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邪是中醫裡很常見的致病因素,它的形成有外部環境和人體內部原因。人體濕邪形成的內部因素也有很多,如過量飲水,運動量不足,喜歡吃肥甘厚味等, 這導致體內脾胃運化失常,就產生瞭內濕。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孟廣表示,大傢可以通過一些小方法來辨識“濕氣”,從而調整生活習慣,防患疾病。下面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

濕氣重的人應吃些什麼

1、綠豆

是最常用的清熱、解毒食品,還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濕熱體質者的天然良藥。

2、紅豆

是利水、消腫、清熱佳品,尤其適合夏季食用,能散熱燥濕、補心健脾、養肝益腎。

3、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於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癥。

4、薏仁

是緩和的清熱祛濕之品,中醫常用其來治療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等病癥。

5、黃瓜

能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並且富含多種維生素、纖維,是難得的排毒食品。黃瓜還能促進新陳代謝、美白皮膚、抑制脂肪形成。

6、苦瓜

具有清涼解渴、清熱解毒、清心明目、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苦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有清脂、減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據研究發現,它還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7、冬瓜

有利水消痰、清熱解毒的功效。濕熱體質者若有水腫、脹滿、痰多、暑熱煩悶、消渴、濕疹、癤腫等均可食用,並可解酒。

8、玉米

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癥。

9、洋蔥

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癥。

10、水芹

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11、鯽魚

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癥。

12、馬齒莧

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癥。

13、芹菜

可清肝熱、養血。此外,芹菜還有清胃熱、通血脈、健齒潤喉、明目醒腦、潤肺止咳的效果。因此,體內熱盛、食欲不佳、疲倦無力的濕熱體質者可常食用。

14、芥藍

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風、消暑解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等功效,能潤腸祛熱氣、下虛火、止牙齦出血,對腸胃熱重、熬夜失眠、虛火上升、牙齦腫脹出血等也有輔助治療效果。

15、茅根

甘寒,歸肺、胃、膀胱經。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的功效。可以用於胃中煩熱不適、惡心、肺熱咳喘、心中煩躁、口苦、口渴、牙齦出血等,其清熱利濕解毒作用較緩和,除濕熱體質之人外,也適合普通人群在夏季桑拿天食用。

16、荷葉

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等功效。現代研究表明,荷葉也有降血脂作用,所以很多減肥、降脂、祛痘產品中都含有荷葉。

兩步判斷體內有沒有濕氣

因此,辨識“濕邪”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自我感覺。比如即使您睡眠時間很充分瞭,但起床後還總覺得很困卷、乏力、覺得頭沉、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東西在裹著,懶得動彈,那麼,就要懷疑身體裡是不是有濕氣瞭。中醫裡講“濕重如裹”,就很準確的形容瞭濕氣重的癥狀,這就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衣服一樣,很不舒服。

第二個方法是觀察大便。如果每次排大便都黏膩不爽快,沖馬桶總沖不幹凈,總有一些黏在馬桶壁上,那麼也說明體內可能有濕。

怎麼除濕?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科主任毛以林建議,用以下方法除去身體濁重濕氣,恢復神清氣爽。

勤運動。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大,造成濕留體內。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試試慢跑、健走、遊泳、瑜伽、太極等健身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也可去濕。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如南方人隨身攜有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端午時節,傢傢戶戶門口掛把佩蘭、石菖及艾葉,取下後用來沐浴,也可消毒殺菌。

避免潮濕的環境。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如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水分攝取要適量等。

喝紅豆薏米粥

“腸胃系統事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毛以林表示,酒、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 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過食,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 調時加入蔥、薑,降低其寒涼性質。祛除體內濕氣,薏米紅豆粥是佳品,既能當茶喝,又能當飯吃。薏米,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 氣。紅豆,在中藥裡稱 “赤小豆”,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紅色入心,它還有補心功用。在熬薏米紅豆粥時,不要加大米進去。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黏稠, 所以大米一熬就稠瞭。紅豆和薏米都是去濕的,本身不含濕,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瞭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除掉。

此外,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藥甘薑,也如同慢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食療防濕品還有:高粱、玉米、苡仁、扁豆、水芹、洋蔥、冬瓜、馬齒莧、鯽魚、鮑魚、田螺等。這些除濕食物,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利水滲濕、清熱利濕、通便解毒、滋陰柔肝的功效。(本文綜合自健康時報)

有濕氣人的註意事項

有的人上廁所一會就出來瞭,有的人半天還沒有出來,上個廁所真是痛苦,這個時候要註意便秘可能是因為火氣太大造成的,還有可能是由於體內有濕氣造成的。如果是由於體內有濕氣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註意些什麼呢?

1判斷體內是不是有濕氣有兩點,一看大便的顏色,是不是成形,是不是很難沖下去,還有一個就是看早上起床是不是覺得特別累,全身沒有力氣,還會有頭疼的癥狀,除瞭用薏米紅豆粥初期外,還可以選擇用艾條,用艾條在腳心,肚臍眼位置熏,對於除濕效果也不錯。

2體內有濕氣的人還可以通過飲食進行有效的調理,可以用喝薏米紅棗粥,飲食中需要註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油膩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遠離,例如冷飲等,如果吃瞭,會加重體內的濕氣,還要註意居住的環境,需要定時的通風,不要讓房間或者被褥太潮濕。

註意事項:體內濕氣比較嚴重的還要註意遠離煙酒、晚上要早點睡覺,不要經常熬夜,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情,如果病情較重還可以找中醫進行調理。

體內出現濕氣的提示

看看是否收到身體發出的5個求救信號,就能做出判斷:

1.總覺得身體沉重,渾身不清爽,腿像灌瞭鉛;

2.滿面油光,毛孔粗大;

3.舌苔很厚;

4.大便黏膩,馬桶總沖不幹凈;

5.體型肥胖,大腹便便。

以上這些信號都與濕邪的特點有關。濕性重濁,所以感受濕邪後,會覺得全身非常沉重,好像被什麼東西捆住一樣,不清爽。又因濕性趨下,容易侵犯人體下部,故雙腿沉重尤為明顯。濕性黏滯,停滯於大腸,則大便總是很黏膩。

濕邪已經成為絕大多數疑難雜癥和心腦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人之所以會感受濕邪,跟生活方式息息相關,也就是後天修為毀壞瞭我們的體質:

一是“病從口入”,飲食結構不合理,攝入瞭過多的高熱量食品,比如洋快餐、油炸食品、含糖飲料、酗酒等,且三餐分配不合理,晚餐過於豐盛。

二是體力活動明顯不足,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坐著,上班坐在桌前,下班以車代步。很多人常說“我一天到晚都很忙,哪有時間去鍛煉”。殊不知,騰不出時間鍛煉的人,早晚要騰出時間看病。

三是人和大自然越來越疏離,尤其是夏天空調的使用,對我們的身體非常不利。夏天出汗本是一個散濕的重要途徑,可一進到空調房間,汗給收瞭,該出的汗出不來,該消耗的消耗不掉,身體裡勢必堆滿瞭垃圾,堆滿瞭濕邪。此外,有些年輕人覺得淋著雨漫步是件非常浪漫的事,不經意間濕邪也會入侵。

怎樣才能讓身體遠離濕邪?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後,在飲食的認識上存在很多誤區,認為每天大魚大肉才是富足的標志,其實,這是不符合中國人體質的。所以,要防濕邪,首先飲食結構應以谷類為主,粗細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可常喝薏米紅豆粥健脾利濕;其次,身體越懶越要動,以利於祛除濕邪;再次,夏天別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間,要適量出汗,給濕邪以出路;最後,避免淋雨和趟水,不讓濕邪乘虛而入。

體內出現濕氣該如何祛除

每到春季,不少人都會出現體內濕氣重的現象。再加上現在的人缺乏運動,並且壓力過大,經常熬夜,這些都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到影響,導致水分代謝失調,從而出現體內濕氣重的癥狀。要去除體內的濕氣,首先要從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做起。

1、勤運動。濕氣重的人可以通過運動來緩解壓力,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排出濕氣。跑步、遊泳、瑜伽、太極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加速血液循環。

2、多吃清淡食物。涼性、生冷的蔬果,容易造成腸胃不適。酒、牛奶、肉類不易消化。所以,濕氣階段,多吃清淡的食物為好。

3、避開環境的濕氣。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幹身體,吹幹頭發;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