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炎患者的飲食註意事項有哪些?腎炎是一種可以引發水腫、高血壓、腎功能損害等癥狀的疾病,需要科學的治療和有效的護理。飲食是腎炎患者需要註意的重要內容,腎炎的飲食註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是專傢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瞭解下吧。

慢性腎炎到底能不能治好

1.對於該病大多是采用西藥為主,如口服激素類藥物,抑制炎癥反應,控制慢性腎炎中蛋白的漏出。從效果上說,該療法能在短時間內消除身體上的不適,慢性腎炎的癥狀消失瞭,但是有經驗的患者知道,這樣的方案隻針對表象,不涉及內裡的病因,所以造成長期吃藥維持,如果有一次感冒發生,病情一定會復發。

2.由於西藥的弊端,所以患者選擇中藥治療,中藥治療雖然沒有西醫的見效快,卻能依靠時間慢慢調養,也不失是個好辦法,隻是從某種程度上說,延長瞭病期,而這期間也容易對胃腸道造成損傷,另外若感染其他病菌,極易讓病情勢頭回升,讓療程重新啟程。

3.醫院腎病診療中心的腎康療法,結合中西醫的特點,中藥西用,利用中藥治療病因的特點,加入西醫的理念,直接對病理醫治,見效快的同時對身體不帶來副作用,還加入瞭修復功能的作用,達到瞭完美的治療效果。

腎病患者飲食要註意

錯誤一:過度限鹽

對於腎炎病人的飲食,民間的錯誤看法不少,什麼“腎炎必須戒鹽”、“有病要增加營養”等等,以訛傳訛,誤人不淺。我們知道鹽是人體內必不可少的成分,長期不吃鹽會導致電解質紊亂,如低鈉血癥等,對身體不利。從醫學上講,嚴重的“缺鹽”還會出現神經系統的損害,甚至引起死亡,尤其是老年病人,因而不能盲目戒鹽。對腎炎病人的吃鹽問題要做具體分析,無論什麼樣的腎炎,絕對戒鹽都是錯誤的。當病人有明顯水腫或血壓增高時,應該考慮減少食鹽的攝入,以免加重水鈉瀦留。而當病人臨床上並沒有水腫或高血壓時,則對食鹽的攝入不必多加限制。

錯誤二:大量補充植物蛋白

對於腎炎病人蛋白質的攝取,根據病情不同而有所增減。當病人尿中排出的蛋白很多,並有低蛋白血癥時,應相應增加肉類食品的攝入量,如精肉、魚、雞蛋等;但過多的蛋白質攝入會加重腎臟負擔,使病情加重。當病人腎功能已明顯受損時,蛋白質的攝入量就必須受到限制,以免加速腎功能惡化。蛋白質限制的標準須視腎功能受損程度而定,有條件的患者可以由醫師及營養師配合擬訂食譜。

植物蛋白所含的大部分氨基酸可在體內合成,不需外源性補充,這類氨基酸稱之為非必需氨基酸。進入體內的非必需氨基酸增多,可加重腎臟負擔,特別是已有腎功能損害時。故應在可能的范圍內予以減少。

在日常生活中,含植物蛋白較多而又經常食用的有:豆類(包括豆制品),含植物蛋白最多,應列為忌食之列,特別是對於已出現腎功能不全的病人;面(包括面制品),植物蛋白含量也不少,少食為佳;大米,含植物蛋白較少,可選為主食,但不宜多;薯類,以淀粉為主,含熱量高而含蛋白質相對低,適宜腎炎病人食用,如土豆、山藥、芋頭、蓮藕、荸薺、南瓜、粉絲、藕粉等。

錯誤三:過度運動和不動

過度的運動或活動,會增加身體疲勞,加重腎臟的負擔,導致腎炎病情的加重或腎炎的復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不少腎炎病人不註意生活起居,導致活動或勞累後尿蛋白增加,病情加重。因此,腎炎病人的活動應適當限制。

另外,再談談“靜”的問題。總的來講,“靜”對腎炎病人是有益處的,但也需要全面衡量。一味地強調臥床,會使患者逐漸喪失生活的能力及樂趣,甚至導致一些並發癥的出現,如靜脈血栓的形成等。合理的原則應該是:靜是基礎,包括身體的休息和心理上的平衡;動是輔助,應該按腎炎的程度,選擇參加適當的文體及社會活動。如此,病人的身心得到平衡,從而有利於腎炎的治療及病情的恢復。

錯誤四:濫用藥物,濫“求醫”

老百姓有句俗話說,“男怕傷腎、女怕傷肝”,腎臟得瞭病那可是“要命”的事!不少患者因為求醫心切而常常濫用藥物。要提醒大傢的是,腎臟是身體的排泄器官,攝入體內的各種物質(包括藥物)以及它們的代謝產物,多需從腎臟排出體外。有不少藥物具有腎毒性,若不加思考、不加選擇,輕信遊醫,道聽途說而亂用藥,很可能使腎炎患者得不到治療,並因為藥物的副作用使病情加重。過去在人們的印象裡,中藥是無毒的,但近些年隨著“中藥事件”的不斷出現,專傢們提醒大眾——中藥亦不可濫用!如中藥木通,會造成腎臟的損傷,嚴重者會導致腎功能衰竭。

錯誤五:不適當地添加衣服

患有腎炎的病人,機體免疫力下降,防禦能力減弱,往往在天氣變化時,失於自我保護,導致感冒或咽喉部炎癥的出現,加重病情。因此,隨著天氣及氣候的轉變,自覺調整衣著是很重要的。天氣涼,衣著過少,易感風寒,固然不利;但過分小心、過於保暖,使身體常常處於微汗的狀況,容易招致上呼吸道感染等。合理的辦法是涼則加衣,熱應酌減。不要怕麻煩,千萬不能有“穿得密密實實的便能防止受涼”的錯誤想法。“三分饑七分寒”這個民間的育兒忠告,對於過分註意自我保護的腎炎患者也許同樣是個值得思考的建議。

小兒急性腎炎的早期癥狀

小兒腎炎一般指腎小球腎炎,是一種雙側腎臟的彌漫性、非化膿性疾病。多發生於學齡兒童,6-9歲最為常見。常繼發於上呼吸道的細菌或病毒感染,但是腎炎的發病並不是細菌或病毒直接損傷腎臟而發生的炎癥,而是由於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引起體內產生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反應,造成腎臟損傷而致病。

小兒腎炎的早期癥狀並不太明顯,不是那麼容易發現,很多時候發現的時候時候就已經很晚瞭,有的甚至已經到瞭尿毒癥期。雖然小兒腎炎的早期癥狀並不太明顯,但是並不代表它沒有。以下為大傢介紹小兒腎炎的早期癥狀,希望大傢提高警惕,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減少疾病的危害。

小兒慢性腎炎早期癥狀之一:眼瞼浮腫

小兒慢性腎炎早期產生眼瞼浮腫的主要原因是:腎臟對水的排泄和調節功能受到損壞,使患兒體內的水和鈉增多,過多的水積在體內疏松組織裡,而眼瞼是疏松組織較多的部位。眼瞼浮腫的特點是早晨起床時明顯,活動後減退。

小兒慢性腎炎早期癥狀之二:血尿

血尿有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之分。肉眼血尿即為肉眼可看見的血尿,尿色呈洗肉水樣,混濁且呈紅色,有的患兒尿液中夾有血絲或者血塊;而鏡下血尿則隻有在顯微鏡下觀察才可以發現,每高倍視野下紅細胞數大於1個。血尿是大部分小兒慢性腎炎患者最常見的癥狀。當然,血尿的原因眾多,腎炎隻是其中之一。因此,當傢長發現小兒有不明原因的血尿時,應及時就醫。根據醫生的建議做相關檢查,必要時需做尿常規檢查以排除腎性血尿的可能。

小兒慢性腎炎早期癥狀之三:尿中泡沫增多

尿中泡沫增多,以較小的泡沫為主,並且相互聯在一起,久久不能散去,提示患兒尿中有蛋白,張力較高所致。當然,這一癥狀準確性差。如果不具有一定的醫學常識,往往會被傢長或者孩子忽視。最簡單的辦法是到醫院查尿液,以排除蛋白尿的可能。因為慢性腎炎最早期的改變是尿液。

小兒腎炎早期癥狀之四:中度以上的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常常合並貧血

出現乏力、頭暈、面色蒼白等癥狀。貧血的患者如除外血液系統疾病,應註意是否存在慢性腎功能不全。

小兒腎炎早期癥狀之五:約1/3的腎小球腎炎患者會出現血壓升高

表現為頭痛、記憶力減退、睡眠不佳癥狀等。因上述癥狀就醫、並且發現血壓升高的患者一定要檢查尿常規,特別是年輕患者。

小兒腎炎早期癥狀之六:急性腎小球腎炎和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的急性發作常常與咽炎、扁桃體炎、上呼吸道及皮膚等感染相關。因此,當患有上述感染性疾病時應檢查尿常規。

小兒腎炎早期癥狀之七:早期尿毒癥患者經常出現食欲減退、惡心、皮膚瘙癢等表現。因此,有這些癥狀,特別是合並高血壓、貧血的患者一定要檢查腎臟功能。

小兒腎病以原發性為多見,主要病變為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臨床常表現為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全身明顯凹陷性水腫及腎功能異常等一系列癥狀。這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多發病,亦是導致不可逆性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處理得當,95%以上的急性腎炎是可以治好的。

腎病患者日常自我保養方法

1.調整心態

首先腎病患者需要積極的調節自己的精神狀態,這對有效的輔助治療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具有腎炎病先天素質的人,應警惕腎炎發生,但也不能悲觀,而應該消除對疾病的恐怖心理,從父母親的病情發展中吸取教訓,積極預防。

2.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此外,腎病患者需要根據自己的病癥特點積極遠離一些對腎臟有害的因素,這是最關鍵的保養方法。因為生活不規律,睡眠不充足,暴飲暴食,酒色過度,勞逸無度,均可降低人體對外邪的抵抗力,增加病情加重的機會,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腎病患者應勞逸結合,定時作息,以維持人體陰陽平衡、氣血調暢。

3.註意免受感染

在生活中不乏因為受到感染的影響而加重腎病病情的例子,而且根據臨床調查發現,腎病的發生常與上呼吸道感染等有關,常以外受風寒、風熱、風濕、濕熱、熱毒之邪為始因,因此,要減少腎病的危害,患者就應註意天氣寒暖的變化,應避免陰雨天外出、汗出當風、涉水冒雨、穿潮濕衣服,時刻警惕外邪的侵襲。

小兒腎炎的診斷方法

1.病史發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猩紅熱或皮膚化膿性感染等病史。

2.浮腫、血尿、高血壓(》18/1l-kpa)。

3.嚴重病例可於起病一周內出現下列任何一種並發癥。

(1)心力衰竭:表現為呼吸急促,煩躁不安,肺底出現濕羅音,心串快,或出現奔馬律,肝臟迅速增大。

(2)高血壓腦病:頭痛,跟花,暫時失明,重者昏迷,抽搐,血壓明顯增高。

(3)急性腎功能不全:少尿或尿閉,氮質血癥,高血鉀,酸中毒。

4.實驗室檢查

(1)尿常規:有紅細胞、管型和蛋白尿。

(2)血沉增快。

(3)抗鏈球菌素O”(ASO)增高。

(4)血清補體C3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