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發病的原因是多種因素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主要包括生活環境因素、人體自身免疫力、代謝功能以及基因因素等,飲食也是引發癌癥的因素之一。“但不管怎麼說,科學、均衡的飲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專傢稱,“我們平時還應該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這都能補充人體免疫細胞的免疫能力。”癌癥是如何引起的?三類食物易誘發癌癥?一起來看下。

癌癥是如何引起的

癌癥的病因:癌細胞是從正常細胞經過一個稱為轉化的復雜過程發展而來。這個過程的第一步是啟動,使原來細胞的基因物質變成癌細胞性。細胞基因物質的改變是由致癌物所引起--如化學品、病毒、放射線、或日光。但是,不是所有的細胞都對致癌物一樣敏感。細胞中的一個基因缺陷或其他稱為啟動劑的物質可使細胞更敏感。甚至慢性物理刺激也可使細胞變得更敏感成為癌細胞性。在第二步,即促進作用,一個經過啟動的細胞變成癌細胞。促進作用對一個沒有啟動的細胞是不起作用的。這樣,幾個因素,常常是敏感細胞和致癌物共同作用對發生癌癥是必需的。

在一個正常細胞變成一個癌細胞的過程中,癌癥最根本的是DNA發生瞭變化。細胞基因物質的變化常常難以測定,但有時候一個特定的染色體形狀或大小的變化代表某一特定的癌癥。例如,一種叫費城染色體的異常染色體在80%的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病人中發現。基因改變也在腦腫瘤和結腸癌、乳腺癌、肺癌以及骨癌中發現。

一系列染色體的改變對某些癌癥的發生可能是必要的。傢族性多發性結腸息肉病(一種息肉能發展成為癌癥的遺傳性腸道疾病)的研究表明瞭這些改變在結腸癌中可能起的作用:正常情況下5號染色體抑制基因控制腸壁生長,由於不再受該抑制基因作用,正常腸壁細胞開始更加活躍地生長(過度增生)。一個輕度DNA改變促使形成腺瘤(一種良性腫瘤)。另一基因(RAS癌基因)使腺瘤生長更加活躍,隨後的18號染色體上一個抑制基因丟失,進一步刺激腺瘤,最後17號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丟失,使良性腺瘤轉化成為癌癥。其他一些改變可使癌癥轉移。

即使這樣當一個細胞變成癌細胞時,在它繁殖形成癌癥之前免疫系統常常能消滅它。當免疫系統功能不正常時如在有艾滋病的人群和接受過免疫抑制藥物治療以及患有某種自身免疫疾病的人中,癌癥更可能發生。但免疫系統不是保險的,即使在它的功能正常時,癌癥也能逃避免疫系統的保護監視作用。

這三類食物易誘發癌癥

現在坊間流行一句話:不吃三白(即不吃白米、白面、白糖)。中國字是智慧的符號,糟粕的“粕”,是“白”和“米”的組合。老祖宗似乎在告訴我們:精白米是渣子,精華其實都在米糠裡瞭。哈佛醫學院針對3.8 萬名女性所作的調查顯示,吃含有高糖分的食物,會讓血糖迅速升高,從而增加瞭患大腸癌的風險。而這些問題食品主要就是白面包、精米及含糖糕點。

飲食有節,持之以恒更重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喜歡精細飲食,但加工過程常常導致纖維素丟失,從而攝入過少。人體雖不能消化吸收纖維素,但纖維素會縮短食物殘渣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促進廢物及致癌物的及時排出,減少腸癌發生的概率。有研究顯示:食物通過大腸的時間,與大腸癌的發病率息息相關。當膳食分別以肉食為主和以高纖維食物為主時,它通過整個消化道的時間前者大約是後者的4~5 倍,這就導致瞭廢物在腸道的長久壅滯,加重瞭腸道負擔,更易於誘發癌變。

對於癌癥患者,飲食上更要註意把握好“度”。臨床上,我們觀察到治療期患者及傢屬一般對飲食,初期總是很看重的,80%~90% 能管好嘴;3~5年後,進入康復期,很多人就會忘乎所以,或因無知而隻知滿足口腹之欲,留下瞭很多慘痛的教訓。

哪些人易患癌癥

(一)常喝很熱的濃茶者 經常飲用高溫(80攝氏度以上)濃茶水,不但易燙傷食道,形成食道慢性潰瘍,茶中的鞣質由於在損傷部位沉積,更易刺激受傷食道上皮細胞,促使慢性潰瘍經久不愈,導致癌變。

(二)經常熬夜者 癌細胞是在正常細胞裂變過程中發生突變而形成的。夜間是細胞發生裂變最旺盛的時期,如果夜晚睡眠不足、人體抗病能力降低,就很難控制細胞發生變異而形成癌細胞。熬夜者為提神常吸煙喝咖啡,也易使更多的致癌物侵入人體。

(三)憋大小便的人 患膀胱癌的風險與尿液滯留的時間成正比。尿液中含有一種致癌物質能侵犯膀胱肌肉纖維,使其癌變。大便中有害物更多,硫化氫、糞臭素和其他致癌物,若經常刺激腸粘膜,也會導致癌變。

(四)過敏體質者 美國科學傢調查瞭近4萬人,凡是有哮喘和對某些藥物或化學試劑過敏的人,比無過敏者更易發生癌癥。如有過敏史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機率比正常人就高30%;有過敏史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比正常人高41%。

(五)膽固醇過於低者 美國一些專傢認為,血清膽固醇過低的,其結腸癌發生率較高,血清膽固醇低於19毫克/1000毫升的人,其患結腸癌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3倍以上。膽固醇低雖不是致癌的直接原因,但是癌癥易潛伏的結果。

(六)偏吃肉食者 美國哈佛大學專傢發現,每天以豬、牛、羊等畜肉為主食的人,患腸癌的比例比那些每月隻吃幾次少量肉食者高2.5倍;患胰腺癌的危險性也隨食入肉量的增加而增加。

(七)癌癥病人的子女 現代遺傳學研究認為,人類癌癥的發生約85%以上與環境因素有關,有些人對某些癌癥有一定易感性。癌癥病人的後代患癌的風險高出一般人群。如胃癌病人的子女遭受癌癥之害的機會,超過其他人的4倍;母親患乳腺癌,其女兒“重蹈覆轍”的機率也高於健康者;傢庭中如果父母有患結腸癌的,其子女往往會有半數患結腸癌;據日本學者對肺癌遺傳因素調查發現,患鱗狀細胞癌的有傢族史的占38%;患肺小細胞癌的占58.3%。

(八)夫妻一方患癌的 資料表明,夫妻雙方同時或先後患癌的現象,有逐漸增多的趨勢,稱為“夫妻癌”。專傢認為,相同的不良生活方式為其禍根。

癌癥吃什麼好

合理營養應包括攝入的食物能夠滿足和保證熱量的需要,選擇合理的食譜,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營養的合理與否與癌癥發病有密切關系,癌癥的發生,45%與飲食因素有關,35%與經常吸煙、飲用大量烈性酒有關。膳食是營養的基礎,營養是健康的根本,癌癥的預防最好是從科學的、營養合理的膳食開始。

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許多癌癥是可以預防的。下面介紹一些預防癌癥的飲食原則:

原則一:食物多樣化。註意食物多樣化,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應占每餐的2/3以上,植物性飲食應含有新鮮的蔬菜、水果、豆類和粗糧等。

原則二:控制體重。避免體重過重或過輕,成年後要限制體重增幅不超過5kg,超重或過度肥胖容易導致患子宮內膜癌、腎癌、腸癌的危險性增高。

原則三:不吃燒焦的食物。烤魚、烤肉時應避免肉汁燒焦。直接在火上燒烤的魚、肉及熏肉隻能偶爾食用。最好煮、蒸、炒食物。

原則四:多吃淀粉類食物。每天吃600-700g各種谷類、豆類、植物類根莖,加工越少越好。要限制精制糖的攝入。食物中的淀粉有預防結腸癌和直腸癌的作用,高纖維飲食有可能預防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胰腺癌的發生。

原則五:多吃蔬菜水果。堅持每天吃400~700g各種蔬菜、水果,可使患癌癥的危險性下降20%,每天吃5種或5種以上的蔬菜和水果。

原則六:不提倡飲酒。如飲酒每天不超過一杯(相當於250ml啤酒、100ml紅酒或25ml白酒),經常飲酒能增加患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等的危險。

原則七:減少紅肉攝入量。每天應少於90g,最好用魚和傢禽代替紅肉。紅肉會增加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生危險率。同時要限制高脂飲食,特別是動物脂肪的攝入,應選擇恰當的植物油(如橄欖油等)。

原則八:限制鹽和調料。限制醃制食品的攝入並控制鹽和調料的使用,高鹽飲食會增加胃癌的患病率。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小於6g。

原則九:不吃保存過久的食物。不要食用在常溫下保存過久、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原則十:堅持適當運動。每天應堅持鍛煉40~60分鐘,快走或類似強度鍛煉。

哪些食物可以抗癌

照料癌癥病人的飲食,除瞭考慮營養因素之外,還應註意充分利用食物中的抗癌物質。最好是選擇具有提高免疫功能、防癌、抗癌作用的食物,如白薯、玉米、西紅柿、香菇、芹菜、胡蘿卜、蘆筍、無花果、獼猴桃、葫蘆、山楂、蘑菇、木耳等,這些都是很好的防癌食物和抗癌食物。

紅薯:有人將它稱為"第一抗癌食物"。紅薯有強大防癌功能。在紅薯中發現瞭一種去氫表雄酮的物質,它能預防腸癌和乳腺癌的發生。

玉米:玉米中含有大量植物纖維及大量賴氨酸,它可以顯著抑制腫瘤細胞的生成,玉米中的硒為強抗氧化劑,比維生素E高500倍,能吞噬人體內自由基及其它過氧化物,保持細胞膜及染色體基因免遭損害。

西紅柿:西紅柿也是很好的防癌食物,番茄中含有的番茄紅素能增進一些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細胞素的分泌,激活淋巴細胞對癌細胞的溶解作用。

香菇:香菇內含有一種葡萄糖苷酶,這種物質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癌能力。其中最突出的是所含的香菇多糖,具有很強的抗癌作用。癌癥手術後的患者堅持服香菇湯,有利於防止癌細胞轉移。健康人吃香菇,可以預防癌癥發生。

彌猴桃:獼猴桃的肉裡面含有大量維生素C。獼猴桃富有阻止人體內致癌物合成的物質,經常食用獼猴桃能預防癌癥的發生。

海帶:海帶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可促進腸道中致癌物的排泄。海帶又含有大量的鈣也有抗癌作用。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吃富鈣食物者腸癌發病率低。

無花果:無花果水提取物具有抗艾氏肉瘤、小鼠自發性乳腺癌、大鼠轉移性肉瘤的作用,能引起腫瘤壞死,延緩移植性腺癌、白血病、淋巴肉瘤的發展,促使病變減輕。對食管癌、胃癌、膀胱癌等腫瘤有預防、治療作用。