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人體內攝取精益蛋白質,ω-3脂肪酸和DHA的最佳來源,而富含魚油的飲食有助於減輕炎癥的發生減少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魚類中發現的ω-3脂肪酸對大腦和眼睛的發育也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周至少要吃二種魚類,以助於人體的心臟健康。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魚會不利於身體健康呢?下面兩種情況最好別吃魚。要想健康享用魚肉,獲取營養,還要懂得如何挑魚。

揭秘吃魚會胖嗎?

魚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質,而不是糖。

適量是不會長肉的~

1.含有豐富的完全蛋白質。

魚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如黃魚含17.6%%u3001帶魚含18.1%%u3001鮐魚含21.4%%u3001鰱魚含18.6%%u3001鯉魚含17.3%%u3001鯽魚含13%%u3002魚肉所含的蛋白質都是完全蛋白質,而且蛋白質所含必須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適合人體需要,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2.脂肪含量較低,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

魚肉的脂肪含量一般比較低,大多數隻有1%--4%%uFF0C如黃魚含0.8%%u3001帶魚含3.8%%u3001鮐魚含4%%u3001鰱魚含4.3%%u3001鯉魚含5%%u9CAB魚含1.1%%u9CD9魚(胖頭魚)隻含0.9%%u3001墨鬥魚隻含0.7%%u3002魚肉的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不飽和脂肪酸的碳鏈較長,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3.無機鹽、維生素含量較高。

海水魚和淡水魚都含有豐富的磺,還含有磷、鈣、鐵等無機鹽。魚肉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尼克酸。

這些都是人體需要的營養素。

另外,魚肉的肌纖維比較短,蛋白質組織結構松散,水分含量比較多,因此,肉質比較鮮嫩,和禽畜肉相比,吃起來更覺軟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可以看出,魚類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豐富,口味好、易於消化吸收的優點。

兩種情況下吃魚有害無益

魚未煮熟

另一個潛在的問題是吃瞭未經煮熟的魚,這可能會導致寄生蟲感染。當你在傢中烹調魚的時候,請確保魚肉至易剝落和嫩滑的狀態,肉類應沒有任何半透明的跡象。不要把還未煮熟的魚和其它食物的盤子放在一起,避免交叉污染。

如果你擔心汞含量的問題,或者你隻是不想吃魚,也可以從其他來源獲得ω- 3脂肪酸。

有許多植物含有ω-3脂肪酸,如菜籽油,亞麻籽,核桃,南瓜子。在植物中發現的w-3脂肪酸的類型被稱為阿爾法亞麻酸。盡管它不完全像在魚類中發現的脂肪,但你的身體有能力將阿爾法亞麻酸轉變成所需的EPA和DHA。

大多數人都可以從食物中得到所需的ω-3脂肪酸,但EPA和DHA也可通過膳食補充劑來獲取。

很多人希望通過選擇這些營養劑,減少炎癥的發生,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過度油炸

油炸魚也可能會使魚的汞含量上升。魚類過度油炸,或者與高脂肪、高熱量的醬料搭配,很快就會變成一道不健康的膳食。是非常不宜吃魚肉的時機。

吃魚的禁忌你知道嗎?

1、空腹吃魚——導致“痛風”

在減肥(減肥食品)風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歡隻吃菜不吃飯,空腹吃魚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這卻很可能導致痛風發作。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疾病。

而絕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人體酸堿平衡就會失調,容易誘發痛風或加重痛風病患者的病情。

2、吃生魚片——得“肝吸蟲病”

很多人都喜歡生魚片的鮮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魚片對肝臟很不利,極易感染肝吸蟲病,甚至誘發肝癌。

據營養、健康方面的專傢介紹,肝吸蟲病是以肝膽病變為主的一種寄生蟲病,人通過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蟲活囊蚴的淡水魚蝦和淡水螺類被感染的幾率極高,目前我國僅在廣東省就有數以百萬計的肝吸蟲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為生吃魚蝦而染病。

其臨床癥狀以疲乏、上腹不適、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肝區隱痛、肝腫大、頭暈等較為常見,嚴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變腹水,甚至死亡。

3、活殺現吃——殘留毒素危害身體

一般人都認為吃魚越新鮮越好,因此喜歡活殺現吃,認為這樣才能保證魚的鮮美和營養。但這實際上是一個認識誤區。無論是人工飼養的魚類或野生的魚類,體內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質。

活殺現吃,魚體內的有毒物質往往來不及完全排除,魚身上的寄生蟲和細菌也沒有完全死亡,這些殘留毒素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此外,活殺現吃的魚蛋白沒有完全分解,營養成分不充分,口感也並非最好。

4、擅吃魚膽——解毒不成反中毒

魚膽是一味中藥,中醫常用它來治療目赤膽痛、喉痹、惡瘡等癥。

民間也因此流傳吃魚膽可以清熱解毒、明目止咳的說法,所以盡管魚膽味苦,總有人躍躍欲試。擅吃魚膽極其危險,極易引發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專傢指出,魚的膽汁中含有水溶性“鯉醇硫酸酯鈉”等具有極強毒性的毒素,這些毒素既耐熱,又不會被酒精所破壞,因而無論將魚膽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發生中毒。

魚膽中毒發病快,病情險惡,病死率高。中毒較輕者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肝大、黃疸、肝區壓痛、少尿或無尿、腎區叩痛等癥狀,如果搶救不及時,可造成肝腎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與魚膽的膽汁多少有關,因此吞食較大魚的膽更易發生中毒。

孩子多吃魚肉的七大好處

1.魚肉含有豐富的完全蛋白質,如黃魚含17.6%、帶魚含18.1%、鮐魚含21.4%、鰱魚含18.6%、鯉魚含17.3%、鯽魚含13%。魚肉所含的蛋白質都是完全蛋白質,而且蛋白質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適合人體需要,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

2.魚肉脂肪含量較低,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魚肉的脂肪含量一般比較低,大多數隻有1%--4%,如黃魚含0.8%、帶魚含3.8%、鮐魚含4%、鰱魚含4.3%、鯉魚含5%、鯽魚含1.1%鳙魚(胖頭魚)隻含0.9%、墨鬥魚隻含0.7%。魚肉的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不飽和脂肪酸的碳鏈較長,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3.無機鹽、維生素含量較高。海水魚和淡水魚都含有豐富的磺,還含有磷、鈣、鐵等無機鹽。魚肉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尼克酸。這些都是人體需要的營養素。

4.魚肉還含有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B12等維生素,有滋補健胃、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止嗽下氣的功效,對各種水腫、浮腫、腹脹、少尿、黃疸皆有效。

5.魚體內含有很多DHA,可以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6.魚肉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7.魚肉中富含鐵、鈣、磷等,常吃魚還有養肝補血、澤膚養發的功效。

魚的不同做法該註意些什麼

1、煎魚防粘鍋:可在燒熱的鍋裡放油後再撒把鹽,也可凈鍋後用生薑把鍋擦一遍,但在煎魚時不要經常翻動,直至魚在鍋裡煎透後再翻動。

2、燒魚防肉碎:紅燒魚一定要在燒之前,先行在鍋裡把魚煎透,油溫要高。

燒魚時湯不宜過多,一般以水沒過魚為度。翻動魚用的鏟子不要過於鋒利,以防弄碎魚肉。

3、去魚腥妙計:有人喜歡燒魚時把薑與魚一起下鍋,認為這樣可去除魚腥。

其實不然,過早放薑不能起到去除魚的腥味的作用。這是因為早放薑使得魚體浸出液中的蛋白質會阻礙生薑的去腥效果。可以先把魚在鍋裡煮一會兒,待蛋白質凝固後再放薑,也可在燒魚湯的時候加入適量的牛奶或米醋或料酒,同樣達到去腥的效果。

4、蒸魚用開水:蒸魚時先將鍋內水燒開,然後將魚放在盆子裡隔水蒸,切忌用冷水蒸,這是因為魚在突遇高溫時,外部組織凝固,可鎖住內部鮮汁。

蒸前最好在魚身上放一些雞油或豬油,可使魚肉更加滑嫩。

5、凍魚放奶燒:魚長時間放在冰箱裡拿出來時,可適當地在湯中放些鮮奶增加魚的鮮味。

魚從冰箱裡取出後,先放在置有少許鹽的容器中解凍,目的在於凍魚肉中的蛋白質遇鹽會慢慢凝固,防止其進一步從細胞中溢出而失去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