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養生,通常在冬季才會風行起來,炎炎夏日用熱水泡腳,光想想都讓人覺得不舒服。然而,最近微信、微博上卻流行起夏天也適合泡腳、夏季泡腳可祛濕解暑的說法,通過泡腳,可以達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神奇效果。夏季如何泡腳去除體內濕氣?去濕氣的食物有哪些?一起來看下。

5個細節暴露你身體濕氣過重

自測體內濕氣一: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瞭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瞭。

自測體內濕氣二: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瞭,一箱水還沖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瞭,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凈,也說明體內有濕瞭。

另外,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瞭,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自測體內濕氣三:洗漱時看舌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幹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瞭。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瞭。

自測體內濕氣四:刷牙惡不惡心

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惡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嘔吐、惡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幹不凈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隻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

自測體內濕氣五:小腿肚子發酸發沉

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當小腿肚子發酸發沉時,也是體內有濕氣的典型特征。

中醫提醒:我們知道瞭怎樣自測體內濕氣,那麼,如何祛除體內濕氣呢?專傢指出,可點揉承山穴祛除體內濕氣。

夏季如何泡腳去除體內濕氣

中醫專傢:泡腳有利調節經絡,維持人體健康

泡腳養生,通常在冬季才會風行起來,炎炎夏日用熱水泡腳,光想想都讓人覺得不舒服。然而,最近微信、微博上卻流行起“夏天也適合泡腳”、“夏季泡腳可祛濕解暑”的說法,通過泡腳,可以達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神奇效果。

泡腳是否確有神奇的功效?中醫專傢表示,泡腳養生不分時節,的確有其理論基礎。雙腳是人體很多重要經絡的起源,泡腳通過促進經絡自我調節,可以維持人體平衡。

■新快報記者 林恒華 通訊員 黃賢君

●六大經絡始於足

為什麼泡腳有養生的功效?這源於一個經絡學的理論。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馮崇廉告訴新快報記者,人體很多重要經脈都起源於足部,從腳趾頭開始,一直往上走,通遍全身。

其中,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與人體重要的臟腑——腎肝脾相應。中醫又有臟腑相表裡的理論,足太陰脾經對應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對應足太陽膀胱經,足厥陰肝經對應足少陽膽經。

中醫有“經脈所過,主治所疾”的觀點,始於足部的六大經絡得以調節,與之相連的臟腑也得以保健,從而達到調節人體健康的作用。

一、泡腳改善局部循環,調節人體平衡

為什麼疏通經絡能夠治病呢?

馮崇廉解釋道,關鍵在於經絡的調節作用。例如中醫針灸治療時,針對血壓高、血壓低可能會紮同一個穴位,就是這個道理。經絡的運行有自我調節的功能,通暢瞭經絡,類似河水滿瞭可以自動放掉一些,河水不足就自動補充一些。

《黃帝內經》中講到“流水不腐,戶樞不朽”——水流動起來就不容易發臭,門轉動起來就不容易腐朽,意味著經絡要保持通暢。經絡不通暢,疾病就隨之而來,而經絡運行起來,失調的地方自然可以得到調節。打坐、運氣功治療疾病也是這個道理。

同理,泡腳的作用是讓局部循環得到改善,有助經絡通暢,調節人體平衡,就可以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而中醫養生講究順應自然,大自然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因此,“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就是養生的一大法則。春季需要養陽、夏季需要降暑,泡腳讓經絡運行起來,自然可以調節人體,實現不同季節的養生目的。

二、睡眠不好,最好泡到三陰交的高度

“中醫泡腳有五輸穴的觀點。”馮崇廉說,所謂五輸穴是指井、滎、輸、經、合,是十二經脈各經分佈於肘膝關節以下的五個重要腧穴。一般來說,通常泡腳可以泡到“井、滎、輸”,而最高的“合”超過瞭足三裡部分,到達膝關節附近。

根據這一理論,泡腳的目的不同,浸泡的高度也應當有所不同。如果要保健到足三裡,則需要泡到接近膝蓋的高度,如果想調節睡眠,則可以泡到三陰交的高度。沒有特殊目的的話,則一般泡到腳踝左右的高度即可。

有的人會擔心:夏天溫度高,睡前泡腳會不會引起興奮,影響睡眠?馮崇廉表示,恰恰相反,人體的主要臟器得到調節,身體好瞭睡眠自然也好。另外,三陰交和足底的湧泉是治療失眠最好的穴位,泡腳泡到這兩個穴位,也有利於治療失眠。

三、夏季泡腳, 適宜用五指毛桃、西瓜翠衣

溫水泡腳可以改善局部循環,如果再加入適當的藥物,還可以達到更好的保健作用。

馮崇廉說,夏日炎炎出汗多,容易耗氣傷津。因此,泡腳時加入益氣生津的藥物最好不過瞭。西洋參是最好的補氣藥物,但成本較高,可以選擇比較便宜的五指毛桃、南芪、千斤拔等藥物。再者,夏季需要解暑養陰,可以用西瓜翠衣(西瓜表面很綠的一層,可以入藥)、荷葉(選荷葉邊更好)、麥冬等入藥泡腳,達到降暑的作用。對於比較濕困的人群,可以萆薢、茯苓等泡腳,有祛濕、養心安神的作用。

另外,艾草是泡腳最常用的藥物,不過,馮崇廉建議,艾草有溫通作用,更適合冬季使用。夏季用艾草也有助於溫通經脈,但少量即可,不建議夏天使用大量的艾草泡腳。

將藥物磨粉,每次泡腳取一種藥物10-15克,用熱水滾開之後,放涼到45℃左右,維持溫度泡15分鐘左右即可。泡腳的時間適宜在早晨或晚上睡覺之前。

去濕氣的食物有哪些

1、白扁豆

首推的就是有“長壽豆”之稱的大白扁豆。白扁豆性微溫、味甘,其營養豐富:除碳水化合物外,每百克中含蛋白質28克,鈣116毫克,以及其他多種營養素。它具有和胃化濕、健脾利水、止瀉等功能,主治脾虛腹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赤白帶下等癥。

白扁豆的補脾除濕效果極其理想,就是比較不容易熟,可以用高壓鍋壓,提前泡一下更容易軟爛。

2、薏米

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好的薏米有一種藥的味道,沒有黴味也沒有長毛。薏米可以和紅豆煮粥,就是單純的薏米加紅豆,而不要加上大米,喝水吃豆子,長期堅持就會有效果瞭。再者,可以把薏米洗凈晾幹用鍋炒,鐵鍋幹炒,就像炒芝麻那樣炒好就ok瞭。單獨吃薏米或者傢裡有粉碎機的打磨成粉可以像沖芝麻糊一樣沖著喝,比煮粥效果更勝一籌。

3、紅豆

紅豆可以補血,亦可以除濕。中醫角度來說,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用紅豆煮水喝,或者加上黑豆和綠豆一起煮水,可以很好的排出體內的濕氣。紅豆還可以做豆沙,做稀飯,做甜品,但是要小心不要買到赤豆,那種豆子屬於藥類,吃多會中毒的,一般很容易和紅豆混淆。

濕是如何形成

人體內的濕,大都由兩個方面造成的

第一是經絡不通。經絡不通,大都是因為過量食用垃圾食物。由於垃圾食物中,含有人體無法合成以及代謝的添加劑,雖然含量很低,可如果恒久食用,就會在體內形成積累,到瞭一定程度,我們體內就會形成垃圾聚積,障礙我們經絡的暢通。

第二是身體內陽氣不足。陽氣不足,多是因為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同時,猛吹空調也是造成經絡不通、陽氣不足的重要原因。

特別是炎熱的夏天,外界酷熱,大自然本是讓我們在這個季節蒸騰一下,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垃圾代謝出來,但我們空調一吹,我們的自然代謝便已紊亂,長期以往,體內濕氣便日積月累。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無法發揮作用。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瞭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其實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知道瞭濕氣是怎樣來的,就一定要明白濕氣重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隻有明白瞭其中的利害,才能更好的預防和治療。

濕氣重會有什麼影響

身體濕氣重最難對付。用燥濕的方法化濕,十有八九會傷瞭津液,濕氣還是很難除去,所以中醫裡除瞭燥濕,還有利濕、化濕、滲濕等對付濕邪的方法。

濕氣重對身體的影響:

1體內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遇熱則成為濕熱,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2濕氣在體內不除,人就容易長期便溏,大便不成形。舌頭黃中帶膩。

3濕氣重的人整天打不起精神,老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裹著,懶得動彈.

4濕氣重的人容易身體發福,體態臃腫。

對付濕邪的簡單方法:薏米紅豆粥。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藥裡稱作“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薏米紅豆粥,不僅能健脾胃,還能起到減肥的功效,又不傷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