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在我們的日常日飲食中經常會吃到,雞肉因其肉質細嫩、滋味鮮美受到瞭大傢的推崇,雞肉的營養價值也很高,但是雞身上的有些部位卻是不能吃的,你想知道雞身上的哪些部位吃瞭對身體健康有害嗎?那就馬上跟著小編去看看吧!

雞身上各部位的營養

雞的脂肪少,容易消化,有益五臟、健脾胃、補虛虧、強筋骨及美容等功效。中醫認為雞肉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益五臟、補虛損的功效,可用於脾胃氣虛、陽虛引起的乏力、胃脘隱痛、浮腫、產後乳少、虛弱頭暈的調補,對於腎精不足所致的小便頻數、耳聾、精少精冷等癥也有很好的輔助療效。

雞肉:具有益氣養血、滋養補虛,母雞偏於補養陰血,用於老人、婦女產後虛弱、體弱多病者。公雞偏於溫補陽氣,青壯年食之較為適宜。

雞蛋:用於養陰潤燥,益血安胎,和胃補脾,病後體虛,乳汁減少,治心煩不眠等。

雞蛋殼:能制酸止血,能治療胃病、胃酸反胃、嘔吐、咳血、便血、治潰腸病、胃炎有泛酸者等病癥,研末內服,成人每次3g,每日3次,小兒酌減。

雞蛋清:具有清火消炎的功能,潤肝利咽,清熱解毒,主要用於治療腮腺炎,用蛋清調少許白礬,塗於腮腺腫脹周圍亦可用蛋清治療燒傷、燙傷,塗於患處即可。

雞蛋黃:滋陰養血。

雞油:能夠消炎潤膚。對治療燒傷、燙傷有較好的療效。將適量的雞油置於瓶內,塞緊瓶蓋,數日後變成液體,用消毒棉球蘸塗患處。

雞血:具有祛風、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月經不調、子宮出血、哮喘潰瘍、慢性肝炎有一定療效。對小兒驚風、口面歪斜、目赤流淚等病癥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雞肫(胃內膜):黃色,多皺紋,是臨床上常用的中藥,具有消食積、健脾胃的功效。主要用來治療食積脹滿、嘔吐反胃,尿遺精遺等,研末吞服,每次3g。

雞皮:用於燒瘡面的植皮。

雞腦:補腦填髓、養心鎮驚,能夠治療心虛膽怯、多夢易驚,小兒驚悸。

雞肝:能夠補肝明目,益腎安胎。常用於肝虛目昏,視物不清,陽萎不舉等癥。

雞膽汁:具有消炎止咳,解毒去痰,明目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百日咳、慢性氣管炎,小兒菌痢等癥。

雞心:能夠補心養心,和血安神。適用於心慌氣短,出汗乏力,心煩失眠,低熱盜汗等癥。

雞身上3個部位千萬別吃

1.雞身上哪些部位不能吃?雞屁股除瞭含有大量脂肪外,還聚集著無數個淋巴組織,淋巴中暗藏病菌、病毒、致癌物等有害物質,因此不建議食用。雞脖子是腺體集中的部位,最好剝下雞皮,去掉肉眼就能看到的小肉疙瘩後再加工。雞皮中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容易導致肥胖,誘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建議肥胖和“三高”人群把雞皮剝下後,單獨用水慢慢熬,熬成雞油後,在餛飩、湯類中放一點,可起到調味效果。雞肝中膽固醇含量較高,吃時也要適可而止。

2.柴雞比肉雞更有營養嗎?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從營養補充來說,柴雞和肉雞的營養差別可以忽略不計。但從風味和口感來講,放養、每天吃菜葉和蟲子、生長周期長的柴雞確實口感更好。但從食品安全角度來看,由於柴雞長時間放養,無法溯源,一旦控制不好,安全風險更大。

3.超市的速凍雞和市場上的現宰雞,在營養上有什麼區別?朱毅指出,速凍雞和現宰雞在營養上沒有區別。在禽流感肆虐的當下,人們一定要遠離活禽交易和現場宰殺,避免染上病毒。另外,帶血絲的白斬雞也不要吃。

4.吃公雞好還是母雞好?楊力表示,中醫認為,公雞性屬陽,溫補作用較強,適合陽虛氣弱患者食用,而高血壓患者和癌癥患者不適合吃;母雞性屬陰,滋補效果平和、緩慢,適合產婦、年老體弱、久病體虛者食用。

5.怎樣烹調能讓雞肉發揮最佳營養和口感?楊力指出,雞肉肉質細嫩,適合各種烹調。為瞭保持其低脂肪的優點,最好選擇較為清爽的烹調方式,如白斬雞、清燉雞。相反,香酥雞、辣子雞、炸雞等經過油炸,不僅損失營養成分,熱量也比較高,不利健康。雞湯中加入不同藥材,具有不同的滋補功效。加入生薑,可滋補強精、緩解感冒、提高人體免疫力;加入枸杞能平補陽氣,有助於人體陽氣生長,抵抗嚴寒;加入人參、黨參,可治療脾肺虛弱、氣短心悸,增強造血功能,對畏寒體質有改善作用;加入黃芪,可補氣補虛,增強機體免疫力。

6.買雞肉時怎麼挑顏色?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李興民告訴記者,活雞被宰後,血放出來,肉的顏色就會發白。如果肉質發紅、發黑,這樣的雞不是病雞就是死雞。因此,買雞肉時最好買顏色發白的。還有一些方法可以判斷雞肉的好壞。如果雞肉外層微幹,不發黏,用手指壓後立即復原,無異味,則說明雞肉比較新鮮。還可通過看翅膀識別註水雞,如果發現翅膀上有紅針眼,就證明雞肉被註瞭水。用手捏一捏皮層,如果感到明顯打滑,也可能意味著註過水。

7.雞肉中是否含有激素,會影響孩子發育嗎?朱毅表示,肉雞品種經過漫長培育期,生長速度很快,完全沒必要額外用激素催熟。另外,如果給雞吃瞭激素,還會增加它的心血管和肝臟負擔,導致死亡。因此,沒有廠傢會給雞喂激素。但即使雞肉裡沒有激素,傢長也不能任由孩子吃肉,因為肉類攝入超量,飲食熱量太高,才是孩子肥胖和發生性早熟的主要原因。

吃雞的好處

中補脾,滋補血液,補腎益精。主治脾胃陽氣虛弱,飲食減少,脘部隱痛,嘔吐泄瀉,疲乏無力等;肝脾血虛,頭暈目暗,面色萎黃,產後缺乳等;腎精不足,腰酸膝軟,耳鳴耳聾,小便頻數,精少精冷等。

吃雞肉的作用

1、臟腑氣血虧損,面色萎黃無華,唇舌指甲色淡,氣短自汗,疲倦乏力,脈象虛細雞汁粥:老母雞1隻,粳米100克,精鹽適量。將母雞宰殺,剖洗幹凈,放入沙鍋內,加入清水,高出雞身,先用武火煮沸15分鐘,再用文火炯煮3小時。將粳米淘洗幹凈,加入雞汁700毫升,加精鹽,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以米熟爛為度。供早晚餐或點心溫熱食用。

2、肝脾血虛,頭暈目暗,肢體麻木,飲食減少,大便稀薄,疲乏無力歸參燉母雞:母雞二隻,當歸15克,黨參15克,蔥、生薑、精鹽、料酒各適量。將母雞宰殺,清洗幹凈。將當歸、黨參洗凈,裝人紗佈袋內,紮緊袋口,塞人雞腹內。將母雞連同藥袋放在沙鍋內,加入清水,高出雞身,酌加適量蔥、薑、精鹽和料酒。先用武火煮沸15分鐘,再用文火偎燉3 小時,註意經常添水。待雞肉熟爛後停火,撈去藥袋。

當點心分次食用。

3、心脾兩虛,面色萎黃,失眠心悸,頭昏,健忘,飲食減少童子雞:童子雞1隻,龍眼肉30克,蔥、生薑、精鹽、料酒各適量。將童子雞宰殺,剖洗幹凈,雞腿別在雞翅下面,放人沸水中氽一下,撈出洗凈。

將龍眼肉與童子雞一並放人湯鍋內,加清水和蔥、薑、精鹽、料酒,上籠蒸l小時左右,以雞肉熟爛為度。當萊或點心食用。

4、氣血不足,心悸氣短,頭暈,目花,食少,腹瀉,消瘦黃芪烏骨雞:烏骨雞1隻,黃芪60克,生薑、料酒、精鹽各適量。將烏骨雞宰殺,剖洗幹凈,黃芪洗凈,切片,裝人紗佈袋內,紮緊袋口,塞人雞腹中,用白線縫合。將雞放人沙鍋內,加入清水,高出雞身,酌加生薑和料酒。先用武火煮沸15分鐘,再用文火燉熬3小時,註意經常加水,將成時加入適量精鹽,待雞肉熟爛後停火。分5~6次食用,吃雞肉喝湯。

5、腎虛精虧,面色萎黃,形體消瘦,心悸失眠,飲食減少,疲勞乏力,自汗盜汗,男子陽痿早泄,精液清冷,女子月經不調,久不孕育雞露:童子雞1隻,料酒、生薑、精鹽、白糖各適量。將雞宰殺,剖洗幹凈,切成肉塊,放入蒸鍋內,酌加料酒、生薑、精鹽和白糖,不放水,清蒸3~4小時,取汁,每晚臨睡前食用50毫升。

雞肉吃多瞭好嗎

雞肉能夠提高人的免疫力,這一觀點在不久前於上海舉行的生物活性肽營養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得到瞭證明。研討會上發表的一份最新報告表明,雞及其萃取物具有顯著提高免疫機能的效果,這一觀點與營養學以及傳統的中醫理論不謀而合。

中醫理論認為,雞肉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益五臟、補虛損的功效,可以治療由身體虛弱而引起的乏力、頭暈等癥狀。對於男性來說,由腎精不足所導致的小便頻繁、耳聾、精少精冷等癥狀,也可以通過吃雞肉得到一定的緩解。

現代營養學上一直有“紅肉”和“白肉”之分,前者指的是豬、牛、羊等肉類;後者指的是禽類和海鮮等,其營養價值要高於紅肉。雞肉就是白肉中的代表,其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所含有的牛磺酸上。牛磺酸可以增強人的消化能力,起到抗氧化和一定的解毒作用。在改善心腦功能、促進兒童智力發育方面,更是有較好的作用。尤其是烏雞、火雞等品種中,牛磺酸的含量更高,比普通雞肉的滋補作用更強。

此外,雞不同部位的肉營養成分有所差異。雞胸脯肉的脂肪含量很低,而且含有大量維生素,如維生素B和尼克酸,後者能起到一定的降低膽固醇的作用;雞翅膀卻含有較多脂肪,想減肥的人應盡量少吃一些;一般來說,老雞的脂肪含量高於仔雞;雞肝中的膽固醇很高,與豬肝的含量基本接近,膽固醇高的人不要多吃。

由於雞肉具有很強的滋補作用,現代社會中天天忙忙碌碌,常處於亞健康狀態的白領最好多吃一些,以增強免疫力,減少患病幾率。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雞肉進補,雞肉中豐富的蛋白質會加重腎臟負擔,因此有腎病的人應盡量少吃,尤其是尿毒癥患者,應該禁食。

雞的適用人群

雞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孕婦也可食用,孕期和產後皆可食用來補充營養。但產婦吃雞肉有講究。如果產後2周內乳汁分泌不足,就不要吃母雞瞭。因為母雞肉富含雌激素,能使乳汁分泌減少。這時候可以吃公雞肉,公雞肉富含雄激素,可以對抗雌激素而催乳。開始正常飲食的孩子也可適當添加食用。

1、老人、病人、產婦、小孩、體弱者更宜食用。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2、感冒發熱、內火偏旺、痰濕偏重之人、肥胖癥、患有熱毒癤腫之人、高血壓、血脂偏高、膽囊炎、膽石癥的人忌食。雞肉雞湯中含脂肪較多,會使血中膽固醇進一步升高,引起動脈硬化,冠心病,使血壓持續升高,對病情不利;患有膽囊炎、膽石癥的人忌食,以免刺激膽囊,引起膽絞痛發作。

3、雞肉性溫,助火,肝陽上亢及口腔糜爛、皮膚癤腫、大便秘結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