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是由關節本身或全身性病變所引起。關節痛屬於關節軟骨的自然損傷和老化現象。軟骨是沿著關節排列的物質,它能防止骨頭末端互相磨擦在一起,並且讓關節在充滿關節液的狀態下自由移動。關節痛是怎麼回事?關節痛患者必備的食療秘方?一起來看下。

關節痛是怎麼回事

感染性關節炎(20%):

多種細菌可以通過血運感染直接感染及蔓延感染途徑而導致關節感染。最為常見的細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約占50%鏈球菌次之占25%,其他如淋病球菌、肺炎球菌腦膜炎球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等也可引起感染。特殊感染有梅毒,結核桿菌佈氏桿菌。雅司螺旋體等。病毒支原體、真菌感染後導致。關節炎性病變者比較少見值得註意的是有些細菌感染後直接損害關節內的組織結構而導致關節炎。有些情況則是細菌或病毒等侵人人體之後,細菌的毒素或破碎的菌體可作為特異性抗原使人致敏引起各種變態反應性病變,這樣的關節炎其關節滲液培養不出來細菌,而滑膜確表現充血水腫、滲出、炎性細胞浸潤即使滑膜的病理檢查,也很難得到特異性的病變。

代謝障礙性關節病(18%):

代謝性關節病最多見的是痛風性關節炎其發病機理為瞟吟代輔亂。尿酸為瞟吟及核酸分解的產物,尿酸生成後約2/3經腎臟排出其排出量與尿酸的濃度及腎小管的分泌能力有關。中國成年人每日經腎臟排出的尿酸約為210mg,其餘l/3由消化道排出當內源性尿酸生成過多,外源性尿酸攝人過多而尿酸排泄減少,使血中的尿酸濃度增高當血尿酸濃度超過476umol/L時,尿酸鹽即可沉積在關節囊、軟骨骨端松質骨、腎臟及皮下組織中,引起組織損壞炎性變及異物反應,局部尿酸鹽沉積過多者即成為痛風石。焦磷酸鈣沉積在關節軟骨膜鈣化,又稱假性痛風,本癥有傢族遺傳特點多見於老年人,發作時關節液中可查出焦磷酸鈣結晶。

褐黃病性關節炎(ochronoticArthritis)是一種遺傳代謝性疾病由於病人肝臟中缺乏尿黑酸氧化酶,不能將尿黑酸繼續氧化分解,以致使大量尿黑酸由尿中排出剩餘尿黑酸則沉積在各種組織和器官中,從而發生褐黃病性關節炎。

增生性骨關節炎(15%):

增生性骨關節炎(hypertrophicarthritis)過去也稱退化性或老年性關節炎國內產十文獻又稱為骨性關節炎或骨性關節病。但有的仍習慣用增生性關節炎。根據有無局部原因存在可將本病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

1.原發性增生性關節炎其發病往往受年齡、遺傳、體質和代謝的影響年齡對本病產生兩種影響:一種是日常對關節活動時軟骨磨損的積累作用,一種是老年人軟骨基質中的部挪含量減少,纖維成分增加軟骨的韌性減低,容易遭受力學損傷而導致退行性改變。

2.繼發性增生性關節炎此型在臨床上比較多見,常繼發於關節畸形、關節損傷關節炎癥之後。先天性或後天性關節畸形,如脊柱側彎和後凸畸形可引起弧度四側骨質增生;膝內翻*翻大骨節病、多發性骨骼發育不良,剝脫性骨軟骨炎關節遊離體,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斷裂關節內骨折等都是繼發病變的誘因。

關節周圍結構疾患(10%):

關節痛有許多是由於關節周圍結構的病損而產生的關節周圍的結構,如關節囊,滑囊肌肉、肌健、膽鞘筋膜等結締組織,本身可以發生炎性病變,也可以產生慢性勞損傷常見的疾患有狹窄性腹鞘炎,慢性滑囊炎、韌帶勞損健鞘囊腫、肩關節周圍炎、腕管路管綜合征、防骨外上踝炎等,這些病損都可導致關節痛。

藥物性關節病(10%):

關節與肌內疼痛有時可由藥物引起或促進。

1.急性痛風可由口服利尿劑(氨苯蝶睛除外人肌肉註射汞撒劑,或由促尿酸排泄藥物(羥苯磺胺,苯磺哩酮)所激發別源吟醇在早期療程也有同樣作用。治療原發性紅細胞增多癥所使用的放射性磷,治療慢性白血病的細胞毒素藥物均可促使急性痛風發作。

2.大劑量應用鐵葡聚糖:可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加重。一般情況下服用此藥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痛癥狀。

3.關節內反復註射皮質激素:可引起關節軟骨的破壞性改變,而導致關節痛。

4.在一些罕見的病例、服用巴比妥酸鹽可引起稱為“巴比妥酸鹽風濕病”的關節痛。

5.大劑量長期應用皮質激素可誘發股骨頭壞死、產生髓關節痛。長期皮質激素應用過量可發生關節痛稱為皮質激素假性風濕病。由此可見,有許多藥物可引起關節痛因此,當關節痛或關節炎原因不明時,試停止給予患者任何非必要的藥物。

其他關節炎(20%):

1.內分泌方面由於垂體腺瘤可引起生長激素慢性過度分泌,因而使成人的頭,手和足骨骼增大即肢端肥大癥。由於滑膜增厚與骨贅,致使關節增大有的可出現關節滲液,部分患者可有間歇性關節痛,一般見於指關節脊柱和膝關節。甲狀腺功能亢進,大多數是由甲狀旁腺腺瘤引起甲狀旁腺素的過度分泌其並發關節炎可分三型:

①骨源性滑膜炎;

②磷酸鹽關節病;系由高鈣血癥引起;

③痛風,是腎小管尿酸分泌減少的結果。總之內分泌疾患有的可引起關節病。

2.血液病學方面血友病性關節病在臨床中屬於少見病例。血友病為一組與性別有關的凝血障礙疾病,常見有甲乙、丙三型。甲型缺乏因子Ⅶ乙型缺乏因子 Ⅷ,丙型缺乏因子Ⅸ。甲乙二型合計約占全部血友病的90%,二者均由女性傳遞,其男性半數患此病而女性半數為傳遞者。故在詢問此類血友病傢族史時,應詢問其弟兄和舅父中有無同樣患者權於關節內出血可刺激滑膜引起炎性反應患部腫

脹、疼痛。急性白血病50%成人發生關節炎以成淋巴細胞型為最常見,關節炎可比其他癥狀早出現。受累關節叨%見於下肢以脊柱和膝關節最為常見,亦可見髓、足踝、肩、肘和手等關節大多數疼痛劇烈。

3.胃腸病學方面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約有10%發生關節炎,關節病大多數發生在結腸炎開始幾年內,而以潰瘍范圍廣泛的患者更為常見10%關節炎發生在腸道癥狀之前。以膝、踝關節受累為多見大多數屬非對稱性,也可為遊走性。克羅恩病並發關節炎的隻占4%其發病情況同潰瘍性結腸炎。慢性活動性肝炎的患者有很少數患關節痛,多關節受累大多數屬暫時性,發病較輕。

4.皮膚病學方面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疾病,10%發生牛皮癬性關節病,關節炎可發生在牛皮癬出現之前多關節受累,手部小關節多見。關節炎有三種類型:

①遠端型25%累及遠端指間關節;

②血清陰性隱性型(65%)關節損害臨床上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沒有區別;

③變形型(10%)可使關節變形,出現爪狀手。

5.腫瘤方面關節部位腫瘤可首先引起關節痛,腔骨近端,股骨遠端是腫瘤好發部位其中有良性腫瘤,也有惡性腫瘤及類腫瘤樣病變。癌病關節炎則是患有其他部位癌病如支氣管癌,前列腺癌及乳腺癌等均可發生癌病性關節炎,臨床癥狀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似但不是癌病在骨與關節部位的轉移。

6.骨壞死癥的關節痛無菌性骨壞死亦稱為缺血性骨壞死癥。本癥可有許多情況引起,如外傷減壓病、放射性損傷,長期服用某些藥物Gaucher病、血紅蛋白病等。其發病因素與解剖學生物力學,生物物理學等方面有關。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有股骨頭骨髓壞死癥膠骨肺骨髓壞死癥、勝骨內踝骨髓跟骨結節骨髓,陜骨頭骨髓均可發生骨壞死成人股骨頭出現無菌性壞死也比較多見,其發病因素很多,如股骨頸骨折夠關節脫位或創傷,氣壓高、高脂血癥酒精中毒、凝血性疾病,動脈硬化長期服用皮質激素J肪栓塞,高尿酸性血癥、高雪病鐮狀組織細胞貧血、關節炎、滑膜炎等文獻報道達40餘種但是有些是已確定的病因,然而有些則是尚未完全確定的發病因素,既有許多因素已有發現但尚未被公認。

7.骨內壓與關節痛骨內壓(intraosseouspressure)又稱骨髓內壓(intramedullarypressure)或骨髓壓 (bonmeropressure)指骨髓腔內人血流動力的混合壓力。膝關節部位的骨內壓以及股骨頭、距骨跟骨等棚的骨內壓都有許多研究,許多臨床資料已經證明骨內壓升高,影響該骨及關節病變的發生和發展同時首要癥狀為關節部位疼痛甚至導致關節功能的障礙。也有許多研究論證關節內壓增高也可導致骨病損,從而產生相應的關節痛癥狀影響骨內壓的因素:血管阻塞,多數學者研究證明,實驗性阻塞動脈或靜脈均會引起骨內壓的變化結紮或施壓骨的營養動脈,會導致骨內壓下降。當結紮靜脈可使骨內壓升高從而證實骨的血流與骨內壓有密切的關系,股靜脈阻斷後,骨內壓迅速升高當營養動脈或股動脈阻斷時,骨內壓明顯下降。對股骨頭骨缺血壞死者的骨內壓與健側比較結果證明前者骨內壓增高。認為骨缺血壞死是骨內壓增高引起血供障礙結果。神經因素血管活性藥物等也是影響骨內壓不可忽視的因素。

關節痛造成哪些不適

主要癥狀:關節痛表現為主要由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外傷、化膿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以及發熱性疾病等致關節疼痛、紅腫、炎癥和活動受阻、功能受限。輕者因疼痛影響活動與睡眠,重者嚴重影響勞動與生活料理。以上引起關節痛的疾病,多侵犯、累及或損傷到膝、髓、肩、肘、腕、踝關節,也有影響到指、趾關節的,無論哪個關節受累,均給病者帶來疼痛之苦。

1.外傷性關節痛:急性外傷性關節痛常在外傷後即出現受損關節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慢性外傷性關節炎有明確的外傷史,反復出現關節痛,常於過度活動和負重及氣候寒冷等刺激時誘發,藥物及物理治療後緩解。

2.化膿性關節炎: 起病急,全身中毒癥狀明顯,早期則有畏寒、寒戰和高熱,體溫高達39℃以上。病變關節紅腫熱痛。位置較深的肩關節和髖關節則紅腫不明顯。患者常感病變關節持續疼痛,功能嚴重障礙,各個方向的被動活動均引起劇烈疼痛,患者常不願活動患肢。

3.結核性關節炎:兒童和青壯年多見。負重大活動多肌肉不發達的關節易於患結核。其中脊柱最常見,其次為髖關節和膝關節。早期癥狀和體征不明顯。活動期常有疲勞低熱,盜汗及食欲下降。病變關節腫脹疼痛,但疼痛程度較化膿性關節炎輕。活動後疼痛加重。晚期有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如關節旁有竇道形成,常可見有幹酪樣物質流出。

4.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急劇。常為鏈球菌感染後出現,以膝、踝、肩和髖關節多見。病變關節出現紅腫熱痛,呈遊走性,腫脹時間短消失快,常在1~6周內自然消腫,不留下關節僵直和畸形改變。

5.類風濕關節炎:多由一個關節起病,以手中指指間關節首發疼痛。繼則出現其他指間關節和腕關節的腫脹疼痛。也可累及踝、膝和髖關節,常為對稱性。病變關節活動受到限制,有僵硬感,以早晨為重故稱晨僵。可伴有全身發熱。晚期病變關節附近肌肉萎縮,關節軟骨增生而出現畸形。

6.退行性關節炎:早期表現為步行、久站和天氣變化時病變關節疼痛,休息後緩解。如受累關節為掌指及指間關節,除關節疼痛外,患者常感覺手指僵硬腫脹,活動不便。如病變在膝關節則常伴有關節腔積液,皮溫升高,關節邊緣有壓痛。晚期病變關節疼痛加重,持續並向他處放射,關節有摩擦感,活動時有響聲。關節周圍肌肉攣縮常呈屈曲畸形,患者常有跛行。

7.痛風常在飲酒、勞累或高嘌呤:飲食後急起關節劇痛,局部皮膚紅腫灼熱。患者常於夜間痛醒。以第1蹠趾關節,足母趾關節多見。踝、手、膝、腕和肘關節也可受累。病變呈自限性,有時在1~2周內自行消退,但經常復發。晚期可出現關節畸形,皮膚破潰,經久不愈,常有白色乳酪狀分泌物流出。

關節痛可以做哪些檢查

體格檢查

關節痛應當進行全面細致的體格檢查。首先應當是望診,觀察關節部位有無紅腫隆起,靜脈怒張、竇道癲痕、肌肉萎縮、畸形等情況結合觸診瞭較兩側是否對稱,等長,是否有關節積液如膝關節的浮骸試驗,是檢查關節積液的常用方法。步態往往也是表明關節疾患的重要表現如破行,鴨行步態,跳躍步態呆步及麻痹性步態,痙攣性步態等;某些關節病變可有關節活動時彈響;關節的觸診即對關節周圍肌肉收縮和關節活動度情況的檢查,兩側要進行對比肢體測量也是診斷中一項內容。針對不同關節有不同的特殊檢查法,而不同的檢查法對疾病的診斷具有特殊意義。

實驗室檢查

在診斷關節病時實驗室檢查是不可缺少的診斷步驟。檢查項目較多,其臨床意義不一。

1。類風濕因子(RE)是直接對抗天然或變性丙種球蛋白的抗體(自身抗體)。它以IgM,IgGIgA免疫球蛋白出現,對人類IgG的可結晶部分的附著素表現特異性。檢查類風濕因子的方法多但基本原則都是相同的。除系統性紅斑性狼瘡外,其他關節病及關節病變陽性率均較低(<50%)因此在鑒別診斷方面本實驗有重要意義。

關節痛患者必備的食療秘方

關節疼痛飲食建議

1、進食高鈣食品,以確保老年人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鈣的攝取量應較一般成年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成分鈣不少於1200毫克,故宜多食牛奶、蛋類、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時要補充鈣劑。

2、多食含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麥和黑麥。組氨酸有利於清除機體過剩的金屬。多食用富含胡蘿卜素,黃酮類,維生素C和E以及含硫化合物的食物。也可多食含硫食物如大蒜、洋蔥、芽甘藍及卷心菜。

不少老年人為關節痛所困擾,究其原因,一是體內陽氣虛衰,不足以抵禦外邪的侵襲:二是風寒濕邪入侵人體經絡關節。治宜補益正氣,驅除風濕。這裡介紹一款老年人關節痛食療方,長期服用可獲得滿意效果。

鵪鶉薏米湯

原料:鵪鶉2隻,杜仲10克,薏米30克,枸杞子50克,赤小豆30克,生薑3克。

做法:將鵪鶉收拾幹凈,與其他原料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燒開後改為小火。煲約1小時左右,加入食鹽、味精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鵪鶉有溫補氣血的作用,杜仲、枸杞子可補益肝腎,生薑能溫經散寒,薏米、赤小豆通絡祛濕。諸物合用,適用於體虛受寒而導致的關節疼痛、腿腳浮腫的患者。

其他食療方:

(1)五加皮酒10毫升,每日服2次。

(2)木瓜煎水服用。

(3)絲瓜絡150克,白酒500毫升,泡7天後去渣,每次飲15毫升,每日2次。

(4)每日生食獼猴桃1~2個。

(5)薏米30克,防風10克,煎水飲。

(6)蔥頭粥:蔥頭、豆豉、白米共煮粥食。

(7)甜瓜子150克,酒浸10日,晾幹研成末,每次10克,酒送服,每日3次,治腰腿疼痛。

(8)生薑30克,鮮蔥、芫荽各30克,石菖蒲15克,切碎,白酒炒熱,佈包敷患處,治風濕。

(9)辣椒面:冬天用酒,夏天用醋調合塗患處。

關節痛有哪些偏方

1.穿山甲緩解關節痛

穿山甲15克,當歸9克,川芎6克,羌獨 活6克,防風6克,威靈仙9克。然後將這些藥放在一起,用水浸泡,全部泡透大概需要 40分鐘,泡透之後開大火煮沸,煮沸後再轉換成文火,文火狀態下再次沸騰後即可。像很多中藥一樣,此方也要經歷重復煎煮的過程。按照上述方法重新煎煮一次之後,把兩次的 藥合為一處,每次飯後服用一小碗,每天一碗即可。

2.川烏粥緩解關節痛

材料:生川烏頭約5克,粳米50克,薑汁約10滴,蜂蜜適量。

做法:把川烏頭搗碎,研為極細粉末。先煮粳米,粥快成時加入川烏末,改用小火慢 煎,待熟後加入薑汁及蜂蜜,攪勻,稍煮即可

3.白芍桃仁粥緩解關節痛

材料:白芍20克,桃仁15克,_60克。

做法:將白芍水煎取液,約500毫升;再把桃仁去皮尖,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

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為稀粥,即可食用。

4.風濕性關節炎簡單的外治法

1).熱水泡澡或泡腳。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401左右的熱水中泡澡,會感覺身體 完全放松,壓迫隨之減少,疼痛也可獲得緩解。也可以在晚上用熱水泡個腳,水溫同樣在40弋左右即可,但熱水應能浸至踝關節以上,時間在15分鐘左右,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2).藥酒浴。

飲辣椒酒,並用淸潔棉球蘸酒擦抹患病關節,至發紅、發熱為止,每日2次。

3).關節保健操。

放松頸部,頭向上下運動;慢慢向左右轉動;向兩側屈,耳朵盡量貼向肩部。肩關節向前後、左右、上下各方向活動一次,做圓形運動;雙手握在一起放在頭 後,雙肘盡量向後拉。手腕上下、左右活動。雙腿自然站立,分別向前、後、左、右活動膝關節,踝關節、趾關節

對於風濕性關節痛的患者,出汗後應當用毛巾及時擦汗,衣物汗濕後也要及時更換,避免受風濕寒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