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是通過溫度和藥物,利用皮膚的禦邪、分泌、吸收、滲透、排泄、感覺等多種功能,作用於局部皮膚、肌肉、關節,改善三者的代謝、強化其功能,並且通過皮膚對藥物的吸收,針對局部及全身的疾病進行治療。那麼,冬季泡腳要加哪些東西呢?下面就來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

冬季泡腳有哪些好處

強身健體

中醫認為,足是人之根,具有重要治療價值的反射區就多達75個,經常用醋泡腳可調和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平衡陰陽。長期堅持用醋泡腳,不僅可以改善睡眠質量,對於身體的強壯與抵抗能力的增強都有改善作用哦

減壓

經常用醋泡腳,可協調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興奮程度,起到調節和松弛原本緊張的神經。尤其是白天工作緊張的白領們,經常用醋泡腳,不僅可以緩解穿高跟鞋的腳部肌肉,還可以對身體起到減壓之作用。

促進血液循環

冬天手腳冰涼的情況多由於身體血氣循環不通而導致的,使用醋泡腳可加速人體的血液循環,改善身體各部分因為長期不動或者是疲勞而導致的缺氧,增強新陳代謝,改善手腳冰涼情況。

改善腳氣

很多人有腳氣病,也就是香港腳的朋友會很煩惱,腳不僅會發癢、脫皮,還有臭味,都是真菌感染的後果。因此用醋泡腳可以對腳起到殺菌清潔作用,但是盡量保證腳在沒有損傷的情況下用醋泡腳,可以改善腳氣情況哦。

滋潤肌膚

很多MM在冬季腳部皮膚會有幹燥龜裂的情況,此時不妨嘗試用醋泡腳連續1周,會發覺不僅腳部皮膚變得光滑瞭,而且身體以及臉部皮膚也變得更加有光澤,潤澤度高哦

治腳氣

鹽水泡腳治腳氣,這是因為食鹽有很好的殺毒除菌功效,而把食鹽放入熱水中,利用水中熱力,那麼皮膚可以更好的吸收鹽水的殺毒除菌成分,就可以實現鹽水泡腳治療腳氣的功效。

清潔腳部

因為食鹽的殺毒除菌功效使得鹽水具有很強的清潔能力,用鹽水泡腳就可以清潔腳部。

去角質

因為食鹽有去角質的作用,所以把食鹽放入熱水中進行泡腳,就可以利用熱水中的熱力增強去角質的作用。

補腎、抗衰老

因為我們人體腳部離心臟是最遠的,所以血液供應非常少,而式樣鹽水泡腳,就可以讓鹽水的有效成分進入腎和心臟,並且促進血液循環,已達到補腎、抗衰老的好處。

治感冒

鹽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去除足部的寒氣,這樣就可以達到治療感冒的作用。

助眠抗衰

經常用鹽水洗腳,再配以按摩湧泉等穴位,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眠抗衰之效,還能治療感冒,甚至可以增強記憶力,使頭腦感到輕松。

冬季泡腳要加四樣寶

1、生薑祛寒

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需要註意的是,用生薑泡腳並不是將生薑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薑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薑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生薑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半塊薑的用量是對於一般傢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癥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薑的用量。用生薑水泡腳一段時間後,怕冷的癥狀一般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艾草溫肺

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草是性溫、味苦、無毒的一味藥。它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用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艾草泡腳的方法和生薑泡腳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幹艾草煮水泡腳,煮法與前面提到的相同。

3、桂皮消腫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它與花椒都是傢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溫腎陽的作用。用他們泡腳,對於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腎源性水腫是由於腎臟功能問題或出現疾病而引起的水腫。一般首先發生在組織疏松的部位,如眼瞼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時最為明顯,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的皮膚可出現凹陷。如果出現瞭腎源性水腫,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塊)煮後泡腳,煮法同煮生薑的方法。連續用此法泡腳能夠起到一定的消腫作用。

如果先從身體的下垂部位(如腿)開始出現水腫癥狀,逐漸發展到身體其他部位,則可能是由於心臟功能問題而導致的心源性水腫。這種水腫可以選用前面提到的生薑煮水來泡腳,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從而達到輔助減輕水腫的目的。

4、紅花防凍瘡

紅花是一種婦科常用中藥,它能夠活血通經,祛淤止痛。冬季容易發生凍瘡和皮膚皴裂的人在秋季應該提早用紅花泡泡腳,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取紅花10—15克(大約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腳,能夠預防和改善凍瘡。每到冬天,有人的手腳經常會發生皴裂和破皮,但是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又需要很長時間恢復。選擇用紅花來泡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如果用30—50克的幹艾草和10—15克的紅花同時煮水用來泡腳,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和減輕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

如果血液循環不好,平時手腳容易發麻,或者下肢出現淤血,就可以用這兩種藥材一起泡腳。泡腳後,不僅能夠使血液循環問題得到改善,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質量。在感冒期間用紅花和艾草泡腳,還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安全泡腳有禁忌

第一,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泡腳時血液會流向下肢,腦部易供血不足。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悶、頭暈,應暫時停止泡腳,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能力差,應由傢人先試水溫,防止發生燙傷。

第二,飯後1小時內不宜泡腳。吃完飯後,體內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飯後1小時再泡腳。

第三,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銅盆等金屬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第四,兒童不宜用過熱的水長時間泡腳。因為足弓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形成的,因此要從小註意保護。如果常用熱水給小兒洗腳,足底的韌帶就會變得松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第五,女性經期別自己亂用中藥泡腳。女性經期出現的問題比較復雜,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藥泡腳,不但不會起到舒緩的作用,還可能會加重痛經等癥狀。因此,如果女性希望用中藥泡腳的方法來達到治療痛經等經期健康問題的目的,最好能夠咨詢醫生,根據自身情況對癥用藥。

五類人群不宜泡腳

陰虛體質人群。部分體質比較敏感的陰虛體質人群,泡腳可能會引起流汗、頭暈。並且泡腳會促進陽氣,而陰虛體質人群身體本身比較熱,泡腳會使陰虛加重,虛火上升,建議最好不要泡腳。

體質虛弱人群。身體虛弱的人,在泡腳或出汗的時候容易虛脫,泡腳時間過長可能會引起低血壓,嚴重時可能暈厥。

低血壓人群。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血管擴張,從而使血壓更低。

急性疾病人群。有頭痛、頭暈、氣喘、咳嗽等癥狀,冠心病頻發、血壓不穩定患者最好不要泡腳。

孕婦。由於現在的孕婦不常走動,泡腳後可能出現的一些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動胎氣,所以建議孕婦最好不要泡腳。

泡腳時水溫和時間是關鍵

健康的人群泡腳確實有一定健康益處,但在泡腳時還要註意講究科學的方法。泡腳以木制盆或電動足浴盆為好。高度應超過20厘米(沒過踝關節),寬度則以能容納雙腳即可。

另外,控制水溫和時間是關鍵。在水溫的控制上,以40℃―45℃為宜。溫度過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讓角質層幹燥甚至皸裂。糖尿病人最好用溫度計測量。

時間則最好別超過30分鐘,因為泡腳時會加快人體血液循環和心率,時間太長會增加心臟負擔。

同時,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因為泡腳的時候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有些人還會學習泡溫泉時那樣,放些草藥。對此,這是因人而異的。泡腳時根據自身特點適量放點中草藥能事半功倍,但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添加。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水泡腳;桂皮泡腳則對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膝關節不好的中老年人,建議在泡腳的同時熱敷膝蓋,可以祛風寒,緩解風濕骨痛。

泡腳後還可以稍加按摩。例如,按壓湧泉穴(位於足底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幾分鐘,可以更好地促進足底血液循環,改善睡眠,還可以護腎。患有高血壓的人,泡腳時可以按壓湧泉穴、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以及行間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