎等多種健康問題。研究人員表示:“如果非要選一種不健康食物,那麼非紅肉莫屬,過量吃紅肉會導致預期壽命縮短20%。”

6.失業的人。加拿大一項涉及15個國傢2000萬人口、為期40年的大規模研究發現,失業會導致早亡危險增加63%。另一項研究發現,老人在經濟衰退時期失去工作,壽命會縮短3年。

7.上班太遠的人。長距離上下班占據瞭人們運動、休閑、聚會等時間。研究發現,每天上下班路程超過1小時會導致壓力倍增,其負面影響堪比久坐。瑞典於默奧大學研究人員稱,每天上下班距離超過50公裡的女性最易減壽。

8.性愛不和諧的人。一項以男性為對象的研究發現,性愛中長期達不到高潮的人死亡率比經常能獲得性快感的人高50%,為瞭保證準確性,研究人員拋開性因素,將年齡、吸煙、社會階層等納入研究范圍,結果依然成立。研究還發現,性高潮在很多方面能夠為健康加分。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稱,一次猛烈的性高潮相當於註射瞭一劑安定,有助於緩解壓力,放松身心,同時可使體內抗炎細胞增加20%。經常獲得性高潮會使男人長壽幾率增加兩倍,使女性壽命增加8年。另外,女性每周獲得兩次性高潮,心臟病幾率降低30%。

9.人緣不好的人。忽略與同事之間的關系可能意味著與長壽擦肩而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同事的支持代表一個人在職場的融入程度,也是預測死亡率重要因素之一,在工作中獲得同事支持率偏低的人死亡率比其他人高2.4倍。專傢指出,與同事相處需要技巧,要做到尊重、真誠、慎言、守諾,遇到沖突時,要學會控制情緒,等到心平氣和時,再去解決問題,可以傾聽、支持和鼓勵,但不要過多地打探對方的隱私,更不可以宣揚。

10.缺覺或貪睡的人。哈佛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表明,每晚睡眠時間不足5個小時或者超過9個小時的人平均壽命更短。長期缺乏睡眠會導致認知、記憶、肥胖等健康問題,並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癥的患病幾率。研究還發現,經常睡眠超量同樣會導致健康問題,睡眠太多易增加糖尿病和抑鬱癥等患病風險,每天平均睡8小時最有益延年益壽。研究人員建議,不能保證晚上睡眠時間的人最好中午睡半小時到1小時。

11.恐懼死亡的人。對死亡的輕度恐懼有著積極意義,有利於人們積極鍛煉和改善飲食,但過分擔憂就會影響壽命,對中老年人更是如此。2012年《美國國傢醫學圖書館》雜志刊登的一項關於癌癥患者的研究發現,“死亡焦慮”是患者壽命縮短的原因之一。一項針對“9·11”事件後美國人的研究發現,對於死亡的極度恐懼讓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3~5倍。

這麼吃飯能長壽

結論:有節制的低脂飲食更長壽

“很多長壽老人們的生活經驗以及民間養生理念都涉及節制飲食、適可而止的‘七成飽’現象,很有意思。比如我的外婆今年96歲高齡,她每頓飯都控制量,絕不多吃。但用現代科學的眼光看,如何用科學研究來解釋成瞭一個難點。”提起這項研究成果,趙立平教授饒有興味地解釋。他和劉勇教授率領的團隊在對小鼠用高脂或低脂飲食進行瞭長達4年的全生命周期幹預,最終驗證瞭,最健康、壽命最長的正是給予低脂飲食並且有30%熱量攝入減少的那一組,該組老鼠的壽命較同樣低脂飲食但未節食的同伴增加瞭20%。而健康狀況最差、壽命最短的正是高脂飲食且不控制食量的組群。

“我們這次研究發現即便攝入高脂飲食,但如果適當節制,也能顯著改善肥胖和代謝病”。這些結果說明,高脂膳食引起的肥胖及相關代謝性疾病會加快衰老,減少壽命。而適度節食可以緩解這些病癥,延長壽命。

追因:“七分飽”催生長壽菌群

為何“七分飽”有益健康長壽?趙立群教授把視野聚焦在瞭腸道菌群身上。在此之前,他曾在國際微生物生態學領域的頂級學術期刊ISME Journal上發表文章首次證明瞭腸道細菌結構變化是肥胖的原因。

“節食可以調節腸道菌群,減少內毒素入血,進而改善代謝指標,這是節食延長壽命的作用途徑之一。”

通過相關分析,該實驗找出瞭與壽命相關的腸道菌群的特定類群。在與壽命正相關的細菌類群中,有很多是已經證實的有益菌。通過實驗發現,無論是低脂還是高脂飲食,節食都能夠顯著增加有助於延長壽命的有益菌群,減少有害菌群。從而改善瞭與肥胖等代謝性疾病密切相關的炎癥反應,這很可能是節食延長壽命、延緩衰老作用機制的重要環節。

趙教授指出,人也好,小鼠也好,結構合理的腸道內菌群是健康必需的夥伴。最理想的狀況就是吃得營養均衡但剛剛夠自己用,這時消化道恰好把營養吸收完,僅把膳食纖維留給腸道菌群,反過來,如果吃得過多,那麼大量沒有消化的蛋白質、脂肪等食物殘渣也都進入腸道,會讓能產生內毒素或引起炎癥反應的有害菌群滋生,導致胰島素抵抗和肥胖等。這在以往的人體腸道菌群研究中也有證明。”趙立平說。

防范:節食需以營養均衡為前提

雖然上述研究的對象是小鼠,但卻給在人群中開展節食的膳食幹預提供瞭很好借鑒。這項研究如果成功轉化,會有助於控制與衰老相關的代謝性疾病就能很好解決,自然也會減少很多疾病痛苦及經濟負擔。

“當然,這裡說的‘節食’也好,‘七分飽’也好,都是在不影響營養均衡全面攝入的前提下的飲食原則,並非盲目少吃或者不吃東西。”趙立平教授強調。“對於在人群中開展膳食幹預,還是要根據個人先前飲食不同做測定後進行個性化調整。這個我們也有一些科學辦法,並已在人群身上小范圍幹預。

“通過合理節食改善腸道菌群結構,形成良好的腸道環境和代謝過程,也需要慢慢來。健康的人一般不會一頓少吃就餓得慌,如果出現這樣的現象,也說明代謝失衡,需要調理瞭。在蛋白質脂肪足夠滿足人體功能的情況下,有計劃地逐漸增加全糧或者蔬菜水果的比例,控制食量。‘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其實也是其中一種調節方式。剛開始少吃可能會餓,但調整好瞭就適應瞭。”

六大早餐習慣會折壽

1、早餐吃太快,患癌風險高

專傢指出,狼吞虎咽最直接的影響是消化不良,肥胖的幾率翻倍,咀嚼不細,胃腸負擔加重,患上胃食管反流的幾率大大增加,而且吃飯太快無法激發腦神經活動,人會變笨。而且,多數人不顧食物太燙就匆忙吃完,長期高溫飲食可能會誘發癌癥。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飲食過熱和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息息相關。

小編TIPS:細嚼慢咽,不僅能夠使食物很好的消化,而且營養也會被很好的吸收,“心急”也得慢慢吃“熱豆腐”嘛!

2、早餐吃太早,有損胃功能

有人習慣早上五六點鐘起床後就吃早餐,認為這樣能及時補充身體所需,但事實上,早餐吃得太早,不但對健康無益,還可能誤傷腸胃。專傢指出,人在夜間的睡眠過程中,身體大部分器官都得到瞭休息,但消化器官因為需要消化吸收晚餐食物,通常到凌晨才真正進入休息狀態,如果早餐吃得過早,就會影響胃腸道的休息。

小編TIPS:早餐最好安排在6:30-8:30之間,用15-20分鐘的時間吃完,養成健康、規律的作息習慣。表要用沒時間、沒胃口、控制體重等做借口啦,吃飽瞭才有力氣減肥哦。

3、早餐營養不均衡,後果很嚴重

早餐不僅要吃,怎樣吃更關鍵:吃的內容較單一,僅選牛奶、零食、水果餐等可能造成血糖水平相對較低,不能及時為大腦提供充足能量,易出現心慌、乏力、註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大大降低工作和學習效率,營養單一導致機體缺乏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等,早餐吃得豐盛,血糖、血脂控制得越好,減肥效果也越顯著;但過於營養的早餐富含高蛋白、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如漢堡、油炸食品隻會加重腸胃負擔,增加肥胖率。

小編TIPS:早餐攝入的能量應占到全天總能量的25%-30%。專傢建議,高質量的早餐營養搭配應該做到“四有兩不要”,即有淀粉類主食;有富含蛋白質的奶類、蛋類、豆類;有蔬果;有一勺堅果;不要油炸食品;不要燒烤或熏制品。

4、就餐環境差,安全隱患大。

不少年輕上班族習慣邊走邊吃,但實際上是為“病從口入”提供瞭機會,而且,會讓胃很不舒服,影響到它的正常消化,最終導致胃炎,甚至出現胃下垂。消化不良還會增加肥胖風險。早餐街上買,衛生也難保證,各種灰塵、汽車尾氣以及塑料袋中有害成分。

小編TIPS:早餐最好自己做,在傢裡或其他固定場所食用。如果實在沒有條件,一定要到正規、可靠的餐飲店購買。

5、豆漿加油條,“最佳合夥人”也不健康

"油條加豆漿"恐怕是很多人的早餐選擇,但油條在高溫油炸過程中,營養素被破壞,對人體健康不利,油脂、熱量也偏高,早上進食不易消化。再加上豆漿屬於中脂性食品,這種早餐組合的油脂量明顯超標,不宜長期食用。

小編TIPS:早餐最好少吃豆漿加油條,一星期不宜超過2次;進食當天的午、晚餐應該盡量清淡,並註意多補充蔬菜。

6、吃剩菜早餐,“方便餐”實則不“方便”

不少人為瞭省事,將第二天早餐提前做好。但剩飯菜經過隔夜之後,蔬菜可能會產生亞硝酸(一種致癌物質),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極大的危害。

小編TIPS:早餐要盡量吃新鮮的食物,對於剩餘的其他食物,一定要保存好,以免變質,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要熱透。頭天晚上可以先把食物做成半成品,早上在也很方便。

老人長壽的八大習慣

1、常與女性接觸(結婚)

英國《經濟學傢》雜志刊登哈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成長環境中女性較少的男性更容易發生早亡。女性比例較高的環境使男性更容易找到伴侶,美滿婚姻有益於延年益壽。

2、適量喝紅酒

英國《每日電訊報》刊登最新研究稱,紅酒中所含的白藜蘆醇既有助於預防2型糖尿病、心臟病及腦卒中,也有助於延緩衰老。

3、規律的性生活

據美國“自然新聞網”報道,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科學傢對1000名中年男性進行10年跟蹤調查發現,經常獲得性高潮的男性長壽幾率高2倍。

4、每天用牙線保護牙齒

研究發現,每天用牙線不僅保護牙齒,而且可防止有害菌通過牙齦炎癥部位進入血液循環,進而降低心臟病的危險。

5、唱歌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最新研究發現,與普通人相比,合唱團歌手身體更健康、更少看醫生,也更少抑鬱。英國倫敦大學研究發現,唱歌可促進多巴胺產生,緩解壓力,有助鍛煉心肺功能及腹部與背部肌肉。

6、多做傢務活

英國報道稱,英國癌癥研究會一項研究發現,每周花17個小時幹傢務(洗衣、做飯、拖地等)的婦女,其乳腺癌危險降低30%。

7、適當發泄怒火

適當發怒比壓抑怒火更有益減壓護心。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研究發現,發泄憤怒的男性發生心臟病危險及嚴重心臟病死亡危險降低50%。

88、養寵物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最新載文稱,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養寵物可緩解壓力及焦慮,使心臟病危險降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