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疼痛是一種很常見的肛腸疾病癥狀,通常是由痔瘡、肛裂、肛管炎、肛周膿腫、肛門直腸神經官能癥等引起,大便疼痛可以預示很多疾病的出現。每次排便都為幾天前的食物殘渣,廢物在身體內停留的時間過長,造成肝臟和腎臟負荷,那麼,我們正常人每日要排便幾次才健康呢?

怎樣訓練寶寶排便

訓練應先從大便開始,可配合使用下列技巧:

1、將適用於寶寶個體的拉屎坐椅(座上開圓孔,下置容器)或便器放在兒童活動地點附近,告訴寶寶什麼時候使用它,或當著寶寶的面將尿佈上的屎抖入便器,以便讓寶寶明白它的用途,避免以後屙屎時糞便湧入便器而使寶寶產生異樣感覺而不知所措;

2、開始幾天讓寶寶不脫褲子坐在上面,當寶寶習慣後,再試著抽去尿佈;

3、根據觀察到的跡象提醒寶寶是否有便意,例如寶寶臉部顯出怪相或擺出大便的姿勢等;

4、不要故意將尿濕的尿佈讓寶寶繼續兜著作為對寶寶的懲罰;

5、待寶寶一日內能數次使用便器時才取消尿佈;

6、當寶寶對訓練已有準備時,可給寶寶穿能自己隨意脫下拉上的褲子;

7、睡前和醒後應即提醒寶寶上廁所;

8、睡眠時大小便控制的訓練可以晚一年開始,當然也可以同期進行。

每天大便幾次最合理

每天排便幾次最科學

一位營養學博士的養生秘訣中,其中有一條是:每天保持三次大便,如果隻有一次便算是便秘。

我們每天食用三餐,最好也要能保持有三次排便,在十二點前就有兩次排便。另外一次,在下午或睡前都可以。

一天如果是能保持三到四次排便,不僅可以排除體內宿便,還能確保吃進去的食用油、脂肪,不被回收到肝臟,藉以減輕肝臟負擔。將大腸清除幹凈,而非把大腸變成累積廢物的垃圾場或化糞池。

一天排便幾次是惡癌先兆

息肉其實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腫瘤性息肉多指腺瘤,特別是傢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果傢族中一個人確診,其他成員應進行相關檢查並盡早治療,以防癌變。但即便是腺瘤發展到癌一般需要5~20年,而且癌變幾率與腺瘤大小、數目、病理類型、部位,以及患者年齡性別相關。非腫瘤性息肉則指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基本不會發生癌變,但也要盡早切除。結直腸癌的病因:結直腸癌的發病與很多因素,如飲食習慣、遺傳,結腸炎癥等有關。

1、飲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動物蛋白、食物中亞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攝入酒精;油炸食品;維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腸癌發病中飲食因素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因素。在美國,上世紀50年代起倡導改變飲食習慣導致大腸癌發病趨勢下降同樣證實瞭這一點。而與之相對的,在我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國人的飲食習慣也發生瞭巨大變化,高脂、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在菜譜中日益增加。這也是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不斷上升的原因這一。

2、大腸的某些良性病變: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腺瘤、傢族性結腸腺瘤病、血吸蟲病、大腸息肉等。患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超過10年者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群高數倍,這是因為,腸道內的反復炎癥,對腸道粘膜細胞是一種慢性刺激,這種刺激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粘膜細胞的生長失去控制,發生惡變。存在大腸息肉的患者也一樣,其發生大腸癌的相對危險度是無息肉者的22倍,因為息肉本身雖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會惡變。

3、遺傳因素:據估計約20%的大腸癌病人中遺傳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傢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遺傳性大腸癌。研究發現,大腸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2-4倍,約10%-15%的大腸癌發生在一級親屬中有大腸癌病史的人群中。

4、排便習慣改變:多為排便次數或糞便性狀改變,比如原來大便每天1次,最近不知道什麼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說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以及大便形狀發生改變,本來大便是軟的成形的,最近突然像水一樣,而且裡邊似乎有有血或是膿,多提醒腸道裡面可能出現瞭問題,應該到醫院進行建檢查。(應當指出,這些癥狀在其他疾病中也很常見,因此如果你有上述癥狀應進行全面體格檢查)。有些人還伴有裡急後重感,尤其是發生於青年人時。如果沒有其他原因(包括旅行、生活環境變化及服用土黴素等)而常常發生便秘腹瀉等腸功能紊亂,且正規治療兩周以上仍無效時,應當引起註意,可能是大腸癌的早期征兆。

排便訓練何時開始

1.首先,要確認寶寶已處在所謂的膀胱準備”階段,也就是說,一次排出的尿量比較多,尿後可保持尿佈數小時不濕。

2.另外,以下這些跡象(一般出現在18個月-2歲半的孩子中)也提示孩子已能接受訓練:

已能行走,並樂意坐下(具備坐便器的基礎);

能將自己的褲子拉上和拉下;

能模仿父母的動作;

顯出對控制大小便的興趣,例如會跟隨父母進入衛生間等;

對自己在尿佈裡解尿屙屎有所表示;

會將東西放回原處(顯示能教會寶寶大小便到應該去的去處);

會說不,顯現獨立意識。

有下述情況者,訓練不宜開始:寶寶生病;發生遷居等重大生活事件。此外,父母也不要迫於外界壓力而強制寶寶接受訓練,如果父母對寶寶未能擺脫尿佈感到焦慮的話,這種情緒也會影響寶寶,有時還會引起括約肌功能失調以及便秘而妨礙訓練正常進行。如寶寶不配合,必須要等待數月後才作再一次試驗。

大便疼痛檢查診斷

臨床上,引起大便疼痛的肛腸疾病有很多,主要有:

1、痔瘡

痔瘡是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以齒線為界可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有時會出現大便疼痛的癥狀。

疼痛:單純性內痔無疼痛,少數有墜脹感,當內痔或混合痔脫出嵌頓,出現水腫、感染、壞死時,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2、肛裂

肛裂是齒狀線以下肛管皮膚層裂傷後形成的小潰瘍,臨床上常見於大便時劇烈疼痛、便血、便秘、瘙癢等癥狀。

排便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癥狀,其特點是呈周期性排便痛。當有便意時,肛門舒張,疼痛開始;排便時,糞便沖出裂口,立刻感覺肛門內灼痛或刀割樣疼痛,稱為便痛;排便後數分鐘或至10分鐘,疼痛停止或減輕,稱為間歇期,然後,因肛門括約肌痙攣收縮,病人又感覺到劇裂疼痛。

肛裂疼痛的程度,隨著肛裂的大小和深淺的不同而有輕有重。這一期間的疼痛,常持續半小時至數小時,使病人坐臥不安,十分痛苦,當括約肌痙攣而疲乏時,疼痛才逐漸停止。這是疼痛的一個周期,從排便一疼痛一緩解一疼痛的過程。以後又因排便或噴嚏、咳嗽、排尿等都能引起周期性疼痛發作。肛裂合並有感染時,疼痛更加明顯。

3、肛管炎

肛管炎是長期的糞便刺激和不良的排便習慣引起的,其主要癥狀是持續性跳動疼痛、肛門瘙癢墜漲、排便異常等。

持續性跳動性疼痛:許多患者當排便時,因大便刺激肛管而導致持續性疼痛,令患者行動不便,坐臥不安。

4、肛周膿腫

肛周膿腫是指肛門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生的急性或慢性化膿性感染,並形成膿腫。其主要癥狀是疼痛、硬結腫塊、發熱。

疼痛:疼痛為肛周膿腫最常見的癥狀,為逐漸加重的持續性腫痛或跳痛。患者行走不便,端坐受限。

5、肛門直腸神經官能癥

陰部神經癥候群、直腸炎癥等均可引起肛門直腸疼痛,臨床上常需註意,加以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