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噴噴的雞蛋羹,口感潤滑,好消化,體虛牙口不好的老人、病後恢復中的傢人、剛斷奶的幼兒,都可以吃這個來補充營養。雞蛋羹做法不是一成不變的,發揮性很大,想要雞蛋羹更加滑嫩營養,滋補功效更強,就得加點料!雞蛋有很多種做法,可以炒也可以燉,而雞蛋羹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做法,那麼雞蛋羹要怎麼做最滋補呢?下面就去學習下雞蛋羹的做法吧。

蒸雞蛋羹的技巧

1. 忌加生水和熱開水。加生水因自來水中有空氣,水被燒沸後,空氣排出,蛋羹會出現小蜂窩,影響蛋羹質量,缺乏嫩感,營養成分也會受損。也不宜用熱開水,否則開水先將蛋液燙熱,再去蒸,營養受損,甚至蒸不出蛋羹。最好是用涼開水蒸雞蛋羹,會使營養免遭損失,也會使蛋羹表面光滑、軟嫩如腦,口感鮮美。

2. 蒸制時間忌過長,蒸氣不宜太大。由於蛋液含蛋白質豐富,加熱到85℃左右,就會逐漸凝固成塊,蒸制時間過長,就會使蛋羹變硬,蛋白質受損。蒸蛋羹也不能用大火來蒸,否則溫度過高,雞蛋很容易就變老瞭,而且蛋羹的表面會出現很多氣泡、類似蜂窩的組織,影響蛋羹的美觀。

3. 蒸雞蛋羹最好用放氣法為好,即蒸蛋羹時鍋蓋不要蓋嚴,留一點空隙,邊蒸邊跑氣。或者用盤子扣上,蒸蛋時間以熟而嫩時出鍋為宜。

4. 忌猛攪蛋液。在蒸制前猛攪或長時間攪動蛋液會使蛋液起泡,攪溶解後蒸時蛋液不會溶為一體。最好是打好蛋液,加入涼開水後再輕微打散攪和即可。

5. 忌蒸前加入調味品。蛋羹若在蒸制前加入調味品,會使蛋白質變性,營養受損,蒸出的蛋羹也不鮮嫩。調味的方法應是,蒸熟後用刀將蛋羹劃幾刀,加入少許熟醬油或鹽水以及蔥花、香油等。這樣蛋羹味美,質嫩,營養不受損。

雞蛋羹最滋補做法

現代人飲食以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為主,因此不少都市人“三高”現象趨向年輕化。下面介紹一款滋補營養的滋補菜——雞蛋羹,可有效平衡人體內的膽固醇。

雞蛋羹口感潤滑,又好消化,是一道傢常的“滋補菜”。想讓雞蛋羹更加嫩滑營養,加點豆漿也是個好辦法。

我們知道,在雞蛋液中加入牛奶,以1:1的比例攪拌均勻,倒入帶蓋的碗中上屜蒸10分鐘,就能得到爽滑細嫩如娃娃臉一樣的蛋羹。其實,在雞蛋液中加入豆漿,也能做出同樣效果,而且風味更加獨特。因為豆漿中含有大量的鈣,這些鈣能增加蛋液的持水性,因此蒸出來的蛋羹格外水嫩細滑。其操作方法和用牛奶蒸蛋羹一樣。此外,如果加入鹽,會有獨特的鮮味;而加入糖,則會有雙皮奶的味道。

另外,豆漿蒸蛋羹還有獨特的健康意義。第一,豆漿中的蛋白質雖好,但是氨基酸組成不夠全面,與雞蛋搭配,就能讓豆漿中的氨基酸比例更接近人體需要,更能被人體有效吸收。第二,有利於平衡膽固醇攝入量。雞蛋中含有膽固醇,而豆漿中含有膳食纖維和植物固醇,能抑制膽固醇的吸收,讓營養攝入更均衡。

蒸雞蛋羹的做法

1. 將雞蛋敲入大碗中打散,加入蝦米、幹貝、火腿丁和咸肉丁,直到蛋清和蛋黃均勻的混合在一起,不要有大塊的凝結。

2. 加入涼開水(不要直接加生水),一邊加,一邊拌勻,然後加入鹽,充分攪勻。

3. 用漏網過濾掉氣泡,或者廚房紙巾將蛋液表面的氣泡吸掉,保證液體表面光滑平整,這樣整出來的雞蛋羹,才不會有難看的蜂窩。

4. 蓋上一層保鮮膜,放入蒸鍋中,大火加熱,當蒸鍋中的水沸騰後,轉為小火,蒸約10分鐘即可。出鍋後,順著碗的邊緣淋上一點點香油。

老人補蛋白雞蛋羹最好瞭

對不少老人來說,“吃好”不難,但“吃對”可就不容易瞭。因為身體機能的衰退,會讓他們攝入營養素的量和方式都發生變化。比如,對於蛋白質的攝入,老年人蛋白質合成能力降低、利用率也低,因此更需要選用優質蛋白質。

那麼,哪些食物中的蛋白質更優質?專傢告訴記者,動物蛋白質,像雞蛋、牛奶、魚、蝦、瘦肉等都是優質蛋白質,而大豆的優質蛋白質含量在植物蛋白中則是最高的。

一般來說,雞蛋中的蛋白質生理價值最好,但因含膽固醇較高,比較適合不需限制膽固醇攝入的老人。張堅提醒,雖然蛋白質不易被破壞,但也忌久炸久煮,所以在吃雞蛋時,以蛋羹為好,每天以1—2個為宜。

本來膽固醇就高的老人,則應多吃魚肉,因為它除瞭富含優質蛋白外,所含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寶寶發燒勿吃雞蛋羹

寶寶生病發熱、食欲不振時,媽媽常會做份雞蛋羹給他吃,認為這樣容易消化,而且有營養,對恢復健康有利。專傢現在指出,這種做法不科學。

大傢都知道,人在進食後體溫會略有升高。這是因為,食物在體內氧化分解時,除瞭本身釋放出熱能以外,還會增加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刺激人體產生額外的熱量,食物的這種刺激作用,在醫學上稱為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然而,這種作用與進食的總熱量無關,而與食物種類有關。比如進食碳水化合物,可增加基礎代謝率的5%~6%,脂肪會增加基礎代謝率的3%~4%,二者持續時間隻有1小時左右。而進食蛋白質影響最大,可增加基礎代謝率的15%~30%,持續時間也較長,有的可達10~12小時。雞蛋中蛋白質含量較高,發燒時食用,不但不能使體溫降低,反而會升高,不利於病情的恢復。鑒於這一點,其他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魚等,也會額外增加身體的熱量,應盡量少吃。

發燒病人的飲食應該力求清淡,易消化,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一般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如米湯、稀飯、面條、藕粉等,並搭配一些新鮮水果。蛋白質是身體修復的必需物質,在病人退燒後,可以食用清雞湯面片、菜泥粥等半流質食物。到病情恢復後期可以多補充瘦肉、魚、豆腐等高蛋白食物,有利於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